二六工鎮

二六工鎮

二六工鎮位於昌吉市以西9公里處,312國道、烏奎高速公路和亞歐大陸橋橫貫境內,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

2002年10月撤鄉建鎮,是一個以回族為主體民族的少數民族鄉鎮,回族人口占全鎮總人口的85%以上。全鎮總面積104平方千米,總人口 13619人(2017)。下轄11個行政村,24個自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二六工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994
  • 地理位置:昌吉市以西9公里處
  • 面積:104平方千米 
  • 人口: 13619人(2017) 
  • 車牌代碼:新B
  • 耕地:6.5萬畝
行政區劃,經濟發展,地理環境,主要產業,畜牧業,種植業,

行政區劃

轄12個村委會:下六工村二六工村、二畦村、軍戶村、西軍戶村、東工村、三畦村、廣東戶村河州工村、六工村、十二份村三工村
二六工鎮

經濟發展

大力實施"科教興鎮"和"科教興農"戰略.農業新技術覆蓋面達85%以上。教育教學工作在全市教育綜合評估中連續幾年名列農區前列。
2004年被評為昌吉市教育強鄉鎮先進單位。文化、體育、廣播電視事業不斷發展,我鎮被評為昌吉州體育先進鎮。醫療衛生水平和條件有了較大提高和改善,鎮容鎮貌、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計畫生育等三項基本國策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
2004年被昌吉市評為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開拓創新獎。民政、殘聯等項工作進展較大,建成了全疆一流的花園式敬老院。狠抓精神文明建設,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成效顯著,共創建州級文明單位1個,市級文明單位1個,市級文明村4個。評選文明戶342戶,2004年二六工鎮被昌吉州命名為"文明鄉鎮"。
小城鎮及居民點建設進程加快.安裝了鎮區1公里25盞路燈,鋪設供排水及供熱管道500米,修建完成了全長21.5公里的"幸福大道",爭取到自治區村村通項目5.5公里,4個村鋪設柏油路面,2004年,共審批各類新建住房167戶,共打通居民點巷道45條,鋪沙石路面40.1公里,軍戶村被列為自治區防震抗震安居示範村。

地理環境

二六工鎮地處三屯河沖積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海拔介於729------788米之間,地質平坦,自然坡降在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十二,地形地勢非常有利於機械化作業和節水灌溉。
二六工鎮屬三屯河流域,三屯河發源於天山北坡,以融化天山冰雪及山區降水為主要水源,流域全長90多公里.據三屯河水管處多年觀測資料,三屯河平均流量10.08,平均徑流量3.26億,年際變化小,豐枯年水量比為1.38:1.但年內分配不均,6-8月占全年徑流量的68.7%,11月至次年3月占6.4%。
該鎮位於準噶爾盆地,氣候為中溫帶氣候特點,春秋時間短,夏冬時間長,冬季嚴寒,夏季酷熱,熱量充足,降水量少,氣候乾燥,蒸發量大,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根據昌吉市農業氣候資源及區劃資料,二六工鎮屬北部平原地區,>=10℃穩定積溫3509℃,一月平均氣溫-17.3℃,極端最低溫度-38.1℃,七月平均氣溫24.5℃,極端最高溫度41.8℃,無霜期160----170天,太陽全年總輻射139千卡/年,日照時數2962.6小時,年平均溫度為5.7℃,年較差45℃,平均日較差15.1℃,年降水量127.5毫米,最大積雪深度29厘米,凍土深度1---1.5米。年蒸發量為2200毫米。年平均風速為1.2---3米/秒,全年盛行偏東風。氣候條件非常有利於經濟作物,特別是有利於番茄和棉花的種植,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凍害、霜凍、乾熱風、大風,只要採取科學對策,災害是可以預防的。

主要產業

畜牧業

狠抓牲畜品種改良、防疫檢疫、養殖小區建設。2005年,全鎮牲畜飼養總量達88157頭(只),牲畜存欄31565頭(只),出欄56592頭(只),分別完成年任務的102%、107%和101%。肉、奶、蛋產量達到2719.71噸、6813.45噸和665.244噸,分別完成任務的107%、104%和102%。
一是養殖小區建設步伐加快。引導組建了三工村萬頭商品豬生產基地,十二份村商品雞養殖基地,新建二六工村特種養殖小區,完善2個育肥養殖小區配套設施,促其擴規模、增產量、上檔次。
二是加大品種改良力度。充分運用人工授精、凍精冷配等技術,年內計畫推廣冷配技術改良牛1950頭,現已完成920頭,通過舉辦優質種畜現場展示觀摩會、組織養殖大戶互觀互學的方式,進一步推廣肉羊雜交、黃牛改良等畜牧業科技技術。
三是創新實施了"323"機制,狠抓動物防疫檢疫體系建設。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確保一戶不漏。即通過建立動物防疫工作激勵懲罰制、戶聯戶防戶報"三戶"長效管理制、督查通報制三項機制,廣泛開展"四優"品種改良村、"五強"動物防疫村、"六好"畜牧業發展先進村、"八帶頭"養殖示範戶考核評比和"畜牧業議事日"兩大活動,抓好動物防疫檢疫站技術人員隊伍、村級防疫員隊伍和動物防疫微機網路化三套管理,形成了政府抓密度、防疫站保質量的動物防疫大格局,免疫率達到了100%。
四是特種養殖業初具規模。通過招商引資和多方努力,先後引進鴕鳥、馬鹿、觀賞狗、狐狸特種養殖場5家,目前存欄駝鳥630隻、馬鹿280頭、觀賞狗105隻、狐狸80隻,不僅成為該鎮畜牧業發展的新亮點,而且為今後生態觀光旅遊業的開發開闢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五是積極協調發放畜牧業貸款,有力解決了畜牧業發展資金不足的"瓶頸"問題。2007年該鎮新增養殖大戶35戶,新建圈舍136棟。
六是成立了奶農協會、牛羊育肥協會,發展會員96名,形成企業+協會+農戶的新型利益關係共同體,切實搞活畜產品流通。制定了協會發展規劃,為會員統一印發了《二六工鎮畜牧業發展社會服務承諾及協會會員聯繫通訊錄》,同時協調麥趣爾、新歐乳品企業妥善解決了奶源限量收購等問題。

種植業

大力開展農業產業化發展年活動,以挖潛力、提品質、增效益為目標,將抓訂單、抓基地、抓協會作為農業工作的著力點,進一步推廣制種玉米、番茄育苗移栽、去皮軟番茄、頻振式殺蟲燈等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大力發展番茄、棉花、瓜菜等高效經濟作物,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一是大力實施科技興鎮戰略,採取多種形式開展科技培訓,重點抓好對棉花、番茄自壓膜下節水灌溉等新科技技術的宣傳和培訓,引導農民增強科技意識,轉變傳統種植觀念,為引進推廣科技增收技術及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是按照"穩番茄、抓精品、創品牌"的思路,抓好以形成規模的番茄、棉花、小麥基地建設。2005年,全鎮共完成總播面積7.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2.3萬畝,經濟作物5.2萬畝。優質小麥1.7萬畝,番茄1.9萬畝,棉花1.9萬畝,玉米6800畝,甜菜4000畝,瓜類1360畝,葡萄2630畝,油料1830畝。
三是依託昌通番茄醬廠、中基公司、棉麻公司等農字型"龍頭"企業,大力推廣訂單農業,共簽訂農作物訂單面積5.8萬畝,訂單農業比重達85%。萬畝優質小麥基地建設成效明顯,該鎮1.7萬畝小麥喜獲豐收,平均畝產達437公斤,總產達771萬公斤,小麥人均收入1200元。
四是充分發揮農機協會、番茄協會的聯繫企業和農戶的橋樑紐帶作用,進一步規範產銷契約和產銷行為,重點解決番茄等農產品在銷售過程中出現的壓級壓價等方面的問題,打通農產品綠色通道,促進了該鎮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