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倫固戀

每個人都有對母親的依戀,但“戀母情結”並不像弗洛伊德所理解的那樣,只是表示男孩對母親的性的亂倫渴求。在弗洛姆看來,男孩和女孩對母親都具有亂倫聯繫,這種聯繫不是性本能的聯繫,而是一種心理上的依賴與束縛。亂倫固戀包含渴望母親的愛、保護和對母親的恐懼,從而導致人缺乏獨立、自由和責任。良性的母親固戀只表現為需要母親似的人物的安慰、愛戀、稱讚、供養和照顧。惡性的母親固戀則是亂倫共生,他表現為希望永遠像嬰兒那樣被愛,有一種返回子宮的欲望,從而不僅導致曲解理性,不能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而且還失去人的全部獨立性和完整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亂倫固戀
  • 外文名:Love and love
  • 概念由來:弗洛伊德
  • 家庭根源:母親的愛
  • 產生過程:自愛的病態
  • 類目:電影
定義,概念由來,家庭根源,產生過程,病態的愛,肆虐的意志,權欲的體現,心理實質,表現形式,

定義

美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姆認為,人具有亂倫固戀定向。每個人都有對母親的依戀,但“戀母情結”並不像弗洛伊德所理解的那樣,只是表示男孩對母親的性的亂倫渴求。在弗洛姆看來,男孩和女孩對母親都具有亂倫聯繫,這種聯繫不是性本能的聯繫,而是一種心理上的依賴與束縛。亂倫固戀包含渴望母親的愛、保護和對母親的恐懼,從而導致人缺乏獨立、自由和責任。良性的母親固戀只表現為需要母親似的人物的安慰、愛戀、稱讚、供養和照顧。惡性的母親固戀則是亂倫共生,他表現為希望永遠像嬰兒那樣被愛,有一種返回子宮的欲望,從而不僅導致曲解理性,不能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而且還失去人的全部獨立性和完整性。

概念由來

弗洛伊德在治療觀察和實踐中,發現小男孩在精神發展的初期常有著對母親的特殊依戀,並往往伴隨著對父親的仇視與反抗。他把這一現象解釋為性的欲望和嫉妒,認為小男孩“對母親依戀背後的能量是生殖器力比多的力量,這就使得他對母親有性的欲望,並痛恨作為性的競爭者的父親。但是,由於父親這個競爭者有更強的力量,小男孩便壓抑了自己的亂倫欲望,並同父親的命令和禁律保持一致。”()這種被壓抑的願望會始終在無意識中徘徊不去,乃至影響人的一生。同樣的原理,小女孩則有所謂的“伊利克特拉情結”,對父親形成固定的依戀,把母親看成是敵人。弗洛姆通過經驗的研究重新考察與思考了人類童年時期對母親的依賴心理。他指出,不管男孩與女孩兒,對母親其實都有著相同的依戀。弗洛伊德在1931年承認,他先前低估了女孩對母親依戀持續的時間,“事實表明女性的前戀母情結階段比我們迄今所假定的更為重要”()。按照弗洛伊德的學說,女孩的性吸引力應該直接指向父親,但大量的臨床事實證明,“女人也有同母親的亂倫聯繫,其強度與男人相同”();這種聯繫“沒有性刺激跡象也能存在”()。“對於發展的最初階段的兩性來說,他們對母親的依戀是共同的”()。由此,弗洛姆提出了他的亂倫固戀觀念。
在弗洛姆看來,男孩或女孩對母親的這種前俄狄浦斯依戀是“進化過程的主要現象之一,也是神經症或精神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弗洛姆發現,對於小男孩或小女孩被吸引向母親,性根本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性的渴望不是對母親固戀的原因,而是結果。”()“這種‘亂倫’渴求是男性或女性最基本的情慾之一,它包括人類尋求保護的欲望、人類自戀的滿足;他逃避責任、逃避自由、逃避意識的危險的渴求;他對無條件的愛的渴求,這種愛絲毫不期望以他的愛作回報。”()亂倫固戀實質上是對母親的一種病態依賴,個人不能獨立而無法脫離與母親或類似母親的人物的束縛聯繫。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它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

家庭根源

母親的愛和關懷撫育了我們,幾乎每個人對母親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依戀。人類歌頌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正是因為母愛那種不計報酬、無條件付出的特徵。很多人憧憬懷念童年,就是由於對冷酷現實的懼怕或厭倦,對充滿風險和不確定生活的逃避,而渴望回到被母愛關懷的狀態。但是,母親的縱容袒護也助長了人的頑劣任性,有可能使人變得不知奉獻而只顧索取。母愛有一個適當的度,超過這個度就成了溺愛,被母親過度保護,事事操心,反而妨礙自立自強的能力,難以養成自我負責的習慣。受亂倫固戀影響和支配的人,正是恐懼自由、不能獨立的人,他無法擺脫對母親式人物的依賴,總是希求受到確定的照顧和保護。戀母情結的產生,即出自此種不願為自己負起人生之責任的心理。
個人的成長,是脫離母體的懷抱到獨立自主生活的過程。每個人都體驗過幼時找不到父母而孤零零的迷失於無邊空間之中的恐怖。那種渺小軟弱、無能為力的感覺常常攫住人的內心,使他迫切的尋找可以依靠的對象,哪怕這個被依賴的人會打罵他,有種種缺點及惡行。離開了家長兒童就難以存活,他不得不屈服於父母的權力命令。但是,人總是要自由的,哪怕他遇到優越的條件、適宜的環境,父母也不可能供養他一輩子,他必須學習生存技能,鼓起勇氣自力更生。自由是人的內在需要,是生命的本性。因此,個體的精神始終面臨著一種矛盾:是回歸倒退重返母親懷抱,還是發展自我進取向上奮力前行?他可以選擇對自由和責任的逃避,讓心靈躲進亂倫固戀之中;也可以選擇對獨立地位的爭取,靠自己的努力主宰命運,從而真正的長大成熟。自由既讓人喜悅,又使人恐懼;既使人有機會發展力量和品性,又讓人承擔風險忍受孤獨。亂倫固戀的實質,就是對自由的逃避,是人不願直面現實貪圖安逸畏怕吃苦。亂倫固戀的人,希望能像嬰兒一樣被母親供養,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保護,卻不必付出任何努力,完全放棄人的能動性與主體性。

產生過程

亂倫固戀的產生,或者源自愛的病態,或者源自意志的肆虐。不合格不稱職的父母對青少年的成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有欠缺或錯誤的管教方式是導致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

病態的愛

主要表現為過分的關心照顧,對子女一味的討好縱容。家長代為包辦一切,幾乎使自己處於類似子女奴隸的位置。這樣背景下成長的孩子,養成對父母的極端依賴習慣。他只知索取享受,不懂或疏於奉獻付出,難以自主的生活,擺脫不了對母親式人物的需求,心理上尚未斷乳。他自我中心,惟我獨尊,卻往往不能承受挫折屈辱,膽小怯懦,懼怕責任和吃苦。本質上,他不敢獨立的面對生活,渴望的是能隨心所欲,像嬰孩一樣總有母親來給他滿足。當他走向社會時也必然是無休止的索取,不去努力奮鬥只盼著別人的幫助。一旦不能達到目的,他便極容易逃向對母親的情感依賴,在亂倫固戀中找到安慰。

肆虐的意志

主要表現為權力的粗暴濫用,壓制干涉子女的自由。家長不尊重子女的個人權利,實行嚴格的控制,強迫其符合自己的要求。這樣背景下成長的孩子,生活在擔驚受怕之中。他自然產生對父母的恐懼仇恨,卻又必須討好順從,屈服於家長的淫威。一個人缺少愛的溫暖,獨自面對龐大陌生並時時給予他打擊的世界,很容易恐慌寂寞,拚命想抓住一點點精神的慰藉或寄託,填補感情的空虛。這就形成了對愛和關懷的強烈需要,他想在生活中得到“母親”的監管照顧,無限渴望母愛的保護以解除其責任痛苦。這種渴望能影響其一生。於是,他同樣產生對母親式人物的精神依賴,陷入亂倫固戀的情感需求。

權欲的體現

病態的愛不是真愛,父母對子女的支配統治更不是愛,毋寧說它們都是權力欲望的體現。很多父母對子女所謂的“愛”實際上是一種被虐狂的表征:他們無休無止的為子女勞動付出,心甘情願的滿足其所有欲望,只想要子女感激他們,以為這就是對孩子的愛。殊不知這隻培養了孩子驕縱自私的統治者心態,助長了其施虐傾向。結果子女習慣於肆意的要求和折磨他們,卻幾乎不懂得感恩和報答。而當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遇到重大的失敗挫折,或面對其所追求的對象,也常常角色置換,反過來奴役驅使自己。他以過去父母對他的“愛”為榜樣,忍受屈辱滿足外界的要求,自我認同於受虐者的地位。
另一種情況下,家長振振有詞的宣稱:我是出於對你的愛,才來管制你,約束你的。於是在愛的名義下,孩子一邊疑慮委曲、一邊身不由己的被束縛,在種種強迫和責罰下違心的放棄自由意志。他的生活被父母無微不至的控制,獨立自主的願望得不到滿足,常常不得不壓抑真實的想法及情感,久而久之扭曲心靈。由於備受挫折屈辱,又不能反抗,積蓄了大量被壓抑的憤怒和怨恨不得釋放,他便可能在想像中對世界復仇,進而養成對虐待操縱的特殊喜好。事實證明,虐待狂控制迫害的心理欲望,源於曾經受過的欺壓凌辱;施虐傾向的產生,是屢經打擊創傷後的變態反應。施虐狂通過對他人的支配統治獲得自我強大的幻覺,權力是他最主要的渴求。
病態的愛可以說是一種被偽裝成愛的狡猾的權欲。父母通過對子女的“無私”奉獻行為,來實現對子女的變相控制和占有。常見的說法是:“我對你這么好,你怎么能夠不聽我的話呢?”這種“愛”其實源自於自私的意圖。我們知道,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是尊重兒童的主體性和內在需要的。而出於功利目的要求報答的愛則使愛成為沉重的負擔,使人在滿足不了父母期望時內心惶恐慚愧,進而在罪惡感的驅使下放棄自由,壓抑和虐待自己。亂倫固戀的人,索取愛卻又不懂得愛;他所追求的愛,只是像嬰兒一樣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關懷,卻與真正的發展成長無所關涉。
同樣,肆虐的權力意志也常常披上美麗的外衣。父母以愛的名義來命令子女來達到自己的滿意:“我這么對你是為你好,是你的成長之必須。”“為了你將來的幸福,所以才讓你現在受苦。”都是頗有效的遁詞。在恐懼感的驅使下,子女深怕滿足不了父母的要求會失去愛,於是常常屈從其指示,自我壓抑。只有擺脫欲望、順服他人才能獲得愛和歡心,只有受虐才能產生安全感避免孤立,在受人支配和指揮中,他倒產生了愛的幻覺。因此他也會選擇放棄自由,甘願自己成為工具或奴隸,讓一個權威來時時替他作出選擇包辦一切。
人的意志行為從來不是孤立的,它應當出於愛的驅動或正義的目的。可是,病態的愛或無愛的意志卻使人成為暴虐統治的犧牲品,成為權力的奴隸。這是母愛的錯位,這是父權的畸變。前者培養出統治者和奴隸主,後者塑造出被統治者和奴隸。亂倫固戀心理的產生與權力意志的濫用互為因果,施虐與受虐既根源於亂倫固戀的需要,反過來又加強了人的亂倫固戀心理。亂倫固戀的施虐者,是被驕縱的主子;亂倫固戀的受虐者,是被壓抑的僕役。無論施虐者,還是受虐者,都沒有自由與獨立,他們相互依賴於對方的存在,構成共生的關係。

心理實質

母愛是偉大的,人類對母愛的崇尚與歌頌難道不是應當的嗎?亂倫固戀與正常的對母親的愛有什麼不同?弗洛姆指出,“大多數男子仍然留有一種固戀成分以及在一個女子身上尋找幾分母性的欲望”(),這是亂倫固戀的良性形式,“除了有點過於依賴和懼怕女子以外,幾乎沒有什麼病理可言”(10)。但“回歸的層次越深,依賴性和恐懼的強度就越大。”()惡性的亂倫共生是“希望象嬰兒那樣被愛,失去人的全部獨立性,再次吃奶,甚至生活於母親的子宮內”()。對共生依戀的人來說,“他感到自身與主人合而為一,是她的一部分,與她混合在一起。共生的形式越極端,就越無可能認識他們兩人各自的獨立性。”(13)哪怕他是一個施虐狂,也會害怕受虐者會離開他的掌握,統治者總是需要被奴役者,正如被驕縱的孩子離不開供養他的父母一樣。但多數情況下施虐者並不向他的受虐者表現出亂倫固戀情緒,他另外有可皈依可屈服的主子。他在依仗權勢欺凌弱者的同時,對上級、對強者卻奴顏婢膝,低三下四。正是亂倫固戀的欲望驅使,導致人不是渴望成為奴隸主,就是甘願成為奴隸。施虐和受虐,都是把自身的存在及價值建立在對他人的共生依賴上,表明人喪失了獨立的精神或地位。
對母親的正常感情為何會變成亂倫固戀?病態、畸形的母愛使人不懂負責,難以有效培養意志和理性,從而不能在心理上長大成熟;嚴酷、肆虐的父權使人沮喪痛苦,渴望安慰,在巨大的焦慮中寧願停滯在嬰幼狀態或被人支配,拒絕和逃避責任的壓力。兩者的相通之處,在於它們皆源於自私的權欲,是以不同的手法對子女加以操縱控制——權力欲望的參與使愛異化,使愛變質。由於現實中的家長愛與威權常常融匯一起集於一身,因此亂倫共生者對他固戀的對象往往既依存又畏懼。亂倫固戀的人,害怕生活的不確定,為了得到安全感和“愛”的慰藉,必然尋求一個依附的對象,並向其出賣權利。亂倫固戀與虐待互為扶持和促進:亂倫固戀導致人的軟弱,為了乞求愛和保護而屈服於虐待;反過來虐待又引起人渴望安穩尋求撫慰的心理,加深亂倫共生式的依賴關係。受虐,是人被動的忍耐服從以換取安全感;施虐,則是人企圖通過主動的控制來獲得自我的強大地位。受虐和施虐的行為,使亂倫固戀的心理得以滋生;反過來對孤獨與虛無的畏懼逃離,又使人壓抑他者或自我壓抑。
亂倫固戀的心理實質,是放棄人格的獨立與自由,依附於某種社會關係,在確保被照顧或被支配的狀態獲得安全感的滿足。這種情感力量十分巨大,很多人孜孜以求的是:千方百計使身邊的人事物得到有效的控制,保障一種哪怕枯燥機械但卻穩妥可靠的生活,寧可成為謹小慎微唯唯諾諾的庸俗者也不願冒險去爭取自由和尊嚴。還有的人幾乎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一些權威的家長式人物身上,讓他們代替自己選擇決斷以擺脫人生的迷茫與重負。更有的人害怕直面存在的虛無,滿足於做專制的組織機構中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忠心耿耿的依附於某種權力。這些與對母親的亂倫固戀情感是共通的,一致的,都說明了人缺乏主動進取敢於負責的勇氣,是對自由與獨立的逃避。亂倫固戀到嚴重程度,人甚至推卸掉意識與理性的包袱,回歸完全的無意識狀態:用潛意識的語言,是他夢見被大地吞沒,或溺死在水裡。

表現形式

作為一種強烈的感情需要,亂倫固戀有許多種表現及替代形式。母親只是人尋求保護和保證確定性的第一個化身,當人長大以後,“作為一個人的母親經常被家庭、部落,以及被那些有同一血緣和出身於同一地區的人們所代替和補充。再以後,當群體範圍增大時,種族和民族、宗教和政黨都成為‘母親’,成為保護和愛的保證者。”(14)一個對母親有亂倫固戀情結的人,成家時極可能會選擇一位母親式的妻子,信教時膜拜聖母一類的女神偶像,愛國時易發展成極端民族主義的狂熱,參與政治時賦予其政黨或領導人以母親般的慈愛形象,依賴屈服於統治者或領導者。中國特有的家族氏族制度里,子孫們則求助於備受尊崇不可侵犯的祖先的佑護。不少宗教信徒的心目中,“上帝”作為他祈求的對象,就相當於他共生依戀的“母親”;他對上帝抱有種種不切實際的期待和要求,以自認有罪的匍匐姿態換取上帝對他的恩惠與額外的照顧。宗教信仰,在很多時候,表現了人類的奴性,表現了被權力虐待的人亂倫固戀的情結,他通過幻想以得到虛妄的安撫滿足。
亂倫固戀的人和他固戀的對象之間往往同時有著受虐或施虐的共生關係。他信奉和依賴國家威權、種族民族、宗教偶像、祖先氏族、掌權者等,以之為母親的替代,認為他應該為諸如之類的事物服務與奉獻,表現出十足的奴性。沒了主子他也就失去了依託,找不到存在的理由及意義。對偶像的崇拜,是把自我與一個精神實體亂倫固戀式的聯繫在一起。宗教信仰很容易轉為迷信和宗教狂熱,反映了人類心理的不成熟狀態,還處於幼年期對母親的需要與期待。由於虐待現象在人類社會中極為普遍,被虐待者極易把亂倫固戀的情緒投射到宗教中去,在宗教偶像上面寄託自己的願望與幻想。通過臆想的聯結,他獲得安全與親密的錯覺,相信自己已融化在集體裡。同時,施虐者也有意識的樹立起自己的“仁慈”、“公正”形象,引導及鼓勵被虐者敬仰、畏懼、屈從、服務於自己。
由於亂倫固戀的人受母親式人物的支配,其本身是不自由的,因此他不能對世界開放,也不能正確領悟世界。他生活在狹小的圈子裡,被禁錮於家庭、氏族、地域、民族、宗教、國家等封閉性的團體,除非與他有同一血緣或土地等,他難以接受陌生人,難以容納相異的觀點,難以發現超出亂倫固戀聯繫的更深廣的關係。面對母親,他可能嬌縱放肆,自在隨意;面對外界,他卻無法把握,恐懼逃避。亂倫固戀傾向常常同自戀情緒結合在一起:他認為自己所屬的才是美好善良的,他讚美自身而把外界和他人看成骯髒、混亂和醜惡的。他像奴僕依賴主人一樣依賴父權,視己方集團的領袖崇高偉大神聖莊嚴,像神聖母親一樣不可侵犯。如果誰膽敢污辱其偶像,會在他心中掀起巨大的憤怒,那是對他及其主子、對他賴以為生存根本的價值的否定,他就會像保衛自己父母一樣對外掀起聖戰。他會把所有的缺點和邪惡投射給敵人,對另外的集團施以虐待性的發泄。
從古至今,有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封閉性集團壓抑、束縛著人們,既限制個體的自由,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其安全。許許多多的組織、集體之所以能牢牢凝聚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亂倫固戀。他們擁有同一位父母或權威人物,內部關係相對外部較為密切。集團里的人要么團結一致的奴役別人,要么相互施虐受虐,因畏懼孤獨而不敢分離,在不合理的規則下維持著共生狀態。一些宗族勢力、宗教陣營、黨派組織等,其群體心理混雜充斥著亂倫固戀和自戀的情感。如果說過去有勢不得已的特定條件使人必須依賴某個威權集團,現代的大多數人已擺脫了種種依附關係,獲得了人身自由,卻依然害怕獨立,不敢自主選擇決定命運,軟弱無助的尋求可主宰其意志的父權。這種需求如此巨大,以致找到一個可以依附的人仍是不少人主要的靈魂支撐,他們把戀父戀母的願望投射到權威、偶像或組織身上,臣服之依賴之,自己卻放棄了獨立思考和選擇判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