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稻63號

九稻63號

九稻63號是1999年以(吉8945/Jefferson)F1為母本,以九稻22號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後代系譜法處理育成。原代號九03D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稻63號
  • 選育單位吉林市農業科學院
  • 栽培密度:行株距30×20厘米
  • 適應區域:吉林省≥10℃積溫的地區
特徵特性,產量結果,栽培要點,

特徵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05.7厘米,株型緊湊,葉色綠色,分櫱力強,活稈成熟。
2、穗部性狀:散穗型,平均穗粒數109.2粒,結實率87.6%。
3、籽粒性狀:籽粒橢圓型,無芒,穎殼黃色,千粒重26.9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3.3%、精米率74.9 %、整精米率71.2%、粒長4.9mm、長寬比1.7、堊白米率5%、堊白度0.6、透明度1級、鹼消值 7.0級、膠稠度78mm、直鏈澱粉含量17.7%、蛋白質含量7.6%。米質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種品 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鑑定,苗瘟表現中感;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鑑定,葉瘟表現中抗,穗瘟表現中抗。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鑑定點次中,最高穗瘟率為15%。2005-2006年在15 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鑑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數:晚熟品種。生育期144天左右,需≥10℃積溫2900℃左右。

產量結果

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541.8公斤,比對照關東107平均減產1.3%。2005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188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7.2%;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 公頃產量8271.6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5.4%;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平均 增產6.1%。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308.0公斤,比對照關東107平均增產2.6%。

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4月上中旬播種,5月中下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20厘米。
3、施肥:一般土壤肥力條件下,每公頃施總純氮量150公斤左右,總純鉀量75公斤左右 ,總純磷量75公斤左右;磷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鉀肥的2/3作底肥,1/3作穗肥施入; 氮肥按底肥:櫱肥:穗肥=6:3:1的比例施入。
4、田間管理:水分管理以淺水灌溉為主。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
5、適應區域:吉林省≥10℃積溫2900℃左右的晚熟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