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可作

九原可作

九原可作是一個成語,讀音是jiǔ yuán kě zuò,喻構想已死的人再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原可作
  • 出處:國語
  • 拼音:jiǔ yuán kě zuò
  • 釋義:喻構想已死的人再生
解釋,典故,示例,

解釋

“趙文子與叔向游於九原 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 九原: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稱墓地;作:起,興起。後謂構想已死的人再生為“九原可作”。

典故

《國語》卷十四〈晉語八·趙文子稱賢隨武子〉~47~
趙文子與叔向游於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叔向曰:“其陽子乎!”文子曰:“夫陽子行廉直於晉國,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稱也。”叔向曰:“其舅犯乎!”文子曰:“夫舅犯見利而不顧其君,其仁不足稱也。其隨武子乎!納諫不忘其師,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進,不阿而退。”

示例

楊炯《益州新都縣學碑》:“若使九原可作,大君得廊廟之才。”
杜牧《長安雜題長句》之四:“九原可作吾誰與,師友 琅琊 邴曼容 。”
錢謙益《父友竹贈徵仕郎兵科給事中》:“九原可作,斯無愧於典型。”
宋·陳亮《英豪錄序》: 蓋晉武帝稱“安得諸葛亮者而與之共治”,正使九原可作,盍亦思所以用之。
清·張問陶《崑山朱貞女詩》:“諸生諸生竟沖舉,九京可作神應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