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顯節

主顯節

主顯節(希臘詞epiphaneia),原本是東方教會慶祝耶穌誕生的節日。在古代的思想脈絡中“主顯”(Epiphaneia)一詞的希臘文原意是:一位神出現,使人肉眼可以看見;或是一位被當作神崇拜的皇帝,到他王國的某一城市拜訪,使當地的居民能看見他。

東正教信徒在冰冷的水中浸洗,迎接主顯節。按照傳統習俗,東正教徒會躍入冰冷刺骨的水中“淨化”靈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顯節
  • 英文名:Epiphany
  • 別稱:顯現節
  • 節日時間:每年的1月6日
  • 節日類型:宗教節日
  • 節日起源宗教
  • 適宜人群:基督教教徒
節日介紹,慶典儀式,節日活動,

節日介紹

主顯節亦稱“顯現節”,源自於希臘詞epiphaneia,其字面的意思是“顯現”或“為人所知”,意指“耶穌曾三次向世人顯示其神性”。據《新約聖經》載,第一次為誕生時,大星引領東方三博士前來朝拜,顯示出他是基督;第二次為開始傳道受洗時,“聖靈”如鴿子降在他頭上,顯示出他是上帝的兒子;第三次在參加迦拿城的婚筵時,將水變為酒,顯示出他的榮耀。
教會規定1月6日為此節日。天主教注重第一次顯現,故又稱“三王來朝節”。東正教教會和其他東方教會注重第二次顯現,這個節日特別地與耶穌的受洗關聯在一起,故又稱“主領洗節”,因曆法不同,其1月6日相當於公曆1月18日或19日。

慶典儀式

自從4世紀以來,東方教會在主顯節舉行的重要慶典是在1月5日晚上舉行聖水儀式,以紀念耶穌在約旦河受洗聖事。這一傳統後傳入西方教會。拜占廷的聖水式十分有特點,即執事念經文,司鐸誦念祝福禱詞,將十字架3次放入水中,之後把十字架置於一個飾以花朵的盤子上,參加禮儀的人親吻十字架,以聖水灑身,並喝一口聖水。禮儀結束後,信徒可用容器裝水,然後帶回家保存。
而在西方教會,它則源自於“東方博士”對聖嬰的朝拜。這個節日被看作是一個漫長過程的開始,通過這個過程耶穌的身份和意義最終為世界“所知”。東方博士的來訪在這裡被理解為一種認識和敬拜基督的預告,這隨後就表明在耶穌在加利利及猶大的事工中,並且在其復活中達到高潮。

節日活動

俄羅斯東正教信徒在聖彼得堡紅村冰冷的水中浸洗,迎接主顯節。虔誠的信徒在主顯節午夜前後參加浸洗,以紀念耶穌在約旦河裡接受先知約翰的洗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