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農油2008

中農油2008

中農油2008是選育單位:華中農業大學,用品種19514A×7-5選育而成的油菜品種。 2008年12月2日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油2008003。

基本介紹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

特徵特性

莖綠色。黃花,花瓣相互重疊。種子黑褐色,近圓形。株型扇形較緊湊,中上部分枝類型。長江上游平均株高198.1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數9.44個,單株有效角果數471.1個,每角粒數22.1粒,千粒重3.09克;長江中游平均株高173.3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數8.55個,單株有效角果數325.66個,每角粒數22.99粒,千粒重3.06克。區域試驗田間調查,長江上游平均菌核病發病率3.02%、病指1.36,病毒病發病率0. 77%、病指0.31;長江中游平均菌核病發病率5.94%、病指3.31,病毒病發病率1. 77%、病指1.29。抗病鑑定綜合評價低感菌核病,低抗病毒病。抗倒性強。經農業部油料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長江上游平均芥酸含量0.2%,餅粕硫苷含量23.54μmol/g,含油量41.86%;長江中游平均芥酸含量0.21%,餅粕硫苷含量26.32μmol/g,含油量41.46%。

產量表現

2005-2006年度參加長江上游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1.54公斤,比對照油研10號增產5.96%。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93.59公斤,比對照油研10號增產24.7%。兩年區試24個試點,22個點增產,2個點減產,平均畝產182.57公斤,比對照油研10號增產15.33%。2006-2007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4.63公斤,比對照油研10號減產1.49%。2004-2005年度長江中游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63.92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4.67%。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71.82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7.42%。兩年區試20個試點,13個點增產,7個點減產,平均畝產167.87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6.06%。2006-2007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88.39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2.70%。

栽培技術

1.適時播種:育苗移栽宜在9月5-15日,直播宜在9月25-30日。
2.栽培密度:育苗移栽每畝宜6000-8000株,直播每畝宜10000-12000株。
3.合理施肥:80%肥作底肥,20%肥作追肥,追肥應以臘肥為主,每畝用1公斤硼肥作底肥。
4.防蟲防病: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陝西省南部的漢中和安康、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重慶市、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鄂北除外)的冬油菜主產區推廣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