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會細菌感染與耐藥防治分會

中華醫學會細菌感染與耐藥防治分會

中華醫學會細菌感染與耐藥防治分會成立於2020年1月,分會的特色是多學科聯合,分會由11個感染相關學科專家組成,主體學科為感染、重症、呼吸、血液、臨床微生物、臨床藥學/臨床藥理和院感防控等,以多學科全明星隊伍作為分會的突出特點。分會的成立旨在凝聚感染病診療相關的多學科專家於同一個平台,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順應學科轉型及應對細菌耐藥的臨床需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醫學會細菌感染與耐藥防治分會
  • 外文名:Bacterial Infection Society ofChina
  • 主管單位:中華醫學會
  • 成立時間:2020年1月
分會使命,學術年會,成立背景,會徽含義,分會委員名單,

分會使命

“凝心聚力、篤行致遠”:凝聚感染相關領域專家,構築多學科交流平台,提高我國細菌、真菌感染診治與防控水平,提高抗菌藥物合理套用水平,遏制細菌耐藥,保障人民健康。

學術年會

分會主辦的學術年會名稱為“中華醫學會全國細菌真菌感染學術會議”,簡稱BISC(Bacterial Infection Society ofChina),“必勝克”,寓意:克服耐藥菌感染,必定取得勝利!俗稱“餅乾會”BISC(UIT)。BISC每年4月份召開,為我國細菌、真菌感染診療相關的臨床多學科專家及科研人員構建的一個高端學術交流平台。

成立背景

細菌、真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分布於臨床各科。抗菌藥過度使用,細菌耐藥性上升迅速,細菌耐藥性已成為嚴峻的全球性問題,耐藥菌感染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影響社會、經濟發展;隨著臨床各類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近年來真菌感染呈上升趨勢。應對耐藥細菌及真菌感染,需要多學科密切協作,需要高端的學術平台。
中華醫學會細菌感染與耐藥防治分會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名譽所長汪復教授、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鐘南山院士、解放軍總醫院劉又寧教授等30多位感染相關多學科專家發起申報,經歷了多年的申請和籌備,為提高我國細菌真菌診療能力和抗菌藥物管理提供專業學術平台。

會徽含義

會徽主體為中華醫學會經典的梅花瓣外形,蜂窩型核心,代表多學科緊密合作。六邊形為最為穩固的形狀,標示六大學科。中心為火神山,寓意燒滅耐藥菌。

分會委員名單

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名單
主任委員:王明貴
副主任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邱海波、卓超、胡必傑、俞雲松、徐英春
常委(22名,按姓氏筆畫為序):王明貴、王建華、呂曉菊、劉正印、李若瑜、李家斌、楊文杰、肖永紅、吳安華、邱海波、宋寧、張菁、陳佰義、陳德昌、卓超、胡必傑、俞雲松、徐英春、黃文祥、黃曉軍、程璘令、瞿介明
委員(68名,按姓氏筆畫為序):馬曉春、馬筱玲、王明貴、王建華、王曉玲、王椿、甘桂芬、石松菁、石荔、馮四洲、呂曉菊、朱鐳、任建安、劉正印、劉朝暉、許航、孫自鏞、孫樹梅、蘇智軍、李若瑜、李昕、李軼、李家斌、李敏、李琦、李慧靈、楊文杰、楊帆、肖永紅、吳安華、邱海波、鄒明祥、宋寧、張玉、張偉、張菁、張湘燕、陳佰義、陳德昌、卓超、鄭波、單斌、宗志勇、胡必傑、趙鳴雁、俞雲松、姜玲、姜淑娟、索瑤、賈偉、徐英春、徐雪松、逄崇傑、高志良、席麗艷、黃文祥、黃曉軍、彭劼、董亞琳、喻華、程劍劍、程璘令、曾玫、解立新、褚雲卓、黎毅敏、魏蓮花、瞿介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