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史話:孔廟史話

《孔廟史話》的內容涵蓋了對孔子生平、孔子的思想和著作、歷史地位 的概述,並詳細介紹了用於紀念孔子的孔廟的歷史遺存和文化內涵,其中包 括著名的孔氏家廟、京師太學孔廟、地方官學孔廟、東亞及東南亞孔廟。《 孔廟史話》展現了中國儒學思想的傳承和傳播。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文明史話:孔廟史話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頁數:99頁
  • 開本:16
  • 定價:18.00
  • 作者:方擁 許政
  • 出版日期:2009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081180
  • 品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孔廟作為中國歷代朝廷、地方政府以及廣大民眾奉祀至聖先師的地方,其在時間上的綿延之久,在地域上的鋪展之廣,則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種建築類型所望塵莫及的。《孔廟史話》帶我們走進中國和世界上著名的孔廟中,去領會儒家思想的深邃,去感受讓世界著迷的儒學智慧。

圖書目錄


引言
一、孔子
1.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思想
3.教育事業
4.《論語》
5.孔子的歷史地位
二、南北孔氏家廟
1.曲阜北宗孔廟
2.衢州南宗孔廟
三、京師太學孔廟
1.先秦官學祭祀
2.漢至元初太學孔廟
3.元、明、清國子監孔廟
四、地方官學孔廟
1.蘇州文廟
2.平遙文廟
3.韓城文廟
4.安溪文廟
5.建水文廟
6.資中文廟
7.富順文廟
8.台北孔廟
五、東亞及東南亞孔廟
1.朝鮮半島孔廟
2.日本孔廟
3.越南孔廟
4.印度尼西亞孔廟
5.新加坡等地孔廟
結束語
附錄(中國歷史年代表)

文摘

作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者.在過去2500多年的歷
史上,孔子及其思想和學說對於東方人性格和氣質的塑造,發揮了極其重要
的影響。在世時.他被公認為是知識最為淵博的學者:逝世後,他被尊崇為
大成至聖、萬世師表。儘管如此。孔子仍然是一個人而不是神,他的思想之
所以能夠普遍地深入人心,主要原因是他在很多地方都與普通人非常接近。
1.孔子的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儒家創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魯哀公十六年(
公元前479)病逝。
孔子原屬殷族,遠祖孔父為宋國的大臣,在貴族內訌中被殺,子孫流亡
魯國。父親邴叔紇是著名勇士,為魯國貴族臧武仲的家臣。孔子出生不久,
父親便壯年早逝,因而家道中落。不過作為士大夫的子弟,孔子還是受到了
良好的傳統武士教育,這使他熟悉了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傳說孔
子從小就喜歡祭祀禮儀,長大後善於射箭御車。他勇武有力,虛心好學,曾
在魯國執政季氏手下充任委吏(管理倉儲)、乘田(管理牛羊)等小吏,都能夠
恪盡職守。同時,孔子時時事事注意學習,入太廟後,每每遇到不懂的問題
,就向人請教。郯國君主訪問魯國時,與人談及古代官制問題,孔子聽說後
,就拜見郯子向他求教。他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通過向社會廣泛求教,到三十歲左右,孔子已經成為
當時知名的博學大師,並開始招收門徒,傳授《詩》、《書》、《禮》、《
樂》等古代文化典籍。
公元前515年,魯國政局突變,不甘心居於傀儡地位的魯昭公發兵討伐
季氏,被季氏、孟氏、叔孫氏三家聯合擊敗而流亡齊國。但季氏等三家也並
不另立國君,魯國實際上權歸三家,這種“政在大夫”的局面發展到了頂點
。孔子對此頗為不滿,卻又無可奈何。於是他在這年到達齊國,他在回答齊
景公問政時提出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張,很得景公讚賞。景
公本想任用孔子,但遭到晏嬰等人的阻撓,最終孔子未得重用,仍舊回到魯
國聚徒講學。後來魯國政局又變,卿大夫也變為傀儡。公元前.505年以後
,季氏的家臣陽虎挾制季桓子,指揮三家,操縱魯政,還曾打算招納孔子,
但遭到孔子的委婉謝絕。後來陽虎被季氏、孟氏打敗,流亡齊晉,季桓子重
新掌權。季桓子以魯君名義任命孔子為司寇,並且任用孔子的弟子子路為季
氏家宰。這是年過五旬的孔子第一次獲得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
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同齊景公在夾谷會晤,孔子被破格選拔為相,陪
同出席。由於他保持警惕,並對會晤作了周密部署,使得定公免遭劫持。孔
子雖然未能改變魯國長期依附齊國的地位,卻爭取到齊國歸還陽虎叛亂時投
獻的“汶陽之田”,維護了魯國的基本權益。公元前498年,為了消除家臣
叛亂的據點,削弱卿大夫的實力,孔子提出了“墮三都”的主張,即拆毀季
氏的費邑、叔孫氏的邱邑和孟氏的成邑。但是孔子的這一主張只被三家用來
清除反對他們的家臣,改善其各自的統治地位,反使孔子加強魯君權勢的本
意落空,他與三家的合作無法繼續。大約在此年,孔子離開了魯國。
孔子為了推行自己政治思想而奔走於各國,他出門總帶著拜見君主委質
為臣需用的贄物。每到一國,總要積極參與當地的政治活動,希望能有賞識
和信任自己的明君,乾一番事業。他曾非常自信地宣稱:“苟有用我者,期
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可是他在週遊衛、宋、陳、蔡等國的十多年中,
卻從未得到這樣的際遇,最好的也不過是以優厚的俸祿把他供養起來,裝點
門面,更多的時候則是備受冷遇。有時甚至處於饑寒交迫、生命危險、狼狽
不堪的境地。但是,無論生活安樂或困苦,都沒能使孔子放棄自己的政治抱
負。公元前484年,年近古稀在政治上不斷碰壁的孔子深知自己的理想已無
法實現,便決心返回魯國,終老於教育。這時他的一些弟子已經在季氏手下
任職,並取得了政績。季康子便禮聘孔子返國,讓他以政界元老、社會賢達
的榮譽地位從事講學並整理文化典籍。晚年的孔子被尊為“國老”,有權參
加國家大政方針的議論,個別重要的改革還特別事先徵詢他的意見,有時他
也主動提出重大建議。公元前479年,孔子病故。魯哀公專門寫了悼辭,弟
子們更是舉行隆重的葬禮,並為他守孝三年。孔子墓和故居從此相沿成為魯
國儒生講習詩書禮樂的場所。
P7-14

序言

我不是一個科班出身的歷史學工作者,基礎的中國歷史知識,幾乎全部
得自自學。所謂“自學”,也就是自己摸索著讀書。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篇
幅簡短的歷史知識小叢書,給我提供過非常重要的幫助,是引領我步入中華
文明殿堂的有益嚮導。按照我所經歷的切身感受,像這樣簡明扼要的小書,
對於青少年和其他普通讀者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應當會有更大的幫助。現
在擺在讀者面前的這套《中華文明史話》彩圖普及叢書,就是這樣一部中國
歷史知識系列專題讀本。
編撰這樣的歷史知識介紹性書籍,首先是要保證知識的準確性。這一點
說起來簡單,要想做好卻很不容易。從本質上來講,這是由於歷史本身的復
雜性和認識歷史的困難性所造成的,根本無法做到盡善盡美;用通俗的形式
來表述,尤為困難。好在讀者都能夠清楚理解,它只是引領你入門的路標,
中華文明無盡的深邃內涵,還有待你自己去慢慢一一領略。
這套《中華文明史話》彩圖普及叢書,在首先注重知識準確性的基礎上
,編撰者還力求
使文字敘述生動、規範,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內容則注重富有情趣,
具有靈動的時代色彩,希望能夠集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和時代性於一體
;選題則努力契合社會公眾所關注的問題;同時選配較多圖片,彩色印刷,
幫助讀者更為真切地貼近歷史。
生活在物質文化高度發達的當代社會而來學習久已逝去的歷史知識,經
常會有人提出為什麼要讀這些書籍的問題。中國古代士大夫對歷史知識價值
的闡釋,是“以史為鑑”,即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特別是處理政務時借鑑歷史
的經驗。歷史知識這一功能,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但並不是與每一個人都
有直接的關係。對於大多數社會普通民眾,尤其是對於青少年朋友來說,我
想,歷史知識雖然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衣服穿,但卻是人類精神不可或
缺的基本營養要素。讀史會使人們的頭腦更為健全,智慧更為發達,情操更
為高潔,趣味也更為豐富。
2009年4月4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