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86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86號是國務院總理李鵬於1995年11月22日簽發的命令。

第186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制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86號)
  • 通過日期:1995年11月2日
  • 簽發日期:1995年11月22日
  • 實施日期:1995年11月22日
  • 發文字號:國令第186號
  • 發文機關:國務院
簽發,全文,

簽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86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已經1995年11月2日國務院第三十七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
總 理 李鵬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以下簡稱預算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機關,根據本級政府授權進行預算管理活動,但是不作為一級預算。
第三條 預算法第四條 第一款所稱“中央各部門”,是指與財政部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係的國家機關、軍隊、政黨組織和社會團體;所稱“直屬單位”,是指與財政部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係的企業和事業單位。
第四條 預算法第五條 第三款所稱“本級各部門”,是指與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係的地方國家機關、政黨組織和社會團體;所稱“直屬單位”,是指與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係的企業和事業單位。
第五條 各部門預算由本部門所屬各單位預算組成。本部門機關經費預算,應當納入本部門預算。
第六條 預算法第八條 所稱“中央和地方分稅制”,是指在劃分中央與地方事權的基礎上,確定中央與地方財政支出範圍,並按稅種劃分中央與地方預算收入的財政管理體制。
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具體內容和實施辦法,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應當根據中央和地方分稅制的原則和上級政府的有關規定,確定本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財政管理體制。
第八條 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以人民幣元為計算單位。預算收支以外國貨幣收納和支付的,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基準匯價折算。
第二章 預算收支範圍
第九條 預算法第十九條 第二款所稱“依照規定應當上繳的國有資產收益”,是指各部門和各單位占有、使用和依法處分境內外國有資產產生的收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上繳預算的部分。
預算法第十九條 第二款所稱“專項收入”,是指根據特定需要由國務院批准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由財政部批准,設定、徵集和納入預算管理、有專項用途的收入。
第十條 預算法第十九條 第三款所稱“經濟建設支出”,包括用於經濟建設的基本建設投資支出,支持企業的挖潛改造支出,撥付的企業流動資金支出,撥付的生產性貸款貼息支出,專項建設基金支出,支持農業生產支出以及其他經濟建設支出。
預算法第十九條 第三款所稱“事業發展支出”,是指用於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工業、交通、商業、農業、林業、環境保護、水利、氣象等方面事業的支出,具體包括公益性基本建設支出、設備購置支出、人員費用支出、業務費用支出以及其他事業發展支出。
第十一條 預算法第二十條 第一款所稱“中央預算收入”,是指按照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納入中央預算、地方不參與分享的收入,包括中央本級收入和地方按照規定向中央上解的收入。
預算法第二十條 第一款所稱“地方預算收入”,是指按照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納入地方預算、中央不參與分享的收入,包括地方本級收入和中央按照規定返還或者補助地方的收入。預算法第二十條 第一款所稱“中央和地方預算共享收入”,是指按照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對同一稅種的收入,按照一定劃分標準或者比例分享的收入。
第十二條 預算法第二十條 第二款所稱“中央預算支出”,是指按照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由中央財政承擔並列入中央預算的支出,包括中央本級支出和中央返還或者補助地方的支出。預算法第二十條 第二款所稱“地方預算支出”,是指按照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由地方財政承擔並列入地方預算的支出,包括地方本級支出和地方按照規定上解中央的支出。
第十三條 地方各級預算上下級之間有關收入和支出項目的劃分以及上解、返還或者補助的具體辦法,由上級地方政府確定,並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 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專用基金應當實行預算管理;尚未納入預算管理的,應當逐步納入預算管理。
第三章 預算編制
第十五條 預算法第二十四條 所稱“預算草案”,是指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編制的未經法定程式審查和批准的預算收支計畫。
第十六條 各級政府編制年度預算草案的依據:
(一) 法律、法規;
(二)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財政中長期計畫以及有關的財政經濟政策;
(三) 本級政府的預算管理職權和財政管理體制確定的預算收支範圍;
(四) 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預算收支變化因素;
(五) 上級政府對編制本年度預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
第十七條 各部門、各單位編制年度預算草案的依據:
(一) 法律、法規;
(二) 本級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的部署;
(三) 本部門、本單位的職責、任務和事業發展計畫;
(四) 本部門、本單位的定員定額標準;
(五) 本部門、本單位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預算收支變化因素。
第十八條 中央預算的編制內容:
(一) 本級預算收入和支出;
(二) 上一年度結餘用於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三) 返還或者補助地方的支出;
(四) 地方上解的收入。
中央財政本年度舉借的國內外債務和還本付息數額應當在本級預算中單獨列示。
第十九條 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的編制內容:
(一) 本級預算收入和支出;
(二) 上一年度結餘用於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三) 上級返還或者補助的收入;
(四) 返還或者補助下級的支出;
(五) 上解上級的支出;
(六) 下級上解的收入。
第二十條 各級政府預算按照複式預算編制,分為政府公共預算、國有資產經營預算、社會保障預算和其他預算。
複式預算的編制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二十一條 各級政府預算中,預備費設定的比例由本級政府在預算法第三十二條 規定的幅度內確定。
第二十二條 預算法第三十三條 所稱“預算周轉金”,是指各級政府為調劑預算年度內季節性收支差額,保證及時用款而設定的周轉資金。各級政府預算周轉金從本級政府預算的結餘中調協和補充,其額度應當逐步達到本級政府預算支出總額的4%。
第二十三條 各級政府預算的上年度專項結餘,應當用於上年度結轉項目的支出;上年度淨結餘,應當用於補充預算周轉金和下年度需要安排的預算支出。
第二十四條 國務院於每年11月10日前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和中央各部門下達編制下一年度預算草案的指示,提出編制預算草案的原則和要求。
財政部根據國務院編制下一年度預算草案的指示,部署編制預算草案的具體事項,規定預算收支科目、報表格式、編報方法,並安排財政收支計畫。
第二十五條 中央各部門應當根據國務院的指示和財政部的部署,結合本部門的具體情況,提出編制本部門預算草案的要求,具體布置所屬各單位編制預算草案。
中央各部門負責本部門所屬各單位預算草案的審核,並匯總編制本部門的預算草案,於每年12月10日前取財政部審核。
第二十六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根據國務院的指示和財政部的部署,結合本地區的具體情況,提出本行政區域編制預算草案的要求。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審核本級各部門的預算草案,編制本級政府預算草案,彙編本級總預算草案,經本級政府審定後,按照規定期限報上一級政府。
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財政部門匯總的本級總預算草案,應當於下一年1月10日前報財政部。
第二十八條 財政部審核中央各部門的預算草案,編制中央預算草案;匯總地方預算草案,彙編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審核本級各部門的預算草案時,發現不符合編制預算要求的,應當予以糾正;彙編本級總預算時,發現下級政府預算草案不符合國務院和本級政府編制預算要求的,應當及時向本級政府報告,由本級政府予以糾正。
第三十條 中央預算草案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後,為當年中央預算。財政部應當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中央預算之日起30日內,批覆中央各部門預算+。中央各部門應當自財政部批覆本部門預算之日起15日內,批覆所屬各單位預算。
第三十一條 地方各級政府預算草案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後,為當年本級政府預算。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應當自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本級政府預算之日起30日內,批覆本級各部門預算。地方各部門應當自本級財政部門批覆本部門預算之日起15日內,批覆所屬各單位預算。
第三十二條 依照本條 例第三十條 、第三十一條 規定批覆的預算,為當年部門預算、單位預算。
第四章 預算執行
第三十三條 政府財政部門負責預算執行的具體工作,主要任務是:
(一) 研究落實財政稅收政策的措施,支持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二) 制定組織預算收入和管理預算支出的制度和辦法;
(三) 督促各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各預算繳款單位完成預算收入任務;
(四) 根據年度支出預算和季度用款計畫,合理調度、撥付預算資金,監督檢查各部門、各單位管好用好預算資金,節減開支,提高效率;
(五) 指導和監督各部門、各單位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和會計核算體系,按照規定使用預算資金;
(六) 編報、匯總分期的預算收支執行數字,分析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定期向本級政府和上一級政府財政部門報告預算執行情況,並提出增收節支的建議;
(七) 協調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國庫和其他有關部門的業務工作。
第三十四條 預算法第四十四條 所稱“上一年同期的預算支出數額”,是指上一年度同期預算安排用於各部門、各單位正常運轉的人員經費、業務經費等必需的支出數額。
第三十五條 各級財政、稅務、海關等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必須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財政部的有關規定,積極組織預算收入,按照財政管理體制的規定及時將預算收入繳入中央國庫和地方國庫;未經財政部批准,不得將預算收入存入在國庫外設立的過渡性帳戶。
各項預算收入的減征、免徵或者緩徵,必須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財政部的有關規定辦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決定減征、免徵、緩徵應徵的預算收入。
第三十六條 一切有預算收入上繳任務的部門和單位,必須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財政部的有關規定,將應當上繳的預算收入,按照規定的預算級次、預算科目、繳庫方式和期限繳入國庫,不得截貿、占用、挪用或者拖欠。
第三十七條 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預算撥款的管理,並遵循下列原則:
(一) 按照預算撥款,即按照批准的年度預算和用款計畫撥款,不得辦理無預算、無用款計畫、超預算、超計畫的撥款,不得擅自改變支出用途;
(二) 按照規定的預算級次和程式撥款,即根據用款單位的申請,按照用款單位的預算級次和審定的用款計畫,按期核撥,不得越級辦理預算撥款;
(三) 按照進度撥款,即根據各用款單位的實際用款進度和國庫庫款情況撥付資金。
第三十八條 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加強對預算支出的管理,嚴格執行預算和財政制度,不得擅自擴大支出範圍、提高開支標準;嚴格按照預算規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資金;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和會計核算體系,按照標準考核、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九條 財政部負責制定與預算執行有關的財務會計制度。各部門、各單位應當按照政府財政部門的要求,加強對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的管理核算。
第四十條 國庫是辦理預算收入的收納、劃分、留解和庫款支撥的專門機構。國庫分為中央國庫和地方國庫。
中央國庫業務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理。未設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的地區,由中國人民銀行商財政部後,委託有關銀行辦理。
地方國庫業務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經理。未設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的地區,由上級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商有關的地方政府財政部門後,委託有關銀行辦理。
具備條 件的鄉、民族鄉、鎮,應當設立國庫。具體條 件和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財政部門確定。
第四十一條 中央國庫業務應當接受財政部的指導和監督,對中央財政負責。
地方國庫業務應當接受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對地方財政負責。
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地方國庫業務規程應當報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備案。
第四十二條 各級國庫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加強對國庫業務的管理,及時準確地辦理預算收入的收納、劃分、留解和預算支出的撥付。
各級國庫和有關銀行必須遵守國家有關預算收入繳庫的規定,不得延解、占壓應當繳入國庫的預算收入和國庫庫款。
第四十三條 各級國庫必須憑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簽發的撥款憑證於當日辦理庫款撥付,並將款項及時轉入用款單位的存款帳戶。
各級國庫和有關銀行不得占壓財政部門撥付的預算資金。
第四十四條 預算法第四十八條 第四款所稱“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國庫的庫款”,是指部門、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同意,調撥、周轉、凍結、扣撥、退付已入國庫的庫款。
第四十五條 中央預算收入、中央和地方預算共享收入退庫的辦法,由財政部制定。地方預算收入退庫的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財政部門制定。
各級預算收入退庫的審批權屬於本級政府財政部門。中央預算收入、中央和地方預算共享收入的退庫,由財政部或者財政部授權的機構批准。地方預算收入的退庫,由地方政府財政部門或者其授權的機構批准。具體退庫程式按照財政部的有關規定辦理。
辦理預算收入退庫,應當直接退給申請單位或者申請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用途使用。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退庫款項。
第四十六條 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本級國庫的管理和監督,各級政府財政部門負責協 調本級預算收入徵收部門與國庫的業務工作。
第四十七條 各級政府依據法定許可權作出的決定和規定的行政措施,凡涉及財政減收增支的,應當在預算批准前提出並在預算中作出相應安排。在預算執行中一般不制定新的減收增支政策和措施;確需制定的,應當採取相應的增收節支措施。
第四十八條 國務院各部門制定的規章,凡涉及減免應繳預算收入,設立和改變收費項目,罰沒財物處理,企業成本、費用開支標準和範圍,國有資產處置、收益分配,會計核算以及行政事業經費開支標準的,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規定。
第四十九條 地方政府依據法定許可權制定的規章和規定的行政措施、不得涉及減免中央預算收入、中央和地方預算共享收入,不得影響中央預算收入、中央和地方預算共享收入的徵收;違反規定的,有關預算收入徵收部門有權拒絕執行,並應當向上級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和財政部報告。
第五十條 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預算工作的領導,定期聽取財政部門有關預算執行情況的匯報,研究解決預年執行中出現的問題。
第五十一條 政府財政部門有權對本級各部門及其所屬各單位的預算執行進行監督檢查,對各部門預算收支的情況和效果進行考核。
政府財政部門有權對本級各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徵收預算收入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擅自減征、免徵、緩徵及退還預算收入的,責令改正。
第五十二條 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每月向本級政府報告預算執行情況,具體報告內容和方式由本級政府規定。
第五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按照下列期限和方式向財政部報告本行政區域預算執行情況:
(一) 預算收支旬報,按照財政部規定的內容編制,於每旬終了後3日內報送財政部;
(二) 預算收支月報,按照財政部規定的內容編制,於每月終了後5日內報送財政部;
(三) 每月預算收支執行情況文字說明材料,於每月終了後10日內報送財政部;每季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的全面分析材料於季度終了後15日內報送財政部;
(四) 年報即年度決算的編報事項,依照預算法和本條 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設區的市、自治州政府和縣級政府的財政部門和鄉、民族鄉、鎮政府向上一級政府財政部門編報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的內容和報送期限,由上一級政府財政部門規定。
第五十四條 各級財政、稅務、海關等預算收入徵收部門應當每月按照財政部門規定的期限和要求,向財政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報送有關預算收入計畫招待情況,並附說明材料。
第五十五條 中央國庫與地方國庫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財政部門編報預算收入入庫、解庫及庫款撥付情況的日報、旬報、月報和年報。
第五十六條 政府財政部門、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和國庫應當建立健全相互之間的預算收入對賬制度,在預算執行中按月、按年核對預算收入的收納及庫款撥付情況,保證預算收入的徵收入庫和庫存金額準確無誤。
第五十七條 各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對所屬各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五十八條 各部門應當按照本級政府財政部門規定的期限,向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報送本部門有關預算收支、企業繳款完成情況等報表和文字說明材料。
第五十九條 政府財政部門對要求追加預算支出、減少預算收入的事項應當嚴格審核;對需要動用預備費的,必須經本級政府批准。
第五章 預算調整
第六十條 預算調整方案由政府財政部門負責具體編制。預算調整方案應當列明調整的原因、項目、數額、措施及有關說明,經本級政府審定後,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和批准。
第六十一條 接受上級返還或者補助的地方政府,應當按照上級政府規定的用途使用款項,不得擅自改變用途。
政府有關部門以本級預算安排的資金撥付給下級政府有關部門的專款,必須經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同意並辦理預算劃轉手續。
第六十二條 各部門、各單位的預算支出,必須按照本級政府財政部門批覆的預算科目和數額執行,不得挪用;確需作出調整的,必須經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同意。
第六十三條 年度預年確定後,企業、事業單位改變隸屬關係,引起預算級次和關係變化的,應當在改變財務關係的同時,相應辦理預算劃轉。
第六章 決 算
第六十四條 預算法第五十九條 所稱“決算草案”,是指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編制的未經法定程式審查和批准的預算收支的年度執行結果。
第六十五條 財政部應當在每年第四季度部署編制決算草案的原則、要求、方法和報送期限,制發中央各部門決算、地方決算及其他有關決算的報表格式。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財政部門根據財政部的部署,部署編制本級政府各部門和下級政府決算草案的原則、要求、方法和報送期限,制發本級政府各部門決算、下級政府決算及其他有關決算的報表格式。
第六十六條 地方政府財政部門根據上級政府財政部門的部署,制定本行政區域決算草案和本級各部門決算草案的具體編制辦法。
各部門根據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的部署,制定所屬各單位決算草案的具體編制辦法。
第六十七條 政府財政部門、各部門、各單位在第一預算年度終了時,應當清理核實全年預算收入、支出數字和往來款項,做好決算數字的對賬工作。不得把本年度的收入和支出轉為下年度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下年度的收入和支出列為本年度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預算內收入和支出轉為預算之外,不得隨意把預算外收入和支出轉為預算之內。
決算各項數字應當以經核實的基層單位匯總的會計數字為準,不得以估計數字替代,不得弄虛作假。
第六十八條 各單位應當按照主管部門的布置,認真編制本單位決算草案,在規定期限內上報。
各部門在審核匯總所屬各單位決算草案基礎上,連同本部門自身的決算收入和支出數字,彙編成本部門決算草案並附決算草案詳細說明,經部門行政領導簽章後,在規定期限內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審核。
第六十九條 各級預算收入徵收部門應當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及時編報收入年報及有關資料。
第七十條 財政部應當根據中央各部門決算草案匯總編制中央決算草案,報國務院審定後,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和批准。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根據本級各部門決算草案匯總編制本級決算草案,報本級政府審定後,由本級政府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和批准。
鄉、民族鄉、鎮政府根據財政部門提供的年度預算收入和支出的執行結果,編制本級決算草案,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准。
第七十一條 對於年度預算執行中上下級財政之間按照規定需要清算的事項,應當在決算時辦理結算。
第七十二條 縣級以上各級政府決算草案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本級政府財政部門應當自批准之日起20日內向本級各部門批覆決算。各部門應當自本級政府財政部門批覆本部門決算之日起15日內向所屬各單位批覆決算。
第七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應當自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本級政府決算之日起30日內,將本級政府決算及下一級政府上報備案的決算匯總,報上一級政府備案。
第七章 監 督
第七十四條 縣級以上各級政府應當接受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的監督,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接受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對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的監督;按照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的要求,報告預算執行情況;認真研究處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或者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有關改進預算管理的建議、批評和意見,並及時答覆。
第七十五條 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政府預算執行的監督,對下級政府在預算執行中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行為,依法予以制止和糾正;對本級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採取處理措施。
下級政府應當接受上級政府對預算執行的監督;根據上級政府的要求,及時提供資料,如實反映情況,不得隱瞞、虛報;嚴格執行上級政府作出的有關決定,並將執行結果及時上報。
第七十六條 各部門及其所屬各單位應當接受本級財政部門有關預算的監督檢查;按照本級財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預算資料;執行本級財政部門提出的檢查意見。
第七十七條 各級審計機關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對本級各部門和下級政府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督。
第八章 附 則
第七十八條 預算法第七十四條 所稱“擅自動用國庫庫款或者擅自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國庫的庫款”,是指:
(一) 預算收入徵收部門不經政府財政部門或者政府財政部門授權的機構同意退庫的;
(二) 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將收稅款和其他預算收入存入在國庫之外設立的過渡性賬戶、經費賬戶和其他賬戶的;
(三) 經理國庫業務的銀行未經有關政府財政部門同意,動用國庫庫款或者辦理退庫的;
(四) 經理國庫業務的銀行違反規定將國庫庫款挪作他用的;
(五) 不及時收納、留解預算收入,或者延解、占壓國庫庫款的;
(六) 不及時將預算撥款劃入用款單位賬戶,占壓政府財政部門撥付的預算資金的。
第七十九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