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

中年人

世界各國尚無統一標準。依我國國情,普通人40歲-55歲作為中年階段較為符合實際。 此類人往往伴隨著知識仍在積累增長,經驗日益豐富,然而人體生理功能卻在不知不覺中下降等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年人
  • 年齡區段:45歲-65歲 
  • 身體特點:生理功能由盛到衰
  • 心理特點:心理能力繼續發展
  • 生活適應:社會角色的轉換與適應
  • 社會責任:責任大,對事業成就的期望高
身心特點,社會責任,生活適應,心理保健,身體保健,腰身粗壯的人,大腹便便的人,小腹鬆弛的人,戒酒措施,瘦身食療,相關新聞,

身心特點

人到中年,知識仍在積累增長,經驗日益豐富,然而人體生理功能卻在不知不覺中下降。心理能力的繼續增長和體力的逐漸衰減,是中年人的身心特點。
生理功能由盛到衰
人在20~25歲時,生理功能達到一生中的全盛時期。經過短暫的穩定,大約從30歲始,人體各器官系統功能開始緩緩衰減,每年約遞減1%。因之,隨年齡增長,患病率也逐漸高於青年,以高血壓為例,患病機會是青年人的8倍。
中年人中年人
心血管系統,從50歲起,每10年心輸血量下降6~8%,同期血壓卻上升5~6%。血管壁彈性因動脈逐漸硬化而降低,血管運動功能和血壓調節能力減弱。血液膽固醇濃度也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心臟冠狀動脈和腦動脈可因而發生粥樣硬化。病變進一步嚴重時,動脈管腔變窄,引起心臟或腦的供血不足甚至缺血,造成諸如慢性心肌缺氧心絞痛、心肌梗塞、猝死、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軟化等心腦血管病。這些疾病對中年人的健康與生命是最大威脅。
呼吸功能也逐年下降,肺泡和毛細血管的直徑隨年齡增長而擴大,肺組織彈性逐漸減小,肺的擴張與收縮能力隨之下降,肺活量因而變小。由於肺泡間質纖維增生,毛細血管壁增厚,肺的氣體交換功能也逐年降低。在肺呼吸功能下降的同時,其抗病能力也下降,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
消化功能下降,最明顯的是胃液分泌量逐漸減少。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原含量降低,其他消化腺的功能也減退。這是因為人體生長發育停止,不再需要滿足新陳代謝正平衡的營養要求;同時,機體功能減退,新陳代謝變慢,基礎代謝率逐年緩慢下降,需要的營養也相應減少。
各種內分泌腺的功能也在減退。胰島素分泌量減少,使一些個體發生糖尿病傾向或罹患糖尿病。性腺功能降低,使性慾減退。到中年後期,還會因內分泌功能紊亂而出現更年期綜合徵
其他器官系統功能也在減退。如肌肉開始萎縮、彈性降低、收縮力減弱;骨骼出現脫鈣過程,致使骨質密度降低;胃功能減低,使清除體內廢物的能力下降等等。
應特彆強調指出的是免疫功能的降低。中年後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都開始出現功能減退現象。抗體生成減少是一個突出表現,各種抗體的滴度隨年齡增長而下降;機體出現變異蛋白質,免疫識別系統會將此作為異體蛋白而產生自家抗體,與此相關的是血液中還會出現抗原抗體複合物;細胞免疫功能也減弱,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自然殺傷細胞的殺滅能力都有所減退;免疫監視系統對發生癌性突變的細胞的監視功能減弱。這種變化在五十歲左右和五十歲以後十分明顯。這就是五十歲前後的中年人常常心力交瘁,易患多種疾病的重要原因。特別是癌症的發病率在五十歲前後是高峰期。
這種功能減退的生理變化如與不良的心理相結合,就可能導致中年人疾病的發生。
心理能力繼續發展
生理成熟是心理成熟的生物學基礎。中年人的心理能力處於繼續向上發展的時期。一個智力正常的人,其心理發展所能達到的高度,不僅與社會環境有關,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主觀努力。勤於實踐、積極主動地接觸社會、接觸新生事物、不斷擴展生活領域、不斷更新知識、勇於探索和創造的人,其心理能力在整箇中年期都在繼續增長。反之,則會停滯,甚至提前衰退。
孔子對自己的心理能力發展精闢地概括為:“吾十有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則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這種分析說明心理能力不僅在中年期仍在發展,到了老年也還沒有終止。
這裡的心理能力是指人的全部心理活動能力的綜合和總和,而非單項能力。因為就某一單項心理能力來說,從中年之始就處於下降過程、如機械記憶能力、反應速度等。中年人應充分利用心理能力繼續發展的優勢,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和完善人格,努力實現心理健康和身心和諧。
中年人的心理能力發展始終處於動態過程,而且個體差異很大,所以心理成熟的標準很難界定,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能獨立自主地進行觀察和思維,組織自己的生活,決定並調整一生的目標和道路,則不必依賴長輩的訓誡和保護。目標和道路的決定絕非臆造,而是以符合社會進步和民族利益的個人抱負為前提,依條件而靈活地選擇時機和決定方向。
2.智力發展到最佳狀態,能進行邏輯思維和作出理智的判斷,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緒趨於穩定,有能力延緩對刺激的反應,能在大多數場合下按照客觀情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和情感。
4.處世待人的社會行為趨於幹練豁達。能適應環境和把握環境。能接受批評和意見,並按正確意見調整自己的行為。
5.自我意識明確,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才能和所處社會地位,並以此為立足點,決定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6.意志堅強。對既定目標,勇往直前,遇困難、遭挫折、均不氣餒、不退縮,有克服困難渡過難關的容忍耐受能力。當既定目標失去實現的客觀可能性時,能理智地調整目標並選擇實現目標的通途。
應當指出,成熟的界定指標還能列舉許多,但上述諸項為其要者。

社會責任

與心理狀態
中年人是社會中堅,肩負民族與社會責任,是各部門、各行業的主力,任務重,責任大,對事業成就的期望高,勞心勞力,盡職盡責,長期持續承受高強度的精神緊張壓力。這種狀況嚴重地威脅著中年人的心身健康,特別是中年知識分子的情況更為嚴重。
一、社會責任感
在當今歷史背景的條件下,以中年知識分子為代表的一代中年人,在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為了實現自己歷史使命,他們不畏艱辛、任勞任怨,希望振興中華、富國強民。這種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激勵著他們奮發圖強,夜以繼日地勞動在各自崗位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是中年人的精神支柱並形成了最美好的心理狀態,造就了他們的獻身精神。
二、事業上至善至美的追求與現實的差距
對大多數中年人來說,在事業上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並期望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付諸實現,但由於主、客觀的種種因素,事業上經常會遇到困難、遭受挫折,甚至失敗。這對追求至善至美的個體是強烈的或持久的打擊和壓力。
三、工作效率與內耗之間的矛盾
人們都盼望以集中精力地開展工作並有較高的工作效率。但由於體制上、人事上、程式上或工作作風上諸種不良因素的干擾,抵消了中年人對事業投入的努力,造成他們在精力和時間上的消耗。為此,他們要忍受長期的心理壓力。這種內耗現象及其根源的徹底改革,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實現,所以,這種心理壓力的承受將是長期的過程。
四、希望健康與忽視疾病的矛盾
人們總希望自己能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地為祖國建設作貢獻,但繁忙的工作和高度責任心,往往使中年人對健康狀況疏忽不顧。時間緊迫而無暇體檢,疾病的早期症兆往往被忽視。即或有一些明顯的症狀也缺乏必要的重視和措施。這可能是缺乏醫學知識,也可能是一種心理防禦則自認為不會得病。凡此種種,往往會延誤診治良機,造成不中挽回的損失。許多頗有才華的中年人,積勞成疾,又未及早發現和診治,過早地離開人世。這種教訓不能不引以為戒。

生活適應

生活就變遷與適應
中年人不但工作繁重,而且還有家庭重擔。事業成敗、職務升降、人事變動、家境優劣、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無不在心理上掀起波瀾,需要他們去適應,去應付。
一、社會角色的轉換與適應
社會地位演變、角色的轉換要比因軀體變化而需作的適應與調整更加困難。失敗與貶降,固然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成功和躍升,也決不會是輕鬆的。原來的同級變成上級或下屬,如何相處?到一新單位、新環境如何進行角色轉換的適應?這些都造成了對中年人的心理壓力。在一上有幾代人的家庭中,中年人同時要擔負奉養長輩和教育子女甚至兒孫的責任,也要處理得當和能避免角色衝突和角色危機。
二、中年喪偶與再婚
中年夫妻,朝夕相處,患難同當、榮辱與共,遇有委屈相對訴,碰到挫折相撫慰,一旦喪偶就會出現危機,整個家庭穩態失去了平衡。
英國伯克斯等有一份報告,調查了4,500位55歲的寡婦中,有213人於丈夫故去後6個月內死亡,占同下一年齡組死亡總數的40%。雷斯等觀察903例近親死亡的這屬(主要是喪偶),發現一年內他們的死亡率高出常人7倍多。這些數據說明喪偶帶來的精神創傷會極大地損害身心健康。
喪偶或離婚之後應再娶或再嫁,但由於情感上的創傷、經濟狀況、子女負擔、生活習慣等因素的作用,重組家庭談何容易。這裡往往有來自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子女的阻撓。
三、望子成龍但不一定如願
人們總希望後代超越自己而飛騰翱翔,望子成龍是一種普遍存在於父母對子女的期待心理。
人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儘管有不同的水平和指向性。但是,並非任何人能如願以償地實現其理想和抱負。於是父母往往把未酬之志寄希望於子女。但是,遺傳素質、環境條件,以及其他許多動因和變數的作用,事物的發展並非個人願望所能左右,歷史和機遇是無情的。同時,子女的意向和父母的期待也並不一定相符。過分勉強,將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和不快。
四、親子關係與兩代間差異
任何人都屬於他的時代。由於時代背景不同,兩代人之間在心理上出現差異是十分自然的。青年人活動範圍和生活領域不斷擴大,知識增長、想像豐富、家庭難以滿足其需要。同輩人的相互影響逐步超過父母的管教。他們堅持自己的理想和判斷是非的標準,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往往並不符合父母的期待,在求學、就業、交友、生活(如髮型、服飾等)等各方面都不願受父母干預而獨立行事。應十分清醒地認識這種現實狀況並妥善處理,要尊重子女的人格,不適當的干涉和過分的要求會引起子女的忿懣而導致家庭不和,甚至釀成悲劇。

心理保健

從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著眼,維護中年人的身心健康應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不僅個人應對自身的健康負責,而且社會要對中年人的健康負責。
一、社會對中年人心理保健的責任
中年人是社會的柱石,任務大、責任重,特別是當今40~50歲的中年人在成長過程中多遭磨難,因而身體素質差,內心煩擾多。所以,維護中年人的健康應有立法和政策的保證。
1.量力而為:對自己的體力與能力要有正確的認識和估計,勿使超負荷任務強加於己,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少科技界中年知識分子,富有不怕疲勞連續作業的拼搏精神,但缺乏營養及休整等後勤保證,結果積勞成疾,過早謝世,壯志未酬身先死,給家庭、社會造成重大損失。據測北京地區中年知識分子的平均期望壽命為58歲,這比社會總的平均期望壽命的68歲整整少10年,這一嚴重現實應引起社會和個人的重視。所以,中年人要力戒超負荷運轉。
2.修身養性:中年人應有更高的修養,克己奉公、力戒奢欲、表理如一、光明磊落。古人云:“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良好的品行有益於保持心理平衡。還應善自調適。
3.陶冶性情:琴、棋、書、畫,可陶冶性情,豐富業餘愛好和精神生活有益健康。只有會休息,才能更好地工作。高尚的、典雅的、積極的休息,應是生活中必要的組成部分。
4.放鬆技術、緊張的活動、持續的勞累:要學會放鬆技術,以利休息和睡眠。氣功、太極拳、自律訓練,放鬆功等都有助於消除疲倦和緊張狀態。

身體保健

人到中年,大多數人會漸漸肥胖起來,其原因多種多樣,如:缺乏勞動,代謝不暢,大吃大喝,營養過剩,形成皮下脂肪堆積。肥胖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腰身粗壯、大腹便便、小腹鬆弛。

腰身粗壯的人

一日三餐的飲食應當妥善安排,少吃那些不易消化的肉、禽、蛋類食品,即使要吃,也應中餐吃,若晚餐吃則容易增肥。晚餐應當以蔬菜、水果為主,八分飽即止。晚餐後別急於睡覺,晚餐與睡覺之間至少要間隔3小時。記住:千萬別因嘴饞而吃夜宵。

大腹便便的人

由於平時營養攝入太多,熱量消耗過少,“進出口”沒有平衡,致使過多的營養物質堆積在腹部才使它“異軍突起”。要讓“大腹”變得“苗條”,關鍵是改變平日的飲食結構,總體上把握“少葷多素,儘量少吃”的原則。最好每周停食一餐。停食時為了不使腸胃受“委屈”,可少量吃點水果。

小腹鬆弛的人

其主要原因是飲水過多。過多的水分會增加腎臟和膀胱的負擔,以致使小腹鬆弛。為了對症下藥,應當嚴格控制每天的飲水量。喝水時每次少量,切忌“痛飲”。

戒酒措施

關於飲酒的建議
每日限量飲酒2杯(50毫升左右的酒杯,25以下的酒,如葡萄酒)或再少些。努力多選用不含酒精的飲料,少飲含酒精的飲料;妊娠期間不要飲酒;飲酒時要戒菸;保持最好的口腔衛生。
中年人戒酒藥物
藥物戒酒二乙基硫代甲醯胺(商品名:戒酒硫),每日0.5克,口服,共2—3星期,以後每日0.25克。此藥可干擾乙醇的代謝,服藥後患者因對小量酒精也產生敏感,而引起頭痛、噁心、嘔吐、低血壓等劇烈反應。心血管、肝臟疾病患者忌用。長期使用(數月或數年以上)可引起多發性神經病。因副作用大,需住院在監護下使用。氰醯胺鈣,50毫克,每日2次,副作用及毒性較小。
中醫藥中也有戒酒方劑,如用柳花15克,製成散劑口服;用豬(狗)乳汁煮沸半小時後,每日3次,適量飲用。用條件反射的方法戒酒如注射吐根素或阿朴嗎啡,令患者在噁心、嘔吐時飲酒,以建立厭惡的條件反射,但未獲廣泛使用。
無醇飲料即一種代替酒精類飲料的非酒精性飲料,這種飲料的成分與含酒精的飲料無大差別,但飲者不會受酒精中毒的威脅;因為這種飲料在發酵或熬制過程之前,已先將酒精除去(其標準限於0.5%以下)。這種新型飲料的氣味和成分與真酒差不多,可以代替含酒精較高的飲料,因此,是戒酒者較理想的飲料。
家屬應指導和配合嗜酒者作息時間要有規律,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及娛樂活動,若體力允許還可參加一定的體力勞動等,使患者親身體驗到只有這樣的生活節奏才是健康完美的。這種健全的生活習慣堅持一段時間後,便可使之逐漸戒除對乙醇的依賴心理,再配合藥物治療等,即可達到戒酒的目的。

瘦身食療

針對不同的肥胖,採用不同的食療方案,可以收到滿意的療效。
食療小菜譜
鮮拌三皮:西瓜皮200克,黃瓜皮200克,冬瓜皮200克。將西瓜皮颳去蠟質外皮,冬瓜皮颳去絨毛外皮,與黃瓜皮一起,在開水鍋內焯一下,待冷卻後切成條狀,放入少許鹽、味素,裝盤食用。可經常食用,具有清熱利濕減肥之效。
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粳米50克。將赤小豆、粳米洗淨、入鍋,加清水煮至米爛成粥。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久服可利水濕、健脾、減重。
燕麥片粥:燕麥片50克。將燕麥片放入鍋內,加清水待水開時,攪拌煮至熟軟。或以牛奶250毫升與燕麥片煮粥即可。每日一次,早餐服用。具有降脂、減肥作用,適用於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及健康者日常保健用。

相關新聞

2017年3月,新華社旗下的《新華每日電訊》一篇文章被熱傳:“中年危機,確實存在”。原因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帶來雙重焦慮。聯合國對於“青年”的定義為15~44 周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