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故居

中山故居

中山故居在中山市翠亨村,有一幢兩層樓的中西合壁式小樓房,為孫中山於26歲時所親自設計和改建。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於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山讀書,17歲時回國。1884年與本縣盧慕貞女士結婚。1886年至1892年先後在廣州、香港學醫。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並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1894年上書李鴻章遭到拒絕,遂再赴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故居
  • 地理位置: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
  • 設計者:孫中山設計及改造
  • 類型:兩層樓的中西合壁式小樓房
  • 評價: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
人物介紹,故居概況,故居展館,地理位置,建築特點,

人物介紹

孫中山名文,字德明,號逸仙,曾化名中山樵,後來通稱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翠亨村。
童年時代嚮往太平天國革命,1892年在澳門、香港借行醫為掩護,開展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動,1894年上書李鴻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張,被拒絕,使他認識到只有革命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國。於是赴檀香山聯絡華僑,宣傳革命,組織建立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提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主張。於1895年策劃廣州起義,未發事泄,流亡國外,1900年,發動惠州起義失敗,此後繼續在國外開展革命活動。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領導興中會,聯合華興會和光復會組成中國同盟會,被選為總理,制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首次公開提出了三民(民族、民權、民生)主義,要求實現民族獨立,建立共和國,從1906年起先後舉行多次武裝起義,均未成功。
1911年10月10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及其他革命團體,依靠會黨和新軍力量在武昌起義,各省紛紛回響,清朝反動統治迅速瓦解,孫中山於12月回國抵上海,經十七省代表會議,推舉為臨時大總統。於1912年1月,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4月被迫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
1913年因袁世凱派人刺殺了宋教仁,孫中山斷然主張討袁,發動了討袁的"二次革命",因內部意見分歧,旋即失敗,後於1914年,另行組成中華革命黨,被推舉為總理,當即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1917年段祺瑞解散國會,毀棄《臨時約法》,孫中山在廣州組成護法軍政府,當選大元帥,誓師北伐,被桂系軍閥等挾制。於1919年被迫辭職到上海,創辦建設雜誌,發表實業計畫,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1921年在廣東就任非常大總統,因陳炯明叛亂退居上海。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五四運動興起,中國共產黨成立,給他帶來了新希望,他聯合蘇聯和中國共產黨,改組了國民黨,在1923年驅除陳炯明後於二月在廣州重建大元帥府,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宣言,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對三民主義作了重新解釋,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創辦了黃埔軍校,鎮壓了廣州商團叛亂。十一月應馮玉祥邀請扶病北上共商國事,1925年3月12日逝世於北京。

故居概況

中山故居上下並列著7個穹形門樓,莊重而大方。四周皆蒼松、翠竹、古榕和紅棉,環境清幽。在中山書房中,陳列著他用過的針筒和聽診器。他雖當過總統,竟沒有一件家具和擺設,房中僅有一張農家木床,一張舊桌和兩把木椅,這是他在遺囑里所說的“一生不治家”的最好證明。孫中山曾在此室寫過著名的《上李鴻章書》,和陸皓東等革命志士共商過革命大計。孫中山試製炸藥時被炸裂的石門,至今仍存痕跡;他在庭院中所親植的酸子樹,仍在生長。今故居完全按原樣陳列,故居前已闢為公園,故居旁另建孫中山紀念館,收藏並陳列了許多珍貴文物,供人瞻仰。
中山故居
故居正廳擺設是孫中山親自布置的。1883年,他從檀香山帶兩盞煤油燈回來,放置在橋台上。右邊耳房是孫中山臥室,當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妝檯和凳等,仍舊擺放著。1892~1895年、1912年,孫中山都曾在此住過。二樓南邊,是孫中山的書房,牆上掛著孫中山十七歲時的照片,室內有孫中山日常使用過的書桌、台椅、鐵床。1893年冬,曾在此書房草擬《上李鴻章書》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主張。1895年與陸皓東在此書房商討救國方略。

故居展館

孫中山紀念展示區
包括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史跡陳列、孫中山的親屬與後裔陳列和其他與主題相關的臨時展覽以及該區域的文物遺蹟和紀念雕塑。
翠亨民居展示區
利用翠亨村一部分舊民居展示童年孫中山的生活環境,包括復原的孫中山祖家、翠亨村民俗展覽以及翠亨村當年各層次的民居、民俗展示。
農耕文化展示區
在孫中山曾經勞作過的耕地開闢的包括水稻種植區、作物種植區、禽畜飼養區、傳統生態農業的桑基魚塘區、現代農業試驗區、農具展覽等,展示孫中山家鄉的農耕文化。
中山故居
楊殷陸皓東紀念展示區
包括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的重要追隨者,翠亨村中的楊殷故居、楊殷紀念展覽、陸皓東故居、陸皓東紀念展覽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
利用翠亨村一部分舊民居展示本地列入國家和廣東省非遺保護目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其他內容
包括翠亨村內的孫中山活動遺址;具有一定價值的歷史建築;楊鶴齡紀念展覽;楊心如、楊日章、楊日韶、陳興漢等人的故居;楊兼善祠遺址等,館內的其他雕塑藝術品;公園內現有400多個植物品種的綠化園林;其他臨時展覽等。

地理位置

中山故居是以翠亨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紀念性博物館,坐落於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在中山市區東南方17.6公里處,廣(州)珠(海)公路主幹道旁。北距廣州約100公里,南距澳門約30公里,隔珠江口水域與深圳、香港相望,陸地與珠海市毗鄰。翠亨村傍山瀕海,氣候宜人。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置身於林木蔥蘢、鳥語花香的公園環境之中。

建築特點

故居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結合的兩層樓房,並設有一道圍牆環繞著庭院。外表仿照西方建築。樓房上層各有七個赭紅色裝飾性的拱門。屋檐正中飾有光環,環下雕繪一隻口銜錢環的飛鷹。樓房內部設計用中國傳統的建築形式,中間是正廳,左右分兩個耳房,四壁磚牆呈磚灰色勾出白色間線,窗戶在正梁下對開。居屋內前後左右均有門通向街外,左旋右轉,均可回到原來的起步點。正門上掛一副對聯,曰:'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據傳是樓宇落成後孫中山親筆撰寫的。庭院右邊設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圍(約32平方米)是孫中山誕生時的舊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於此。
中山故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