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寧圓棗

中寧圓棗

中寧圓棗適應性強、抗旱、抗寒,耐監鹼、結果早、產量高而穩。圓棗果點小,呈深紅色,皮薄,果肉綠白色,肉質密嫩、汁多,甜中帶酸,含糖量35%,核中大、紡錘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寧圓棗
  • 別名:“小圓棗”、“螞蟻棗”
  • 產地: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
  • 特點:適應性強、抗旱、抗寒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栽培歷史,

形態特徵

中寧圓棗果實中大,短圓筒形,表現光滑。皮薄深紅色,果點小且密明顯;梗窪中深,果頂淺凹,有縱溝,果肉綠白色,質細嫩脆,汁液多,味甜微酸;果核較小,圓錐形。其品質形成與發展,與中寧縣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土壤、水質等獨特的生態環境密不可分。

生長環境

中寧圓棗,產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圓棗又名“小圓棗”、“螞蟻棗”,是傳統果品,以棗園鄉所產量大質優最為著名。中寧圓棗適應性強、抗旱、抗寒,耐監鹼、結果早、產量高而穩。含糖量35%,核中大、紡錘形。可食率96.9%,制乾率43.2%,是鮮食、制乾兼用的優良品種。

主要價值

發展中寧圓棗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收入,改善生態環境的優勢特色產業,大力實施龍頭帶動和品牌推動戰略,使中寧圓棗有了長足發展。到2006年,全縣共種植棗樹5.9萬畝,總產量達10322噸。產品銷往區內各縣市及成都、上海、廣州、北京等地。

栽培歷史

“中寧圓棗”在中寧縣已有960年栽培歷史,根據史料,“中寧圓棗”最早文字記載見於宋代,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9),“廣泛栽培於明”。解放前編纂的《朔方道志》中記載“棗一名木蜜,中衛(今中寧)棗園堡產者,形園而小,核亦細,較他產地頗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