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聊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

《中國(聊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是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聊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
  • 發布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
發布通知,檔案全文,內容解讀,出台背景,起草過程,主要內容,

發布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中國(棗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等7個實施方案的通知
魯政字〔2023〕64號
棗莊、濟寧、泰安、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
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在廊坊等33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覆》(國函〔2022〕126號)要求,現將《中國(棗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中國(濟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中國(泰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中國(德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中國(聊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中國(濱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中國(菏澤)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23年5月18日

檔案全文

中國(聊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
為加快推進中國(聊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聊城綜試區)建設,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依託聊城市寵物食品、肉製品、小型機械、家紡家居、汽車配件配飾等產業優勢,發揮冀魯豫三省交界區位優勢,強化平台打造和政策創新,建設監管服務高效便捷、新模式新業態加速發展的跨境電商新業態創新引領區,構建“跨境電商+海外展示中心+公共海外倉”出口體系,打造數位化轉型加快、產業鏈生態鏈服務鏈成熟完整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樣板區。力爭到2025年,聊城市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突破100億元,跨境電商企業突破300家,重點培育配套完善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區5個以上,輻射力強的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10個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搭建線上線下兩大平台。
1.搭建線上綜合服務平台。依託中國(山東)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搭建聊城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台,在依法合規前提下,為企業提供線上備案登記、通關、退免稅、外匯、融資、倉儲物流等一站式集成服務,強化多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責任單位:省口岸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市場監管局、濟南海關、省稅務局、省郵政管理局,聊城市政府)
2.搭建線下產業園區平台。大力培育本土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和吉布地自貿區(聊城)跨境電商產業園,規劃建設集研發設計、數字行銷、倉儲物流等要素於一體的專業化產業園區,集聚跨境電商平台、外綜服企業、代運營機構、快遞物流等主體資源,開設線下展示店、體驗中心、直播基地,打造綜合服務載體,形成多園並進、全面發展的格局。(責任單位:省商務廳、濟南海關,聊城市政府)
(二)建設三個特色區域。
1.建設進口高端日用品展銷示範區。以東昌府區、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聊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聊城旅遊度假區為引領,發展高端日用品、食品進口業務,在夜間消費綜合區、城市商圈等重點商業區開設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展示展銷中心,提升居民購物體驗和消費水平。(責任單位:省商務廳、濟南海關,聊城市政府)
2.打造跨境電商出口特色產業帶發展引領區。推動跨境電商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東昌府區重點發展無縫鋼管、冷鏈物流特色產業帶;茌平區重點發展鋁製品、塑膠及木製地板特色產業帶;臨清市重點發展軸承、紡織品特色產業帶;冠縣重點發展鋼鐵板材、靈芝產業帶;莘縣重點發展大豆蛋白產業帶;陽穀縣重點發展電纜、汽車坐墊產業帶;東阿縣重點發展阿膠、鋁塑板產業帶;高唐縣重點發展環保餐具、勞保用品產業帶;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寵物食品、數控工具機產業帶;聊城高新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高端化工、紡織機械產業帶;聊城旅遊度假區重點發展農林機械產業帶。(責任單位:省商務廳、濟南海關,聊城市政府)
3.搭建跨境電商物流集聚區。打造以魯西國際陸港為樞紐港,冠縣、高唐縣、東昌府區等內陸港為衛星港的“一核多點、互為補充”的魯西國際陸港跨境電商物流平台。支持臨清市、陽穀縣依託歐亞班列建設跨境電商物流服務園區,支持東昌府區、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聊城高鐵新區依託綜合物流園發展跨境電商物流業務。(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濟南海關,聊城市政府)
(三)構建六大體系。
1.構建信息共享體系。依託聊城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台,實現跨境電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流合一”。(責任單位:省口岸辦、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大數據局、省稅務局、濟南海關、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聊城市政府)
2.構建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涵蓋信用保險、支付結算、資金交易、收支申報、賬戶管理、數字身份認證等“一站式”金融服務體系。(責任單位: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銀保監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信保山東分公司,聊城市政府)
3.構建智慧物流體系。支持物流企業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提升倉儲物流信息智慧型化水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濟南海關、省郵政管理局,聊城市政府)
4.構建信用管理體系。完善跨境電商信用評級機制,對跨境電商企業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和分類管理。(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省稅務局、濟南海關、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聊城市政府)
5.構建統計監測體系。建立以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台為數據統計基礎,各類數據相互融合的數據統計體系。(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口岸辦、省統計局、省稅務局、濟南海關、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郵政管理局,聊城市政府)
6.構建風險防控體系。建立多部門聯防聯控機制,健全風險信息採集、評估分析、預警防範、處置跟蹤等機制,為科學監管提供技術支撐、決策服務保障。(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濟南海關、省稅務局,聊城市政府)
(四)強化兩項配套措施。
1.加快推進平台配套。精準扶持中小微企業上線跨境電商平台“開店”,支持軸承、寵物食品、鋁製品等特色產業搭建獨立站、垂直電商平台。引導企業在美國、歐盟、非洲及“一帶一路”沿線等重點市場布局信息化程度高、服務功能完善的公共海外倉,逐步發展成為集行銷推廣、售後維修、退換貨等功能於一體的海外運營中心。加強與直播平台合作,建設跨境電商直播基地。(責任單位:省商務廳,聊城市政府)
2.持續強化人才配套。開展跨境電商人才培育行動,支持高校開展跨境電商培訓,政校企三方聯合開展“訂單式”人才培育行動,建設聊城市跨境電商人才實訓基地,培育引進一批領軍型跨境電商人才和高端創業創新團隊。(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商務廳,聊城市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聊城市要健全機制、明確責任、落實分工,紮實有效推進各項工作任務。省商務廳要牽頭加強統籌協調,及時推動解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省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做好協調配合、指導評估等工作,共同推進相關政策創新。
(二)強化政策促進。統籌各級各部門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跨境電商市場開拓、平台建設、品牌培育、人才培養、展示行銷中心及海外倉培育等方面建設。
(三)最佳化營商環境。發揮商務、稅務、海關、外匯等部門職能優勢,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為跨境電商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內容解讀

出台背景

2022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聊城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在廊坊等33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覆》(國函〔2022〕126號)要求,各新設綜試區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要制定並印發綜試區實施方案。

起草過程

為紮實推進聊城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省商務廳會同聊城市起草了《中國(聊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起草過程中,堅持對標先進、問題導向、創新發展,認真學習先進綜試區建設經驗,赴聊城市調研了跨境電商發展相關情況,徵求專家意見,經省有關部門、單位會簽,並提交省政府審核通過。

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三年總體目標,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務,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是總體目標。力爭到2025年,聊城市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突破100億元,跨境電商企業突破300家,重點培育配套完善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區5個以上,輻射力強的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10個以上。
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務。主要從搭建線上線下兩大平台、建設三個特色區域、構建六大體系、強化兩項配套措施等4個方面提出了13項主要任務。一是搭建線上線下兩大平台。搭建線上綜合服務平台,提供線上備案登記、通關、退免稅、外匯等一站式集成服務。搭建線下產業園區平台,大力培育聊城本土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和吉布地自貿區(聊城)跨境電商產業園。三是建設三個特色區域。建設進口高端日用品展銷示範區,在夜間消費綜合區、城市商圈等重點商業區開設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展示展銷中心。打造跨境電商出口特色產業帶發展引領區,推動跨境電商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搭建跨境電商物流集聚區,打造“一核多點、互為補充”的魯西國際陸港跨境電商物流平台。三是構建六大體系。構建信息共享體系,實現跨境電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流合一”。構建金融服務體系,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構建智慧物流體系,提升倉儲物流信息智慧型化水平。構建信用管理體系,對跨境電商企業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和分類管理。構建統計監測體系,實現各類數據相互融合的數據統計。構建風險防控體系,為科學監管提供技術支撐、決策服務保障。四是強化兩項配套措施。加快推進平台配套,精準扶持中小微企業上線跨境電商平台“開店”。持續強化人才配套,政校企三方聯合開展“訂單式”人才培育行動。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機制、明確責任、落實分工。二是強化政策促進。統籌各級各部門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是最佳化營商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