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蠶絲織繡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特展

中國蠶絲織繡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特展

日前,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國家圖書館和中國絲綢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絲綢的記憶——中國蠶絲織繡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特展”在國家圖書館開展。300餘件絲綢、文獻等實物展品,分為“認識蠶絲”、“絲綢的歷史”、“非遺里的絲綢”、“絲綢之路”和“絲綢精品及文獻展示”五個部分,詳細介紹了中國蠶絲織繡技藝的起源、發展、各時期的藝術特色以及政治、經濟等對其產生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蠶絲織繡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特展
  • 展品:300餘件
  • 主辦: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等
概述,意義,歷史,活動現場,

概述

日前,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國家圖書館和中國絲綢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絲綢的記憶——中國蠶絲織繡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特展”在國家圖書館開展。300餘件絲綢、文獻等實物展品,分為“認識蠶絲”、“絲綢的歷史”、“非遺里的絲綢”、“絲綢之路”和“絲綢精品及文獻展示”五個部分,詳細介紹了中國蠶絲織繡技藝的起源、發展、各時期的藝術特色以及政治、經濟等對其產生的影響。

意義

絲綢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絲綢文化源遠流長,是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在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與蠶絲織繡相關的項目有77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歷史

距今7000年前,中國已經有了紡織機具,開始利用蠶絲織物;距今5000年前,中國已經開始育蠶剿絲,能夠制出細密的絲綢織物,再加以印染、刺繡等裝飾,使之成為美麗的實用品和藝術品。千百年來,絲綢不僅豐富、美化著人們的生活,更與中國的禮儀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密切相關。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的開闢,使絲綢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使者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紐帶。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蘇繡、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西湖綢傘、湘繡、輯里湖絲手工製作技藝,新疆維吾爾族艾德萊斯綢織染技藝,貴州蠟染技藝等7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演示著這些傳統技藝。通過展覽與現場技藝演示相結合的形式,觀眾不難了解到一縷紗線、一片綢緞的織造過程,體驗十餘種絲綢的不同手感,聆聽古琴絲弦發出的獨特聲音,閱讀先人留下的珍貴文獻,充分了解絲綢及其特有的文化內涵。
據悉,本次展覽是繼“年畫中的記憶——國家圖書館館藏年畫精品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年畫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展”、“大漆的記憶——中國大漆髹飾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大展”之後,舉辦的第三場中國記憶系列展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