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藍染藝術及其產業化研究

中國藍染藝術及其產業化研究

《中國藍染藝術及其產業化研究中國藍染藝術及其產業化研究》是2010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道廣。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藍染藝術及其產業化研究
  • 作者:劉道廣
  • ISBN:9787564121204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圖書信息

出版時間:2010-03-01 版 次:1 頁 數:248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技 > 輕工業、手工業

內容簡介

《中國藍染藝術及其產業化研究》把藍染織品花版的原創者視作藍染織品市場的關鍵點,不局限在圖案本身的構圖、造型等單純技藝性分析,提出花版“原創地”和受其影響仿製的“次生地”的市場概念,力圖釐清“民間文化經濟圈”的相互存在輪廓。第一次披露長江中上游藍印花布歷史上的原創者家族的遷徙事實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無奈的選擇。目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成為政府工作內容,我也希望《中國藍染藝術及其產業化研究》披露的原創者個案能夠因此被相關政府人士關注,切實改善其生活狀態,使“非物質文化”的個體和技藝傳承形式能夠維持下去,而不僅僅是成為博物館的擺設。

作者簡介

劉道廣,南京人。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方向:美術學、藝術學。
主要著作:《中國民間美術發展史》、《中國古代藝術思想史》、《中國佛教全書·雕塑卷》、《中國神話裝飾》、《中國藝術史·繪畫卷·秦漢繪畫史》、《中國藝術史·繪畫卷·民國繪畫史》。
主編:《夾纈》、《蠟染》、《古鎮磧口》。
論文:《藝術學,莫後退》、《漢碑文校釋》、《“侯”紋考》等百篇。

目錄

前言
一 從經驗到科學的認識
1 藍染業在國計民生中的地位
(1)從百姓常服用布到朝廷“青藍大布”
(2)染、踹業分立
英國政府對中國藍靛業的調查
2 藍草的分類和種植
(1)經驗階段的“凡藍五種”
(2)科學種植的嘗試
3 靛青的提取和藍染原理
(1)經驗性的打靛
(2)科學制靛的嘗試
結語
二 技藝的流傳與市場的開拓
1 蠟染技藝與族群遷徙
(1)早期的木蠟和走失的繞家
曹六祥與張氏姐妹
(2)自成體系的白領苗
楊東仁家
(3)從江西遷入的布依族
姑嫂伍仁花和馬向芳
2 花版技藝家族遷徙和市場的興起
(1)江蘇的藥斑布
(2)大運河畔的藍染織品城鎮
(3)長江中游的藍印花布傳人
郭厚敦和藍印花布家傳
(4)“邊城”的“合泰恆記”
周明疆和“合泰桓記”的榮衰
3 藍染織品花版的市場變化
(1)從彩色到單色的夾纈
(2)市場需求與藍夾纈花版原創
溫州戴家“聚豐”染布店
(3)黃岩、東陽地區花版原創
浙江東陽地區藍印花布調查(許暢)
結語
三 藍染紋飾題材的倫理意義和花版“原生地”
1 藍蠟花的族群意義
(1)“小花苗”的“花鳥紋”
安順梅花莊
(2)布依族的“宗法血緣圖”
伍氏的解說
(3)白領苗的“窩妥”
“水渦窩”
(4)歪梳苗的“魚窩窩”
“魚窩窩”、“鳥窩窩”和“魚線”
“板凳腿”、“蛇皮花”和“大粗花”
(5)被嫦娥丟下的蠟花
憚家的自述
楓香寨的廖紫英
(6)走向裝飾的題材
寓意圖形
“木鼓花”和“銅釘紋”
祭幡“龍”
2 藍印花布花版的“原生地”及市場覆蓋區域
(1)渝東南“合泰恆記”後人周明疆
“珍珠地”
豐腴的造型與豐滿的構圖
“勾勾花”
幾件“次生地”作品的分析
(2)湘西“劉裕興染匠鋪”後人劉貢鑫
“劉大炮染匠鋪”
(3)蘇州花版市場的風格追求
繪畫的影響
(4)浙江花版市場的多元化
做藍印花布的戴乃康及其市場行銷
(5)山東原創匠師的市場定位
“貓蹄花”和“冰盤菊”
3 藍夾纈原創輔紋的倫理意識分析
(1)傳統圖形孑遺
九尾狐和青鳥
(2)傳統寓意圖形
“金玉滿堂”
“松鼠葡萄”
結語
四 產業化可操作性模式的探討
1 日本的“阿波藍”
(1)“阿波藍”的產業化歷程
以科學認知管理手工經驗
(2)“阿波藍”產業模式的操作流程
立足市場調研的操作流程
(3)“友禪藍染”的原創和產業發展
橋詰清實和他的“友禪藍染”
橋詰清實的原創
2 我國台灣的藍染事業
(1)民間社團活躍
經濟的需要和歷史基礎
(2)“產、官、學”三者互動
主管部門架構和職責
學校和研究所的介入模式
社區、社團的互動模式
3 目前祖國大陸藍染業操作現狀
(1)貴州藍染織品的企業
(2)江蘇藍染業現狀
無錫市藍染博物館
南通藍印花布館
(3)浙江藍染業現狀
馬嶼靛青專業合作社
桐鄉市豐同裕藍印布藝有限公司
(4)傳統手工藝的綜合開發
寧波慈城的“天工之城”
“天工之城”開業考察(劉小訥)
結語
後記

前言

藍染織品指植物藍染的青藍大布和藍色“四纈”一藍灰纈、藍夾纈、藍蠟纈(藍蠟染)和藍絞纈(藍扎染)。灰纈有“防染”和“拔染”兩種,“拔染”灰纈的織品未必一定是藍色,而藍灰纈就是“防染”的藍印花布。本書主要研究對象是藍灰纈即藍印花布、藍蠟纈和藍夾纈的“藍三纈”。
本書的研究內容和歷來相關“民間染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研究著述不同的地方有如下幾點:
一、本書把藍染織品花版的原創者視作藍染織品市場的關鍵點,不局限在圖案本身的構圖、造型等單純技藝性分析,提出花版“原創地”和受其影響仿製的“次生地”的市場概念,力圖釐清“民間文化經濟圈”的相互存在輪廓。第一次披露長江中上游藍印花布歷史上的原創者家族的遷徙事實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無奈的選擇。目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成為政府工作內容,我也希望本書披露的原創者個案能夠因此被相關政府人士關注,切實改善其生活狀態,使“非物質文化”的個體和技藝傳承形式能夠維持下去,而不僅僅是成為博物館的擺設。
二、歷來對“藍三纈”的研究基本上是分門別類視作“圖案”進行的,故“編”多於“著”。從單一門類來看,如藍印花布的圖案似乎豐富多彩,其實稍稍深入一點就會發現,所有藍印花布的“圖案”,無非是“多子多福”、“百年和合”、“招財進寶”、“必定高中”、“龍鳳呈祥”、“長壽如意”等一系列宗法倫理價值觀的反映。本書通過田野調查,把相關圖像及語言文字資料“讀回到歷史原點”,認為藍印花布、藍夾纈的“圖案”都是以宗法倫理價值觀為核心,不同的是藍夾纈“圖案”反映出被主流宗法思想“邊緣化”的社會基層另有“宗法倫理價值”核心的轉移。具體說是藍夾纈“圖案”最突出的不是上述具有主流宗法倫理價值觀的普適性,而是強調以“義”代“仁”的“草根”階層的宗法倫理價值中心。西南地區大多數藍蠟纈則是遷徙族群的人文歷史內容的簡要記載,有些內容甚至與中國上古神話片斷相契合,含有更多歷史人類學、生態學的研究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