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現象學與神學

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現象學與神學

本書是"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叢書第十三輯,主要收錄了2010年10月在上海同濟大學召開的"現象學與神學"專題會議論文,代表了中國現象學神學研究的最新成果。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現象學與神學
  • 作者:倪梁康 等
  • ISBN:7532764052
  • 頁數:455頁
  • 定價:45.00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2月1日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第十三輯):現象學與神學》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現象學與神學)
現象學與神學——一個漢語神學人的初步觀察與反省
宗教現象學的兩種素樸性
“亞伯拉罕以子獻祭”中的“親親”位置——從克爾愷郭爾《恐懼與顫慄》起頭
上帝與時間:論奧古斯丁和胡塞爾的神學觀點
海德格爾《哲學論稿》“最後之神”的校、釋、譯
海德格爾究竟主張神學性的哲學還是哲學性的神學?——與胡塞爾及阿倫特立場的比較來看
“存在的要求”還是“天父的要求”——試論海德格爾與馬里翁的“呼聲”現象學
存在與上帝——從否定神學看海德格爾的現象學存在淪
利科兩篇吉福德神學講演之析讀——作為其自我尋索現象學的說明案例
現象學的神學之維——德希達、南希和馬里翁合論
後形上學的神學言說:雲格爾與巴爾塔薩的神學貢獻
《現象學研究》
胡塞爾的人格倫理學
舍勒從宗教行為對上帝實存的論證
(學士、碩士、博士論文精要)
形式指引與實際生命的意向性——海德格爾早期現象學方法研究
“笛卡兒循環”與知識的“確定性原則”
空間是直觀形式嗎?——胡塞爾與康德的空間觀比較初探
論方東美關於現象學與唯識學的比較研究
(資料)
2009—2010年中國現象學研究論文與著作統計
編後記
《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徵稿啟事
《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參考文獻的格式規範

文摘

著作權頁:



有一個短語需要特別的解釋:“作為本有的存在(跳躍)”(das Sein(Sprung)als Ereignis),海德格爾為什麼要在“存在”後面用括弧寫入“跳躍”?在十年前寫的《存在與時間》其“存在”為什麼沒有這樣表示?十年後寫“從本有而來”,特別要在“作為本有的存在”之“存在”後加上“(跳躍)”,意欲何為?
《哲學論稿》的大目,從海氏最初寫作布局上看,只有兩個部分:“前見”與“存有”。編者馮·海爾曼在“編者後記”中說:“在手稿八個部分的排列上,以及相應地在這八個部分的章節的計數上,接著‘前瞻,的是作為第二部分的‘存有’。然而,在‘目錄,列印稿的結尾處,我們可以看到海德格爾於1939年5月8日做的一個注釋:“‘存有”作為第二節(第二部分)是不正確的排列;作為再度把握全體的嘗試,這個部分不應該放到這兒的。,所以,根據這個注釋,編者就把‘存有’這個部分放到了最後,也就是‘輪廓,最後一部分之後了。”(544)於是再得輪廓:“前見”——“迴響”、“傳送”、“跳躍”、“建基”、“能一將來者”、“最後之神”——“存有”。
按指示,“前見”屬於“第一開端時間”,“迴響”、“傳送”都是在“第一開端時間”與“另類開端時間”中進行的。這兩個開端時間是不同平面的,其間有“裂隙”且面臨“深淵”,才需要“跳躍”,才需要“建基”,但這已經不是原來“先見”的形上學史中的“奠基”,而是受“最後之神”暗示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節制—抑制”的“建基”——它完全授權於“能一將來者”。
一部《哲學論稿》應作“如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