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研究(朱堅真等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研究(朱堅真等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研究》是朱堅真等創作的經濟學著作,於2015年12月首次出版。

該書就藍色國土、海洋資源、海洋生態、海洋科技、海洋產業、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海洋功能區、海上絲綢之路、海上自由貿易區、海洋安全、綠色海洋、海洋強國等重大學術研究與實際管理問題進行了闡述,提出了許多與傳統觀念、觀點不同的主張、見解,豐富了中國海洋經濟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活動,為領導幹部和廣大國民觀念更新、樹立海洋國土意識、維護海洋權益、實施“一帶一路”和海洋強國夢等,提供了新視野、新舉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研究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朱堅真
  • 類型:經濟學著作
  • 字數:45萬字
  • 首版時間:2015年1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在中國海洋強國戰略大視野和大戰略指導下選取了中國海洋經濟中的重大問題全面系統研究。內容涉及藍色國土、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產業、海洋科技、海洋權益、海洋強國、海洋綠色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自由貿易區等眾多海洋戰略領域。圍繞這些問題,全書按照“基礎—核心—動力—保障”邏輯關係展開,海洋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是海洋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海洋產業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海洋科技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動力;海洋經濟示範區、海上絲綢之路、沿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是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的具體戰略措施;海洋安全是海洋經濟發展的保障;綠色發展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方向,海洋強國是海洋經濟發展的目標。

作品目錄

第1章 浩瀚海洋——不可丟失的藍色國土
1.1 中國的國土面積究竟是多少
1.2 不可以忽視的台灣島以東以南海域
1.3 國際海底的開發與南北極探索
第2章 海洋資源——有待科學開發的資源寶庫
2.1 海洋資源的價值
2.2 中國海洋資源開發現狀
2.3 中國海洋資源開發的困境
2.4 中國全球海洋資源開發的總體思路
第3章 海洋生態——海洋經濟發展的瓶頸
3.1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3.2 海洋生態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3.3 海洋生態安全評價
3.4 海洋生態安全治理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3.5 維護海洋生態安全的舉措
第4章 海洋科技——海洋經濟的藍色動力
4.1 海洋科技發展歷程與作用
4.2 現代海洋科技的演進
4.3 中國海洋科技發展
4.4 中國海洋高科技產業化
4.5 海洋高科技發展重點
4.6 海洋高科技產業化的策略
第5章 海洋產業——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5.1 海洋產業等於海洋漁業嗎
5.2 鑄造藍色持久動力,引領新興產業發展
5.3 從產業嬗變審視中國海洋產業結構
5.4 中國如何打造升級版海洋經濟
第6章 綜合試驗區——海洋經濟發展的先導
6.1 四大海洋綜合試驗區建設概況
6.2 四大海洋綜合試驗區比較
6.3 四大海洋綜合試驗區升級版建設
第7章 海洋功能區——海洋產業合理布局的載體
7.1 海岸帶區域經濟聯繫
7.2 點—軸—面視角下的海洋產業布局
7.3 海洋功能區產業的合理布局
7.4 以產業創新驅動傳統海洋優勢產業發展
第8章 自貿試驗區——海洋經濟“藍色”開放帶
8.1 中國四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概況與意義
8.2 四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主要目標
8.3 四大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的重點領域與產業
第9章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洋國際合作的新航線
9.1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基本涵義與時代背景
9.2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面臨的主要挑戰
9.3 21世紀南海國際大通道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9.4 海上絲綢之路及絲路經濟帶建設
第10章 海洋安全——海洋經濟發展的保障
10.1 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的多維分析
10.2 南海諸島權益與經濟安全
10.3 中國海洋經濟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
10.4 海洋經濟安全的監測指標
10.5 維護中國海洋權益與安全的主要對策
第11章 綠色發展——海洋經濟發展的未來
11.1 全球海洋經濟發展綠色趨勢
11.2 中國海洋經濟前景預測
11.3 海洋經濟綠色發展戰略
第12章 海洋強國——中華民族復興之夢
12.1 海洋大國、海洋霸權與海洋強國
12.2 海洋強國的內涵、作用與途徑
12.3 海洋強國指標體系的概念、框架及內涵
12.4 海洋強國的實現途徑
參考文獻
後記

創作背景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研究》是為了紀念廣東海洋大學建立80周年,由朱堅真帶領海洋經濟管理研究團隊的部分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策劃完成的作品。該書送審稿共有13章、約60萬字,後經海洋出版社壓縮成12章、45萬字。

作品思想

作者在中國海洋強國戰略視域下,選取海洋經濟中若干重大問題展開全面系統的研究,內容涉及藍色國土、海洋資源、海洋產業、海洋科技等領域。作者遵循“基礎—核心—動力—保障”的研究思路,圍繞上述問題展開論述,認定海洋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是海洋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海洋產業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海洋科技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動力,海洋經濟示範區、海上絲綢之路、沿海自由貿易區等是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措施,海洋安全是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綠色發展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基本理念,海洋強國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
一、海洋是不可丟失的藍色國土
海洋是沿海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空間和資源基地,是主權國家必須捍衛的藍色國土,這是作者把握的理論主基調。然而,由於各種歷史和現實原因,中國長期存在忽視藍色國土開發與利用的問題。進入21世紀以後,全球性的海洋開發和利用成為國際競爭的主要焦點之一。因此,爭取海洋利益,制定海洋發展戰略,積極發展海洋經濟,成為沿海國家的重要戰略。縱觀沿海國家的發展格局,人們可以看到,海洋經濟開發正在經歷從量到質轉變、從海洋資源經濟到海洋科技經濟轉變、從單純海洋資源開發向海陸一體化開發轉變、從追求經濟利益向追求社會綜合效益轉變的過程。2010年以來,中國高度重視全面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的研究和調整,先後批覆了山東、浙江、廣東、福建四大海洋經濟示範區。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為基點,以海岸帶為主軸的海洋產業格局基本形成。有鑒於此,作者在該書中認證了這一海洋產業格局,並且據此創新了全面經略海洋方略。
二、自由貿易區是海洋經濟的藍色開放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沿海地區積極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掀起了一場海洋運動,如遼寧、山東先後提出建設海上遼寧、海上山東的戰略取向,浙江提出建設海洋經濟大省的戰略目標,江蘇、福建、廣西、廣東也加快海洋經濟開發步伐。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構想,從而為中國全面經略海洋確定了基本方向和戰略任務。2014年12月,繼上海自貿區之後,國務院決定新增廣東、天津、福建3個自由貿易區。在海洋強國戰略的引領下,中國沿海各省加大海洋資源開發力度,積極發展海洋經濟。中國發展海洋經濟面臨的主 要問題包括海洋經濟大而不強、經濟布局缺乏統籌規劃等,嚴重製約中國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建設海洋強國,開闢中國和平發展的新道路,已經成為現階段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針對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作者提出了海洋科技發展的重點方向、沿海自貿區發展的重點領域等對策建議,創新了海洋經濟開發的合理布局。
三、海洋資源是有待科學開發的資源寶庫
作者從海洋資源經濟科學開發的角度,分析了中國海洋資源的價值、開發現狀與困境。根據國際形勢和未來全球經濟與政治發展趨勢,基於海洋與陸地同樣是人類生命保障系統的共識,作者提出了中國海洋資源開發的總體思路,呼籲在全中國範圍內強化全球海洋資源意識。作者按照中國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的比例,認為中國在未來分享的全球海洋資源應當更多,主要是大陸架、外大陸架、公海、國際海底、南北極等。作者認為,海洋資源的價值包括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國家價值,中國應積極分享全球海洋生物資源、水體資源、海洋油氣資源等,為此要堅持海洋資源開發與保護並重;要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海洋傳統產業,調整和最佳化海洋產業結構;要依法開發與管理海洋資源,最佳化海洋資源 開發與管理的法治化機制;要以海洋資源資產化管理為取向,實現海洋資源的最佳配置;要依靠海洋科技進步,建立海洋綜合管理體制機制。作者的這些主張,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創新了海洋經濟開發對策。
四、海洋產業是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作者從產業經濟的角度謀劃發展大局,把發展海洋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探討了中國如何打造升級版海洋經濟問題,認為海洋產業是海洋經濟的構成主體和基礎,是海洋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作者認定,主要海洋產業構成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層,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構成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持層,海洋相關產業 構成海洋經濟發展的外圍層。這三大部分共同形成海洋產業經濟系統,連同相關產業及其管理部門之間的相互經濟關係共同構成海洋經濟體系。作者基於升級版海洋經濟內涵的八個維度以及四大特徵的科學分析,認為中國打造升級版海洋經濟要從以下8個方面入手,即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形成完整的產業價值鏈;發揮海洋新興產業的帶動作用,引領海洋經濟發展;最佳化和調整海洋產業結構,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加強規劃的引領作用,不斷最佳化海洋產業布局;健全產業組織的管理機制和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推進海洋產業的綜合管理;完善海洋人 力資源的培養與激勵機制,加強海洋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創造良好的海洋經濟發展環境;加強國際合作,提高海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作者通過海洋產業相關問題的論述,提出升級版海洋經濟的概念,創新了中國海洋經濟再上新台階的發展思路。
五、海洋功能區是海洋產業合理布局的有效載體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後,全球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國際貿易競爭更加激烈,自由貿易區在全球範圍內逐漸興起,因此,中國為順應國 際貿易發展趨勢、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積極嘗試製度創新,提出在沿海、沿江和沿邊開放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區。作者從區域經濟全面進步的角度出發,對海洋經濟發展特別是沿海自由貿易區建設進行了深入研究。2010年以來,國務院相繼批覆建立山東、廣東、浙江、福建四大海洋經濟示範區,標誌著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作者從中國大“S”形海域經濟帶的內在聯繫著手,展望沿海自由貿易區的發展空間,闡明了海岸帶所具有的獨特區位優勢,指出了陸海統籌經 濟發展能夠發揮的獨特關聯效應,包括樞紐效應、集聚效應等;闡明了海洋功能區產業合理布局的支撐理論,指出了海洋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基本路徑;闡明了調整最佳化海洋產業結構,指出了加強海洋科技創新管理與套用的必然要求。與此同時,作者還分析了上海、天津、福建、廣東四大沿海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闡明了中國沿海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目標以及支撐其發展的重點領域與主要產業,進一步創新了全面經略海洋、建設海洋強國、擴大海洋經濟示範效應的政策見解。
六、海洋生態文明是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
作者在該書中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世界公認的10大環境問題中有3個涉及海洋,即海洋污染、漁業資源衰竭和物種滅絕以及海平面上升,這些問題給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威脅。特別是對於中國來說,隨著沿海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和海洋開發事業的不斷發展,海洋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破壞,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有鑒於此,作者認為必須統籌海洋環境保護與陸源污染防治,加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完善海洋防災減災體系,增強海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必須從中國海洋生態安全存在的普遍問題出發,科學劃分海洋生態系統的災難類型,比較和分析中國四大海域的生態現狀及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保障海洋生態安全的對策建議,為陸海統籌上升為國家戰略提供理論支撐。為此,作者提出了海洋生態安全評價體系,並利用這一體系對廣東海洋生態安全進行了實證研究。作者還通過借鑑海洋生態安全治理的國際經驗,全面推展了維護中國海洋生態安全的戰略舉措,包括構建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建立海洋生態補償機制,運用先進技術檢測海洋生態恢復情況;通過構建法律保障體系、資金保障體系、國際協作保障體系,加強海洋生態文明保障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海洋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和海洋資源可利用建設,實施科教興海戰略等。作者通過論證海洋生態文明問題,提出了保障中國海洋生態安全的對策建議,創新了海洋低碳經濟發展主張。
七、海洋科技是海洋經濟發展的藍色動力
21世紀是海洋新興產業大發展的時代,是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引領海洋經濟發展的時代。因此,中國必須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海洋新興產業體系。有鑒於此,作者深入研究了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在中國海洋經濟中的地位,系統分析了中國海洋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中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提出了中國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的成長導向。在此基礎上,作者借鑑已開發國家發展海洋新興產業的經驗和啟示,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與此同時,作者從海洋科技的發展歷程與作用出發,論述了現代海洋科技的演進和前沿科學技術成果,探討了海洋高科技產業化的主要領域,闡明了影響中國海洋高科技產業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海洋高科技產業化的政策選擇,即制定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建立專門機構管理協調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完善多元化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依託海洋高新技術企業打造特色名牌;穩步建設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積極培養跨學科的海洋高新技術人才;全面深化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管理體制改革。
八、建設海洋強國是維護國家權益的重要保障
美國的軍事理論家馬漢在《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中提出了海權論思想,主要觀點如下:任何國家或是國家聯盟只要能夠控制世界公海,能夠掌握咽喉航道、海峽和海道,就能夠牢牢掌握世界財富的來源,進而控制世界經濟的命脈。長期以來,馬漢的這一思想深刻影響著已開發國家的戰略取向。例如,美國作為世界頭號海洋強國,為保障其全球海洋霸主地位,確保對外貿易和掠奪全球財富的運輸通道暢通,已將勢力滲透到全球各大重要的海洋通道,彰顯了其掌控世界海洋運輸通道、蓄意圍堵中國海上通道的政治野心。日本由於高度發達的對外貿易而依賴海上運輸,所以圖謀與美國結成同盟以保障海上運輸通道安全,而且正在為此採取外交和經濟支援等手段,企圖操縱有關國家共同控制馬六甲海峽這一重要的國際海上運輸通道。由此可見,中國海上運輸通道正面臨著來自美、日等國的嚴重威脅,成為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有鑒於此,中國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化解威脅中國海上運輸通道安全的各種因素,最大限度地保障戰略通道安全,進而保障和拓展國家利益,確保中國對外貿易能夠有序進行,確保中國能源戰略得到支撐,確保中國海洋權益得到維護,確保中國能夠順利實現和平發展。為此,作者在該書中探索與繪製了民族復興和實現海洋強國夢的路線圖,強調必須全面深化海洋資源開發,加強開發的整體協作性;必須加快海洋經濟區建設力度,實現海洋產業跨越式發展;必須重視海洋科技發展,促進海洋科技成果的創新與轉化。在此基礎上,作者還對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意義、目標和整體思路進行了全面研究和論證,從而創新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取向。

作品影響

學術意義
該書不僅運用了現代經濟學科的理論,而且從實踐中挖掘和提升出海洋經濟的新理論和觀點。作者收集了大量的海洋經濟方面的數據資料,客觀全面地分析了海洋經濟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特別是在針對各個實際問題的研究中,不僅運用了現代經濟學科各個領域的創新思想,而且還注重從實踐中挖掘和提升海洋經濟有關方面的理論與觀點,把海洋科技、海洋生態、海洋文化等內容都納入海洋經濟學的研究體系之中,對海洋經濟學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海洋經濟研究的重大突破性成果。
所獲榮譽
2016年12月,《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研究》入選“第三屆全國黨員教育培訓教材展示交流活動優秀教材”。

出版信息

書名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研究
9787502792541
朱堅真等
海洋出版社
2015年12月

作者簡介

朱堅真,廣東海洋大學原副校長,現任中央農業幹部教育培訓中心廣東海洋大學分院院長、教授,廣東省級重點研究基地——海洋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省級名牌特色專業——農林經濟管理學科帶頭人,省級精品課程《海洋經濟學》主持人,兼任中國水產戰略研究會顧問,中國海洋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海洋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太平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博士生導師,中國海洋工程協會海洋資源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生態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廣東海洋研究會副理事長,廣東省農村經濟學會副會長,民盟中央參政議政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等。主要研究海洋經濟、區域經濟、產業經濟。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研究(朱堅真等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朱堅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