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

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

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 簡稱“城市所”)的前身為“北京市氣象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74年5月,主要從事城市氣象科學研究。1999年7月,中國氣象局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組建 “北京城市氣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
  • 簡稱:城市所
  • 前身:北京市氣象科學研究所
  • 成立時間:1974年5 月
  • 組建機構:中國氣象局與北京市人民政府
  • 現任所長:梁旭東
簡介,現任領導,機構設定,科學研究,研究領域,科研項目,科研成果,人才培養,博士後工作站,優秀人才,科技新星,文化建設,成就榮譽,

簡介

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 簡稱“城市所”)的前身為“北京市氣象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74年5月,主要從事城市氣象科學研究。1999年7月,中國氣象局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組建 “北京城市氣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1年11月在國家公益類院所改革中,成為中國氣象局所屬的八個國家級專業氣象研究所之一,並更名為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簡稱城市所)。內設機構調整為:探測與信息技術研究室、生態氣象研究室、預測技術研究室、氣象災害研究室和辦公室。2005年1月,北京市氣象局成立大氣成分觀測與分析中心,掛靠城市所,負責上甸子大氣本底站及城郊觀測站的業務管理和相關科研工作。2006年成立“城市氣象與城市災害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11年根據城市所科研業務工作現狀,原機構調整為由大氣成分觀測與分析中心、城市邊界層氣象研究室、城市天氣預報技術研究室、城市氣象套用技術研究室、城市氣象探測研究室及辦公室組成。
城市所是我國首家專門從事城市氣象科學研究的科研機構,主要在城市探測技術,城市氣候變化,城市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演變機理及精細預報技術,城市氣象要素變化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對城市人類活動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具有創新性的研究工作。城市所有一支充滿活力的研究隊伍,全所平均年齡39歲;博士及博士後,占37%;碩士占42%;研究員占10%;副研究員占59%。
城市所是我國首家從事城市氣象科學研究的科研機構,以“三個面向”作為指導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即 “面向國家社會經濟建設特別是城市發展的需要、面向氣象業務現代化發展和拓展氣象領域的需要、面向北京城市發展和奧運服務的需要”,在城市探測技術,城市氣候變化,城市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演變機理及精細預報技術,城市氣象要素變化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對城市人類活動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開創和發展我國城市氣象學,拓展城市氣象服務新領域。
城市所目前承擔了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多項,並積極促進科研成果業務化。針對華北地區的中尺度高解析度數值預報模式,自動臨近預報系統,北京地區空氣品質預報系統,交通氣象預報服務系統,城市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系統等已投入日常業務運行並在多個單位推廣套用。
城市所積極開展國內外的科技合作,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注重學科發展,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進科技成果業務化轉化,與美國國家大氣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以及內蒙、河北等省市的氣象局等諸多國內外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的、良好的合作關係;與美國、德國、俄羅斯、丹麥、韓國、澳大利亞、墨西哥、波蘭、日本、馬來西亞、台灣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並逐步建成為以城市氣象研究為特色的、具有國內一流專業水平和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氣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現任領導

所長 梁旭東 博士、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副所長 張小玲
書記 齊憲明

機構設定

辦公室
城市氣象套用技術研究室
城市邊界層氣象研究室
城市天氣預報技術研究室
城市氣象探測研究室
大氣成分觀測與分析中心
北京市氣象局大氣成分觀測與分析中心
中國氣象學會城市氣象學委員會

科學研究

研究領域

城市氣象預測技術研究
以提高城市精細天氣預報水平為目的,重點開展城市中小尺度及微尺度的數值模擬和預報技術研究;城市加密觀測資料同化與分析技術研究;數值模式產品的檢驗與評分技術研究;數值產品釋用技術研究;天氣過程分析與物理參數化技術研究。
方向1 城市精細預報技術研究
方向2 資料同化與分析技術研究
方向3 數值預報釋用及評分檢驗技術研究
方向4 短時預警技術研究
城市氣象探測和信息技術研究
以城市大氣和環境變化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城市及周邊地區探測網布局。對部分特種氣象探測儀器的原理和觀測方法進行套用試驗研究,研究各類探測數據的獲取、質量控制、存儲、分析處理、資料集成、數據檢索和分發技術。
方向1 城市氣象探測技術及套用試驗研究
方向2 城市氣象數據支撐系統研究
城市生態氣象研究
以城市生態變化和氣候變化為主要對象,著重研究城市生態環境與氣候變化相互作用;研究城市化引起的氣候和生態環境變化對人類健康影響;城市天氣氣候資源利用;研究城市複雜下墊面大氣邊界層中污染物擴散和傳輸的物理化學過程。
方向1 城市發展與氣候變化的相互關係研究
方向2 城市生物氣象研究
城市氣象災害研究以城市氣象災害和緊急事件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乾旱、瀝澇、高溫熱浪、雷電、低能見度、冰雹和與城市生命線相關的氣象災害的變化規律評估方法、防禦對策及防禦工程技術研究。
會議現場會議現場
方向1 城市精細預報技術研究
方向2 資料同化與分析技術研究

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非靜力中尺度數值模式的高頻噪聲控制和初始化方法研究
項目名稱:北京市城市化形成的邊界層擾動及其對降水的影響研究
項目名稱:微型無人駕駛飛機人工影響天氣試驗研究
項目名稱:北京市能見度與大氣細顆粒物關係的觀測研究
項目名稱:北京奧運會國際天氣預報示範項目關鍵技術研究(FDP)—項目
項目名稱: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中大氣環境支撐技術研究
項目名稱:北京奧運短時臨近預報實時業務系統的開發
項目名稱:北京地區人工消霧技術研究
項目名稱:超級城市(群)的精細預報示範系統
項目名稱:北京市大氣污染控制對策研究
項目名稱:氣候變化對城市人居環境影響評價與適應對策分析
項目名稱:北京風沙天氣的監測和預測技術研究
項目名稱:城市熱島高溫熱浪監測及預測技術研究
項目名稱:影響城市群高速路安全的高危險天氣預報系統
項目名稱:全球定位系統單雙頻地基水汽遙測技術研究

科研成果

項目名稱:北京奧運會國際天氣預報示範項目關鍵技術研究(FDP)—項目
項目名稱: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中大氣環境支撐技術研究
項目名稱:超級城市(群)的精細預報示範系統
項目名稱:北京市大氣污染控制對策研究
項目名稱:氣候變化對城市人居環境影響評價與適應對策分析
項目名稱:北京風沙天氣的監測和預測技術研究
項目名稱:城市熱島高溫熱浪監測及預測技術研究
項目名稱:全球定位系統單雙頻地基水汽遙測技術研究
項目名稱:上甸子大氣成分本地國家野外站共享建設
項目名稱:風廓線儀改造升級技術開發
項目名稱:北京地區花粉粒子影像數據分析系統
項目名稱:數位化能見度監測儀監測技術改進
項目名稱:城市環境氣象與人體健康的關係研究
項目名稱:高解析度中尺度數值預報產品在空氣污染潛勢預報中的套用研究
項目名稱:用能見度推算2.5um細粒子濃度方法的研究

人才培養

博士後工作站

2006年6月,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正式獲準成立“城市氣象與城市減災”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依照學科優勢和資源共建共享原則,根據《中國氣象局-北京師範大學合作協定》,“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北京市氣象局”與“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 雙方將聯合招收、培養博士後,並以此為切入點,以“城市氣象與城市災害”領域為核心,在城市氣候與生態環境、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及防災減災、城市地理信息系統與套用、城市化與城市災害問題、城市氣候變化與經濟發展關係等領域開展廣泛的合作,培養相關的高層次人才,並不斷擴大合作內容和範圍。
2006年11月8日,“城市氣象與城市災害”博士後備忘錄簽字儀式在北京市氣象局隆重舉行。
近年來,北京城市所以服務奧運為契機,開展了一系列城市氣象與城市災害基礎套用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在短時臨近災害天氣研究、城市環境氣象應急探測及資料套用、城市災害評估體系等方面通過與國內外的科研合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培養了一批青年科技骨幹,科研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北京師範大學在自然災害風險和損失評估方面、3S技術的數據支撐平台、區域氣候模式、區域的生態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科研基礎,在博士後培養方面擁有豐富經驗,能提供條件優勢的博士後培養科研環境。在此基礎上,雙方藉助城市災害領域的課題已經開展了一些合作,進一步強強聯合勢必推動城市氣象和城市減災領域的長足發展。

優秀人才

城市所高度重視領軍人才的培養,在科研成果、業務服務和精神文明等方面取得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不僅在首都的氣象業務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和先導作用,而且在北京區域中心的業務體制改革中,也發揮了國家級科研所應有的牽引和輻射作用。近幾年來,城市所先後有多人次分別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氣象科技先進工作者”、“首都勞動獎章”、“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經濟技術創新標兵”、“涂長望青年科技獎”、“全國優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

科技新星

北京市科技新星計畫是由北京市科委組織實施的科技人才培養計畫。旨在選拔一批優秀的青年科技骨幹,以項目為依託開展科研工作,培養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科技帶頭人和科技管理專家。
新星計畫的培養期為三年,分A、B兩類進行資助,其中A類為正在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北京市重大科技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重大或重點項目等課題研究的負責人或主要參加者,進行相關的培訓、交流、申請專利、發表論文、出版專著等提供培養經費;B類為具有高素質的青年科技人員獨立承擔科研項目提供啟動性研究經費及培養經費。
自1999年至今,城市所已有4人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畫,其中2人入選A類資助計畫,2人入選B類資助計畫。入選人員均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且目前已成為北京市氣象局和城市所的業務骨幹。

文化建設

大學生志願者參觀上甸子大氣本底站
城市所組織MATLAB軟體培訓
山區孩子們的盛大節日--3.23上甸子科普宣傳活動記實
北京城市所工會組織保齡球比賽
城市所舉辦“地球的紅飄帶”拓展活動
進深山參觀霞雲嶺站 訪貧困了解大草嶺村城市所參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
研討會現場研討會現場
走進掛甲峪 感受新農村
傳承先輩氣象精神 實現科技創新突破

成就榮譽

近幾年來,將主要以北京2008年奧運會氣象服務科研任務為核心,進行有關城市氣象科學套用基礎研究,特別是預報技術的研究、套用技術開發和與奧運會有關的氣象保障技術研究。 城市所目前承擔了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並積極促進科研成果業務化。中尺度數值預報模式已於1999年投入業務運行;“北京地區空氣品質預報系統”、“北京地區沙塵天氣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已投入北京市氣象台日常業務;“城市規劃與氣象條件及大氣污染的相互關係研究”成果已在珠江三角洲、大連等地得到套用;2005年由城市所與美國國家大氣中心聯合開發的短時臨近預報系統已經在天津、青島等地推廣套用,2005年6月下旬在天津舉行的“亞歐財長會議”期間,該系統提供了準確的對流臨近預報,受到大會組委會的表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