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同盟長春市委員會

1950年11月22日,在民盟東北總支部主任委員高崇民親自主持下,在長春成立了民盟吉長支部(吉林省暨長春市)臨時工作委員會籌委會,並決定關俊彥、杜若君、聶恆銳、丁克全為籌備委員。1951年4月23日,民盟東北總支部轉達民盟中常委第十四次會議決定,批准關俊彥、杜若君、馬志振3人為吉長支部臨工委委員,關俊彥任主任委員,杜若君任副主任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民主同盟長春市委員會
  • 時間:1950年11月22日
  • 地點:長春
  • 盟員:1940人
發展簡史,人員介紹,發展規模,

發展簡史

1941年3月19日中國民主同盟在重慶上清寺特園(鮮英寓所)宣告成立。
1950年3月19日,民盟東北總支部臨時工作委員會正式建立。
1951年7月14日吉長支部在長春市舉行成立大會,正式宣告成立。長春市民盟組織是在這次會議之後開展組織活動的。當時長春市有盟員9人,他們是:關俊彥(省法院院長)、杜若君(東北人民大學教授)、丁克全(東北師大教授)、馬志振(東北人民大學講師)、朱煥階(東北人民大學講師)、孫季賢(東北人民大學講師)、王國琴(東北銀行專門學校教員)、王新甫(東北師大教授)。1951年12月28日,東北師範大學、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前身)相繼建立了民盟小組。
1953年,長春市改建為直轄市,民盟吉長支部於12月20日召開長春市盟員大會,會上決定撤銷吉長支部,成立民盟長春市支部,推選喻德淵為主任委員,余瑞璜為副主任委員,委員喻德淵、余瑞璜、江劍秋、何善周、唐敖慶、趙汝翼、杜若君、楊清、丁錫祉、范濂、劉克靜(女)、周希綱、王明月、候補委員馬志振、丁克全。民盟長春市支部時有盟員115人,基層組織17個。1954年8月15日,隨著東北大行政區的撤銷,民盟東北總支部作出決定,撤銷東北總支部及各地支部,按新劃分的省建制建立遼、吉、黑省支部,省轄市建立分部。1955年1月30日,民盟吉林省支部成立,民盟長春市支部改為長春市分部。1956年2月全盟二次代表大會召開,決定民盟中央和地方組織的名稱改稱委員會,由此民盟長春市分部改稱為民盟長春市委員會並沿用至今。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民盟市委機關即被“紅衛兵”勒令停止工作,摘掉牌子,辦公用房被強占。機關專職幹部參加市革委會舉辦的學習班之後下放到農村“插隊落戶”,至此,長春市民盟組織的活動全部停止。停止活動前全市有盟員272人,43個基層組織。1978年2月28日,在中共長春市委的關懷下,成立了民盟長春市委員會臨時領導小組,成員有:王湘浩、傅桐生、李載柔(女)、關守身和史貝蒂(女),王湘浩為召集人。民盟長春市委員會臨時領導小組負責籌備長春市民盟組織的恢復工作。期間,配備機關專職幹部,安排機關辦公場所,整理盟員檔案,進行盟員調查和登記,恢復建立基層民盟組織等工作。恢復活動時計有盟員187人,基層組織15個。此後,長春市民盟各級組織轉入正常工作。

人員介紹

長春市民盟組織1953年建立至今,先後召開了6次盟員大會和6次盟員代表大會。第一次盟員大會(1953年12月20日召開)推選喻德淵為民盟長春市第一屆委員會主委,杜若君為副主委,委員13人,候補委員2人。第二次盟員大會(1956年6月15日召開)選舉喻德淵為民盟長春市第二屆委員會主委,何善周、苟清泉、周希綱為副主委,委員16人。第三次盟員大會(1958年9月27日召開)選舉喻德淵為主委,苟清泉、趙汝翼、周希綱為副主委,王向群為秘書長,常委7人,委員17人。第四次盟員大會(1961年7月2日召開)選舉喻德淵為民盟長春市第四屆委員會主委,趙汝翼、王湘浩、周希綱為副主委,秘書長王向群,副秘書長張健夫,常委7人,委員21人。第五次盟員大會(1963年7月底召開)選舉喻德淵為民盟長春市第五屆委員會主委,趙汝翼、王湘浩、周希綱、崔九卿為副主委,畢植茜為秘書長,張健夫為副秘書長,常委7人,委員23人。第六次盟員大會(1980年1月6日召開)選舉王湘浩為民盟長春市第六屆委員會主委(任職到1983年2月,後由何善周繼任),傅桐生、苟清泉、何善周、關守身、李載柔(女)為副主委,吳伯威為秘書長,張富紳、譚莫伽為副秘書長,委員25人。第七次代表大會(1984年4月1日召開)選舉何善周為民盟長春市第七屆委員會主委,吳伯威、關守身、姜岩、胡倫積、穆中魂為副主委,吳伯威兼秘書長,委員27人。後增補李沐蓀、魏大久為副主委,增補委員10人;恢復常委會。第八次代表大會(1987年12月12日召開)選舉穆中魂為民盟長春市第八屆委員會主委,郭作揚、李沐蓀、陳鐵民、魏大久、王犁犁為副主委,陸森為秘書長,張釜為副秘書長,常委13人,委員31人。
第九次代表大會(1992年1月6日召開)選舉穆中魂為民盟長春市第九屆委員會主委,李沐蓀、陳鐵民、魏大久、王犁犁、陸森為副主委,秘書長張釜,常委13人,委員31人,候補委員2人。後遞補張釜、樊玉國為副主委,任命劉玉傑為副秘書長。第十次代表大會(1996年12月9日召開)選舉樊玉國為民盟長春市第十屆委員會主委,王犁犁、張釜、王志東、陳曉光、孟慶麗(女)、劉見聞為副主委,任命劉玉傑為副秘書長(1999年2月任命為秘書長),常委13人,委員33人。第十一次代表大會(2001年12月22日召開)選舉樊玉國為民盟長春市第十一屆委員會主委(任職到2004年4月16日病故,2004年11月18日補選孫豐月繼任),王志東、王犁犁、孫豐月、周米平、傅亞辰、劉琦(女)、苗琦為副主委,任命劉玉傑為秘書長、常委13人,委員33人。第十二次代表大會(2006年11月19日召開)選舉孫豐月為民盟長春市第十二屆委員會主委,王志東、周米平、傅亞辰、劉琦(女)、苗琦、李德山、歐陽繼紅(女)為副主委,任命劉玉傑為秘書長、常委13人,委員33人。
長春市民盟組織自成立之日起便在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指引下,匯聚和團結了長春市一大批教育界、科技界的學術帶頭人,如中科院院士俞建章、朱光亞、董申保、余瑞璜、王湘浩、唐敖慶、張恩虬 、王東坡(外籍院士)、宋玉泉、圖力古爾(外籍院士),著名專家、教授關夢覺、喻德淵、杜若君、傅桐生、徐利治、崔步青、崔九卿、王琳、余性元、金景芳、趙汝翼、何善周、張畢來、傅茵波、丁則民、孫曉野、吳伯威、蔡啟運、姜岩、馬寧、馬忠林、楊先敏、馮懷讓、劉大有、黃百渠、劉寶等以這些學術帶頭人為核心的廣大盟員,為長春文化教育建設和科技發展,嘔心瀝血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為民盟爭得了榮譽。
長春市民盟組織建設伊始,相應成立了工作機構。吉長支部成立後機關設在長春市,選定興安胡同24號(偽滿中央銀行總裁官邸)作為辦公地點。當時有專職幹部3人,後調進4人,計7人。1953年底民盟長春市支部委員會成立後,機關專職幹部8人。現盟市委機關編制18人。盟市委內設機構最初為組織委員會、宣傳教育委員會和秘書處三個工作部門,1955年將委員會改稱部,1987年將秘書處改稱辦公室,並增設了社會服務部。1999年將社會服務部更名為調研部。機關在駐會副主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1998年2月20日由省政協大院遷入現黨派大樓辦公。
2016年11月,中國民主同盟長春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大會選舉產生了由43人組成的民盟長春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在新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選舉產生了由17人組成的常務委員會。孫豐月當選主任委員,穆金輝、李德山、歐陽繼紅(女,滿族)、圖力古爾(蒙古族)、馮銀江、董龍、孫曉春當選副主任委員。第十四屆一次全委會任命李娟娟(女,滿族)為民盟長春市委員會秘書長。

發展規模

目前,長春市民盟基層組織有104個,其中基層委員會16個,總支5個,直屬支部16個。基層盟務幹部371人。全市現有盟員1940人,(2007年底1900人).。女盟員828人。盟員中有中共黨員118人,離退休盟員720 人,教育界盟員1375人(其中高校有957人)、文藝界盟員87人,科技、醫衛界盟員134 人,機關70人。公有制經濟界 114人,新的社會階層盟員82 人。盟員高級職稱者1186人;有科學院院士4人,博士生導師 46人;博士104 人,碩士167 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