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

中國植物營養與耙料學會(Chinese Society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CSPNF)是我國植物營養與肥料科學技術工作者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依法成立的全國性一級學術性社會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
  • 外文名:Chinese Society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CSPNF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
  • 級別:全國性一級學會
發展歷史,建設宗旨,組織結構,產品服務,主要活動,組織章程,

發展歷史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原系中國農學會土壤肥料研究會。1978年籌備時為中國農業土壤肥料學會,1982年2月經國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並產生理事會。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陳華癸、朱祖祥、侯光炯當選為正、副理事長和顧問,通過了徽章。到目前為止,已召開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1985年11月,1990年5月分別在湖北省武漢市、北京市召開了第二、三屆會員代表大會,陳華癸、劉更另分別任理事長:江朝余、黃鴻翔分別任秘書長。推舉陳華癸為第三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1993年9月,根據學會發展工作的需要,經民政部批准,更名為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屬全國性一級學會。
1994年10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了第四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出理事104名,後又增補理事!5名共119名,組成第四屆理事會。陳華癸為名譽理事長,劉更另連任理事長,黃鴻翔連任秘書長,陳禮智、郭炳家任副秘書長。
1999年4月,在廣西省桂林市召開了第五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出理事150名,組成第五屆理事會。陳華癸、劉更另為名譽理事長,林葆為理事長,李家康為秘書長,陳禮智、郭炳家任副秘書長。
2004年4月,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了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出理事151名,組成第五屆理事會。劉更另、林葆、朱兆良為名譽理事長,金繼運為理事長,李家康為秘書長,郭炳家任副秘書長。
2008年4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了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出理事163名,組成第七屆理事會。劉更另、林葆、朱兆良為名譽理事長,金繼運為理事長,白由路為秘書長,同延安、劉寶存、洪麗芳、楊少海、魏丹、趙林萍任副秘書長。
學會成立26年,,歷經七屆理事會,在有關部門的關杯和掛靠單位的支持下,歷屆理事會為促進我國農業生產和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自成立之日起,就發揮了民眾學術團體的優勢,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普及科學技術知識,促進學科發展;對國家有關重大科學技術政策、法規和技術措施以及植物營養與肥料在科研、教學和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對策、建議,充分發揮了學會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建設宗旨

學會的基本任務和宗旨是團結廣大植物營養與肥料和相關學科的科技工作者,學習和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堅持實事求是科學態度,認真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科技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開展學術交流和科技諮詢,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精神,為繁榮和發展我國植物營養與肥料科學技術事業,提高和普及我國植物營養與肥料的科學技術水平,促進我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工作更好地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服務做出應有的貢獻。

組織結構

學會常設辦事機構有:學會辦公室、諮詢服務中心、《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編輯部。
學會下設的分支組織,根據發展需要曾有變動。目前,學會共設有學術、教育、編輯出版、科普、組織、青年等6個工作委員會和根際營養、肥料與環境、化學肥料、有機肥料、新型肥料、土壤肥力、微生物與菌肥、農化測試等8個專業委員會。
第七屆理事會組成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於2008年4月15日至1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經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理事163人,經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第七屆一次理事會選舉常務理事56人,經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第七屆一次常務理事會選舉理事長1人、副理事長7人、秘書長1人。同時確定了名譽理事長3人、各工作委員會負責人6人、專業委員會負責人8人、副秘書長6人、顧問13人、榮譽理事5人。
第七屆理事會正副理事長、正副秘書長
名譽理事長
林 葆
劉更另
朱兆良
理 事 長
金繼運
副 理 事長
張維理(女)
羅奇祥
陳明昌
張福鎖
施衛明
高祥照
徐 茂
秘 書 長
白由路
副 秘 書長
趙林萍(女)
魏 丹
劉保存
同延安
楊少海
洪麗芳
第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按姓氏筆劃排列)
馬 兵
尹飛虎
馮 峰
白由路
石元亮
艾瓦爾木沙
劉 強
劉寶存
同延安
許發輝
嚴小龍
張自立
張維理(女)
張福鎖
張藕珠(女)
李曉林
楊 力
楊少海
沈仁芳
沈其榮
蘇 帆
陸文龍
陳 防
陳 麗
陳同斌
陳明昌
周 衛
周雲龍
周伴學
周志成
周健民
羅奇祥
鄭 義
鄭聖先
鄭 毅
金繼運
姚一萍
施衛明
唐華俊
徐 茂
徐芳森
徐明崗
徐能海
塗仕華
高祥照
梁永超
章永松
符建榮
隋鵬飛
黃建國
黃澤林
謝良商
謝俊奇
漆智平
譚宏偉
魏 丹(女)
2008年4月15-17日第七屆一次全體理事會選舉通過
第七屆理事會理事 (按姓氏筆畫排列)
卜玉山
馬 兵
馬玉蘭
馬利民
馬忠明
尹飛虎
方海蘭
王 旭
王 利
王正銀
王利春
王偉東
王忠良
王昌全
王彥益
王樹聲
王朝輝
馮 峰
史衍璽
田長彥
田吉林
申建波
白由路
白惠義
石元亮
艾瓦爾木沙
龍 英
關新元
劉 強
劉兆輝
劉國一
劉孟朝
劉寶存
劉建玲
劉景德
危常州
同延安
呂烈武
孫小鳳
孫銳鋒
朱恩
朱德峰
許發輝
許景鋼
邢文英
嚴小龍
何曉濱
汪金舫
吳 勝
吳建繁
張 炎
張 強
張乃明
張仁陟
張文浩
張自立
張維理
張福鎖
張藕珠
李 偉
李祖章
李曉林
李淑儀
李絮花
楊 力
楊少海
汪 仁
沈 兵
沈仁芳
沈阿林
沈其榮
沈德龍
蘇 帆
蘇彥華
辛景樹
陸文龍
陳 防
陳 麗
陳同斌
陳明昌
陳新平
周 衛
周 濤
周雲龍
周伴學
周志成
周建斌
周健民
林釗沐
林鹹永
羅其祥
鄭 義
鄭聖先
鄭海春
鄭 毅
金繼運
姚一萍
姜 娟
姜國慶
封 克
施衛明
段建南
段繼賢
胡瑞軒
趙蘭坡
趙永志
趙竹青
趙建勛
趙秉強
郝明德
鐘 澤
唐華俊
賓士友
徐 茂
徐志平
徐芳森
徐國華
徐明崗
徐能海
塗仕華
袁力行
郭雲峰
郭曉敏
郭煦盛
高 雪
高賢彪
高祥照
高瑞傑
崔培新
崔增團
常志州
梁友強
梁永超
盛建東
章永松
章明清
符建榮
隋鵬飛
麻進倉
黃建國
黃澤林
黃培釗
彭世琪
曾秋朋
曾勝和
董寶生
董越勇
謝衛國
謝良商
謝俊奇
韓文炎
韓曉日
魯劍巍
雷 梅
廖 星
漆智平
熊桂雲
熊德中
譚宏偉
譚金芳
樊明壽
黎曉峰
魏 丹
榮譽理事:宋長青、張夫道、范可正、王金等、孫建奇
2008年4月15-17日第七屆一次全體理事會選舉通過
學術顧問
顧問:毛達如、張世賢、朱鐘麟、奚振邦、毛炳衡、李生秀、李學垣、謝建昌、李家康、黃鴻翔、
曹一平、唐近春、王運華
第七屆理事會工作委員會負責人
學術委員會:梁永超 教育委員會:張福鎖
編譯出版委員會:金繼運 科普委員會:高祥照
組織委員會:張維理 青年委員會:王朝輝
第七屆理事會專業委員會負責人
土壤肥力:徐明崗 化學肥料:周 衛
肥料與環境:陳同斌 有機肥料:沈其榮
根際營養:李曉琳 農化測試:王 旭
新型肥料:趙秉強 微生物與菌肥:沈德龍

產品服務

在上級主管部門和掛靠單位關心支持下,充分發揮分支機構、各位理事的作用,並得到單位會員和人個會員積極配合,團結廣大植物營養與肥料科技工作者,噗學科發展和產業的振興,勤奮工作,開拓進取,與日俱進,取得顯著成績,受到上級主管單位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學術界及企業單位的關注; 新型肥料技術專業委員會 新型肥料研究與產業化:針對我國化肥利用率不高、液體肥料生理活性利用效率偏低、緩/控釋肥料生產關鍵技術落後等突出問題,國家“十五”863計畫課題“納米肥料關鍵技術研究”以納米材料技術創新為核心,以納米材料膠結型和包膜膠結型緩釋肥料產品為目標,建立了納米肥料關鍵技術平台,為發展無公害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荒漠化土地修復奠定了基礎,並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納米材料膠結包膜型緩/控釋肥料技術及工藝設備;(2)納米級風化煤多功能肥料修復荒漠化土地技術;(3)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及工藝設備。共研製了16種農用綱米材料產品,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6項。建立了北方(天津康龍)、南方(湖南益陽康利泰)和西部(包頭鋼山)三個產業化示範基地。預期經濟效益:總投資1.8萬元,年生產總值6億元,年利潤9000萬元。 化學肥料專業委員會 高效土壤養分測試與推薦施肥系統:全套設備包括土壤樣品風乾設備、土樣粉碎機、土樣量樣器、樣品盤、樣品車、加液稀釋器、土樣攪拌器、樣品盤沖洗器、泵吸式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攪拌式酸度計、純水制務裝置及附屬物器等。這些設備可成套使用,也可單獨用於一般土壤測試實驗室的常規分析,以提高分析速度。60平方米的實驗室即能滿足全套設備安裝的要求,每個工作日可分析土樣60個以上。 該方法顯著優於土壤養分的常規分析,在土壤樣品粉碎機採用錘片式結構,不會破壞土壤的微團取性能;體積量樣,使得分析結果和重現性更好,批量加液衡釋器的使用,能完成批量加液,同時還使加液和稀釋一次完成,大大節約了土壤分析過程中移液、稀釋、顯色、定容等繁瑣的手續;樣品盤沖洗器可一次沖洗十一個容器,並能一次完成自來水和去離子水的沖洗。 微生物與菌肥專業委員會 我國微生物肥料行業發展狀況及標準體系的建設: 一、微生物肥料行業狀況 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劑)又稱接種劑|生物肥料|菌肥,是一類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製品,套用於農業生產中,作物能夠得到特定的肥料效應。 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生產和套用曾有過3次大的起伏,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形成第4次大的發展,基本上形成了具500家企業、年產量500萬噸的微生物肥料行業。 二、微生物肥料標準體系的建設 與微生物肥料行業快速發展相比,我國的標準建設去相對滯後,影響了微生物肥料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農業部微生物肥料質檢中心和中國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國家項目的支持下,構建了出通用標準、使用菌種安全標準、產品標準、方法標準和技術規程5個方面18個標準構成的微生物肥料標準體系框架,並獲得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主要活動

1986年7月在北京召開了“‘七五’、‘八五’及2000年全國化肥需求量學術討論會”,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華癸教授等一批有聲望專家的參加下,結合我國國情,提出到2000年全國氮磷鉀化肥的總需求和氮磷鉀比例的建議。
1987年3月由本學會牽頭,會同有關學會和單位,在北京舉行了“非豆科作物固氮學術討論會”,與會專家指出,非豆科作物固氮是當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問題,應進一步深入探討。
1990年5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土壤肥料學術討論會”,有30個省(市、區)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農業高等院校等單位120多名專家、教授參加會議,交流了“七五”科研成果,探討了今後的研究方向與目標,並向有關部門和單位提出了“八五”植物營養與施肥科研選題的建議。
1992-1993年先後召開了“第七屆全國土壤微生物學術討論會”、“全國高產高效農田建設和施肥效益學術討論會”、“南方噸糧田地力建設和肥料效應學術討論會”、“微生物肥料檢測技術討論會”等。對“兩高一優”農田地力建設和肥料效益以及微生物肥料監測技術國家標準提出意見和建議。
1994年10月在成都市會同中國土壤學會聯合召開了“全國土壤肥料長期定位試驗學術討論會”,肯定了作物高產、穩產、優質、高效必須要氮磷鉀養分分配和使用,並對今後加強長期定位研究的內容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具體意見。
1995年4月在北京會同有關學會和單位聯合召開了“95全國微生物肥料專業會議”,總結了我國微生物肥料研究、生產、套用中的經驗教訓,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996年5月在北京會同中國化工學會共同召開了“提高肥料養分利用率學術討論會“,交流了國內外肥料產、供、用的情況,討論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徑、方法等問題,並向國家提出了關於大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和肥效的建議。1996年7月國務院副總理姜春雲對建議作了批示:“建議很好,應當抓好落實的工作。對配方施肥和深層施肥應加以強調。”
1997年8月在烏魯木齊市同新疆土壤肥料學會聯合召開了“全國有機肥、綠肥學術討論”,肯定了有機肥、綠肥是我國農業生產中的重要肥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應加強宣傳,進一步提高認識,把發展有機肥、綠肥這一戰略措施落到實處,應加強有效機制的建立,促進有機肥料建設;加強有機肥機制專業化,穩步推進有機肥產業化;加強科技進步,增加有機肥使用中的科技含量等建議。
1998年9月在北京舉辦“旱地土壤管理與施肥技術”學術討論會,邀請加拿大、美國專家學者,就糞肥的套用管理、減少重金屬鎘從土壤向植物中的轉移、硫肥的管理技術、免耕體系下的肥料管理等進行了交流討論
1999年10月7一9日,由本會根際營養與施肥專業委員會、礦質營養與化學肥料專業委員會、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和生物化學專業委員會和山東省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共同主辦、山東壽光市農業局承辦在山東省壽光市召開“全國蔬菜營養、品質與環境學術研討會、圍繞蔬菜生產、施肥、土壤肥力、營養遺傳特性、營養高效利用、環境效應與對策等問題進行交流研討。
2000年11月16一18日,本會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共同在雲南昆明市召開了“全國復混肥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學術討論會”,會議主題是:分析國內外復混肥料(專用肥、BB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緩控釋肥)產、銷、用的情況,交流討論各種復混肥料在農業增產中的作用和提高肥效等問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復混肥料的出現和迅速發展,是科學施肥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的標記,代表建議:堅持復混肥料質量監測,保護農民利益;加強新型肥料的研製,因地制宜發展多功能肥料;清潔生產,保護環境;加強肥料科研和肥效監控,為巨觀調控肥料生產與施用提供依據;儘早制定全國肥料法,使用肥料生產納入法制軌道。
200 1年4 月18一21日,本會、中國微生物學會、中國土壤學會和中國林學會,在武
漢華中農業大學聯合召開“第八屆全國菌根學術研討會”,邀請法國、英國和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60多位專家出席會議,就菌根的資源調查、收集、鑑定、分類,菌根在農、林業生產、生態恢復中的地位與作用,菌根的套用前景及菌劑生產工藝與產業化等問題進行交流研討。
2001年5 月13一17日,由本會、中國土壤學會、中國作物學會、中國園藝學會、中國地理學會、中國化工學會等在福建廈門聯合召開了“氮素循環與農業和環境學術研討會”,會議主要內容是:農業生態系統中氮肥的去向與氮素管理、農業生態系統中氮素轉化與遷移的數學模擬和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與氮素管理等問題進行交流研討。大家認為,充分發揮氮肥在農業生產中增加產量、提高品質的作用,並減少其對大氣和水體污染,是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農學和環境科學等科技工作者共同關心的問題。研究證明,確定適宜施用量、氮肥深施、避免在作物生長早期過早施用,以及平衡施肥、合理灌溉、氮肥新劑型等是降低氮肥損失,提高利用率的可靠技術途徑。
2001年11月20日,本會與IMC化肥公司和加拿大鉀磷研究所(PPIC),在廣西南寧共同舉辦“中國磷肥套用現狀與展望學術討論會”,有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廣西自治區、廣西農科院等領導,IMC公司代表、加拿大鉀磷研究所總裁和企業代表以及本屆理事等150人出席會議。有10位專家大會作專題報告,環繞中國的磷肥生產、使用現狀與問題,未來農業發展對磷肥的需求,以及就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研討。
2001年11月21日,本會在廣西南寧召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農業結構調整中的土壤肥料問題學術交流會,有12位專家作專題發言,對西部大開發,農業結構調整、發揮區域資源和特色農業的優勢,加強土壤肥料攻關協作,提高水、土、明利用率,促進農業市場競爭力和增加農業經營者的收入,實現新時期農業結構調整的總體目標等問題開展交流研討。
2001年12月26日,本會青年工作委員會、耕作制度礬究會和中國農業大學在北京聯合召開“間套作提高水肥資源利用率學術研討會”,並就間套作的發展、在持續農業中的作用,提高水、肥、光資源利用效率等問題開展交流研討,還對存在問題和今後研究方向提出意見和建議。
2002年3 月7一8日,本會測試與診斷專業委員會在北京召開新型肥料登記、執法研討會,圍繞新型肥料登記、銷售和執法等問題進行研討 並對規範市場管理、 行政執法、規範執法」、按章執法等問題提出建議和意見。
2002年10月2 1一24日,本會在廣東深圳召開全國新型肥洋牛與廢棄物農用研討和產品展示會。就近年來,國內外新型肥料與廢棄物農用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以及產業化的進程與問題等開展交流研討,並指出研究開發新型肥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對提高農田養分再循環水平和肥料,增產效益,以及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一條經濟可行的新途徑。全體代表建議: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應儘快籌備成立“新型肥料產業化協會”,以推動這一領域健康有序的發展。
2002年11月3 一6日,本會青年工作委員會與中國土壤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在福建福州共同召開第八屆全國青年土壤暨第三屆全國青年植物營養與肥料科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有130 多人出席會議,大會有12位青年學者作專題報告和6 位代表作學術報告,分別就新型肥料研製、植物營養與施肥、土壤污染與治理、土壤動物、土壤養分和肥料管理信息技術、區域生態與生產力協調發展等進行交流討論。
2003年9 月15 一19日,本會在內蒙古包頭市召開全國新型肥料產業化研討、展示暨協會籌備會。有20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作專題報告和發言,就近年來國內外新型肥料產業化研、產、用的情況、新產品、新劑型、新工藝設備進行交流分析,並討論“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中有關肥料發展戰略等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關於成立新型肥料產業化協會問題,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成立,它的成立將對新型肥料產業化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03年9 月2 1 一23日,本會微生物與菌肥專業委員會、中國微生物學會農業微生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學專業委員會主辦,農業部微生物肥料質檢中心、江蘇省微生物研究所和無錫鳴放生物化工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共同協辦的“第二屆全國微生物肥料生產套用技術暨產品展示會”在江蘇無錫召開。會議特邀12位專家教授分別就微生物肥料生產技術、植物內生菌、AM真菌的研究進展,以及微生物肥料行業管理現狀和標準建設做了專題論述。會上安排20位代表就微生物肥料生產套用的效果、菌種篩選、發酵工藝探討、產品質檢技術等方面進行交流研討。
2004年4月24~26日在青島,由本會、中國農科院土肥所等單位聯合舉辦全國節水農業理論學術討論會。就作物需水規律、耐旱節水機理、水分控制效益、土壤耕作節水機理、水肥調控規律等進行研討並取得共識。還就今後研究方向重點、節水高效農業理論、節水技術協同化、標準化與高效化、高新技術套用、構建節水農業科技平台等提出建議。
2004年11月20~22日在北京,由本土壤肥力專業委員會、中國農科院土肥所共同主辦了全國土壤肥力演變規律與持續利用學術討論會。就土壤肥料監測網建設構想、監測基地建設進行討論、總結和布置。大家認為,土壤質量對生態系統質量、人類生命健康與安全及社會穩定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05年5月18~20日在天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由本會新型肥料技術專業委員會主持召開了全國新型肥料技術研討、產品展示會。圍繞我國新型肥料使用、新型肥料發展與趨勢、微生物肥料發展與趨勢及標準體系建設、緩/控釋肥料研製及套用、噴滴灌、塗層、茶樹緩/控釋肥料與套用等進行交流研討。專家呼籲:要發展環保友好型和生產節約型肥料,要科學、平衡施肥,提高利用效益,增施有機肥,提高耕地土壤質量等。
2005年8月11~13日在青島,由本會農化測試專業委員會主持,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等單位在青島共同召開全國耕地與肥料質量標準化研討會。就肥料命名及分類原則、測土配方施肥、我國肥料標準體系、緩/釋肥料標準、農化測試新方法及耕地與肥料質量標準化等進行交流研討。
2005年8月26~28日在新疆石河子,由本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農墾科學院共同主辦全國節水灌溉精準施肥學術研討會。對推行節水灌溉、提高水、土、肥料資源利用率等取得共識。還就大力推廣套用膜下滴灌技術套用同時,應因地制宜研究提出不同的節水技術模式;加快節水灌溉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同時,應加強提高水土肥綜合利用率的研究;加快制定有關技術標準、技術規範和管理規程;建立健全技術服務體系等建議。
2006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蘇州,由本會有機肥料專業委員會召開了全國首屆有機、有機無機復混肥和微生物有機肥學術研討和產品交流會。圍繞我國有機肥研究前景、有機肥產品生產技術與經濟效益分析、有機肥產品的生物效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生產加工銷售及國家政策扶持等交流探討。
2006年8月20~22日在泰安,由本會微生物與菌肥專業委員會、中國微生物學會、中國土壤學會等共同召開了第十屆全國土壤微生物學術討論會暨第三屆全國微生物肥料生產套用技術研討會。其主題是:土壤微生物、微生物肥料、農業可持續發展。就微生物資源與多樣性、生物固氮、微生物與植物相互作用、菌根真菌、PGPR的研究與套用前景、微生物肥料新產品、新技術研發與套用進展、產業化、市場推廣、區域套用、效果機理等交流研討。
2006年8月26~28日在北京,由本會根際營養專業委員會、中國土壤學會等單位共同舉辦了”菌根研究高級論壇”。交流我國根際研究的新進展,討論國際新動向及國內外根際研究的熱點問題。根際生物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根際對話一rhizospher talk”、以及根的形態建成和根際調控等會成為未來我國根際研究工作的熱點和創新領域。
2006年10月16~17日在武昌,由本會主持召開了肥料資源高效利用與耕地保育學術討論會。圍繞我國糧食安全與環境保護、肥料資源高效利用、耕地保育等提出新的戰略思路,還就如何為國家測土配方施肥行動、沃土工程、耕地質量保護等提供技術支撐開展深入討論。
2006年10月22~24日在南京,由本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國土壤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共同召開了笫十屆全國青年土壤暨第五屆全國青年植物營養與肥料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從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生態環境營養生理學分子生物學,從微觀到巨觀,從基礎理論到實踐套用,就科學施肥、土地利甲、耕地保育、環境保護等領域展開交流研討。
2007年5月23~26日湖南永州,由本會土壤肥力專業委員會與有關單位共同舉辦南方紅壤地區種草養畜國際學術討論會。共同研究提出了牧草規範化栽培管理技術,肉牛高效飼養技術,建立飼草周年供應模型和草食動物發展潛力預測模型。對促進南方紅壤地區的草業和草食畜牧業的跨越發展有重要意義。
2007年6月25~26日在哈爾濱,由本會土壤肥力專業委員會主持召開了全國農田土壤質量與碳氮循環學術討論會。就農田土壤質量與碳氮循環和其他學科的交叉、新技術新方法的套用、農田土壤C、N等養分轉化、循環過程及機制等研究進展進行交流研討,對我田農田土壤質量與碳氮循環研究發展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2007年9月16~17日在青島,由本會學術工作委員會成功舉辦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科高峰論壇。其主題為:植物營養與肥料持續創新與協調發展。就植物營養與肥料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新技術新方法的套用、植物氮素高效利用相關基因克隆等方面的研究進展開展交流探討。
2007年10月26~28日在山東臨沂,由本會新型肥料技術專業委員會主持召開了全國緩/控釋肥料研究套用論壇。共同總結我國緩/控釋肥料研究、生產和套用20年來的成就存在問題和發展方向等並對緩/控釋肥料的技術標準和檢測方法進行交流討論還提出建議。
2007年10月14~15日在山東壽光,由本會肥料與環境、有機肥專業委員會主辦,有關單位承辦共同召開了第二屆全國有機肥、有機無機複合(混)肥和微生物肥料學術暨產品交流會。會議主題是:有機肥、環境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圍繞有機肥資源高效利用、有機肥與生態環境建設、有機肥料生產工藝技術、有機肥與有機農業、有機肥與食品安全、新型有機類肥料產品展示等進行交流研討。
2008年1月19日在北京,由本會主辦,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協辦召開了肥料與食物鏈營養學術討論會。圍繞營養缺素與人體健康、養分管理在食物營中的作用、肥料與植物健康、肥料與農產品質量等進行交流討論。與會代表認為,管好食物鏈的養分已成為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家、科學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要深入研究探索食物鏈營養中養分資源律綜合管理政的策和技術,進一步推動我國有機、無機肥料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實現作物優質高產、保護生態環境雙贏目標作出貢獻。

組織章程

第一章
第一條本會的名稱是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英譯名(Chinese Society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縮寫[CSPNFS],簡稱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
第二條本會的性質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植物營養與肥料科學技術工作者,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的全國性學術性社會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繫本學科科技工作者的紐帶和發展農業生產與科學事業的助手。
第三條本會的宗旨是團結廣大科研、教育、技術推廣和生產戰線的植物營養與肥料工作者、管理幹部、行政人員,堅持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依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點,堅持“求真務實”,“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進步,科技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為加強農業持續發展和實現農業現代化服務。
第四條本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農業部、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五條本會住所設在北京市中關村南大街12號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內。
第二章 業務範圍
第六條本會的業務範圍:1)適應國家農業生產與科技發展的重點任務和本學科自身發展的需要,開展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提高本學科學術水平;2)編輯出版與學科有關的學術刊物,技術資料和科普讀物等;3)為國家領導機關和有關部門提供本學科技術發展戰略、政策、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4)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加強同國際有關科學技術團體和個人的友好往來;5)向黨和政府反映本會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建議和要求;6)維護本會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發現、培養和推薦人才,開展繼續教育,提高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7)表彰獎勵在本學會工作獲得優秀個人稱號和先進集體;8)組織本會會員和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技交流與聯誼活動。
第三章
第七條本會的會員有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
第八條申請加入本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擁護本會的章程;2)有加入本會的意願;3)在本會的業務(行業、學科)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4)從事植物營養與肥料科研、教育、生產、技術推廣和管理工作,具有研究實習員(助教、助理農藝師、助理工程師)以上技術職稱;5)從事植物營養與肥料工作時間較長,具有相應學術水平和實際工作經驗;6)從事植物營養與肥料的科研、教育、推廣和行政管理單位以及肥料生產、銷售的企業可以申請成為單位會員。
第九條會員入會的程式是:1)單位會員由單位直接向本會提出書面申請,個人會員向所屬單位會員提出申請,匯總報本會;2)經本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3)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授權本會辦公室發給會員證。
第十條會員享有下列權利:1)本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2)參加本會的學術交流、繼續教育等活動;3)獲得本會服務的優先權;4)對本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5)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第十一條會員履行下列義務:1)執行本會的決議;2)維護本會合法權益;3)完成本會交辦的工作;4)按規定繳納會費;5)向本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第十二條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會,並交回會員證。
單位會員如果一年不繳納會費或不參加本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
第十三條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會章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第四章 組織機構和負責人產生、罷免
第十四條本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1)制定和修改章程;2)選舉和罷免理事;3)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4)決定終止事宜;5)通過提案和決議;6)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條會員代表大會需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需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十六條會員代表大會每四年召開一次,最長不超過五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召開的,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一年。
第十七條理事會由會員代表大會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本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本會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第十八條理事會的職權是:1)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2)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3)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4)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5)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6)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7)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8)領導本會各機構開展工作;9)制定內部管理制度;10)決定開展表彰獎勵活動和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九條理事會需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條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一條本會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八條1)、3)、5)、6)、7)、8)、9)項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常務理事會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1/3。
第二十二條常務理事會需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需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條常務理事會至少半年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四條本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素質好;2)在本會業務領域內有較大影響;3)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歲,秘書長為專職;4)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5)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的;6)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十五條本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如超過最高任職年齡的,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六條本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任職4年。任期最長不得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延期的,須經會員代表大會2/3以上會員代表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七條本會理事長為本會法定代表人。
本會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團體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八條本會理事長行使下列職權:1)召集和主持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會;2)檢查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決議落實情況;3)代表本會簽署有關重要檔案。
第二十九條本會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1)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畫;2)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日常工作;3)提名副秘書長以及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主要負責人,交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定;4)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5)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第五章 資產管理、使用原則
第三十條本會經費來源:1)會費;2)捐贈;3)政府資助;4)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5)利息;6)其他收入。
第三十一條本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會員會費。
第三十二條本會經費必須用於本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第三十三條本會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準確、完整。
第三十四條本會配備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任出納。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三十五條本會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六條本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須接受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的財務審計。
第三十七條本會的自有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八條本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式
第三十九條對本會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報會員代表大會審議。
第四十條本會修改的章程,須在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15日內,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報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後生效。
第七章 終止程式及終止後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一條本會解散須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
第四十二條本會終止動議須經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第四十三條本會中之前,須在業務主管單位及有關機關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四十四條本會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辦理註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
第四十五條本會終止後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單位和社團登記機關的監督下,按照國家規定,用於發展與本會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八章
第四十六條本章程經2004年4月20日五屆三次理事會討論通過,2004年4月22日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第四十七條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會的理事會。
第四十八條本章程自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2008年4月17日海口通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