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庫:武昌革命史

中國文庫:武昌革命史

曹亞伯編著的《武昌革命史》分前編和正編、上中下三部分。前編主要有資料彙編性質,除自敘外,共15章,收錄了與武昌起義有關的陳天華投海、殷子衡日記,徐錫麟刺恩銘等內容。正編部分敘述了武昌起義的經過,展現了1911年10月10日起義始至1912年4月1日孫中山辭去民國臨時大總統職務、臨時政府遷往北京這段歷史,涉及軍隊調度、各地回響、起義時雙方陣勢等。此外,還收錄了當時軍中往來電文,賀信等。《武昌革命史》源自沈雲龍主編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八十六輯影印本,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年最新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文庫:武昌革命史
  • 作者:曹亞伯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1年9月1日
  • 頁數:1020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00085263 
  • 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自敘
前編
第一章 黃克強長沙革命之失敗
第二章 武昌日知會之運動
第三章 同盟會之成立及吳樾炸五大臣
第四章 陳天華投海
第五章 孫文革命之追記
第六章 歐洲學生之革命潮
第七章 武昌日知會之破案
第八章 殷子衡之日記
第九章 被難各人略述
第十章 禹之謨之死難
第十一章 徐錫麟刺恩銘
第十二章 各地紛起革命軍
第十三章 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
第十四章 楊篤生蹈海
第十五章 鐵路國有問題與武昌起義前之準備
正編
一、辛亥(一九一一年即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十月十日)武昌起義
二、八月二十四日武漢之戰守
三、八月二十六日各國宣告中立
四、九月初一日湖南光復
五、九月初二日九江光復陝西光復
六、九月初七日貴州光復
七、九月初十日黃興、宋教仁等抵鄂
八、九月十一日山西雲南光復一
九、九月十二日漢口失守湖南兵變殺焦腖舉譚延閩為都督湘軍援鄂
十、九月十三日黃興任戰時總司令上海光復
一一、九月十四日湘軍抵鄂浙江光復
一二、九月十五日蘇州光復
一三、九月十六日民軍固守漢陽吳祿貞被刺松江清江光復汪兆銘等出獄
一四、九月十七日廣西光復鎮江光復
一五、九月十八日安慶光復福州光復
一六、九月二十日黎元洪通電請組臨時政府袁世凱遣使議和
一七、九月二十一日黃興在漢陽籌攻守山東獨立旋即取消
一八、九月二十二日廣東光復廣西改舉陸榮廷為都督煙臺光復
一九、九月二十三日民清兩軍在武漢相持
二○、九月二十六日清廷命袁世凱組閣
二一、十月初二日蘇滬聯軍開始合攻南京重慶光復
二二、十月初三日民軍仍堅守漢陽
二三、十月初六日奉天獨立
二四、十月初七日漢陽失守成都光復
二五、十月初十日各省推湖北軍政府為中央軍政府
二六、十月十一日民清兩軍停戰
二七、十月十二日南京光復
二八、十月十四日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副之
二九、十月十六日清攝政王辭職
三○、十月十八日伍廷芳唐紹儀奉命議和
三一、十月十九日袁調馮國璋赴京以段祺瑞為清軍總司令官
三二、十月二十日臨時政府組織之進行蒙古獨立鄂方吳兆麟任總司令官
三三、十月二十七日王正雅收復荊州
三四、十月二十八日伍唐兩代表在上海正式開始和議談判
三五、十一月初一日黃克強辭大元帥改舉黎黎亦辭不就
三六、十一月初二日黎允任大元帥但以黃興在寧代行職權
三七、十一月初三日民軍殺川督趙爾豐
三八、十一月初四日段祺瑞在漢口漢陽布置軍事鄂方電伍代表請抗議
三九、十一月初五日廣東改舉陳炯明代理都督
四○、十一月初六日孫文歸國始抵上海
四一、十一月初九日清廷諭開臨時國會伍唐議決召集國民會議辦法四條
四二、十一月初十日十七省代表舉孫文為臨時大總統
四三、十一月十二日十七省代表特派正副會長赴滬迓孫
四四、中華民國元年一月一日孫文就臨時大總統職中央政府成立於南京改用陽曆
四五、一月二日清代表唐紹儀辭職照準袁世凱與伍廷芳直接電商和議
四六、一月三日十七省代表舉黎元洪為副總統南京內閣成立又由十七省代表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
四七、一月五日清軍退出漢陽
四八、一月六日漢口清軍亦退
四九、一月七日新疆光復
五○、一月八日武昌仍主繼續北伐
五一、一月十一日黎大元帥下令準備北伐
五二、一月十二日北伐第一軍總司令官吳兆麟辭職黎委孫武繼任旋改由杜錫鈞代理
五三、一月十四日聞鐵良良弼等組織宗社黨
五四、一月十五日黎元洪仍準備北伐
五五、一月十六日袁世凱被刺未中
五六、一月二十日伍廷芳唐紹儀開始議清帝退位條件
五七、一月二十六日袁世凱授意段祺瑞請清帝退位彭家珍炸良弼斃之
五八、一月二十七日良弼被炸後之北方局面
五九、一月二十九日段祺瑞贊成共和已證實
六○、二月一日章 太炎主張以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仍都北京
六一、二月二日段祺瑞派代表與武漢接洽國體問題
六二、二月九日孫文表示共和告成即辭職從事實業
六三、二月十二日清帝退位北京遍懸五色國旗
六四、二月十三日孫文向南京參議院提出辭職書並推薦袁世凱為大總統
六五、二月十四日武漢開始收束軍事
六六、二月十五日南京參議院一致舉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六七、二月十七日南京臨時政府派蔡元培汪精衛迎袁南下就職
六八、二月二十日南京參議院仍一致舉黎元洪為副總統
六九、二月二十七日袁世凱無意南來黎元洪通電仍主建都北京
七○、二月二十八日袁世凱秘嗾第三鎮兵變焚掠甚慘因藉口不肯南下
七一、三月三日天津保定駐兵亦繼北京譁變
七二、三月四日蔡元培通電主臨時政府設北京袁即在北京就職南京參議院決議承認之
七三、三月十日袁世凱在北京行正式受任禮
七四、三月十一日孫大總統公布臨時約法於南京
七五、三月十三日袁世凱從速組織內閣決以唐紹儀為國務總理
七六、三月十九日甘肅新疆均宣布承認共和
七七、三月二十九日唐內閣各部總長通過臨時政府決四月二日北遷
七八、四月一日孫大總統解任

作者簡介

曹亞伯,原名茂瑞,字慶雲,年輕時曾信奉基督教,禮名亞伯,湖北興國州永城裡柯海村人,辛亥革命先驅、元老。曹亞伯親歷諸多革命事件,參與籌備同盟會,為第一個簽名入盟者,同盟會成立後,任評議部議員,二次革命中,在武昌密謀起兵討袁,失敗後走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後脫離政界隱居。1926年,國民革命軍入江蘇,曹起而回響。革命軍東路前敵總指揮白崇禧以“投機”、“搗亂”為辭,將其軟禁於上海龍華,經報總司令部方獲釋。曹經此刺激,感懷國人“數典忘祖”之嘆,乃發憤收集當年各種革命文書、實錄等史料,撰成《革命真史》一書。
作品有《革命真史》、《大冶之鐵礦》、《旅歐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