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知識讀本:臘八節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臘八節

金開誠、孫浩宇、閆琳琳編著的《臘八節》講述“臘八”在春節之前。春為歲首,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人們常常會因為春節的特殊隆重而忽略“臘八”,其實“臘八”恰是春節的序幕,是人們辭舊迎新的開始。“臘八”歷史悠久,相傳起於秦朝,最初沒有固定的日期,直至南北朝時才將“臘八”定在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有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如熬臘八粥、做臘八面、泡臘八蒜等。《臘八節》告訴你在節今文化里,臘八節承載著親情友情的感動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文化知識讀本:臘八節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135頁
  • 開本:16
  • 作者:孫浩宇,閆琳琳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72094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金開誠、孫浩宇、閆琳琳編著的《臘八節》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人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圖書目錄

一 迎春先有好風光,意味深長臘八節
二 臘八傳說多趣味,文化深厚臘八節
三 小小臘粥花樣多,九州方圓品臘八
四 臘八禮數風習多,不拘一格慶臘八
五 文人墨客多歌頌,古今佳作詠臘八

文摘

節令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極具濃郁的中華民族特色。節令作為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民族文化基因,至今依然鮮活地伴隨著我們。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臘八……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其獨特的習俗和意蘊。不管時空怎樣轉變,在全世界中華兒女的心中,傳統節令就是讓個體生命豐厚,讓民族集體無意識升華的一個載體和結點。這裡我們來談談“臘八”。
“臘八”在春節之前。春為歲首,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人們常常會因為春節的特殊隆重而忽略“臘八”,其實“臘八”恰是春節的序幕,是人們辭舊迎新的開始。“臘八”歷史悠久,相傳起於秦朝,最初沒有固定的日期,直至南北朝時才將“臘八”定在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有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如熬臘八粥、做臘八面、泡臘八蒜等。在節令文化里,臘八節承載著親情友情的感動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豐富多彩的臘八節。
(一)臘八節的由來及演變
臘八節,顧名思義,在農曆臘月初八。我國民間通常把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因此,許多與臘月有關的習俗或節日,往往也被冠之以“臘”字。但由於秦漢以前,各朝各代所使用的曆法不同,因此臘月所處的具體時間並不一致,一直到秦漢統一曆法後,才確定了臘月的具體日期,即農曆十二月的第八天,這個規定一直沿用至今。
為何將處在冬末春初、新舊交替之際的歲終之月稱為“臘”?說法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三種:
其一,臘,從肉,鼠聲。《禮傳》稱:“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古代人們趁年終農閒外出打獵,一來多儲備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來將獵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東漢蔡邕在《獨斷》中寫道:“臘者,歲終大祭。”所以“臘”的本義是年終祭祀之名,這臘的打獵之意是相輔相成的。《說文》講:“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禮記·月令》說:“臘先祖五祀。”《左傳·僖公五年》說:“虞不臘矣。”這都是與祭祀相關的記載,臘祭在我國古代是最隆重的一種祭祀。這其實也與我們的農耕文明關係密切。上古時候,人們便習慣趁清閒的冬藏之季休養生息、祭祀祈福。商代,人們每年會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冬祀的規模最大,也最隆重。《風俗通·祀典》說:“禮傳日:‘夏日嘉平,殷日清祀,周日大蜡,漢改日臘。”’這便形成了我國古代的臘祭文化。於是留下了蠟臘(通常將祭祀祖先稱為“臘”,把祭祀百神叫做“蠟”)、臘壇、臘賓(臘祭的助祭人)、臘祠、臘宮等詞語。
其二,古代將乾燥的物體稱為“臘”。鄭玄《詩經注》說:“臘,小物全乾。”古代農業社會,人們將一年中收成的部分蔬果穀物儲備起來,等這些蔬果糧食放置到年終十二月之時,基本上都變得十分乾燥,因此,年終十二月祭獻神靈用的貢品當然全都是乾物。另外,乾物在天子那裡有專門的官員掌管,叫“臘人”。《周禮·天官·臘人》云:“臘人掌乾物。”如今,在我國廣大地區年終都還保留著製作各種風味的臘肉、臘腸的習慣,也都是熏乾以便於保存.為了過年之用。P3-8

序言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人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