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舊址位於新縣箭廠河鄉方灣村。原是閔氏宗祠{閔氏宗祠 ,位於信陽市新縣縣城西南 2 1公里箭廠河鄉方灣村 ,建於清鹹豐元年 ( 1 85 1年 ) ,由當地閔氏家族創建。 (圖一 )它還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建築群建築之一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作為紅二十五軍司令部 ,1 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北朝南,背靠太平寨,面臨一條小溪,門前有兩株枝繁葉茂的古楓樹。1932年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檀樹崗召開軍事會議,重新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1933年7月紅二十五軍司令部遷此。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閔氏宗祠 ,位於信陽市新縣縣城西南 2 1公里箭廠河鄉方灣村 ,建於清鹹豐元年 ( 1 85 1年 ) ,由當地閔氏家族創建。 (圖一 )它還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建築群建築之一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作為紅二十五軍司令部 ,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

簡介

舊址位於新縣箭廠河鄉方灣村。原是閔氏宗祠,坐北朝南,背靠太平寨,面臨一條小溪,門前有兩株枝繁葉茂的古楓樹。該祠建於清鹹豐元年,系磚木結構的南方民族建築形式,占地面積316平方米。布局為前後兩排,每排5間,與東西各兩間耳房構成“四水歸池”的天井院,院內地平用條石砌成。祠內建築均為樑柱組合起來的通屋,面向院內的一周前牆全部砌裝木隔扇,隔扇外有寬敞的廊檐。祠堂正面中部為一吞字大門,大門和後排走廊裝有拱形天花板。前後兩排屋頂為古錢形瓦條脊,脊中間有彩瓷“頂子”,兩端有鰲魚獸頭。前後牆用花磚封檐,前檐花磚之間還有彩繪戲劇故事。於1986年11月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
2016年12月,金寨縣紅二十八軍軍政及重建舊址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歷史

1932年秋,紅四方面軍主力被迫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後,敵人對根據地進行了滅絕人性的摧殘。為了儘快結束根據地內武裝力量分散和混亂的鬥爭局面,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檀樹崗召開軍事會議,重新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鄂豫皖省委委員吳煥先臨危受命,擔任紅二十五軍軍長,王平章任政委,紅二十五軍轄七十四、七十五兩個師;原紅九軍二十七師改編為七十四師,師長徐海東,政委戴季英;原七十五師二二三、二二四團、特務營番號不變,師長姚家芳、政委高敬亭。全軍約7000人。從此,紅二十五軍擔當起獨立堅持根據地武裝鬥爭的重任。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
此時,蔣介石在鄂豫皖根據地陳兵十五個師,企圖將根據地紅軍“完全肅清”。1933年3月4日,敵二十五師馬鴻奎部二0五團、二0七團進駐鄂東北根據地中心區郭家河。省委和軍首長經過認真分析、討論,決定乘敵孤軍深入,人地生疏而又立足未穩之際,集中兵力殲滅這股冒進之敵。6日拂曉,我軍向敵發起猛攻,在地方武裝和民眾的配合下,經一個多小時激戰,將敵全殲。這次戰鬥,紅軍以傷亡三十餘人的代價,將敵兩個團全部殲滅,斃敵二0七團團長以下百餘人,俘敵二0五團團長以下二千餘人,郭家河戰鬥是紅二十五軍重建後首次大捷,這一極其出色的殲滅戰,已作為成功的戰鬥範例,載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的戰鬥史冊。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
5月,蔣介石對鄂豫皖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這裡成為敵人進攻重點。為了使紅二十一軍擺脫困境,謀求更大發展,發揮更大作用,根據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指示,1933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向平漢路以西實行戰略轉移。
至今,司令部舊址西山牆上還保留著軍政治部主任鄭位三同志當時親筆書寫的“為保障秋收秋耕,堅決擴大紅二十五軍,打破敵人的新進攻”和“十月革命指示了中國工農民眾的一條出路”等標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