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岩畫發現史

中國岩畫發現史

《中國岩畫發現史》是200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兆復。本書從我國岩畫發現的回顧、岩畫內容的分析、岩畫藝術特徵與技術特色的解構等方面,詳細敘述了岩畫在我國的發現史。對研究考古學、文化人類學、歷史學、民族學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岩畫發現史 
  • 作 者陳兆復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2月
  • ISBN:9787208081376
  • 開本:16開
  • 定價:38.00 元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岩畫對於探尋我們遠古祖先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解釋我們民族文化傳統的根,都是極其寶貴的材料。

目錄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岩畫發現的回顧
第一節 酈道元和他的《水經注》
第二節 其他古典文獻的記載
第三節 華安岩刻的發現
第四節 內蒙古、新疆岩刻的發現
第五節 “僰人懸棺”崖畫的發現
第六節 都合石刻發現之謎
第七節 花山崖壁畫的發現
第八節 滄源崖畫的發現
第九節 陰山岩刻的再發現
第十節 西藏岩畫的發現
第十一節 香港古石刻的發現
第十二節 台灣萬山岩雕群的發現
第三章 岩畫發現的地區
第一節 東北、內蒙地區
牡丹江崖畫
大興安嶺崖畫
白岔河岩刻
烏蘭察布岩刻
蘇尼特岩刻
陰山岩刻
阿拉善岩刻
海渤灣岩刻
第二節 寧夏、甘肅、青海地區
石嘴山岩刻
賀蘭口岩刻
青銅峽岩刻
黑山岩刻
祁連山岩刻
青海岩刻
第三節 新疆地區
北疆岩刻
阿爾泰岩畫
呼圖壁岩刻
哈密岩刻
託克遜岩刻
米泉岩刻
庫魯克塔格岩刻
崑崙山岩刻
和田岩刻
克孜爾石窟刻劃
第四節 西藏地區
魯日朗卡岩刻
任姆棟岩刻
恰克桑岩畫
考古學的分析
第五節 西南地區
珙縣崖畫
關嶺花江崖畫
開陽畫馬崖岩畫
滄源崖畫
耿馬崖畫
元江它克崖畫
麻栗坡崖畫
左江崖壁畫
第六節 東南沿海地區
華安岩刻
連雲港岩刻
香港岩刻
澳門岩刻
珠海岩刻
台灣萬山岩雕群
第四章 岩畫內容的分析
第一節 人面像
發現
技法
類型
年代
意義
第二節 動物
發現
大型動物
野生動物
家養動物
動物崇拜
第三節 日常生活
狩獵
放牧
農業
戰爭
祭祀
交媾
舞蹈
雜技
月艮飾
建築與村落
車輛與船隻
第四節 符號圖形
太陽
手印
腳印
小圓穴
蹄印
圖案
文字元號
第五章 岩畫的年代與民族
第一節 確定年代的方法
第二節 南方岩畫的年代——題材的分析
連雲港岩刻的年代
滄源崖畫的年代
花山崖壁畫的年代
第三節 北方岩畫的年代——風格的分析
史前時期
匈奴時期
突厥時期
西夏和蒙古時期
第四節 民族的考證
第六章 岩畫的藝術特徵
第一節 岩畫與環境
第二節 藝術與技術
鑿刻法
塗繪法
技術與其他因素
第三節 寫實主義的風格
特徵的掌握
誇張的刻畫
第四節 裝飾主義的風格
平面造型
對稱均衡
圖像程式化
第五節 象徵主義的風格
抽象與寫實
象徵的意義
第六節 構圖種種
形象的組合
空間關係
節奏感
第七節 岩畫藝術的現代魅力
第七章 結束語——岩畫的發現與保護
後記
再記
附錄:中國岩畫資料目錄(截止於1990年)

作者簡介

陳兆復,男,漢族。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畫委員會執行委員,中國岩畫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33年出生於浙江省瑞安縣。1954~1959年就讀於原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科。1959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央民族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任教,長期從事少數民族美術教育事業,主張教學應突出少數民族特色。創作的繪畫作品參加多種全國性藝術展覽,並在國外舉辦過畫展。80年以後調任該院少數民族文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研究室主任,致力於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尤其是岩畫的研究工作。自1982年開始,多次赴義大利、法國、西班牙、挪威、瑞典、澳大利亞、印度諸國,從事美術理論及岩畫學的進修、研究及學術交流活動。1993年在中央民族大學創建中國岩畫研究中心這一學術機構,任岩畫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2000年以後創建“陳兆復岩畫網”,2003年該網站代表中國岩畫研究中心的網頁,正式進入國際岩畫組織工作網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