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大傳:紀曉嵐傳

中國名人大傳:紀曉嵐傳

《中國名人大傳:紀曉嵐傳》內容簡介:近二百年來,紀曉嵐的形象實在是被扭曲得夠久的了。在老百姓心中他是風趣幽默的大師;在學者心裡,他是博聞強識的通儒;但也有些人稱他是御用文人、世故老人。這些看法,都是從某個側面評價紀曉嵐的,不夠準確,也不甚公平,甚至過於單一。倘若走進他內心深處,從深開掘,卻是更為複雜而豐富的。作為一代通儒,他艱難地生活在夾縫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心態,比如在婦女問題上,他一方面對男女相悅的真摯愛情進行熱情謳歌,一方面卻又把“夫為妻綱”當成是聖訓。而他那一則則短小的論為文之道和為人之道的硯銘,卻大多是其真情實感的流露。可以說,紀曉嵐集智慧和才幹於一身,是歷史上一個難得的傳奇人物。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名人大傳:紀曉嵐傳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頁數:232頁
  • 開本:16
  • 定價:29.80
  • 作者:陳亞強 馬道宗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7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0221543
  • 品牌:北京聯合出版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名人大傳:紀曉嵐傳》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才子紀昀
一、苦難家史
1.避難北遷
2.落戶獻縣
二、童年歲月
1.天降奇才
2.孩童發蒙
3.托弟教侄
三、少年時光
1.對句神童
2.童試揚名
3.智斗狂生
4.太守惜才
四、科舉之路
1.連中二元
2.殿試遭厄
第二章初登仕途
一、仕途順暢
1.紀昀明志
2.金榜題名
二、得寵乾隆帝
1.伴駕熱河
2.君臣鬥智
3.因才受寵
第三章伴駕巡幸
一、智諫聖上
二、乾隆南巡
1.伴駕江南
2.皇后之死
3.朝堂辨忠奸
第四章結怨和砷
一、和坤發跡
二、巧戲和珅
第五章提督學政
一、南下督學
1.對句遭諷
2.他鄉遇故知
二、提督福建學政
1.巧勝文士
2.勸勉後進
第六章丁憂故里
一、父子情深
1.“文字獄”
2.守喪
二、蒙恩晉爵
1.任職翰林院
2.石硯情緣
第七章獲罪戍邊
一、兩淮鹽引案
二、謫戍新疆
1.東窗事發
2.謫戍烏魯木齊
3.戍邊生活
三、奉詔還朝
第八章領纂點勘
一、奉旨編書
1.《四庫全書》
2.《河源紀略》
3.《八旗通志》
二、點勘模範
第九章總纂四庫
一、土爾扈特
二、編纂《四庫全書》
1.家庭變故
2.徵集遺書
3.仇家報復
第十章錢塘觀潮
一、隨帝下江南
二、錢塘觀潮
1.拜謁岳飛墓
2.錢塘秋濤
第十一章宦海浮沉
一、善體聖心
二、官場傾軋
1.同僚鬥智
2.巧勝英使節
3.吳雅氏案
三、觀弈道人
1.世故老人
3.斗權奸
第十二章尹壯圖案
一、上書獲罪
1.力陳時弊
2.救忠臣
二、國士獲釋
1.和坤案
2.歸鄉里
第十三章一代文宗
一、晚年生活
二、與世長辭

文摘

著作權頁:



紀昀又回答說:“皇上,臣第一次來揚州,沒有見過這虹橋,只是臣在讀一首題為‘夢香)的詞,才知道有這個地方。詞中寫道:‘揚州好,第一是虹橋。楊柳綠齊三尺高,櫻花紅破一聲簫。處處駐蘭橈。’現在臣伴駕來到了揚州,心裡很想去這裡望望。”
乾隆聽罷,光笑不語,頷首答應了紀昀的請求。君臣三人,換乘小轎,去往瘦西湖。
虹橋,在西園曲水的北面,在瘦西湖上,連線長堤春橋,本來是一木橋,因為是朱欄跨岸人們都叫它紅橋。這裡景色優美,詩人墨客多來此聚會,吟詩唱和,為一時之盛。乾隆初年,紅橋由木橋改建成一座石橋,恰像長虹臥湖,宏偉壯觀,牙是後來又改叫虹橋。
紀昀雖然這是初來揚州,但他對這座虹橋卻早有耳聞。原來他的親家盧見曾,當年就在揚州鹽院,乃兩淮鹽運使,有一年的三月春暖花開之時,盧見曾到虹橋拜祭,詩興大發,曾作了四首七律,拿給朋友品評,友人們讚不絕口,競相依韻而和,誰也沒料到,和詩的競達七千多人,轟動一時。盧見曾將這些詩作,編成一部長達三百多卷的詩集,刻印發表於世。盧見曾做人講義氣,出手大方,用詩集饋贈友人,終於花光了自己的積蓄,發生了乾隆三十三年的“查鹽”一案,紀昀為他通風報信,使他免於抄家,卻未能免去一死。紀昀也因泄密獲罪,戍邊去了新疆。事情已過去十多年,紀昀今天來到了揚州,往事湧上心頭,怎能不思緒萬千,想看看在心中嚮往多年的虹橋?其實紀昀的隱衷,早被乾隆皇帝看出來了,所以皇上笑而不言。
他們來到瘦西湖後,行走在虹橋之上,乾隆皇帝興致勃勃,與彭元瑞談論著這裡的風景,紀昀卻默默不語,仍然沉浸在往事之中。這時,忽聽乾隆皇帝大聲說道:“紀愛卿,你沉默不語,是否有什麼心事?!”
紀昀連忙回答:“回稟聖上,臣想起了當年盧見曾的七千人和詩之事。”
皇帝說道:“此事嗎,朕也有耳聞。盧見曾挪用公款,被朕革去官職,你也因受牽連被貶戍邊,莫非卿對此還心有餘悸?”
乾隆皇帝的一席話,果真戳到了紀昀的痛處,他不由心裡一驚,趕緊跪拜說:“為臣並非心有餘悸,確是感謝皇上的免殺之恩,心裡時常暗自禱念:‘吾皇萬歲,萬萬歲!”’
紀昀的花言巧語,倒把皇帝哄開心了。

序言

紀曉嵐(1724180年),名昀,字曉嵐,又字春帆,晚號石雲,直隸獻縣(今屬河北)人,清代學者、文學家,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三十三年(1768年),因盧見曾一案受牽連,貶至烏魯木齊。三十五年(1770年)釋還,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死後溢文達。
紀曉嵐在學問上以漢儒為宗,博覽群書,工詩及驕文,擅長考據。先後參與《熱河志》《歷代職官表》《河源紀略》《八旗通志》等書的編寫工作。他為官五十餘年,以學問文章聞名朝野,學者皆與之往來,託庇門下。他胸襟坦蕩、性格直率、談吐風趣,驟聞其語,近於詼諧;過而思之,乃是至理名言。
紀曉嵐的詩歌,多歌功頌德、應制奏和之作,有“廊廟文學”之稱。不過,少數述懷、紀行詩歌尚清新可誦。《烏魯木齊雜詩》160首,是紀曉嵐流放烏魯木齊兩年後被召還時在途中所作,記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描寫優美,有一定的歌謠風味。
乾隆時,曾命輯修《四庫全書》,紀曉嵐擔任總纂官。他負責寫定的《四庫全書總口提要》二百卷,將四庫全書所著錄之書,一一加以提要說明,詳著述大要,敘作者爵里,辨別是非,旁通曲證,使學者知其書瑕瑜之所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可與西漢劉向《別錄》相提並論,是代表清代口錄學成就的巨著,影響深遠,嘉道以後,被作為讀書指南。此外,他還曾主持纂修《大清會典》、“清三通”《清高宗實錄》等。其他著作還有《史通削繁》《沈氏四聲考》《閱微草堂筆記》《文集》《詩集》等。
《閱微草堂筆記》在寫作技巧上沿襲六朝筆記小說,並有所發展、創新,內容廣博,較多涉及世態人情而不局限於志怪,敘述故事簡潔樸實而又富於理趣,不失為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魯迅評論說:“紀曉嵐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
近二百年來,紀曉嵐的形象實在是被扭曲得夠久的了。在老百姓心中他是風趣幽默的大師;在學者心裡,他是博聞強識的通儒;但也有些人稱他是御用文人、世故老人。這些看法,都是從某個側面評價紀曉嵐的,不夠準確,也不甚公平,甚至過於單一。倘若走進他內心深處,從深開掘,卻是更為複雜而豐富的。作為一代通儒,他艱難地生活在夾縫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心態,比如在婦女問題上,他一方面對男女相悅的真摯愛情進行熱情謳歌,一方面卻又把“夫為妻綱”當成是聖訓。而他那一則則短小的論為文之道和為人之道的硯銘,卻大多是其真情實感的流露。可以說,紀曉嵐集智慧和才幹於一身,是歷史上一個難得的傳奇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