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家具

中國古典家具

中國古典家具分為三大流派:廣作、京作、蘇作;是某一歷史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誌,反映了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物質文明的水平以及歷史文化特徵,因而凝聚了豐富而深刻的歷史社會性。中國古典家具是在生活、工作或社會實踐中供人們坐、臥或支承與貯存物品的一類器具,泛指具有中國古典風格的家具種類,包括舊式家具和仿古家具民間家具宮廷家具、軟木家具和硬木家具、漆木家具和雕刻家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典家具
  • 標誌:歷史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
  • 反映: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方式
  • 凝聚:豐富而深刻的歷史社會性
概念簡述,設計理念,歷史沿革,簡介,發展史,主要種類,製作工藝,乾燥處理,榫卯結構,雕刻工藝,打蠟工藝,生漆工藝,術語,開門,爬山,叉幫車,生辣,包漿,皮殼,做舊,年紀,吃藥,掉五門,後加彩,螞蟥工,玉器工,坑子貨,叫行,洋莊,本庄,鼓腿膨牙,三彎腿,落膛,束腰,托泥,硬屜與軟屜,抱肩榫,夾頭榫,插肩榫,羅鍋棖,

概念簡述

中國古典家具是在生活、工作或社會實踐中供人們坐、臥或支承與貯存物品的一類器具,泛指具有中國古典風格的家具種類,包括舊式家具和仿古家具民間家具宮廷家具、軟木家具和硬木家具、漆木家具和雕刻家具。就是近現代製品,只要具有中國古典風格,均可稱為中國古典家具。嚴格意義的中國古典家具則指民國之前具有典型中國古典風格的舊式家具,而不是近代或現代仿古家具。
中國古典家具

設計理念

中國傳統家具歷史悠久,到了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在等級森嚴,尊卑明顯的古代社會,人們的日常生活、言談舉止以及各種習俗文化都深深的烙上封建等級的痕跡,不論是繪畫、陶器、詩歌以及家具都深受封建文化的影響,家具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反映了每個時代人們的起居方式和文化。
中國傳統紅木家具的設計理念以尊嚴為本
中國是一個極其講究尊嚴的國家,在古代尤其如此,在家具的設計上,通常以顯示人的尊嚴為主,而不是以人為本,由明清時期的家具就可以看的出來,比如清朝的寶座,椅面設計寬大,類似一張嬰兒床,寶座的靠背和扶手分別垂直於椅面,上面雕刻繁複精美,這和清朝追求奢華之風是分不開的,喜歡用一些鑲嵌、彩繪、鏤空等技法來顯示皇室的帝王之氣,皇帝坐在上面威懾朝野,官員無不俯首朝拜,顯示了皇帝一統天下,至高無上的權威,然而,試想,皇帝坐在如此寬大的寶座上,相當於無所依靠,後面的靠背和兩邊的扶手形同虛設,在古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皇帝必須正襟危坐在上面,實際上一點也不舒服。家具在古代首先是一種身份、尊嚴和權勢的代表。
中國古典家具
中國古代的審美層次對家具設計的影響
中國古代的審美觀念影響著家具的設計,在幾千年的封建等級社會中,審美層次分為艷俗、含蓄、矯情和病態。其中以艷俗為最低層次,以病態為最高的審美境界。中國人是一個比較含蓄的民族,不論說話或者做事都喜歡轉彎抹角,不喜歡平鋪直敘,在家具設計中也是如此,比如黃花梨木的結疤之處形成的類似臉譜的紋理,被當時的文人稱之為“可愛的鬼臉兒”,並且以這種有鬼臉的木材為上乘,在家具的製作工藝上,中國傳統家具儘量保持木質的原色,一般是榫卯結構,沒有一枚鐵釘,而且儘量不使用膠。這樣製造出來的家具木質天然,清新秀麗,結構精巧,歷經百年而不變形。
新設計理念
在保留中國傳統優良的製作工藝的基礎上,巧妙融入現代流行時尚元素,使之在保留古典韻味的同時更加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審美。
高檔優良的新中式紅木家具在製作工藝上保留中國傳統的榫卯結構和打蠟、生漆和雕刻技法等,儘量保持原汁原味,然而在此基礎上,對古典紅木家具的款式、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進行的改良創新,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和生活需要。由傳統的以尊嚴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更加強調舒適感和美觀。
主要包括加大縮小和變高變低,將傳統家具中的大小進行調整,例如,現代的紅木沙發就是由古代的椅子改良而來,傳統的椅子只能坐一個人而且比較高,經過加長和變低就成了現代的沙發樣式,有兩人位,三人位;還有的紅木茶几是有古代的桌子變低而來,比較適合現代人的起居生活。
傳統的家具功能和現代人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柜子,在古代柜子多用來儲物,但是現代的柜子分類更加明確和細緻,有書櫃、酒櫃、吧檯、鞋櫃等,例如紅木鞋櫃,在古代是沒有專門的鞋櫃的,只是根據現代人的需求才專門設計出來的。吧檯也是如此。
傳統家具中許多款式雕刻繁複,結構複雜,而現代人們追求簡約時尚,因此,新中式紅木家具的設計去除古代紅木家具繁複的部分,使之結構更加簡潔,例如床系列,古代的架子床、拔步床,結構複雜,而現代的新中式紅木床則相對簡單,而且三面都可以上下,摒除了古代男尊女卑的設計理念。
除此之外還有正反和顛倒、替換、改造等方式,通過各種方式對傳統紅木家具進行改良,使之更加符合現代人的起居要求和生活需求。

歷史沿革

簡介

中國早期的家具始於夏商,興盛於戰國、兩漢。其家具造型為適應“席地而坐”的習俗,家具普遍低平穩重、簡便實用。直至唐宋,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和較為寬闊的居住環境,導致高足家具日漸流行。明代中期至清前期是中國古典家具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家具式樣質樸而不俗,具有獨特的美學個性和實用價值,被稱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基本上繼承了明式家具風格,乾隆後期開始,裝飾過於繁複,失去了簡約流暢的風格。

發展史

中國家具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在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文化。中國家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也是全世界的共同財富。在這漫長的過程中大致分七個階段,在其不同時代的社會制度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風格的家具。在以下的學習中,我們通過漫長的5000年文明演變,看到家具的成長過程,第一階段家具的形成從一個嬰兒(家具的雛形)成長到第二階段底矮家具的誕生,學前班的小朋友,還得成長第三階段高型家具的出現,象小孩子一個個子長高了,第四階段注重裝飾,情竇初開,喜歡打扮了,第五階段品種增多,年輕充滿活力,該成家立業了,第六階段古典家具成熟,使其達到完美,事業成就最輝煌的時候。第七階段中西混合,逐漸衰老。
中國古典家具
七大階段
第一階段——夏、商、周:中國早期家具的雛形階段。
首先我們要了解當時的社會形態,這個時期是人類剛從野蠻過度到文明,在勞動過程中產生了家具雛形,不過家具還不是生活必需用品,這個階段大家都還是席地而坐。當時是奴隸制生產方式的確立,奴隸的辛勤勞作,是貴族的私有財產,統治者的重視生產工具的改進,農業和畜牧業占重要地位,飼養家畜很多,有些牲畜除食用外,還用於拉車和祭祀,手工業比較發達,青銅鑄造(青銅時代),玉器加工、紡織業、陶瓷業、漆器製造,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和使用漆器的國家,夏朝開始使用,到商代時期創造青銅文明。由於統治著把祭祀作為至高無上的地位、產生了放置祭品的家具,受青銅器鑄造的影響,家具出現了紋飾,漆器的出現,使得家具的有了完美裝飾。
中國古典家具
下面講幾個在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家具形態。
1、 席地而坐的習慣。
我們要了解這段歷史,首先要了解中國人的起居方式。我們這個民族是惟一改變過起居習慣的民族,世界上其他民族都沒有改變過。以專業說法,人類的起居方式有兩種,一種叫席地坐,一種叫垂足坐。所謂垂足坐,就是坐在椅子上,腿是垂著的狀態。我們是席地而坐的民族。
兩千年前,亞洲地區基本上都是席地坐,比如日本、印度、尼泊爾、泰國、韓國、朝鮮,都坐在地上。我們看韓劇、日劇,主人回到家就坐地上了。坐辦公室不算,那是非常西化的一件事情。歐洲則是垂足坐。
我們很多習慣上的改變,很大程度上都是從起居習慣的改變而開始的。那么,席地而坐的起居習慣,究竟給我們後來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呢?我們今天的語言上還保留了很多席地坐的痕跡。比如,我們說席位、出席、筵席。筵席,這個詞很有意思。筵,是鋪在地上的大蓆子;席,是鋪在正面的小蓆子,小蓆子的地位比大蓆子高。《禮記》中也有這樣一個規定:群居五人,則長者必有異席。五個人以上,德高望重者必須另坐一張蓆子。這裡就產生了一個偉大的辭彙:主席。主席的原始含義是指:主要蓆子上的那個男人,或者蓆子上的那個主要男人,辭彙跟我們的起居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我們當時是坐椅子的民族,那么今天的辭彙一定發生變化,主席一定叫“主椅”,出席一定叫“出椅”,席位一定叫“椅位”。因為我們是一個席地而坐的民族,才有今天這樣相關的辭彙。
2、“塌”第一個家具。
開始第一個家具命名為“榻”。無欄桿、無圍子、一個平面、四足落地的坐具,就是榻。榻是狹長而較矮的床。我們為了更近一步了解榻,解釋一下今天還在使用詞,叫做“下榻”。這個詞我們都聽習慣了,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比如常說:“您在哪裡下榻啊?”一般來說,XX賓館下榻。這個詞很值得說一下。榻是床的一種,是睡覺用的。下榻,是指人在什麼地方休息。但我們上床就表明要睡覺了,我們說“下床”就是不睡覺了。照這個邏輯,為什麼叫“下榻”,而不叫“上榻”呢?我們在這裡講一個歷史典故:東漢有一個名叫陳蕃的官員,性情耿直,是一個廉潔的官員。陳蕃喜歡結交有氣節的人。他分人,看不上的人,根本不見;看上的人,他就設專榻招待客人。這個榻,平時掛在牆上,一旦來了重要的客人,是他看重的人,就把這個榻從牆上拿下來,讓客人休息,所以叫“下榻”。如果當時他要掛一張床在牆上,那就叫“下床”了。
中國古典家具
3、青銅器對家具的紋飾產生影響。
夏商就有了青銅器,青銅器代表著當時高超的技術與文化。商代青銅器就出現紋飾,常見紋飾有饕餮紋、蟬紋等等,它的紋飾對家具的修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家具上也出現了紋飾。
4、祭祀的禮器。
在當時的日常生活當中,祭祀活動占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禮器也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器物,其中有部分器物可視為早期的家具,起到置物、儲存等作用。如“禁”這個禮器,是商周時期放置酒器的台子,造型渾厚,紋飾多為恐怖的饕餮紋。龍生九子,老五饕餮,好吃好喝,,是品嘗美味,鑑賞甲餚的美食家。也是一種貪殘的猛獸。由於祭祀活動占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俎案的使用日益普遍,俎案更多的還是用於祭祀神靈和祖先。為了有所區別,把祭祀用的稱為“俎”,日常使用的則稱為“案”。
5、髹漆的出現 。
商代已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髹漆技術,並被運用到榻、俎案類家具的裝飾上。從出土的一些漆器殘片上,可以看到豐富的紋飾,其技術達到了很高水平。
6、 屏風的使用。
商周時期開始有使用屏風的記載,說明社會在文明、社會在進步,它起到分割空間、美化環境的作用 。私密性、舒適性和安全性。
這個時代的特點是雛形家具的出現,主要家具有:榻、俎、禁、屏風等。
第二階段——春秋、戰國及兩漢:比較低矮的家具誕生。
這一時期(公元前770~前221)是中國奴隸制社會解體和封建制社會形成的時代,思想領域出現了一個 “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儒家文化最具有影響力,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春秋後期魯國人。他的理論的核心是“仁”,而體現仁的制度或行為的準則是“禮”。 “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鬥爭的激烈和複雜,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這個時期的家具也陸續出現了一些新的形態,色彩十分艷麗,在貴族階層低矮家具已比較普遍。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也有較大的提高,漢代時期貴族們使用床榻已經普及,民族之間平凡交流,使得少數民族的家具進入中原,高形家具開始萌芽狀態。它表現那裡呢?表現在以下幾點。
中國古典家具
1、生產力水平大有提高,家具的製造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由於冶金、煉鐵技術的改進給木材加工帶來了突飛猛進的變革,出現了豐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為家具的製造帶來了便利條件。也是加速家具發展的重要因素。這個時期還出現了一位對家具很有影響力的人物,魯班生於公元前五零七年。他一家世世代代都是手工工匠。魯班本人則是一個手藝高強的工藝大師,傑出的創造家、發明家,就拿他發明鋸子來說吧。有一次,國王命令魯班在十五天內伐出三百根樑柱,用來修一座宮殿。於是,魯班帶著徒弟們上山了。他們起早貪黑,揮起斧頭,一連砍了十天,一個個累得精疲力盡,結果只砍了一百來棵大樹。 這時,磚瓦石料都已備齊,國王選定動工的黃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動工時木料準備不齊,是要處死刑的。怎么辦呢?晚上,魯班躺在床上翻來復去地睡不著。他爬起來,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山上走去。抬頭望望,啟明星向他眨著眼睛,天快亮了,突然,魯班覺得手被什麼東西劃了一下,抬手一看,長滿老繭的手劃出一道口子,滲出了血珠。他仔細地在周圍觀察,原來是絲茅草劃的。魯班很驚奇,他摘了一片草葉,發現草葉的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細齒。一轉身,他又看見一隻大蝗蟲正張著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著草葉。魯班拿起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裡豁然開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條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絲茅草葉和蝗蟲板開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幹出了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片上的鋸齒不是純了,就是斷了。這時,魯班想起了鐵。他跑下山去,請鐵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帶鋸齒的鐵條,用它去拉樹,真是快極了,這產生了鋸子。今天,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傳說都是魯班發明的。
這個時期人們的生活習慣依然是坐、跪於地上,所以主要的家具品種是幾、案等。幾和案的區別,憑几—形體較窄,高度與坐身側靠或前伏相適應,供人依靠的家具。案長形的桌子或架起來代替桌子用的長木板。幾比案的腿短。幾在漢代是等級制度的象徵,皇帝用玉幾,公侯用木幾或竹几,幾置於床前,在生活、起居中起著重要作用。案的作用相當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用案作為飲食用桌,也用來放置竹簡、伏案寫作等。
2、漢代 。床榻非常發達。
漢代依舊席地而坐,室內生活以床、榻為中心,床的功能不僅供睡眠,用餐、交談等活動也都在床上進行,大量的漢代畫像磚、畫像石都體現了這樣的場景。床與榻略有不同,床高於榻,比榻寬些。而且這個時代有了帳幔的使用,設定於床上的帳幔也有起重要作用,說明社會在文明進步,夏日避蚊蟲、冬日御風寒,同時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顯示身份、財富的標誌,同時也是文明進步的體現。
3、東漢 。胡床傳入中原
遊牧民族帶給我們很多耳目一新的東西。當時我們坐在地上,遊牧民族的兄弟們翻身下馬,從馬背上打開一個扎捆的東西,坐下休息,這就是胡床。就是馬扎。
我們在去理解一下一首唐詩,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那透過窗戶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為是一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我們知道了這一點,就可以重新解釋一下已有定論的歷史。就說李白這首《靜夜思》,他說的“床”,他的語境非常清晰,動作清清楚楚,李白拎著一個馬扎,坐在院子裡,在明月下思鄉。李白躺在床上是沒辦法舉頭和低頭的,頂多探個頭,看看床底下。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概念:“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臥具。《說文》中解釋:“床,安身之坐者。”說得非常清楚,床以坐為它的主要功能。胡床的傳入對以後出現高型家具奠定的基礎。胡床促使了家具的增高,使得中原的原有低矮家具有了變化。如“睡眠”的床在逐漸增高,床的上面有床頂和蚊帳,可垂足坐於床邊。
中國古典家具
這個時代的家具主要是:床、榻、幾、案、馬扎等。
第三階段——魏、晉、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現。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交換最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由於戰爭不斷,社會動盪不安,人民包受戰亂之苦,容易接受宗教信仰,戰亂頻發說明封建割據很多,個個想稱帝當王,等級制度的森嚴和至高無上的權利慾望,使得高型家具的出現。在這個階段高型家具的出現徹底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意識形態,大家從席地而坐逐漸轉入垂足而坐。
1、佛教。
從魏晉六朝至宋元時期,中國人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佛教日益盛興,促進了大規模地建設廟宇、石窟,大型寺廟500餘家,小寺院不計其數,漢代以後的佛教,成為新思想新潮流,許多印度和西域的高僧湧進中原,出家的中原人也逐漸增多,更有不少中原僧人前往西域和印度求經。其中的陳設、用具也都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出現了墩、椅、凳等高型家具,在家具裝飾方面,浮雕配件或繪畫圖案也都與佛教有很大關係。
2、 高型家具的代表作—交椅雛型。
這個時期是交椅的雛型,隋朝忌諱說“胡”床,改命交床,南宋才命名為交椅。
特點就是腿部交叉,可摺疊,便攜。交椅的形狀有很多,圓背交椅是最基本的形制,也是最高等級的形制。另外一種直背交椅,有點像躺椅,容易用來休息。交椅是權力的象徵,有凌駕四座之勢。俗語還有“第一把交椅”的說法,都說明它的尊貴和崇高。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裡,交椅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坐交椅乃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正因為交椅有如此特殊作用,所以,“坐第一把交椅”就成了首領的代名詞。
中國古典家具
我們通過交椅,了解了中國人的起居方式。我們知道了這種起居方式對中國人的影響,帝王已垂足而坐,受封建制度的約束和儒家文化的影響,使得我們這個民族的觀念中規中矩,符合規矩,家具也受此影響,我們的家具都是講究對稱,協調,沒有個性化家具,家具的發展使我們民族由席地而坐逐漸轉為垂足而坐。
這個時期家具沒有多大變化,沿襲上代形制,床的種類較多,以箱式床、架屏床、平台床、獨立榻為主。高型家具的出現,使得家具發展,已初步完善,有直背—靠背椅、條案、墩、交椅等高家具,完整簡潔的形式也為中國古典家具最完美階段打下了基礎。
顧愷之名垂千古《女史箴zhēn圖》顧愷之 (約34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東晉畫家。出身名門望族。勸說婦女如何立身處世,修養品德的.
這個時代的家具特點是:高型家具墩、椅、凳、交椅等。
第四階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時期,高型家具的發展和底矮家具並存。
在這個階段出現過二個盛世,都出現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朝是世界上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這都說明帝王的賢明和政策的得體,使得這個階段社會穩定,經濟繁榮,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達到百萬的城市。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對家具有什麼的影響呢?反映在高型家具的品種增多和普及,人們追求家具裝飾效果。
1、隋代
隋朝時間僅僅三十七年,在家具方面沒有什麼變化,還是沿襲了魏、晉、南北朝家具的型制。
2、 唐代家具有了變化,大致高低並存。
由於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唐代家具特點也顯示出:寬大 厚重 豐滿 華麗。唐代初期就出現了蓬勃進取的精神風貌,人們的生活熱情得以爆發,“貞觀之治”帶來了社會的穩定和文化上的繁榮。唐代的家具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顯現出渾厚、豐滿、寬大、穩重的特點,體重和氣勢都比較博大,但在工藝技術和品種上都缺少變化。豪門貴族們所使用的家具比較普遍,尤其在裝飾上更加華麗,追求繁密的彩飾,唐畫中多有寫實體現。這一時期的家具出現複雜的雕花,並以大漆彩繪,畫以花卉圖案。中國家具發展至唐代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它一改六朝前在家具裝飾上的面貌,,裝飾常採用螺殼與海貝磨製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圖形,金銀繪、木雕、雕漆(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塗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紋的技法)等高檔裝飾工藝。唐代家具對日本家具產生過重要影響。唐代家具特徵是流暢柔美,雍容華貴,唐式風格是造型華美,寬大舒展。
一直到五代時,家具造型和裝飾發生了改變,崇尚簡潔無華,樸實大方。這種樸素,內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縟(rù繁密的彩飾)修飾的傾向,家具造型向簡練方向發展,許多家具在結構上借鑑了中國建築木架結構的做法,形成框架式結構,構件採用圓形斷面,線條流暢明快;腿與面之間加有牙子和矛頭(榫頭)。這種形式為日後成為樑柱式家具打下基礎。也為宋式家具風格的形成樹立了典範。
3、家具進一步向高型發展。
這一時期的家具體現在坐類家具品種增多和桌的出現。幾、案高度皆以坐面為基準,坐具既高,桌的出現勢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對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和裝飾產生一系列影響。
4、家具向成套化發展。
表現在高型家具種類增多,並可按使用功能分類。大致可分為:坐臥類,如凳、椅、墩、床、榻等;承物類,如幾、案、桌等;貯藏類,如櫃、箱等;架具類,如衣架、巾架等;屏風也逐漸增高,增寬。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五代,中繪描了成套家具在室內陳設、使用的情形。
這個時代的家具主要特點是:高矮並存,一起發展。品種增多,往成套化發展。
第五階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較多、繁雜。
這個時期經濟高度發展,社會穩定,清明上河圖可以表明這個時期的繁榮景象,文化上也空前繁榮,體現在活字印刷的發明,瓷器業的發達,表現在瓷器上有花紋就始於這個時代,元代宮廷用的瓷器都是景德鎮出產的.由於社會穩定,家具的使用空前普及。為適應儒家的禮制觀念,高形坐具出現多種形式。從現存各種資料表明,有太師椅(即交椅)、圈椅、四出頭官帽椅、南官帽椅、靠背椅、大方凳、小方凳、條凳、繡墩等。這個時期是中國古典家具定型時期,我們看到的一些家具款式,在這一階段基本上都已成型,也就是說這個階段是家具的形制決定了今後的家具的發展方向.以下幾點加已說明.
1、品種多樣化。
宋代是中國家具史中空前發展的時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時期。宋代家具品種比較齊全,有床、榻、桌、案、凳、箱、櫃、衣架、巾架、盆架等,家具形式也多種多樣。宋代還發明了燕几(古時一種用以宴會的組合家具),當時的王臣貴族們為裝飾庭院,競相仿造,燕几由7件組成,有一定的比例規格。它的特點是可以隨意組合,可聚可散,可長可短,縱橫離合,符合了上層社會使用的要求。
2、高型家具逐步取代低矮家具。
宋時供垂足坐的高形家具占絕對主導地位,高案、高桌、高几也相應出現,垂足而坐已成為固定的姿勢,中國歷史上的起居生活發生了根本改變,由坐姿而定。宋代家具在總體風格上呈現出挺拔、秀麗的特點,裝飾上承襲五代風格,趨於樸素、雅致,不作大面積的雕鏤裝飾,只取局部點綴以求畫龍點睛的效果。
宋代家具多數以直線部件交結而成。外觀挺秀剛直。這些直線部件之間,又常以刻意推敲過的嚴謹的尺度位置組成優美的比例,取得內在雋永的審美效果。尤其是南宋時期的家具,因受南方竹文化的影響。往往構件斷面尺寸極其細小,
整體比例優美、文雅、清秀。簡約、也就是說工整、雅致、秀麗,是宋代家具的主體風格,但過多的規範和保守意識制約了宋代家具的發展,使其顯得理智有餘而熱情奔放不足。
宋代家具事業的繁榮和發展,造就了完美、精湛的明式家具發展。
3、元代蒙古人對家具的影響
蒙古人喜歡用“棖”“ 曲線” 造型。這充分說明了起居生活影響家具的發展,由於蒙古人住帳篷,帳篷必須要用木製品頂起棖開,才能夠居住,它的這個原理逐步套用家具上。元代立國時間短,統治者採用的政策是漢制,所以,不僅在政治、經濟體制上沿襲宋、遼、金各代,家具方面亦稟承宋制,工藝技術和造型設計上都沒有大的改變。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發明了抽屜桌,抽屜作用是方便儲物,方便開取,美觀大方,它更大程度地加大了家具的使用效果,而這一新事物的出現歸功於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元朝蒙古人對中國家具舒適性和適用性起到一種創造性的貢獻。
4、出現樑柱式家具。
中國古建築的“樑柱式”框架木製結構,具有“側腳”( 建築物的一房檐柱柱腳向外拋出)和“收分”( 圓柱子上下兩端直徑是不相等的)的造型特徵,這種造型特徵使得家具自身在不同的側面都可形成“四桿件”的剛性框架。在這種框架的基礎上再施以束腰、馬蹄、螞蚱腿、雲興足、蓮花托等各種裝飾形式;同時使用了牙板、羅鍋棖、矮佬、霸王棖、托泥等各式結構部件。
5、豐富化、美觀化。
宋代以及稍後的遼、金歷時300餘年,家具發展經歷了一個高潮時期,高檔家具系統已建立並完善起來,家具品種愈加豐富,式樣愈加美觀。按用途愈分愈細,比如桌類就可分為方桌、條桌、琴桌、飯桌、酒桌以及摺疊桌。這個時期的椅子已經相當完善,後腿直接升上,搭腦出頭收攏,整塊的靠背板支撐人體向後依靠的力量。幾類發展出高几、矮几、固定幾、直腿幾、捲曲腿幾等各種形式。
這個時代的家具主要特點是:高型家具逐步取代低矮家具。民族大融合使得家具出現“棖”和“抽屜”,這使得家具美觀、牢固、使用。
第六階段——明清:中國古典家具的鼎盛時期
明清時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制度逐漸衰落的時期。封建經濟逐漸發展,它不僅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而且從明朝中後期開始,產生一種新制度的萌芽——資本主義, 在長期而較穩固的統一局面中,各民族之間的融合,也在繼續發展著,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一方面在傳統文化和科學技術方面,依然走在世界的前列,出現了一系列科學巨匠和帶總結性的科技著作, 李時珍《本草綱目》是總結性的藥物學著作;徐光啟《農政全書》既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還反映了作者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宋應星《天工開物》是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則因為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趨沒落,導致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產生.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家具在明嘉靖、萬曆到清康熙、雍正這二百多年間,特別是海關開禁,海運業的發達, 引進許多優良木材,創造出不朽的紅木家具,不論是數量上來看,還是從藝術價值來看,稱之為古典家具的黃金時代是當之無愧的,因社會長期而較穩定和工具、工藝、材質的發展與成熟,出現了整套家具的概念.
中國古典家具
一、明代家具特點: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係是家具造型的基礎。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他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樸、典雅、大方之美。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家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其方法是把“心板”裝入採用45°格角榫構合的帶有通槽的框線內)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家具豎料與橫料均成的方框內,安裝四根牙條,形成完整的周圈裝飾件,叫“圈口”。)、券口(家具豎料和橫料構成的方框內,常安裝上、左、右三根通長的牙條,使框內空間形成變化,民間工藝術語稱之謂“券口牙子”。)、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家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代家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的手法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瑯、螺甸、象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明代家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產生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雞翅木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家具的又一特點。
明代家具的風格特點,概括起來,可用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四句話予以總結。以上四句話,也可說四個特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繫、共同構成了明代家具的風格特徵。
明式家具是自明代中葉以來,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雞翅木、花梨木等進口木材製作的硬木家具,雖然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生產,但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能工巧匠製作的家具最得大家認可。因此,人們公認蘇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稱它為"蘇州明式家具",簡稱"蘇式”.
總結明式家具就是用料名貴,作工考究是藝術價值,簡潔明快,不加裝飾是其家具工藝藝術達到了頂峰。
這種細木家具具有經久耐用的實用性和雋juan永高遠、意味深長,引人入勝的審美趣味,它以一種出類拔萃的藝術風貌,成為中華民族文明史中一顆藝術明珠。
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鑑賞家、收藏家、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王世襄寫的《明式家具研究》。
二、皇帝、文人的推動。
天啟帝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明熹宗不務正業,而是對木匠活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製作木器,蓋小宮殿,將國家大事拋在腦後不顧,成了名副其實的“木匠皇帝,明熹宗不僅貪玩,而且還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史書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明熹宗經自己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床板可以摺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摟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嘆服。
明熹宗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態,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都是惟妙惟肖。熹宗還派內監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價購買,天啟帝更加高興,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邊太監做他的助手。
每到冬季,西苑花園封凍,冰堅且滑。明熹宗便命一群太監隨他一起在冰上玩。他親自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小拖床,床面小巧玲攏,僅容一人,塗上紅漆,上有一頂篷,周圍用紅綢緞為欄,前後都設有掛繩的小鉤,明熹宗坐在拖床上,讓太監們拉引繩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繩牽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導,一部分人在床後推行。兩面用力,拖床行進速度極快,瞬息之間就可往返數里。
雍正年代要求底下人要根據“萬方安和”的意思來做家具,所以一工匠就設計出來一種“萬字錦地”,整個桌面滿鋪“卍”字,非常漂亮,再用漆填或描繪出華美的紋樣作襯地,在其上面再裝飾各種圖案,就叫萬字錦地。這就是皇帝精神上的一種追求,他不僅僅要求做張桌子,而且要求跟環境、文化相吻合。
由於文人的參與,總結各種工藝技術經驗的專門書籍逐漸增多,並且出現了專業家具設計製造的行業組織,工藝的改進,製作家具的專業工具增多,如刨子。對家具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三、清式家具的特點。
清初還是延續明式家具的風格,中國傳統家具工藝發展到清朝的雍正、乾隆時期,形成了有別於明式家具的清式流派,清朝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時期,在當時社會文化上出現了一味追求富麗華貴、繁縟雕琢的奢靡頹廢風氣。和明式家具有了強烈對照,故在我國家具史上稱之為“清式”家具。清式家具用材厚重,品種、裝飾追求創新 清式家具的裝飾,求多、求滿、求富貴、求華麗。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
清式家具用材厚重,以廣式家具最為突出。清式家具的主體構件無論彎曲度有多大,很少用拼接作法,而習慣用一塊整木製作完成,通常所見到的清式家具,紫檀或雞翅、或酸枝,皆為清一色的同一木質製作。
據史料記載,清式家具的品種繁多,有許多家具都具有前代所沒有的風格和特點。比如,清代的文學家、戲曲家李漁,就主張几案多設抽屜,櫥櫃多加擱板,從而開啟了清式書案、多寶格之先河。還有的清式宮廷家具更是標新立異,比如有八步床,床上不僅有帽架、衣架、瓶托、燈台等,甚至還有可以升降的痰桶架。
1、選材廣泛 材質講究
清中期以前的宮中家具,選料最為講究。如用料講究清一色,或紫檀或紅木,各種木料互不摻用,有的家具甚至用同一根木料製成;選材時要求無癤無疤,無標皮,色澤均勻,稍不中意,就棄之不用,絕不將就。在製作上,為了保證外觀的色澤和紋理的一致,也為了堅固牢靠,往往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不少宮廷紫檀家具透雕的花牙,往往與腿足和牙條一木連做。這樣一來,用料很大,浪費極多。
2、做工精細 裝飾豐富
注重裝飾,裝飾上使用各種金屬,各種玉石、瑪瑙、青金、綠松、蜜蠟、沉香、象牙和各色瓷,各種羽毛畫、刺繡品等,可謂在裝飾上無所不用,為了達到絢麗多姿、珍奇無比、千變萬化的裝飾效果,清式家具的設計者和製作者幾乎使用了當時一切可以利用的裝飾材料,嘗試了一切可以採用的裝飾手法,盡顯示富麗豪華是清式家具最顯著的特徵。清式家具還以各種龍的圖案進行裝飾,龍形圖案成為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而龍成為通天神獸又體現著中國神聖的哲學理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古往今來,龍形圖案都寓意驅邪避災、祈福祝祥。文化氣息也在大型的家具體現.比如頂箱櫃、博古架上,製作清式家具的工匠們大都選用各式歷代名人畫、松石、花鳥、梅竹蘭菊等題材進行裝飾,既豐富多彩,又拓寬了家具藝術上的表現形式。
3、藝術風格上中西融合。
從傳世的清式家具中,人們很容易感受到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藝術的濃濃氣息。清式家具不僅繼承了明式的優點,而且,對西方文明也進行了大膽借用。從現存的清式家具來看,採用西洋裝飾圖案或裝飾手法占有相當的比重。
社會穩定,才能夠經濟繁榮,經濟繁榮加速家具的發展.到了清朝康(熙)乾(隆)盛世,尤其是乾隆時期,全國的收藏熱再度興起。這時,多寶格就出現了,它已經不是只有一個層面的柜子了。我們從雍正《十二美人圖》上面,可以看見當時多寶格的形象。我們推測多寶格是雍正年間發明的,就是當第三次收藏熱達到高峰的時候,,這也是社會富足的一個標誌。
多寶格專門用來陳設古董,是專屬家具。一般情況下,多寶格都是對稱的設計,左邊有一個空間,右邊也有一個同樣的空間,並不一順邊,這是多寶格的一個特徵,多寶格一般都是成對出現,對稱是中國古典家具的基本原則。
4、家具的衰退期
清式家具的形成是繼承了歷代的工藝傳統,並有所發展的。清代匠師們使用各種手段,各種材料,想盡各種辦法,都是為了達到他們預想的華麗,穩重的目的。因而,清代家具在裝飾手法上多種材料的套用,多種工藝的結合,構成它自已獨具特點和風格。它和明式家具一起,以其不同時代,不同特點,代表著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藝術和文化傳統。在國際市場上,亦占有重要位置。清代中後期,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和統治階級的腐敗,農民起義風踴而起。國內戰亂頻繁。人民動盪不安。國民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民族手工業等各項傳統文化藝術也隨之衰落下去。清末皇宮也曾製做過一批家具,遺憾的是再也找不到技藝高超的工匠師了。這時期生產的家具大多製作粗俗,雕刻臃腫。造型呆板,毫無藝術性可言,沒有研究和借鑑的價值。它們是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惡果。不能代表清式家具,更不能與清式家具相題並論。
總之,清式家具的問世以及其特有風格的形成,與清文化的影響密不可分。滿人對本民族文化、審美情趣的難以割捨,加上對先進的各民族文化和審美情趣的嚮往,使滿人自覺不自覺地將兩者最大限度地調和起來。可以不誇張地說,清代各類工藝品都是多種文化交融的產物,無不打著多種文化交融的烙印,清式家具也不例外。中國古典發展史就是民族大融合的縮影。
第七階段: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軍閥混戰的時候,戰火連天,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大家都忙著逃命,更不要去說發展家具了.古典家具在這個時期出現了衰頹,但這個時期由於大量的洋人租界的出現,也帶動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家具向舒適性轉變,同時使用了一些新的材料,如玻璃,海綿等.出現了一些新型帶歐美風格的軟體家具,沙發就是這個時期出現的新型家具.
民國時期提出城市家具這個新概念,是相對於民間世代相傳的鄉村家具而言。雖然明清年間,大量鄉村人集結城市居住,從鄉村帶過來的家具,樣式依然如舊,依然是民間農村使用家具老樣式。也就是說人遷移到城市,家具也搬遷到城市。固有的家具觀念卻沒有改變。直到大都市上海、天津、青島等地出現洋人的租借地,大量的洋人相對集中居住在租界地。為適合洋人日常居住的生活習慣,洋人先從本國運來一批原裝洋式家具,再請中國工匠依樣模仿製造。至此,明清家具的傳統觀念才真正被打破。從本質上來講,民國洋式家具是殖民地文化的產物,民國洋式家具是中國傳統家具文化變革的縮影。整體上歐化的民國家具,適應了城市日常生活所需,是名副其實的新型的城市家具。
1、民國家具材質的變化
一種是傳統家具,民國廣式、京式、蘇式家具仍以泰國紅木、印度紅木為最高檔用材,但花梨木家具也多見,其中以紅木材質為貴。另一種是洋式家具,天津、上海、青島洋式家具主要以柚木(木材暗褐色,堅硬耐腐蝕,適於製造船艦、車輛等,亦供建築用)為主,西洋家具柚木為最高檔用材。通常也包括一部分用櫸木(堅實,耐水濕,為優良家具用材)、榆木等木材製成的洋式家具。此外,上海等大城市裡,因工業的發達也出現了銅床、銅凳等銅製家具,以鐵為腿,桌面為木板的鐵木家具等。
2、民國家具樣式的變化, 軟體家具的出現.
傳統家具也分客廳家具、書房家具、臥室家具等,但長方型餐桌、牌桌、玻璃門陳列櫃、休閒椅、沙發等為新樣式家具,這就是西式家具,西式家具餐桌多為長方形,而椅子多為八把、十把,還有專供打牌用的牌桌,供陳列用的玻璃櫃,休閒椅有軟椅、躺椅、搖椅以及沙發等,材料多為柚木。
3、民國家具玻璃的使用,玻璃是工業化的產物.
雖然我國漢代以前早有玻璃料器工藝品,清中期西洋玻璃鏡子傳入中國宮廷,當時極其珍貴,不可能在家具上使用,但玻璃與玻璃鏡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民國家具上的玻璃為進口玻璃,邊沿均磨成坡口,經拋光,有水晶質感。民國年間,鍍水銀的鏡子普遍在西式家具使用、海派家具上使用最多,海派家具上指在1843年—1949年間上海出現和生產的西式、中西合璧式家具,如梳妝檯、紅木大衣櫃內門的穿衣鏡、陳列柜上的玻璃門等,這也是鑑賞民國家具的要點。
4、民國家具癭木鑲嵌裝飾手法。
明清家具中主要只有整塊癭木鑲嵌工藝,把癭木鑲嵌在桌面上,或嵌在櫃門上作為裝飾,多為雕刻手法。民國家具模仿歐洲家具裝飾工藝,其中鑲嵌工藝是其代表性工藝,是有品味的標誌。工匠們不遺餘力精心把顏色不同的珍貴木材,用镟切、半圈镟切或刨切而成的小薄木片,拼成花卉圖案,鑲嵌在家具表面上,甚至雕花和鑲嵌工藝並用,使之家具更顯得華貴富麗,具有異國情調,此類洋式家具價格不亞於普通的紅木家具。受此影響,民國紅木家具為節約日趨枯竭的珍貴紅木原材料的成本,也在白木家具表面上,貼上一層薄薄的紅木板冒充紅木家具,古玩界俗稱“貼皮”,工藝雖然來源於鑲嵌工藝,但“貼皮家具”與“鑲嵌家具”屬於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屬於仿冒的贗品家具,後者屬於追求精湛工藝的華麗家具。
5、民國櫃類家具的增大及“穿靴戴帽”的風格
民國家具的床、桌、椅子與明式家具相似,結構體積都較為靈巧。唯有民國的櫃類家具體積較大。這充分說明起居對生活和清式家具的影響,當時的住宅面積普遍增大,櫃類家具也相對較大,由於民國櫃類家具體積大,為便於搬運,多設計成分拆結構,將家具的頂部、底部、櫃身分別製成獨立的構件。“穿靴”是指櫃類家具底座,底坐雕有紋飾,如洋式漩渦紋、垂花紋、草紋、夾穗紋、西番蓮紋等。“戴帽”是指櫃類家具頂部,頂部雕有華麗的紋飾,故又稱“帽子”、 “花帽”。清式櫃類家具滿地雕花,民國櫃類家具頭腳雕花,此即為民國家具的“穿靴戴帽”風格。
總之民國家具的特點,中西文化結合的混血兒,軟體家具的使用,工業化的產物玻璃鏡面在家具的使用,西洋手法的裝飾工藝,都體現了這個時代屬於新城市家具.
古典家具通過漫長的5000年歷史變化,從人們起居變化、生活變化逐步影響家具的發展,社會體制的不同,社會穩定的差異,影響家具的發展速度,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體現在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文明演變,漫長的過程中, 中國各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決定了中國家具發展的方向。魏、晉時代人們習慣席地而坐,因此家具多為低矮型,室內以床為主,地面鋪席, 到商、周、秦、漢、魏各時期,沒有太多變化,有凳、桌出現,但不是主流;直到漢代,胡床進入中原地帶,給高型家具奠定了基礎,到南北朝時期,高型坐具陸續出現,垂足而坐開始流行;到唐朝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變革,人們開始坐高,雙足懸起,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人所使用,中國垂足家具逐漸興起,經五代十國至宋代垂足家具才定型,各種配合高坐的家具也應運而生,垂足家具完全取代席地家具,製作工藝也基本成熟;到了明清時期,中國家具達到鼎盛時期,對家具的生產、設計要求精益求精,真正將中國家具推向藝術頂峰。
中國歷代家具的特質,在於它不僅僅鑑定各歷史時期的演變,而且完善其服務於人類的使用價值,同時還凝聚出在其特定環境裡形成的不同藝術風格。在現存的明清家具中,比較集中的體現出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沉重的歷史文化價值,這就使家具成為中華民族值得驕傲並珍視的文化遺產。

主要種類

中國古典家具發展到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種類已經齊全,根據家具使用功能, 大致可以分為:椅凳類、桌案類、床榻類、櫃架類、其他類等。
桌案類:方桌、炕桌、香幾、炕幾、炕案、案桌(如書案、畫案)、酒桌。
椅凳類:寶座、交椅、圈椅、官帽椅、玫瑰椅、靠背椅、長凳、圓凳、馬扎、繡墩。
床榻類:榻、羅漢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櫃櫥類:亮格櫃、圓角櫃、方角櫃、悶櫥。
架具類:架格、鏡架、鏡台、衣架、面盆架、燈台。
其他類:如屏風、衣箱、印匣、藥箱、枕凳、滾凳、甘蔗床等。

製作工藝

乾燥處理

新鮮木材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特定環境下水分會不斷蒸發。水分的自然蒸發會導致木材出現乾縮、開裂、彎曲變形、霉變等缺陷,嚴重影響木材製品的品質,因此木材在製成家具之前必須進行乾燥處理。將開好料的板材堆成材堆裝入乾燥室,採用科學的除濕乾燥方法,分別進行預熱、中間、平衡和終了處理,讓木料含水保持量達到科學標準,提高木材的力學強度,改善木材的加工性能,延長使用年限,保證家具的經久耐用,防止開裂變形。再經過精選,剔其糟粕,杜絕蟲蛀等劣質木材進入生產流程。

榫卯結構

榫卯是中國古典家具的靈魂,是中國傳統木作工藝的精髓。依據家具設計圖樣,科學考慮榫卯的粗細緊密和力學平衡的合理性,運用巧妙的構思,採用精巧準確的榫卯結構將家具的各個部件緊密組合連線在一起,成為結合牢固的一個整體。榫卯結構的紅木家具,榫本身即是家具部件的聯體,材質一致,榫和家具壽命相同,結構緊密,不易鬆弛,紮實穩固,經久耐用。

雕刻工藝

每件古典家具,都經過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雕刻是一種“旨在意會,不可言傳”的手藝。雕刻技師們將工藝步驟和工具使用技法結合緊密,以鑿、雕、修、刮、磨等精妙藝術手段,一絲不苟,精雕細刻,創造出構圖生動,形象鮮明,線條流暢、技藝精湛的家具精品,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富含傳統家具特有的藝術氣質。各類雕刻圖案,表達著各種美好的寓意及祝福,完美呈現手工雕刻的意韻。

打蠟工藝

中國明清硬木家具進行木材表面處理的一種裝飾工藝,它不僅很好地展現了木材優美的自然紋理,而且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層保護膜,很好地防止了外界環境對木材的腐蝕。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層保護模由於不斷受到空氣的氧化,人手的撫摸、抹布的試擦等因素的影響,使家具的表面、稜角、邊線等處呈現出一種自然的、透亮的、溫潤如玉的表面形態即所謂的“包漿”。在眾多硬木家具表面形成的“包漿”當中,唯黃花梨的包漿最惹人喜愛。

生漆工藝

這是一種優質的天然塗料,來自原始森林和自然漆樹科類,是人工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漆樹液,而天然生漆漆液內主要含有高分子漆酚、樹膠質及水。天然生漆具有防腐蝕、耐水性、耐強酸、耐強鹼、防潮絕緣、耐高溫性等功能,至今沒有一種合成塗料能在堅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過它。紅木家具經由粗至細的反覆刮磨後,採用中國優質生漆進行反覆擦拭,臻至家具木紋清爽、平滑流暢、色澤清澈光瑩,氣質高貴典雅。

術語

開門

成語“開門見山”的腰斬,用來評價一件無可爭議的真貨。也有呼作“大開門”的,那就更富江湖氣了。

爬山

原來用於評價修補過的老字畫,過去舊貨行的人將沒有落款或小名頭的老畫挖去一部分,然後補上名字的題款,冒充名人真品。而在老家具行業,特指修補過的老家具。

叉幫車

就是將幾件不完整的家具拼裝成一件。此舉難度較大,須用同樣材質的家具拼湊,而且還要照顧到家具的風格,否則內行一眼就能看破。

生辣

指老家具所具有的較好的成色。

包漿

老家具表面因長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跡,因為有汗漬滲透和手掌的不斷撫摸,木質表面會泛起一層溫潤的光澤。

皮殼

特指老家具原有的漆皮。家具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木材、漆面與空氣、水分等自然環境親密接觸,被慢慢風化,原有的漆面產生了溫潤如玉的包漿,還有漆面皸裂的效果。

做舊

用新木材或老料做成仿老家具,以及在新家具上做出使用痕跡,以魚目混珠。

年紀

老家具的年分。

吃藥

指買進假貨。

掉五門

這是蘇作木匠對家具製作精細程度的讚美之語。比如椅子或凳子,在做完之後,將同樣的幾隻置於地面上順序移動,其腳印的大小、腿與腿之間的距離,不差分毫。這種尺寸大小相同、只只腳印相合的情況,就吃“掉五門”。

後加彩

指在漆面嚴重褪色的老家具上重新描金繪彩,一般多用於描金櫃。

螞蟥工

特指家具表面的淺浮雕,因淺浮雕的凸出部分呈半圓狀,形似螞蟥爬行在木器表面,故得此名。

玉器工

特指家具表面的淺浮雕參照了漢代玉器的紋飾和工藝,在硬木家具上比較多見。

坑子貨

指做得不好或材質有問題的家具,有時也指新仿的家具和收進後好幾年也脫不了手的貨色。

叫行

同行間的生意,也稱敲榔頭。

洋莊

做外國人的生意。

本庄

做國內人的生意。

鼓腿膨牙

指家具的腿部從束腰處膨出,然後向後內收,順勢作成弧形,足部多作內翻馬蹄行。

三彎腿

將桌類家具的腿柱上段與下段過渡處向里挖成彎折狀,彎腿家具的足部多為內翻成蹄形。

落膛

指悶戶櫃、圓角櫃等家具抽屜或門下面的空間,因不易被發現,可用於存放一些比較貴重的物品。

束腰

指在家具面沿下作一道向內收縮、長度小於面沿和牙條的腰線。束腰有高束腰和低束腰之分,束腰線也有直束腰和打窪束腰之分。束腰家具是明式家具的重要特徵。

托泥

指家具的腿足之下另有木框或墊木承托,可以防止家具腿受潮腐爛,這一木框或墊木就是托泥。供桌和半月桌一般會有托泥。

硬屜與軟屜

硬屜指家具椅面、榻面用木板鑲作,軟屜則指用藤面編製成面芯。

抱肩榫

指有束腰家具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所用的榫卯。從外形看,此榫的斷面是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從而使束腰及牙條結實穩定。

夾頭榫

這是案形結體家具常用的一種榫卯結構。四隻足腿在頂端出榫,與案面底的卯眼相對攏。腿足的上端開口,嵌夾牙條及牙頭,使外觀腿足高出牙條及牙頭之上。這種結構能使四隻足腿將牙條夾住,並連結成方框,能使案面和足腿的角度不易改變,使四足均勻地隨案面重量。

插肩榫

也是案類家具常用的一種榫卯結構。雖然外觀與夾頭榫不同,但結構實質是相似的,也是足腿頂端出榫,與案面底的卯眼相對攏,上部也開口,嵌夾牙條。但足腿上端外部削出斜肩,牙條與足腿相交處剔出槽口,使牙條與足腿拍合時,將腿足的斜肩嵌夾,形成表面的平齊。此榫的優點是牙條受重下壓後,與足腿的斜肩咬合得更緊密。

羅鍋棖

也叫橋樑棖。一般用於桌、椅類家具之下連線腿柱的橫棖,因為中間高拱,兩頭低,形似羅鍋而命名。霸王棖霸王棖上端托著桌面的穿帶,並用梢釘固定,其下端則與足腿靠上的部分結合在一起。榫頭是榫眼下部口大處插入,然後向上一推就掛在一起了。“霸王”之寓意,就是指這種結構異常堅固,能支撐整件家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