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交通文化論叢

中國古代交通文化論叢

《中國古代交通文化論叢》是一部由王子今所著書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交通文化論叢
  • 作者:王子今
  • 譯者:郭沂紋 安芳
  • ISBN:9787516169520
  • 頁數:326
  • 定價:CNY 69.00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1版1次)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國古代交通文化作為研究主題,內容涉及傳說時代的交通活動遺存、秦漢交通建設的社會文化作用、歷史時期環境與交通的關係、北朝佛教信仰遺蹟的交通地理意義、唐人的古道行旅吟唱、竹枝詞中的交通史信息等。也討論了古代的流民運動、路權形式、驛壁文學、竹馬遊戲等與交通有關的歷史文化現象。對於“木鐙”和“鐵鞋”的考論,可以看作古代交通文化的微觀研究。

作者簡介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於哈爾濱,西北大學考古專業、中國古代史專業畢業,歷史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岩畫學會副會長。出版以中國古代交通史與中國古代交通文化為主題的論著有《中國古代交通文化》《交通與古代社會》《秦漢交通史稿》《中國古代交通》《中國古代行旅生活》《郵傳萬里:驛站與郵遞》《驛道史話》《戰國秦漢交通格局與區域行政》《秦漢交通史新識》《秦漢交通考古》等。

目錄

目錄

“軒轅”傳說與早期交通的發展
一“軒轅”傳說的價值
二“軒轅”名號的生成
三黃帝神話: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四“合符”故事及其交通史的背景
五“軒轅之丘”與“封”的創製
神農“連山”名義推索
一“神農”與“炎帝”神學形象的合一
二關於“連山”名義
三“連”與早期交通
四“江水”區域背景的神農“連山”
五里耶“祠先農”簡的啟示
“度九山”:夏禹傳說的農耕史和交通史解讀
一禹功“鑿龍門”的誇張
二走向山林:交通行為與住居和經營的革命
三井的出現及其推促文明進步的意義
丹江通道與早期楚文化——清華簡《楚居》札記
一關於《楚居》“早期地名皆在今陝西省境內”說
二“逆上洲水”推想
三丹江通道的早期楚文化遺存
四漢水兩條支流上游的早期開發與楚、秦的共同崛起
五“郢”的移動:走出丹江上游之後的“楚居”
秦始皇直道沿線的扶蘇傳說
一直道與扶蘇悲劇
二胡亥經直道完成政變與“百姓賢扶蘇”心理
三直道線路與扶蘇遺蹟
四日本的“秦公子扶蘇之苗裔”傳說
鹹陽一長安文化重心地位的形成與上古蜀道主線路的移換
一“故道”主線路時代
二褒斜道的開通和使用
三渫駱道早期交通條件
四商鞅時代交通形勢
五秦始皇的“南闕”和漢高祖的“蝕中”
六王莽通子午道
七“罷子午道,通褒斜路”事及“數道平行”形勢
蜀道文化線路的歷史學認知
一“蜀道”名義
二連線兩處“天府”的交通線路
三蜀道與大一統政治格局的成立
四蜀道交通體系
五蜀道文化負載及發掘和保護蜀道文化遺存的學術任務
古代蜀道的“關”
一關於“秦塞”
二子午關
三駱谷關
四斜谷關
五散關
六陽平關
七米倉關
八劍閣關
九蜀道“重關”現象
漢末米倉道與“米賊”“巴漢”割據
一“米倉道”早期開通
二《巴郡太守樊敏碑》“巴漢”交通故事
三關於區域稱號“巴漢”
四“米倉道”與“米倉山”“米倉關”
五“米倉道”得名與“米賊
漢魏時代黃河中下游地區環境與交通的關係
一“河阻”
二關於“澤”
三植被因素與所謂“林阻”
四虎患
五影響交通條件的其他環境因素
北朝石窟分布的交通地理學考察
一“河西區”與“甘寧黃河以東區”石窟與交通道路
二“陝西區”石窟與交通道路
三“晉豫及其以東地區”石窟與交通道路
四佛法宣傳效應:千里已來,莫不聞風而敬矣
唐人米倉道巴江行旅詠唱
一巴江水運與米倉道交通系統
二“巴水”與“巴山”
三“巴江”與“劍閣”
四巴江驛亭風景
巴蜀“竹枝”的酒香
一春遊·下鄉·競渡:酒與節令秩序
二把酒臨歧·萬里還鄉:酒與禮俗傳統
三客·遊人:酒與休閒生活
四南人館·北人館:“酒市”“酒樓”“酒家”
五各鄉場市客人多·燒酒刀頭馬上馱:“村酒”的醇香
六夷地·蠻家·邊俗:行旅者記錄的少數民族飲酒生活
七郫筒·泥頭·燒刀:早期釀酒產業史跡
八莫惜連船沽美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川江“載酒”船
中國古代交通與文化傳播
一中國古代交通建設
二“車同軌”與“書同文”
三從張騫的駝隊到鄭和的雲帆
四中國古代的外來文明
古代帝國的血脈
一秦始皇“治馳道”
二直道:千八百里直通之
三馬可波羅的讚嘆:“設在所有大道上的驛站”
四官路·官塘·官馬大路
交通史視角的秦漢長城考察
一長城和長城地區的交通
二長城交通系統的形制和結構
三長城內外的交通
四長城軍事通信體系
五長城的東西延伸與中外文化交流
六長城區的流動人口
中國古代的路權問題
一馳道制度
二“警蹕”:“公行之所”的“私侵”
三“賤避貴”的交通法規
四籠街·喝道
古代流民的交通形式
一“去鄉土、離六親、廢家業”的流民
二徒行:流民的交通形式之一
三騎乘:流民的交通形式之二
四舟航:流民的交通形式之三
五“行道物故”現象
中國古代的驛壁文學
一驛壁:文學史的特殊視屏
二“遠遊”“佳句”:交通史和文化史的紀念
三文學對話的媒體
四壁間閒看舊留題
五旅人的行跡和心跡
六流溢壁上的才情和志趣
驛壁女子題詩:中國古代婦女文學的特殊遺存
一壁題行旅詩方式和“女郎”作品
二女子筆下的“萬里飄零”感受
三女子驛壁詩傾訴的離情和閨怨
四花蕊夫人故事及女子驛壁詩中的亡國恨
五驛壁女子作品的詩史價值
六女子題驛壁詩相關異聞
七驛壁“女仙”“女鬼”作品
八男性託名女子的偽作
“造舟為梁”及早期浮橋史探考
一“造舟為梁”史事及學者的解說
二浮橋史的再考察:造·船·靠
三“偽說”“偽史”辨疑
四關於“方舟”
五簡易浮橋:橋樑等級與社會等級
六漢代浮橋史例
木鐙試論——騎具發展史中一種特殊形態的考察
一關於馬鐙發明史的探討
二包革木鐙和包金屬木鐙
三木鐙的使用
四“鐙如半靴”
五早期馬鐙的可能形式
“竹馬”源流考
一郭假故事
二竹馬之歡·竹馬之戲
三“青梅竹馬”象徵
四“竹馬戲”和“竹馬燈”:民間歌舞形式
五作為農具的“竹馬”
“鐵鞋”考議
一“踏破鐵鞋”俗語
二木鞋·陶鞋·玉鞋
三高句麗鐵釘鞋
四銅鞋的發現
五仙人傳說中的鐵鞋
六鐵鞋實用記錄
中國交通史研究一百年
一 20世紀中國交通史研究代表性專著
二20世紀中國交通史研究代表性論文
三若干斷代史研究成果對“交通”的說明
四交通史志研究的收穫
五交通設施、交通工具、交通技術的研究
六出土交通史料研究與交通考古
七“交通文化”理念
八中國交通史研究的進步期待
後記
本書內容初刊信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