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簡稱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1993年11月11~14日在中國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82人,中央候補委員128人,列席54人。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把黨的十四大確定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加以系統化、具體化,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規劃。

全會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巨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要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 會議簡稱: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三中全會
  • 開始時間:1993年11月11日
  • 結束時間:1993年11月14日
  • 會議地點:北京
會議背景,國內,國際,會議公告,會議結論,會議重點,會議評價,

會議背景

國內

鄧小平同志1992年初的重要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各方面的工作都打開了新的局面。國民經濟蓬勃發展,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各項改革和對外開放取得新的進展,其他各項事業也有新的成就。中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總的形勢確實是好的。中央和地方都順利進行了人大、政府和政協的換屆,共青團、婦聯和工會等民眾組織先後舉行了全國代表大會,實現了領導班子的新老交替。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有新的進展,制定了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規。宣傳思想工作得到加強。中央抓了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中紀委和國務院作了具體部署,各地區、各部門正在抓緊貫徹落實。查辦了一些大案要案,剎了一些不正之風,進一步密切了黨和民眾的關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國內外敵對勢力製造事端的圖謀被及時挫敗,一些突發性事件得到妥善處置,維護了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

國際

東西方對抗結束,世界有可能出現比較長的和平時期,特別是中國同鄰國的關係進一步得到改善,有利於為經濟建設創造和平的周邊環境和國際環境。世界範圍的經濟結構調整,有利於吸引外來投資和技術。亞太地區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對中國也是有利的。

會議公告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會議的中央委員182人,候補中央委員128人。有關負責同志54人列席了會議。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同志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決定》共五十條,分十個部分: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二、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三、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四、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巨觀經濟調控體系;五、建立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六、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七、深化對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八、進一步改革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九、加強法律制度建設;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本世紀末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奮鬥。全會認為,《決定》把黨的十四大確定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加以系統化、具體化,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規劃,是九十年代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綱領,必將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全會認為,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指導下,經過十五年改革,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正在轉換,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廣泛展開,計畫經濟體制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改革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我國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和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以鄧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誌,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邁出新的步伐,巨觀調控取得積極成效,經濟蓬勃發展,社會政治穩定。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內國際的有利時機,加快建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全會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巨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為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巨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這些主要環節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全會強調,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開創性的偉大事業。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決定各項改革措施取捨和檢驗其得失的根本標準。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相互促進,相互統一;尊重民眾首創精神,重視民眾切身利益;實行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用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統攬全局,把更大的精力集中到加快改革上來。當前要緊緊抓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市場體系和金融、財稅、計畫、投資、外貿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制定具體方案,採取實際步驟,取得新的突破。
全會指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必須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要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提高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針政策的堅定性和自覺性。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的要求,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切實抓好廉政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全會號召,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同心同德,銳意改革,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在本世紀末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步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

會議結論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巨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要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參見《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會議重點

勾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石
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指導下,經過十多年改革,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正在轉換,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廣泛展開,計畫經濟體制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改革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我國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和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在國際風雲急劇變幻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戰略決策,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以鄧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誌,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十四大明確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本世紀末初步建立起新的經濟體制,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期的偉大歷史任務。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巨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為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巨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這些主要環節是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必須圍繞這些主要環節,建立相應的法律體系,採取切實措施,積極而有步驟地全面推進改革,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需要解決許多極其複雜的問題。十五年來,我們已經走出一條卓有成效的改革之路,積累了豐富經驗。實踐證明,毫不動搖地堅持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我們就能夠經受各種考驗,順利實現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
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在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指引下,始終堅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決定各項改革措施取捨和檢驗其得失的根本標準,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轉變計畫經濟的傳統觀念,提倡積極探索,敢於試驗。既繼承優良傳統,又勇於突破陳規,從中國國情出發,借鑑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和市場經濟一般規律的經驗。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相互促進,相互統一。發展是硬道理。只有抓住有利時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才能鞏固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兩手抓,保持社會政治穩定,才能有力地保證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順利推進。在積極發展經濟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注意穩妥,避免大的損失和社會震動。
尊重民眾首創精神,重視民眾切身利益。及時總結民眾創造出來的實踐經驗,尊重民眾意願,把民眾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在深化改革和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妥善處理積累和消費、全局和局部的關係,提高民眾生活水平,使改革贏得廣泛而深厚的民眾基礎。
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改革從農村起步逐漸向城市拓展,實現城鄉改革結合,微觀改革與巨觀改革相配套,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緊密聯繫、相互促進,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決策。重大的改革舉措,根據不同情況,有的先制訂方案,在經濟體制的相關方面配套展開;有的先在局部試驗,取得經驗後再推廣。既注意改革的循序漸進,又不失時機地在重要環節取得突破,帶動改革全局。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要肩負起新時期的偉大歷史任務,必須加強自身建設。當前,黨的建設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堅持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心內容是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提高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針政策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二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民眾的聯繫。三是嚴格執行黨的民主集中制,健全黨內政治生活,維護黨的團結,嚴肅黨的紀律,增強全局觀念,使全黨在行動上做到步調一致,令行禁止。四是加強各級領導班子的建設,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堅決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認真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知識和現代科技知識,努力提高領導現代化建設的水平。五是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努力改變一部分黨組織軟弱渙散的狀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種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組織作為黨聯繫民眾的橋樑和紐帶的作用。加快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學的決策制度,提高決策水平。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互助、團結、合作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和團結進步。認真貫徹黨的宗教政策、僑務政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完善各種監督制度,切實保障人民民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事務和社會事務的民主權利。
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強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為目標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加強對宣傳思想和文化工作的領導。要加強對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研究工作,加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要廣泛深入生動地開展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教育,開展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史現代史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把億萬民眾的巨大創造力凝聚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上來。積極倡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建設,反對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腐朽的生活方式。堅持不懈地進行“掃黃”和掃除各種醜惡現象的鬥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鼓勵創作積極向上、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作品,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依法加強文化市場管理。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正確處理精神產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係。對需要扶持的文化藝術精粹,國家要有重點地給予必要的資助。
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場涉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許多領域的深刻革命,必然要改變舊體制固有的和體制轉變過程中形成的各種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阻力。必須從總體上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當前我國經濟在高速增長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從根本上講,是由於舊體制的弊病沒有完全克服,新體制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更大的精力集中到加快改革上來。要緊緊抓住重點領域的改革,制訂具體方案,大膽探索,勇於實踐,認真總結經驗,不斷開拓前進。

會議評價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了。這是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召開的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會議。這次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是一個戰略決策,是實現從舊經濟體制向新經濟體制過渡的宏偉藍圖,是指引全黨和全國人民不失時機地加快改革、加快發展的行動綱領。
十四屆三中全會是高舉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的會議。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確定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鄧小平同志經濟理論的核心內容,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會議通過的決定,充分體現了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論述,特別是1992年視察南方重要談話的精神,對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
十四屆三中全會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進一步貫徹黨的十四大精神的會議。會議通過的決定,把黨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原則具體化、系統化,勾畫了新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對有關的重大問題,都做出了明確的原則性規定,既有比較完整的總體構想,又緊緊抓住當前改革和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重點突破,便於有計畫、有步驟地實施,有很強的指導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