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劇優秀人物叢書:梨園天香王蓉蓉

中國京劇優秀人物叢書:梨園天香王蓉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京劇優秀人物叢書:梨園天香王蓉蓉
  • 出版社:中國城市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16
  • 作者:元生 劉清嵐
  • 出版日期:2011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742447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京劇優秀人物叢書》緊緊圍繞中國戲曲“以角為主”、“以演為主”的首要美學特徵以人為本,以藝為本,選擇當代京劇各個行當的一批演藝名家,向讀者呈現出他們各自的藝術生涯、成長經歷、藝術造詣及其成果。其中,既有老一輩表演藝術家也有正當盛年的台柱精英,又有極具潛質的優秀中青年演員。
這本《梨園天香王蓉蓉》(作者元生、劉清嵐)是其中一冊。

作者簡介

元生

祖籍河北豐潤。目前是北京原生線上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主筆,曾著有多部長篇小說、人物傳記文學等,是一個頗有責任感的作家。

圖書目錄

【引子】
第【壹】章 京劇之門
第【貳】章 初進京城
第【叄】章 京城好人
第【肆】章 戲校生活
第【伍】章 艱苦磨礪
第【陸】章 揚長補短
第【柒】章 繼承創新
第【捌】章 摯愛親人
第【玖】章 “遲開”玫瑰
第【拾】章 戲迷朋友
第【拾壹】章 肺腑之言

文摘

一天八節課下來,勤奮好學的同學們甚至來不及放下飯盒,就從食堂直奔教學樓,“搶占”有大鏡子的教室練私功。喜歡和自己“較勁”的王蓉蓉意識到自己的學藝之路起步較晚,而同班同學中,很多都是從國小戲,甚至是屢屢獲獎的青年演員。好強的她給自己下了“死命令”,每天練早功和晚功的時間必須把老師當天授課的內容弄懂,練熟。同學們似乎也都較著一股勁,你追我趕,不甘落後。漸漸地,同學們學習的勁頭不斷“升級”,練晚功的時間甚至持續到了晚上11點。以至於學校不得不出台了硬性規定,每天晚上10點準時關閉教學樓,“強迫”同學們按時就寢。就是在這樣濃厚的學習氣氛中,王蓉蓉如魚得水,貪婪地吸取著京劇藝術的營養。
王蓉蓉所學的第一齣劇目是傳統名劇《二進宮》,這是一出王派的代表劇目,也是旦角演員打基礎的一個劇目。蔡英蓮老師的悉心指導,為王蓉蓉打下了紮實的文戲基礎。王蓉蓉雖然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但是在學戲之初,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剛開始的時候學唱劇中的唱腔,“自那日與徐楊決裂以後”這一句。王蓉蓉無論如何也唱不好,甚至唱了一個多月,還是掌握的不太到位。蔡老師雖然不急,但卻十分嚴格。不唱準了,唱對了,唱好聽了,絕不罷休。有幾次甚至把蓉蓉急哭了,可是在蔡老師那兒仍然“過不了門”。
蔡英蓮老師教學中善於開動腦筋,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學生身上的毛病,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經驗。蔡老師提示她,應該注意演唱方法,才能準確駕馭唱腔。不但要刻苦鑽研,也要注意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為此,蔡老師帶王蓉蓉找到了研究戲曲演員發聲發法的專家何敏娟老師。何老師原本是一位教聲樂的老師,由於在戲曲院校工作,看到很多戲曲演員和學員的發聲方法不夠科學,才萌生了借鑑聲樂訓練的方法來輔導戲曲演員的想法。經過何老師的點撥,王蓉蓉在唱法上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也使她在此後的學戲和演戲過程中受益匪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鑽研,在文戲的學習上,王蓉蓉成為了旦角組6名同學中的佼佼者。
學戲的過程中,雖然文戲學起來比較快,但一輪到基本功和身段表演方面的訓練就讓王蓉蓉感到有點力不從心,一方面因為17歲的女孩。身體發育已經基本成熟,胳膊腿兒都已經僵硬,身體再柔軟也不能和那些從小七八歲就開始練功的學生相比,另一方面,老師課堂上教的身段動作蓉蓉總是心裡明白,可就是當時走不上來,作不準確,四肢不聽指揮。因此王蓉蓉學習的基本方法就是,課堂上看、昕、記、背,只把老師的要領牢記在心裡,然後課下慢慢一個人再去品味和消化。別人練幾次、十幾次,而到了她這,就需要練上百次、上千次。這大概就是王蓉蓉在學習方面唯一的“訣竅”。她堅信,勤能補拙,辛勤的汗水一定能換來學業上的豐收。
在緊張而又充實的學習中,王蓉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幾經周折才得以走上京劇之路的她,倍加珍惜眼前的學習機會,恨不得一天有25個小時用來學戲練功。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正值青春靚麗的豆蔻年華。而眼前的王蓉蓉,一年四季總是一身學校發的練功服,唯一一件自己的衣服竟然是一件樸素的藍色棉大衣,這還是家中二舅節省下來的一件工作服。每個學期,家裡給王蓉蓉100元作為整個學期的生活費,勤儉樸素的蓉蓉每個月卻只花十幾元。每周的星期天是唯一的休息日,別的同學利用這個難得的休息時間去商場,逛公園,而身患“戲癌”的王蓉蓉只是匆匆洗完衣服,又一頭扎進了練功房。至今她依然清楚地記得,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她僅僅四次走出過學校的大門,除了去看望朱旭老師,大概就是買些牙膏,肥皂之類的生活必需品了……
就是這樣令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拚搏,使得“笨鳥先飛”的王蓉蓉逐漸脫穎而出,嶄露頭角。學完開蒙戲《二進宮》後,王蓉蓉迎來了實習演出的機會。也正是這次的演出。使得她從此與張派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王蓉蓉進入學院的這一年,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張派藝術的創始人,四小名旦之一的張君秋先生調入了中國戲曲學院,擔任學院的藝術顧問。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的張老師看完了實習演出的劇目《二進宮》之後,肯定了同學們的學習成果。第二天,同學們全體集合,恭恭敬敬站在張老師的面前,等待張老師的指點。張老師親切地詢問道:“昨天唱《二進宮》的是哪位同學呀?”這時,不善張揚的王蓉蓉才站了出來。張老師笑著對大家說:“這孩子,有飯!”當時的王蓉蓉還不明白“有飯”一詞的含義。在梨園界,能得到這樣的評語,意思是老師認定自己有前途,將來能“成角兒”。這時候,王蓉蓉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更是對今後的學習充滿了信心。
在張君秋老師調入戲曲學院以前,學院的教學主要是本著為學生打基礎的原則,各個行當都是選擇一些以工整大方為特點的流派,為學生開蒙,如旦角的王派、老生的余派等等。等到學生畢業進入劇團之後,才結合自身的條件轉入各個流派的學習。由於張老師的建議,同時考慮到學生自身的條件,從進入學院的第二年開始,王蓉蓉就開始側重於張派劇目的學習,由蔡英蓮老師先向張老師學習之後,再傳授給王蓉蓉。P71-76

序言

京劇作為中華民族最為優秀的傳統藝術形式之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演藝優美大氣,其流派紛呈多姿,其名家薈萃雲集,其劇目豐富繁多,深受廣大人民喜愛,在國內外均享有極高的聲譽。
在當今延續傳統藝術經脈、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構建當代人文精神的大背景、大格局下,京劇得到了來自政府、民間的大力扶持,再度獲得長足發展。在全國各地,京劇大多擁有完善的專業劇團和演出場所,創作繁榮,演事興盛,京劇進入中國小課堂,孩子們對古老優美的京劇發生了興趣,產生了認知,各路媒體的大力傳播與推介,使國粹走進千家萬戶,傳遍四面八方……社會的大力支持,加上京劇藝術工作者的執著追求、不懈努力,當代京劇水準不斷提升,演藝名家不斷湧現,京劇觀眾不斷增長,京劇事業不斷發展,已成為當代社會文化建設、文明進程中的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一支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
由中國城市出版社與北京原聲線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策劃、編寫出版的《中國京劇優秀人物叢書》,就是在如此大背景下、大格局中,又一次弘揚京劇藝術的盛舉。叢書緊緊圍繞中國戲曲“以角為主”、“以演為主”的首要美學特徵,以人為本,以藝為本,選擇當代京劇各個行業的一批演藝名家,向讀者呈現出他們各自的藝術生涯、成長經厲、藝術造詣及其成果。其中,既有老一輩表演藝術家,也有正當盛年的台柱精英,又有極具潛質的優秀中青年演員。叢書以這種尊重傳統的理念、力求創新的做法,將傳記文學與京劇藝術有機結合起來,將生動的故事與華麗的演藝有機結合起來,讓舞台表演與文化鑑賞有機結合起來,將演員個人的藝術成就與當代京劇的整體面貌和取得成果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亮點、寫出特點、提出觀點,為人們感性與理性並重地了解京劇、感悟京劇、熱愛京劇,提供了一份精英的讀本,同時又為當代京劇藝術成果作了一定的總結,為未來京劇發展作了一定的思考,可謂其力深沉、其意深遠。
願這套融文藝牲、史料性與刻度性為一體的叢書,成為廣大京劇愛好者喜愛、收藏的文本。更願越來越多的人們齊心協為,為當代和未來京劇藝術的繁榮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是為序。
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
尚長榮
2010年12月3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