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輕合金研究院

中南大學輕合金研究院

中南大學輕合金研究院是中南大學下屬科研單位,2008年成立。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所示,學院設2個基礎教學系,開辦14個科學研究所,有5個國家級平台。學院研究生招生指標單獨核定,按照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兩個一級學科自主招收全日制博士、工程博士、學術學位碩士、專業學位碩士。學院有教職工40餘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及其相應職稱人員14人,有研究生2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南大學輕合金研究院
  • 外文名:Light Alloy Research Institute
  • 成立時間:2008年
  • 機構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中南大學新校區輕合金研究院 
  • 主管部門:中南大學
  • 現任領導:院長:譚建平、副院長:易幼平 
  • 辦學性質:二級學院
  • 學校類別:理工
  • 專職院士數: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
  • 博士點:全日制博士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工程博士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2個
  • 院系設定:先進材料與製備系、流變成形與控制系 
歷史沿革,學術條件,建設成果,科研平台,學術交流,辦學條件,院系條件,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現任領導,機構設定,基礎教學系,科學研究所,教授委員會,國家級平台,院黨支部,

歷史沿革

詳情見圖片“輕合金研究院發展歷史”。
中南大學輕合金研究院
輕合金研究院發展歷史

學術條件

建設成果

輕合金研究院主要研發人員省部級以上獎勵
序號
成果名稱
獲獎名稱、等級及時間
完成人
1
鋁資源高效利用與高性能鋁材製備的理論與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7年
鐘掘等
2
鋁帶坯電磁鑄軋裝備與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2年
鐘掘等
3
航天新型輕質高承載結構及其高效最佳化技術與套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20年
黃誠等
4
鋁合金超常鑄軋技術與設備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2001年
鐘掘等
5
中國鋁業升級的重大創新技術與基礎理論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2006年
鐘掘等
6
電磁場鑄軋設備與工藝研究(第7項)
中國高等學校科技發明一等獎,2001年
鐘掘等
7
300MN模鍛水壓機同步控制系統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2001年
譚建平等
8
巨型液壓機關鍵狀態參數監測技術及套用
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015年
譚建平等
9
鋁合金鑄軋新技術與設備研製
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年
鐘掘等
10
巨型精密模鍛水壓機高技術化與功能升級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
黃明輝等
11
巨型精密模鍛水壓機高技術化與功能升級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
黃明輝等
12
強化高壓陽極電容器鋁箔立方織構的機理 、 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3年
張新明等
13
鋁及鋁合金現代化熱連軋技術與工藝開發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8年
張新明等
14
金屬塑性變形微觀機理及織構若干問題的研究
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年
張新明等
15
神舟系列飛船和衛星蜂窩結構用高端鋁合金材料及製備技術
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
張新明等
16
新一代耐熱鎂合金的創製及其在新型飛彈和衛星上的套用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
張新明等
17
強化高壓陽極電容器鋁箔立方織構的機理 、 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3年
張新明等
18
鋁合金超常鑄軋技術與設備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一等獎,2005年
李曉謙等
19
7000系鋁合金強韌化熱處理技術創新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年
陳康華等
20
坦克渦輪增壓器及汽車空調壓縮機葉輪用鋁基材料
中國有色金屬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006年
陳康華等
21
超硬刀具的研究與開發
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
陳康華等
22
太陽集能少反射鋁箔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年
黃元春等
23
幾種特殊用途的鋁合金板、箔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年
黃元春等
24
300MN模鍛水壓機生產線改造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006年
譚建平等
25
125MN擠壓機數位化智慧型控制系統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009年
譚建平等
26
大型液壓機狀態監測及故障預警技術研究與套用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
譚建平等
27
鋁薄板高精度板凸度線上檢測裝置研製與套用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2006年
譚建平等
28
超深礦井安全高效重載提升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套用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020年
譚建平等
(表格中19項成果參考資料:)

科研平台

國家級平台:
國家高性能鋁材工程化研究基地(躍升計畫)
高性能複雜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
鋁合金強流變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中心
航天輕合金環形構件研發中心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科技部創新人才創新中心

學術交流

學院與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有學術交流,例如2021年輕合金研究院在黑龍江省校合作線上推進會進行學術交流。

辦學條件

院系條件

輕質高強合金材料與構件製造是國家經濟與國防裝備的基礎,輕合金研究院遵照“國家急需、世界名流”原則,匯聚本方向的多學科團隊和平台,於2008年正式成立,致力於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領域的鋁、鎂、鈦等輕合金材料設計、構件製造、服役評估等製造全過程的科學技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服務於支撐國家重大需求。
研究院相繼獲批“國家高性能鋁材工程化研究基地”(躍升計畫),科技部首批“國家創新人才培養基地”,以及科技部“航空航天用高性能大規格鋁材與構件製造創新團隊”。2013年4月,中南大學輕合金研究院為首要依託單位之一的“國家有色金屬先進結構材料與製造協同創新中心”成為第一批通過教育部認定的“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即“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之一。“2011計畫”也是繼“211工程”和“985工程”兩項重點工程之後,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第3個重大戰略工程。
研究院已建立了高品質大規格半連續鑄錠、大規格鍛件等溫模鍛、大型薄壁構件時效成形、大規格中/厚板深度淬火、大型構件焊接與表面強化、材料構件正反向等溫擠壓等6條工程化試製線,以及20餘項國際先進核心技術。設有6個研究團隊共院士、教授、專家等專職研發人員60餘人。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鐘掘院士,白俄羅斯工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院士和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張新明教授,特聘教授黃明輝,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李曉謙教授,芙蓉學者陳康華教授等在內的有色金屬行業一批傑出人才。
研究院針對國家新一代戰略高端裝備要求整體結構高品質、高性能、輕量化、複雜結構整體大型化的高難度挑戰,遵照“一代材料、一代製造、一代裝備”的發展規律和賦予材料製造學科的責任,聚焦新一代材料設計,大型複雜結構高性能成形製造新技術,極端服役條件下材料構件性能演變、評估與調控等基本問題,結合具體真實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開展基礎原理→關鍵技術→工程化試製全過程研究、開發,旨在為國家當代工業發展創造新原理、新技術、新產品和競爭制勝的團隊。
研究院充分發揮高校多學科、多功能的優勢,積極聯合國內外創新力量,有效聚集創新要素和資源,構建協同創新的新模式,形成了“科學-技術-工程”融合的科技協同創新基地和“寓教於研”培養面向行業和領域高水平人才的教學基地。

學科建設

輕合金研究院研究生招生指標單獨核定,按照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兩個一級學科自主招收全日制博士、工程博士、學術學位碩士、專業學位碩士。
一級學科博士點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表格資料來源:)

師資隊伍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所示,學院有教職工40餘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及其相應職稱人員13人,講師7位,實驗員2人,教輔人員2位。學院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3人,國防卓越青年1人,“萬人計畫”科技領軍人才2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支持計畫2人,芙蓉學者3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5人 。
中國工程院院士
鐘掘
長江學者
黃明輝、藺永誠、湛利華
國防卓越青年
湛利華
“萬人計畫”科技領軍人才
黃明輝、藺永誠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黃明輝、譚建平
973首席科學家
李曉謙、鐘掘
芙蓉學者
陳康華、吳運新、湛利華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黃明輝、藺永誠、譚建平、吳運新、湛利華
(表格資料來源:)

現任領導

職務
名稱
院長
副院長
(表格資料來源:)

機構設定

基礎教學系

先進材料與製備系
流變成形與控制系

科學研究所

輕量化結構研究所
輕質合金設計研究所
鋁鋰合金材料研究所
輕質合金鑄造研究所
輕合金構件成形研究所
蠕變時效成形研究所
輕質合金擠壓研究所
旋壓成形技術與裝備研究所
固態連線技術研究所
特種成型技術研究所
應力與缺陷檢測研究所
智慧型製造與控制研究所
成形裝備研究所
有色金屬加工潤滑研究所

教授委員會

主任委員:陳康華
副主任委員:黃明輝
委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龔海,黃誠,黃元春,李毅波,易幼平
秘書:李毅波(兼)

國家級平台

國家高性能鋁材工程化研究基地(躍升計畫)
有色金屬先進結構材料與製造協同創新中心(2011計畫)
鋁合金強流變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中心
航天輕合金環形構件研發中心

院黨支部

本科生黨支部(掛靠於機電院)
研究生黨支部(掛靠於機電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