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梅州市委黨校

中共梅州市委黨校,創建於1965年。她是中共梅州市委的一個重要部門,是全市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幹部、培養黨的理論幹部的學校,是學習、宣傳和研究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陣地和黨員幹部增強黨性鍛鍊的熔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梅州市委黨校
  • 創建時間:1965年
  • 占地:59015.85M2
  • 校舍建築面積:14350M2
  • 在職教職工:工71人
  • 圖書館藏書:3.5萬多冊
發展概況,領導關懷,教學工作,教學改革工作,科研工作,後勤保障,

發展概況

我校占地59015.85M,校舍建築面積14350M;在職教職工71人,其中專兼職教師21人;圖書館藏書(刊)3.5萬多冊;新建中央黨校、省委黨校兩套衛星遠程教育網地面接收站,裝備了校園計算機網路,每個教研科室和行政管理科室都裝備了電腦;有現代化教學設施的階梯式報告廳2個,多功能大教室2間,中、小型教室15間,大、小會議室14間;可同時容納2000人上課;有兩棟學員樓,教學科研生活設施齊全。校園寬敞,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2009年11月,我校被市政府授予“園林式單位”稱號。2007年至2010年5月,市委、市政府授予我校“創園先進集體”稱號。2010年,中央黨校先後有原副校長楊春貴,培訓部主任徐偉新培訓部副局級組織員寧梅,蒞臨我校考察指導,對我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和校園建設給予肯定。2010我校舉行建校45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校志》的出版、“教學科研樓”剪彩、新學員樓奠基等“八大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擴大了本校的社會影響。

領導關懷

長期以來,省、市領導對我校的工作給予關心、重視和支持,按照《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校委領導體制。市委主要領導兼任黨校校長,現任校長由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長翁永衛兼任,常務副校長按同級黨委部門正職幹部配備;省、市領導經常到黨校檢查指導工作;市委、市政府在聯席會議上聽取黨校工作匯報和研究決定我校的重大事項,並提出打造“四個一流”(一流教學、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校園)、“兩大特色”(時代特色、梅州特色)的黨校,努力把我校辦成“培養幹部的搖籃,領導決策的參謀”;省委黨校在我校設立教學科研實踐基地,有力地推動了我校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

教學工作

我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教學科研工作努力做到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務,為實施“四個梅州”發展戰略,為“推動綠色崛起,實現科學發展”和促進梅州的經濟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證和智力支持。據統計,45年來,我校共舉辦主體班236期,培訓輪訓幹部30492人,合計30多萬人次。2009年共舉辦主體班、各類培訓班、承接會議55期(場、次),培訓、接待12330人(次)。2010年我校共舉辦主體班14期,培訓1840人;部門班25期,培訓3369人;舉辦各種會議10場次,接待2015人;接待散客1017人;共培訓、接待8241人,合計近3萬人次。在各類培訓班中,我校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得到學員們的好評,教師上課的優秀率在95%以上。
我校認真開展在職幹部學歷教育。開設中函、省函本、專科班和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班和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課程研修班。共培養了5406名學員。2008年,組織全市農村“兩委”幹部報讀省委黨校函授大專,經過考試,有454名農村優秀年輕“兩委”幹部上了大學,“圓了大學夢”,為我市基層幹部隊伍的思想建設和理論建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教學改革工作

我校認真貫徹落實省委作出的“創新市縣黨校辦學體制,深化黨校教學改革”的決定精神,狠抓全市黨校系統的教學改革,狠抓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選派教師到省委黨校進修培訓、到國民教育大專院校當訪問學者和向全國公開招聘教師,師資力量大大加強。目前,已建立了以市委黨校為主體,各縣(市、區)分校為依託的辦學新模式。市委黨校對全市黨校系統的學制設定、教學內容、教學計畫、師資調配、教學評估等工作進行統籌安排;同時,還實施了教師集體備課制度、擇優授課制度、市黨校教師到分校授課和分校教師到市黨校授課的多向流動、競爭授課的機制。通過改革創新,構建了黨校教育的新機制,提高了培訓輪訓黨員幹部的水平和效果。特別是2006年12月,全省黨校系統“教改”工作會議在我市召開。時任省委副書記劉玉浦、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鄭盛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林存德親臨我校,並充分肯定了我校開展“教改”的做法和經驗。2008年3月31日,中組部來我省召開“黨校系統開展黨員教育座談會”,我校常務副校長肖偉良在會上匯報了我校“開展教學改革,提高黨員幹部的培訓質量”的做法,得到了中組部幹部教育局張家聲局長、省委組織部林存德副部長的肯定和與會人員的好評。2009年3月,在全省黨校工作會議上,我市作為全省地市級黨校四個單位中的一個,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翁永衛代表市委在大會議上介紹了我市重視黨校工作,抓好黨員幹部培訓工作的做法和經驗,受到參會的省委領導汪洋、胡澤君、朱明國、林雄和徐少華等的肯定和與會代表的好評,我校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

科研工作

我校以科研為基礎。認真發揮教學科研的優勢,做好領導決策的參謀,積極服務於梅州“綠色崛起、科學發展”。近年來,先後向市委提交了《農村幹群關係與構建和諧梅州》、《關於我市經濟發展問題的幾點建議》、《我市鎮級債務情況及對策建議》、《關於我市建立村兩委班子保障激勵問題探討》、《關於我市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綠色崛起”幾個問題的建議》、《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集群化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等調研報告或意見建議文章,呈報市領導,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2004年至2005年我校與社科聯、市委政研室聯合舉辦社科類課題招標活動的基礎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視,2006年重新命名為“梅州市經濟社會發展課題招標活動”,2010年提升為由市政府和廣東省社科院主辦,由我校與省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等六家單位承辦,以市政府和廣東省社科院名義對外發布,並以市政府和廣東省社科院名譽授予證書、獎金等,大大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檔次和規格。我校先後兩屆參加招標活動的《建設和諧梅州切入點研究》、《梅州打造“三名城一基地”發展定位及對策研究》課題分別獲得二、三等獎。2003年以來,我校創辦了校刊《梅州學習與研究》,堅持季度出版,開闢和鞏固了與兄弟黨校之間交流科研成果,辦學經驗,互相傳遞信息的陣地,為我市理論工作者提供了理論研究的園地。
我校支持鼓勵教職工搞科研,努力營造抓教學、促科研的氣圍。2005年以來,我校教職工共發表論文563篇,其中省以上公開刊物發表57篇;出版論文集5部;55人(次)獲省、市科研先進工作者稱號。

後勤保障

我校以後勤為保障。近年來,我校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15年來,我校每五年建一幢樓,即1995年建起了建校30周年紀念樓(飯堂);2000年建起了建校35周年紀念樓(綜合樓);2005年建起了建校40周年紀念樓(教學科研樓)。2010年是我校建校45周年,新學員樓(建校45周年紀念樓)於2009年12月25日奠基,2010年7月動工興建。同時,2007年完成了小禮堂內部設施改造和校園部分電纜幹線的鋪設任務;2009年12月修建能停130輛小車的停車場等。加強了信息化建設,創新黨校現代化教學平台。年底,西門南面圍牆改造,更好地完善了校園建設。目前,我校兩幢學員樓共有210個床位(房內有空調、彩電、電話、太陽能熱水器等),生活設施齊全;有設備先進的餐廳,可同時容納300多人就餐。後勤部門堅持賓客至上,熱情服務,安全衛生,受到學員和社會各界好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