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東陽市委關於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以及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精神,落實金華市委六屆七次全會決策部署,全力創建美麗金華建設經濟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加快邁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東陽市委關於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的實施意見
  • 外文名:Implementation of the views of the CPC Dongyang Municipal Committee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Dongyang, create a better life
  • 目標: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
  • 頒布時間:2014年7月17日
簡介,實施意見,

簡介

(2014年7月17日中國共產黨東陽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以及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精神,落實金華市委六屆七次全會決策部署,全力創建美麗金華建設經濟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加快邁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

一、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的重大意義和目標要求
(一)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美麗中國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系統論述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和目標任務。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和金華市委六屆七次全會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對全省和金華市的"兩美"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是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金華市委重大決策的具體實踐,是對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四個東陽"、建設"強市名城"等戰略目標的繼承提升,是對我市"五城同創"、"兩美三治"、"兩江"治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環境整治工作的深化拓展,是推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舉措。全市上下必須深刻學習、全面貫徹中央、省委和金華市委精神,把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作為重要工作指針,放在突出位置,貫穿於"強市名城"建設全過程。
(二)總體要求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金華市委的部署要求,以建設"強市名城"為重點,以創建"美麗金華建設經濟轉型升級示範區"為突破口,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經濟轉型,加強環境治理,改善人居環境,培育生態文化,強化制度保障,形成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實現天藍、水清、山綠、地淨,建成富庶秀美、和諧安康、人文昌盛、宜業宜居的美麗東陽。
(三)主要目標
到2015年,美麗東陽建設各項基礎性工作紮實開展,基本完成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和主體功能區、環境功能區布局,初步建立比較完善的美麗東陽建設體制機制和組織領導保障體系;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產業結構加快形成,生態經濟成為我市經濟成長新亮點;"五水共治"有力推進,垃圾河、黑河、臭河整治成效顯著,全面消除劣Ⅴ類水,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100%、90%;"三改一拆"持續推進,大氣環境逐步改善,土壤污染有效遏制,基本建成污染物收集處置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城鄉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在金華市前列。"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民生保障和社會公平等主要指標全面完成。
到2017年,美麗東陽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美麗金華建設經濟轉型升級示範區"基本建成。全市空間開發格局基本確定,科學合理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初步形成;生態安全螢幕障體系初步構建,水和大氣環境質量有效改善,市域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以及人均公共綠化面積達到金華市領先水平,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和土壤修復工程全面推進,環境健康安全體系初步建立;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取得明顯進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能源消耗強度在"十二五"基礎上進一步下降;生態文明行為習慣在全社會積極養成,人居環境質量有效改善;教育、醫療、就業、養老、住房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確定的生態環境質量、人民生活品質、社會文明程度等方面的目標全面完成。
到2020年,生態系統初步實現良性循環,全市生態環境面貌出現根本性改觀,生態文明建設主要指標和各項工作走在金華市前列,城鄉統籌發展指數、城鄉居民收入、居民健康指數、生態環境指數、文化發展指數、社會發展指數、社會保障指數、農民權益保障指數等達到預期目標。
二、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的主要任務
(四)全力爭創經濟轉型升級示範區
最佳化主體功能區劃。創新規劃編制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地下空間規劃、濕地保護規劃、環境功能區規劃等多規融合。強化功能區引導和剛性約束,分類制定實施財政、產業、土地、環境等政策。完善分類考核評價辦法,按照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各有側重的績效考核。統籌謀劃區域產業發展,加強產業集聚區建設,構建以經濟開發區、橫店電子產業園區為龍頭,橫店、巍山、南馬、歌山等中心鎮為依託的工業經濟布局,全面推進工業企業向開發區和工業功能區集聚。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圍繞"現代化工業強市"建設目標,推進先進制造業向經濟開發區、橫店電子產業園區集聚發展,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千億級工業產業集群。打好"五水共治"、"四換三名"、"三改一拆"等組合拳,加快紅木家具產業等優勢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推動質量品牌、安全管理、環保水平上新台階,力爭到2017年紅木家具產業規上企業達300家以上。推廣白雲服裝園區"退二優二"、"退二進三"試點經驗,加快高能耗、高排放、低產出的產業轉型發展。完善建築業提升發展體制機制,建設建築強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白雲專業市場群轉型提升戰略,推進市場群網路化、差異化和集群化發展;加快科技與文化融合,構建以影視拍攝製作為核心的影視文化全產業鏈,帶動文化旅遊、工藝美術等文化產業全域化發展,創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設施農業、科技農業,加強農業"兩區"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
大力推進產業平台提升。強化"畝產論英雄"導向,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強力推進"四破攻堅",抓好畫水上塢工業區改造提升試點,引領虎鹿縫配工業園區、李宅磁性材料工業園區、千祥皮革工業園區等9個老工業園區改造,分類推進低效工業用地和閒置土地清理,建立健全項目準入、土地差別化供應、企業綜合評價動態管理機制,全力破解產業"低小散"格局,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產業轉型升級,到2017年,累計盤活存量和提升低效建設用地3000畝以上。構建公共服務平台,全力加快企業總部中心、電子商務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等新老五大中心建設,完善配套服務功能,為廣大企業轉型發展提供動力。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快大院名校在東陽建設技術轉移中心,承接本地企業技術需求,加快科技成果在我市轉移、轉化。深入實施國千、省千和金華雙龍計畫,加速集聚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和實用型高技能人才。
發展綠色循環低碳經濟。全面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嚴格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源頭管控,重點淘汰行業落後產能。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推進"煤改氣",發展天然氣分散式能源。建設智慧型電網,推進購煤改購電。到2017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9兆瓦。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進園區生態化改造。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拓展資源綜合利用的新途徑、新領域。加快建立和推廣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產品。鼓勵企業開發綠色低碳產品,建立實施綠色採購消費政策。
(五)全力推進環境綜合治理
持續抓好"五水共治"。堅持"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按照"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目標,全面落實水環境整治"十大措施"和"治水八法",加快市鎮村治污項目建設並實行第三方管理運營,力爭三年內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自然村覆蓋率達到100%、農戶受益率達到70%以上。嚴格落實"河長制"和護河隊制,鞏固垃圾河治理成果,深入開展城區"五溪一渠"及臭水塘整治,徹底消滅黑臭河,力爭三年內創建可游泳的最美河流15條。深入推進重點流域、主要污染河段的污染整治,深化印染、電鍍、化工等重污染行業整治,加大紅木家具產業廢水治理力度,推進種養殖業標準化、規模化經營和污物排放集中化、無害化處理,力爭三年內全流域整體水質穩定達到Ⅲ類功能要求。實行最嚴格的水環境監管制度,探索建立污染源"一證式"管理制度,加快企業刷卡排污總量控制系統建設,到2015年基本實現重點污染企業刷卡排污全覆蓋。統籌推進防洪排澇工程,加快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全國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項目,大力推進橫錦灌區、南江灌區等水利基礎設施和水利工程建設。強化飲用水源安全保障,嚴格執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農家樂污染治理"七個禁止"制度,健全完善水質監控、超標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構建生態水綜合調節機制,推進節約用水、科學用水。
大力防治大氣污染。組織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強力推進以PM2.5防控為重點的區域性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和應急回響體系,力爭兩年內PM2.5濃度比2013年下降20%以上,年優良空氣天數達到320天以上。大力推進工業脫硫脫硝減排工程,加強控制工業煙粉塵、揮發性有機廢氣、城市煙塵、城市工程揚塵和農村廢棄排放治理,深化建築渣土運輸揚塵防治和監管,從嚴查處垃圾焚燒行為,加強餐飲業油煙治理。推進機動車污染防治,淘汰黃標車。
努力建設生態屏障。加強生態資源保護,促進生態環境的自然恢復。全面實施《東陽市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加快南山和北山生態休閒區建設,紮實推進森林撫育經營,實施闊葉化、彩色化、珍貴化相結合的林相改造,全力爭創省級森林城市。大力發展生態公益林,提高林分質量和林木蓄積量,提升森林生態功能。深化"四邊三化"行動,持續推進平原綠化、濕地修復,加快綠化升級改造。全面加強礦山生態環境整治和復墾復綠,積極推進小流域、坡耕地及林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爭取三年內建設省級以上重點生態公益林66萬畝,建成優質生態公益林56.5萬畝,完成森林撫育6萬畝,新增平原綠化面積1.6萬畝。
積極推進土壤淨化。強化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全面開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和土壤修復工程。深化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綜合防治,建立覆蓋危險廢物和污泥產生、貯存、轉運及處置的全過程監管體系,到2017年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嚴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明確土壤環境保護優先區域,實行嚴格的土壤保護制度。構建土壤環境監測體系,逐步實現主要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狀況動態監控。強化污染場地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逐步推進污染企業原址、廢棄礦場的土壤污染修復示範工程。
(六)著力最佳化"歌山畫水"人居環境
加快推進美麗城市建設。加快"北進、南延、西連、東擴、中優"步伐,推進紅椿巷、盧宅等重點區塊開發建設,以城市規劃區範圍內42個城中村為重點,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推行多(高)層平面安置,建設現代城市社區,爭取每年完成城中村改造50萬平方米。完善市政道路、停車場、農貿市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提升城市能級。強化城市立體空間開發利用,統籌電力、通信、給排水、燃氣等地下管網改造建設和安全管控。深入實施治堵保暢工程,打通"斷頭路",構築道路微循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加強公共腳踏車服務系統建設和管理,爭取三年內城市公共運輸分擔率達到8%以上,專用停車位新增2000個。深化"五城同創",加快江濱文化景觀帶、城市公園等生態綠地建設,推進城市景街立面改造、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改造提升,大力整治違法廣告招牌,實行市內高炮廣告統一規劃經營。規範占道經營,消滅城市環境衛生死角,改善市容市貌,年內完成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建立城市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到2020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充分發揮數字城管、智慧型交通等智慧管理資源作用,擴大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領域信息化套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規範》,因地制宜、節約集約編制村莊規劃,在每年400畝的基礎上,持續增加農民建房指標,解決農民住房難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擴大"污水處理、垃圾收集、道路交通、鄉村綠化"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受益面。深入整治違法建設,有序拆除存量違法建築,全面禁止新增違法建設,力爭2015年創建無違建縣市。繼續推進218旅遊精品線、山水生態文化線、古建旅遊線等三線景觀建設,加強兩側古建保護、村莊改造、環境美化、景觀最佳化,布局美麗田園,打造美麗鄉村風景線,到2017年,完成50個美麗鄉村精品村、秀美村建設、10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積極發展美麗鄉村游,加快東陽江美漫城建設,打造江南"風情小鎮",重點建設10個鄉村旅遊示範點,打造省內首選的山水休閒度假目的地。
加快融入金義都市區。以推進東義同城化為核心,加強與義烏在城市規劃、產業協作、市場發展、交通共建、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全面對接,探索建立跨行政區域發展的利益分享、補償機制,推動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社會事業共建共享,加快推進公交一卡通、旅遊一卡通、通信網路一體化、金融服務一體化等便民舉措,強化資金、技術、人才、要素等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交流合作,促進兩地要素資源自由流動,提升市場配置資源效率,推動兩市經濟社會更加緊密融合,共建東義核心片區。
(七)切實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
持續改善城鄉居民物質生活條件。加快城鄉一體化,統籌推進城鄉規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社會事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創新城鄉勞動就業機制,拓寬就業渠道。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項目建設,創新農村留用地管理機制,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村級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多渠道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家庭財產普遍增加,力爭到2015年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1。加強財政轉移支付,逐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資標準,著力解決低收入群體生活困難。建立健全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城鄉共享機制,加快東陽二中遷建、人民醫院巍山分院綜合樓等重點項目建設,建立完善教師醫師城鄉合理流動制度,推動城鄉義務教育、醫療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工作機制,積極引導民間資本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加快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和市級養老中心建設,力爭到2015年底,全市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全覆蓋。
大力提升公民人文素養。總結推廣"去陋揚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實踐活動試點經驗,大力弘揚崇文重教、精工善藝、大氣包容、創新圖強的東陽人文精神,倡導理性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挖掘、培育、宣傳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的"最美人物"、"最美現象",促進"最美"由"盆景"變為"風景",不斷傳播社會正能量。增強公民法治觀念和科學人文素養,提高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消費模式和文明習慣。充分挖掘木雕文化、竹編文化、建築文化、影視文化等特色生態文化元素,建設一批特色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培育一批生態文化企業,打響"歌山畫水、生態東陽"的生態文化品牌。
不斷豐富城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加快推進市文化體育中心、民眾文化活動中心等重點工程建設,健全基層文化服務體系,打造"30分鐘文化活動圈"。總結推廣單良村農村文化禮堂"建管用"成功經驗,建成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文化禮堂。創新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擴大先進文化向農村的輻射,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村落。加強非遺保護工程項目建設,深度挖掘整理新的非遺保護項目,豐富民間民俗特色文化活動載體。積極發現和培養鄉土文化能人,壯大非遺傳承人隊伍,積極打造文化精品。推進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文化活動骨幹和鄉土文化人才培養,廣泛開展"文化漂流"、"文化走親"等文化活動,豐富城鄉居民精神生活。
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深入推進平安東陽、法治東陽建設,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加強"能人村官"教育管理,全面推廣黨員積分制管理考核辦法,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與服務水平。完善信訪維穩工作體制機制,建立健全信訪維穩下訪約訪、信息研判、聯合接訪、"三堂會診"、信訪積案領導包案化解等務實有效的制度體系,暢通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強化源頭治理。建立大調解中心,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機制。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妥善處置各類群體性事件。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著力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密防範和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的組織保障
(八)完善組織領導。東陽市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調整為市委、市政府美麗東陽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監督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的重大事項。研究編制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三年行動計畫,落實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的決策部署。加強人大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監督工作,強化生態環保預算審查監督和執法檢查監督,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項決定權。支持政協圍繞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認真履行職能,充分發揮協商機構、監督機構、咨政機構、民意機構、統戰機構和民眾工作機構功能,團結動員各方面力量積極獻計出力。各鎮鄉街道、部門單位要結合實際,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高效有力的協調機制和工作機制。
(九)嚴格考評督查。完善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考評實施辦法及其指標體系,把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工作成效作為幹部評價和政績考核的重要方面。改進鎮鄉街道、部門單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加大生態文明考核權重。完善督查工作機制體制,落實督查合力,完善動態督促和履職問責。加強實績綜合分析,突出"既看發展成果,又看發展成本與代價"、"既注重考核顯績,更注重考核潛績"的考核導向,嚴格考評結果運用,獎優罰劣,形成正確的工作導向和用人導向。
(十)加強典型示範。堅持試點先行,積極推進建設美麗東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工作,及時總結推廣試點經驗。結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和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等載體,打造一批美麗東陽建設示範機關、示範鄉鎮、示範企業、示範學校、示範社區、示範村莊、示範景區,推動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向縱深推進。
(十一)引導公眾參與。廣泛宣傳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的重大意義,營造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的濃厚氛圍。充分發揮全市廣大黨組織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動員、支持社會各界人士和全社會力量,積極投身建設美麗東陽、創造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大力推進美麗東陽志願者隊伍和監督員隊伍建設,推進環境信息公開,實行環境違法有獎舉報,做好突出環境事件輿情處置,充分激發社會正能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