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是在省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的學校,是省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輪訓全省黨員領導幹部的主渠道,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引全校現有在職教職工383人。創建於1938年10月,是全國建立較早的省級黨校之一。前身為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黨校、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黨校、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高級黨校、中共中央第四中級黨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 地點:山東濟南
  • 成立時間:1938-10
  • 校長王文濤
  • 性質:學校
  • 黨校級別:省級黨校
歷史沿革,沿革,歷任校長,現任領導,機構設定,機關,師資隊伍,領導關懷,建設,指導思想,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學員管理,信息化,隊伍建設,行政後勤,

歷史沿革

沿革

1938年10月,蘇魯豫皖邊區省委為適應黨的事業發展和抗日戰爭需要,決定建立邊區省委黨校。由省委書記郭洪濤兼任校長。黨校的公開名稱是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分校(簡稱乾分校),最初設在沂水縣岸堤西北部白佛寺(今沂南縣中高湖鄉石旺莊)。
1940年12月成立山東分局高級黨校舊址1940年12月成立山東分局高級黨校舊址
1938年12月,根據中央決定,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改為中共山東分局,黨校也由邊區省委黨校改為山東分局黨校。先後由白佛寺遷到沂水縣朱位和夏蔚。1939年10月,郭洪濤赴延安,朱瑞任分局書記兼黨校校長。
1940年12月,根據中央指示建立分局高級黨校,分局書記朱瑞兼校長,肖華兼副校長。1943年9月,羅榮桓任山東分局書記兼黨校校長,分局高級黨校復改為分局黨校。
1949年9月,山東分局籌建黨校,分局委員、宣傳部長彭康任校長,校址在濟南市經八緯一路(現省委機關大院),1951年遷至經七緯八路。
1955年1月,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改為中共山東省委,校名隨之改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1955年4月,省委根據中央會議精神,決定建立中級黨校,山東省委決定將山東行政學院、政治學校與黨校合併建立中央第四中級黨校,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夏征農兼任校長,承擔山東、安徽兩省的中級幹部和山東省的初級領導骨幹的輪訓任務。
1957年7月,中央第四中級黨校改由山東省委管理,1958年12月1日復名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歷任校長

先後擔任黨校校長的有任質斌王眾音曹普南白如冰武開章梁豐李昌安梁步庭姜春雲趙志浩吳官正張高麗李建國姜異康龔正,為山東黨校事業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省委黨校實行校務委員會領導體制。

現任領導

山東省委副書記、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兼任校長,徐聞任常務副校長。王延超孫占元任巡視員,孫黎海魏恩政張明福孫建昌任副校長,張雲漢任副巡視員。
2017年4月28日,中共山東省委決定:王文濤同志兼任山東省委黨校校長,龔正同志不再兼任山東省委黨校校長職務。

機構設定

機關

辦公室
組織處
離退休幹部處
機關黨委
機關紀委
教務處
科研處
黨校工作處
幹部業餘教育學院
哲學教研部
經濟學教研部
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
中共黨史教研部
黨的建設教研部
管理學教研部
文史教研部
政法教研部
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校刊編輯部
圖書館
信息網路中心
培訓處
進修處
研究生部
財務處
總務處
基建處
總公司

師資隊伍

全校現有在職教職工383人,166名教研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101人(其中:43人具有正高級職稱,58人具有副高級職稱),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7人。內設28個處級機構,其中有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共黨史、黨的建設、管理學、文史、政法8個教研部及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校刊編輯部、圖書館、信息網路中心等教研機構。班次設定主要有:市廳級領導幹部進修班、人大政協領導幹部進修班、縣(市、區)委領導幹部進修班、處級領導幹部進修班、鄉鎮黨委書記進修班、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師資培訓班,以及各類專題研討班。此外,還有學位研究生班、黨員領導幹部等研究生班次、各種形式的幹部繼續教育和培訓班次。2003年,山東省委黨校被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等6個專業授權點,在校研究生164人;2005年,山東省黨的建設泰山學者崗位設在省委黨校。

領導關懷

中央領導非常關心黨校工作,1999年1月,胡錦濤同志到山東省委黨校視察工作,作了重要指示;2003年5月,曾慶紅同志又到該校視察,聽取了工作匯報,對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長期以來,省委十分重視黨校工作,主要領導兼任黨校校長,實行黨委辦黨校,不斷加大對黨校工作的領導力度,省委領導同志經常到黨校視察工作、講課、作報告,指導黨校工作。
1999年1月胡錦濤同志在吳官正同志陪同下來我校視察1999年1月胡錦濤同志在吳官正同志陪同下來我校視察

建設

指導思想

山東省委黨校在省委的正確領導和中央黨校的有力指導下,立足自身實際,借鑑外省黨校經驗,結合貫徹落實《黨校工作條例》和全國、全省黨校工作會議精神,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立實施了“圍繞目標、突出特色、把握重點、建設一流黨校”的工作總思路、總目標、總要求,實現了工作指導思想上的新跨越。圍繞培養目標,即一切工作都圍繞培養忠誠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德才兼備的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這一目標來開展。目標就是方向,目標就是動力,目標就是責任,黨校必須堅持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堅定不移地為實現這個目標而不懈努力。
會議會議
突出黨校特色,即始終堅持黨校姓黨這一原則不動搖。這是黨校區別於其它院校最重要的特色之一。黨校必須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動搖,創造性地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教學、科研、管理等各個方面。
把握工作重點,即把握教學的中心地位、科研的基礎作用、信息化裝備和新校建設三個工作重點。教學是黨校的中心工作,黨校一切工作都要圍繞教學工作進行,為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科研是黨校教育的基礎,是教學的先導,是立校之本、興校之基、活校之源,也是黨校社會地位和學術水平的集中體現。信息化裝備和先進的行政後勤服務是辦好黨校,適應新形勢要求的重要保障;新校建設是適應新形勢下大規模培訓幹部要求的重大舉措,事關黨校事業的長遠發展,是學校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建設一流黨校,即在教學、科研、管理、信息裝備、後勤服務、教職工隊伍建設等六個方面進一步明確和堅持一流的標準和要求,不斷加強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建設,找準定位、瞄準目標、精心策劃、全力實施,做到認識到位、措施到位,團結一致、奮力拚搏,努力創建一流黨校。
發展思路清晰、任務目標明確使省委黨校充滿了活力,為學校的發展帶來了動力。山東省委黨校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按照《黨校工作條例》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領導對黨校工作的新要求,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充分發揮“主陣地”、“主渠道”作用,不斷加大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幹部的力度,為“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做出了應有貢獻。

教學工作

始終堅持黨校姓黨,與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抓好乾部培訓。堅持深挖潛力,積極擴大辦學規模,不斷加大培訓力度,2006年至2008年,共舉辦各類班次176期,培訓學員13476人;另外,派出50多位骨幹教師深入基層宣講800多場次,客群達30多萬人。按照中央要求,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努力實現“兩個轉變”,即從灌輸式教學向研究式教學模式轉變,從素質培訓向素質與能力相結合培訓轉變。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主課,不斷充實完善“四個單元、十大板塊”的教學內容新體系;教學形式不斷創新,堅持“精、深、實、新”的教學原則,實施分類教學,案例式、研討式、模擬式等各種教學形式得到全面套用;開門辦學力度加大,實施了設立一批教學基地、設計一批教學案例、聘任一批兼職教授的“三個一批”建設工程,現場教學、異地教學、體驗式教學得到全面開展;學科建設不斷推進,確立了學科建設總框架,形成了一批有較大影響的學科專業;教學基本建設不斷加強,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教材體系。

科研工作

堅持“四個服務”的方針,不斷加大改革力度。把握正確的科研方向,堅持服務中心、服務大局、融入社會、融入實踐;注重人才培養,擁有一支理論功底紮實、強於攻關的科研隊伍和一批有較高知名度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建設了全方位開放的科研體系,在黨建理論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學科優勢,注重發揮掛靠的三個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五個省級學會、研究會科研陣地作用;加強科研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調研基地的作用,形成有利於出精品、出人才的機制;實施精品戰略,按照出精品、出力作、進決策的要求,注重完成高質量的研究課題、舉辦大型學術研討活動,同時做好科研成果的推介轉化工作。2006年至2008年,學校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1283篇,出版專著69部,編寫教材37部,有57項研究成果被中央和省領導批示、轉發和批辦;立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項,省社科規劃項目65項,省軟科學項目20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40個。1998年以來,連續四次獲全國黨校系統科研工作組織獎。校刊《理論學刊》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學員管理

以“黨校要成為堅持黨性原則的一塊淨土”為目標,把加強學員黨性鍛鍊、提高學員黨性修養作為首要任務;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充分發揮學員黨支部的作用,長班注重文化薰陶,短班強化紀律要求;堅持“六嚴”標準,即嚴格教育、嚴格紀律、嚴格管理、嚴格組織生活、嚴格考試考核、嚴格監督;加強制度建設,實行規範化管理,提出了“五個不允許”和“六不準”的紀律要求,制定了學員管理“八項制度”;兼顧學員合理的個性需求,實行人性化服務,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增強管理效果。

信息化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圖書館近60萬館藏文獻全部實現計算機管理,提供7×24小時網上信息服務;整合數字資源加快特色資料庫建設,已建成館藏書目、校科研成果、省情以及領導學案例等多個專題資料庫。校園計算機網路在千兆核心、百兆到桌面的基礎上,通過推行精細管理最佳化資源配置,顯著提升網路效率和技術保障能力;加大自有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建成多種類教學科研特色資源庫;互動式多媒體課件教學廣泛普及,遠程教學網延伸到縣級黨校。圖書館被中央黨校確定為全國黨校數位化建設示範館,信息網路中心遠程教學資源建設受到中央黨校表彰。
黨校春天黨校春天

隊伍建設

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積極推動崗位自學、培訓提高、人才引進三大工程建設,通過掛職鍛鍊、學習進修、教學觀摩、以老帶新等多種途徑,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素質,逐步建立起了一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專業最佳化、素質優良,能夠滿足大規模培訓幹部需要、滿足黨校事業發展需要的教職工隊伍。近兩年,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25人,碩士學位26人,現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的28人,碩士學位61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53.6%。從2007年開始,每年選派20名骨幹教師到基層進行為期半年的掛職鍛鍊

行政後勤

堅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爭創一流”的理念,推行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建設;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倡導“忠誠、求是、創新、守紀”的良好校風,學校連續8年獲得省直文明機關稱號,連續4年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稱號。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成本意識和改革意識,積極推進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在堅持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重點做到“兩抓”、“三提高”:即抓發展、抓配套;提高保障水平、管理水平、服務水平。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懷支持下,省委黨校新校已於2008年7月1日舉行奠基儀式,目前正在建設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