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黨校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是市委市政府直接領導下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幹部、國家公務員和理論幹部的學校,是開展理論宣傳和理論研究的重要基地。它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北京市委黨校
  • 校訓:實事求是
  • 創辦時間:1950年11月
  • 所屬地區:北京市
  • 學校類型:黨校
  • 現任校長:景俊海
簡介,師資,任務,理念,沿革,現任領導,

簡介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創建於1950年11月(其前身“中共北平市委幹部訓練班”,建於1949年1月),“文革”期間被迫撤銷,1978年復校。1988年,經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北京市行政管理幹部培訓中心。1993年,正式掛牌北京行政學院,實行“兩個牌子,一個班子”的管理模式。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
學校是碩士學位授權單位。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哲學、國民經濟學政治學理論、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社會學、行政管理等13個碩士學位點,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位點是全國省級黨校碩士學位授權單位中唯一的一級學科點。1992年以來,經過學校的精心培養,已有112人獲得碩士學位,其中有31人被全日制高等學校錄取攻讀博士學位;培養了在職研究生8000餘人,已有22人通過學位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得碩士學位。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校長、北京行政學院院長由市委副書記景俊海同志兼任,常務副校(院)長王民忠,副校(院)長韓久根、吳兵。學校領導機構是校務委員會,現設28個處級機構,其中教學科研機構9個,教學科研輔助機構10個,行政管理部門9個。現有教職工340人,專職教師102人,高級職稱占64%,博士占50.5%。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訓輪訓北京市黨員領導幹部和國家公務員,每年培訓7000餘人。班次有研修班、進修班、培訓班、專題班等。進修班的任務是輪訓區縣局級幹部;培訓班的任務是對區縣局級後備幹部進行培訓;學校積極落實《黨校工作條例》和《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按照中央 “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的戰略部署。
學校是全國省級黨校第一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目前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政治學、社會學4個一級學科近3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這些學科覆蓋了哲學、法學、經濟學和管理學四大門類,現累計招生人數已超過200人,138人已畢業並取得碩士學位,其中有39人被全日制高等學校錄取攻讀博士學位。在職研究生培養在規範中穩步發展,畢業生超過萬人。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服務,我校承擔了50餘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0餘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學校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廣泛開展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與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瑞典、義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以及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等。

師資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校長、北京行政學院院長由市委副書記景俊海同志兼任,常務副校(院)長王民忠,副校(院)長韓久根、吳兵。學校領導機構是校務委員會,現設25個處級機構,其中教學科研機構9個,教學科研輔助機構9個,行政管理部門7個。現有教職工353人。有專職教師100人,其中正副高級職務人員62人,博士49人。

任務

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訓輪訓北京市黨員領導幹部和國家公務員,每年培訓4000餘人。班次有進修班、培訓班、專題班等。進修班的任務是輪訓區縣局級幹部、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培訓班的任務是對區縣局級後備幹部進行任職培訓;專題班的任務是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需要,開展重大理論與現實熱點難點問題的培訓與研討。近年來,學校按照中央“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加強對幹部成長規律和黨校教育規律的研究,不斷最佳化班次設定、完善教學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和手段、改革教學管理體制,使教育培訓工作更好地融入、服務、促進首都科學發展和幹部健康成長。

理念

學校堅持教學、科研、諮詢、學科建設四位一體方針,堅持科研為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服務,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為市委和市政府的決策服務,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服務,積極實施科研精品戰略、全面推進戰略、科研超前和優先發展戰略,取得可喜成績。迄今為止,我校承擔了50項左右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0項左右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百餘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項。《新視野》、《北京行政學院學報》作為我校正式出版的刊物,均為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學校廣泛開展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與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瑞典、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以及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等20 多所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2008年,學校獲得“北京市對外參觀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沿革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於1950年11月在市委幹部訓練班的基礎上建立。 為迎接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1月6日,北平市委在郊區良鄉成立了市委幹部訓練班。乾訓班在市委學委的具體指導下,成立了學委分會,由王鶴峰、宋乃耕、彭寶山、石羽、王峰五位同志組成。乾訓班共舉辦五期,培訓學員4171人。
1949年2月5日,乾訓班從良鄉進駐北平,先在光明飯店,後遷至東總布胡同貢院西街3號,即黨校原址。
1949年3月18日,第一期乾訓班開學,彭真趙毅敏同志參加開學典禮並作報告。
1950年底,根據11月6日召開的華北局黨校工作會議精神,在乾訓班的基礎上成立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全校職工107人,其中教學人員32人(講師20人,助教12人)。 中共中央批轉《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關於中級黨校工作座談會向中央的報告》。
1955年7月,中央宣傳部和中央組織部召開了黨校工作座談會,解決在全國設立中級黨校的問題。會議肯定了中共北京市委積極籌建中級黨校的做法,提出"北京和河北大力進行準備工作,爭取明年九月正式開學"。
1955年9月13日,中央組織部函告,中央原則同意北京中級黨校在西郊馬尾溝外國教會舊址(即現校址)按編造的預算進行修建。
1955年10月20日新校舍開工,至1956年8月基本建成。新建的四幢學員樓可容納2000人,還修建了一幢辦公兼教學樓、兩幢教職工宿舍和一座大禮堂。1956年8月27日,由東城貢院西街陸續遷往新校。
1955年11月,中組部、中宣部又召開了全國初級黨校會議。對中、初級黨校的訓練任務、訓練對象、課程設定、學制、教學計畫、教材、人員編制、組織機構、領導體制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規定。由於中央的重視和市委領導的支持,黨校的培訓工作步入了新時期。
黨的八大以後,為適應北京市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在市委和校黨委領導下,黨校的師資隊伍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學科體系日臻完善,全校人員編制由初級黨校時期的107人發展到299人,5個教研室,其中教學人員由原32人發展到158人。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至1975年11月中共北京市委黨校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黨政領導和黨團組織陷於癱瘓,教學科研工作停止,學校正常工作中斷。
1968年10月,北京市革命委員會正式決定撤銷市委黨校。1969年7月,廣大教職員工被下放勞動或重新安置。
1975年11月,北京市革命委員會在毛澤東思想學習班的基礎上重建黨校。隨著1976年10月"四人幫"的倒台,黨和國家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黨校的幹部教育工作開始步入新階段。
1979年2月,市委通過了《為黨校平反、恢復名譽的決定》,肯定了黨校17年所做的工作,指出市革委會1968年10月撤銷黨校的決定是錯誤的,應予平反,恢復名譽。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恢復和重建後,通過不斷排除"左"的思想影響,端正了教學方向,逐步完善了教學管理體制,教學力量不斷加強,學校規模日漸擴大,全校教職工達284人。此間,黨校除舉辦黨員領導幹部輪訓班外,1980年2月,還辦了一期兩年制大專學歷的理論研究班。據不完全統計,從1979年---1983年5月,共辦班28期,學員達10518人,為實現黨校教育正規化奠定了基礎。

現任領導

景俊海,男,漢族,1960年12月生,陝西白水人,1982年7月入黨,1982年7月參加工作,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物理師資班大學畢業,理學學士,在職研究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專業),工學碩士,教授。現任北京市委副書記,北京市委黨校校長(兼),北京行政學院院長(兼)。
曾任陝西省西安高新區管委會項目部副部長、部長、涉外工作部部長、創業中心主任,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兼西安市科協副主席,西安市發展計畫委員會(西部開發辦公室)主任兼市科協副主席,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兼市科協副主席,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副書記兼市科協副主席,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陝西省副省長,陝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王民忠,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
中共黨員,1963年3月生,內蒙古準格爾旗人,1984年入黨,漢族,1985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7月全日制本科畢業(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系鑄造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畢業(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教授職稱。現任中共十二屆北京市委委員。
大學畢業工作後留校擔任學生輔導員。曾任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系團總支副書記、書記;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系副主任、黨總支副書記;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學院分黨委副書記、書記;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助理、校黨委副書記;中國戲曲學院黨委書記;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兼任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副會長;市黨建研究會第六屆理事會副會長;市社科聯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市第三屆人大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市人民政協理論與實踐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思想教育研究》、《中國領導科學》等雜誌編委會委員。
領導校院全面工作。
韓久根,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中共黨員,1966年3月出生,安徽太湖人,漢族,1988年7月參加工作。1988年7月安徽大學歷史系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8年7月至1990年8月在安徽阜陽師範學院歷史系任教;1993年7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6年7月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副研究員。1996年7月選調到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工作,歷任理論研究室副處級調研員、黨建研究雜誌第二編輯室副主任、主任、世界政黨研究室主任、副巡視員。2012年5月任現職。研究方向:長期從事執政黨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和宣傳工作。
負責決策諮詢、機關黨務、紀檢監察、機關工會工作;分管決策諮詢部(研究室)、機關黨委、工會;聯繫黨史黨建教研部。
吳兵,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中共黨員,1970年9月出生,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人,達斡爾族,1992年7月參加工作。1992年7月中國政法大學政治系政治學專業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 2009年7月,獲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專業管理學碩士學位。曾任北京奧組委人事部綜合處副處長、處長,機關黨委辦公室牽頭負責人(正處級);北京市委組織部幹部教育處副處長(正處級)、處長兼北京市幹部教育培訓服務中心主任等職。2013年4月任現職。
負責財務、行政後勤、安全保衛工作;分管財務處、行政管理處、保衛處、後勤服務中心;聯繫哲學教研部、經濟學教研部。
劉紅雷,副教授,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副局級)。
中共黨員,1965年4月生,江蘇金湖人,漢族,1988年7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學院俄語專業本科畢業、國防大學戰役學專業本科畢業、俄羅斯總參謀部軍事學院軍事指揮與國家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國防大學軍事戰略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防務學院辦公室副主任。曾留學法國羅什福爾憲兵學校,獲聘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及俄羅斯安全、國防與法制科學院教授。2010年11月任現職。
負責宣傳、意識形態、校院文化工作;聯繫公共管理教研部。
袁吉富,教授,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副局級)。
中共黨員,1967年12月出生,山西平遙人,漢族,1989年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和碩博連讀研究生畢業,獲哲學學士、博士學位。曾任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教師、教務處副處長、科研處處長、北京行政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北京行政學院學報主編、教務處處長。北京市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百人工程”人選、北京市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人選。2013年4月任現職。
負責學科建設、科研、圖書館、研究生教育、基層黨校工作,分管科研處、圖書館、研究生部、基層黨校工作處;聯繫社會學教研部、外語教研部。
張軍,教授,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副局級)。
中共黨員,1964年7月出生,河南新鄭人,漢族,1985年參加工作。1985年7月寶雞師範學院政教系本科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1991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2012年1月,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在職研究生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陝西省銅川市第一中學教師,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科研處幹部,校刊編輯部副主任、副主編,哲學教研部主任。北京市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百人工程”人選、北京市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人選。2016年9月任現職。
主管行政學院特色建設,負責教學培訓、校刊編輯、國際合作交流、學員管理工作;分管教務處、校刊編輯部、國際合作交流部、學員工作處、成人教育學院;聯繫法學教研部、工商管理(領導科學)教研部。
譚繼東,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副局級)。
中共黨員,1969年5月出生,陝西戶縣人,漢族,1991年7月參加工作。1991年7月,西北大學哲學系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獲哲學學士學位;1996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西方哲學專業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2003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成人教育學院副院長,辦公室副主任、主任。2016年9月任現職。
負責辦公室、信息化、人事、離退休幹部工作;分管辦公室、信息部、人事處、離退休幹部工作處;聯繫政治學教研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