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狀蕁麻疹

疾病簡介,診斷要點,臨床表現,疾病治療,疾病預防,

疾病簡介

丘疹性蕁麻疹又名嬰兒苔蘚或蕁麻疹樣苔蘚,是好發於小兒的常見皮膚病,患病的小兒皮膚會出現大小均勻的紅色丘疹,或丘疹樣水皰性皮疹,瘙癢不安,久治不愈,反覆發作。由於瘙癢會使小兒哭鬧煩躁,若抓破皮膚可因繼發感染而致化膿。本病嬰幼兒多見,春夏季節發病率比較高。本病一般預後比較好。
本病與中醫水疥類似。亦有學者稱本病為水皰濕瘍。
現今幾乎都認為丘疹性蕁麻疹發病與昆蟲叮咬有關,可以說是由節肢動物類叮咬止起的外因性變態反應。當患者被節肢動物,如臭蟲、跳蚤、蚊子、蠕類等叮咬時,該昆蟲唾液可注入皮膚內,若此人具有過敏素質傾向,那么,通過幾天數次叮咬之後則可致病。多數看法是屬於遲發性變態反應。持以上觀點的理由有:其一、用上述昆蟲製成抗原進行皮膚試驗,90%患者呈陽性反應;其二、本病好發月份同昆蟲愛叮咬人的季節相一致;其三、患者脫離致病時的環境,避免再與這類昆蟲接觸,結果常使患者病情霍然痊癒;其四、倘若病人長期反覆受叮咬則可發生脫敏作用,故本病自兒童7歲後,隨年齡增加其發病率也逐漸降低,直至中年人基本上不得此病。
另外,還有部分學者提出,有少數的病人可能對某些食物,尤其是蛋白質的過敏而引起。

診斷要點

(1)本病好發於嬰幼兒童,夏秋多見。有時一家數個兒童同時發病。
(2)典型皮損為綠豆或稍大淡紅色丘疹,性質堅硬,頂端常有皰,搔破後結痂,周圍有紡錘形紅暈,經搔抓後呈現風團,風團消退後仍恢復原形。
(3)好發於軀幹及四肢近端。損害數目不定,分批出現,散漫發生或少數簇集,常伴有胃腸障礙,少數患者有時亦有呈現水皰者。
(4)病程長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但新的皮疹又可陸續出現,因而新舊皮損同時可見,至天氣轉涼後逐漸痊癒,但次年常又發生。
(5)自覺劇烈瘙癢,夜晚特甚,往往影響睡眠,患兒精神不安。搔抓後表皮剝脫,易致繼發感染。

臨床表現

丘疹性蕁麻疹常在春夏秋暖和季節發病,主要發生於1歲以上的兒童及青少年,尤以學齡期前更為多見。本病往往好發在軀幹、四肢伸側,但頭面部較少被波及。皮損表現為風團丘疹或風團水皰。典型損害,其風團狀似紡錘形,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皰。還可以在四肢遠側端和掌跖部位出現張力性水皰。皮疹可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對稱。患兒多有劇癢,以夜間尤甚。常因搔抓而繼發膿皰瘡等化膿性皮膚病,但通常無全身症狀,局部淺淋巴結也不腫大。病程約1-2周,損害消退後,可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斑,但易復發。然而,本病可隨著年齡增加或復發次數增多而病情逐漸緩解,直至不再發病。
本病的主要表現是皮膚出現皮疹,皮疹為紡錘形,水腫性紅色丘疹,開始為小粒狀丘疹,繼而發展為黃豆至花生米大,有時丘疹中央有水皰,偶爾可見血皰,周圍紅暈明顯,皮疹常成批出現,好發於腰背、四肢,群集或疏散分布,皮疹奇癢,抓破後容易糜爛而致繼發感染。單個損害的皮疹約7-10日左右消失,留有淺褐色色素沉著,新損害的皮疹常不斷發生,所以同一人皮膚內可見不同期的皮疹。
按中醫辨證,皮疹成批出現,丘疹色紅,堅硬如粒,瘙癢明顯,哭鬧不安,舌尖紅或邊紅,或兼見惡風發熱,鼻塞流涕,咽紅咽痛,咳嗽,是風熱壅滯證。如果皮疹比較大,上有水皰,癢痛明顯,面黃煩躁,或精神睏倦,大便不調,小便黃赤,食欲不振,舌紅苔黃膩,是濕熱蘊滯證。病程已久,皮疹反覆發作,色紅而癢,口渴口臭,時有腹痛,大便乾結,夜間磨牙,食欲不振,舌紅苔黃厚膩,是積滯蘊熱證。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特點,則可做出診斷。
丘疹性蕁麻疹需與水痘鑑別,後者好發軀幹,四肢近側及頭面部,口腔黏膜常常被累及,損害未見風團樣皮疹,更無張力性水皰發生。自覺不癢或輕癢,但患者往往有低燒等全身症狀。
丘疹性蕁麻疹與蕁麻疹鑑別,前者不是單純風團,而是混合性損害,即風團丘疹或風團水皰。

疾病治療

一、 傳統方法:
丘疹性蕁麻疹的發病原因很複雜,如用傳統的控制的方法治療,如激素類,抗組胺類,消炎類藥物治療,一時見輕,但過一段病情又會加重,這樣反覆形成惡性循環。
蕁麻疹,易於反覆發作,傳統的療法大多以外用藥物、針劑等,治標不治本,長期用具有一定的耐藥性,給患者帶來了萬分痛苦。現在新的觀點認為傳統療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要治癒蕁麻疹要二個方面同時進行。
(1)要進行抗敏脫敏治療,徹底改變過敏體質。
(2)要徹底清除人體血液中的毒素,降低血液的血熱血燥,恢復機體正常的血液循環。
二、內用療法
(一)抗組胺類藥:可做為常規套用,一般多採用既有抗組胺作用,又有鎮靜效果的苯海拉明、非那根、撲爾敏、賽庚定等內服。如果以上藥物沒有效果,可以服用“複方酸苷片”,對久治不愈的丘疹性蕁麻疹效果顯著,其藥理作用:1、抗炎症作用:(1)抗過敏作用。(2)對花生四烯酸代謝酶的阻礙。2、免疫調節作用。3、對實驗性肝細胞損傷的抑制作用.4.抑制病毒增殖和對病毒的滅活作用。
(二)鈣劑:乳酸鈣或葡萄糖酸鈣片口服有一定療效。常常與抗組胺類藥伍用。
(三)維生素類:往往使用維生素C或B12與抗組胺類藥聯合治療,可望獲得較好效果。
(四)中醫治療;本病治以祛風清熱為主,但編者經驗、本病套用四物湯(當歸、生地、白芍、川芎)或五苓散(澤瀉、茯苓、豬苓、桂枝、白朮)煎服、每日一付,效果頗著,值得一試。
三、外用療法
對症處置,根據皮損表現可選擇具有止癢、消炎作用的洗劑或乳劑外搽,但如有繼發感染,應先控制感染為宜。

疾病預防

一、搞好環境、居室和個人衛生,以杜絕引起本病的昆蟲滋生。
二、住所處室內外可噴灑殺蟲劑,以消滅臭蟲、跳蚤、蚊子等有害的節肢動物。
本病是小兒春秋季節的多發病,尤其多見於戶外活動後發生。注意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消滅蚊蟲、蚤、璊、臭蟲等,以及避免食致敏食物,可減少本病發生。儘量不搔抓,以防繼發感染。皮疹可自然消退。給予適當的藥物可改善症狀及加速皮疹消退。中醫文獻中有關“土風瘡”、“水疥”及“細皮風疹”等的描述與本病相似,多“由肌腠虛疏,風塵入於皮膚故也”,或因“內蘊濕熱,復感風邪蟲毒”,“內有食滯,外感風邪”所致。辨證上多為風、濕、熱之症。許多中藥具驅蟲及辟穢之效,且副作用少,故中藥在防治丘疹性蕁麻疹中頗有前途。
三、如已發病可以服用撲爾敏、苯海拉明等,也可以服用中成藥犀角化毒丸,賽金化毒散、小兒香桔丸等,局部可以外塗白色洗劑或蟲咬水等止癢劑。如有繼發感染或長期不愈,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四飲食忌辛辣刺激、酒類、海鮮類發物、牛羊狗肉等。服用期間如有化妝品過敏者需慎用化妝品,避免刺激皮膚。敏感性皮膚容易乾燥脫皮,注意給皮膚補水,保持滋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