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

2021年12月26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發布了2021版《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報告(簡稱《能源展望》)。這是中國石油連續第6年發布能源中長期展望報告,並首次以2060年為著眼點,從世界和中國兩個維度,聚焦“碳中和”目標,系統探討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趨勢與路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
  • 發布時間:2021年12月26日
  • 發布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內容解讀
中國石油集團總經理助理、中國石油集團國家高端智庫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執行董事兼黨委書記張華林在致辭中說,全球能源業正加速駛入綠色低碳轉型軌道。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召開,彰顯了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同時2021年又見證了一場預期之外的全球性能源供應危機,它深刻地警示世界,能源轉型發展是一個複雜艱巨的過程,必須協調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平衡發展,必須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必須統籌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必須加強國際能源合作。中國石油作為全球知名的能源公司和中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致力於成為實現中國“雙碳”目標與保障能源安全的中堅力量,統籌推進油氣業務與新能源業務協調發展,加快培育綠色低碳產業成為公司發展新動能。中國石油通過研究、編寫和發布能源展望報告,力圖提供一個科學全面的分析框架、一個專業研討交流的平台,以期實現共研大勢、共享合作、共謀發展。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余國介紹說,從2015年開始進行的能源展望研究,讓我們對世界和中國的中長期能源轉型發展規律有了更深刻、更系統認識。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技術創新對實現碳中和目標起到關鍵作用,轉型要處理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有序銜接,統籌好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保障的關係,各國需合作減排,共同維護全球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關鍵礦產資源有序發展,對實現《巴黎協定》氣候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代表主創團隊,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所主任工程師王利寧解讀了報告的核心觀點。著眼2060年,《能源展望》報告以參考情景(延續現有軌跡)和三種“碳中和”情景,分別從可持續轉型、CCUS技術大規模套用、可再生能源更快突破等方面,探討了不同技術進展下的中國能源發展趨勢。報告將中國能源系統實現零排放目標分為三個階段,即2030年前為碳達峰攻堅期,2030-2050年為碳減排加速期,2050-2060年為碳中和決勝期。報告認為,應不斷降低能源消費強度,推動一次能源消費2030年前後進入峰值平台期;能源替代、節能減排以及脫碳技術將成為碳減排的三大任務。分品種看,煤炭中短期消費穩中有降,未來將發揮應急兜底保障作用;石油中短期消費繼續增長,未來更加突出原料屬性;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未來將作為新能源最佳夥伴;非化石能源將成為能源供應主體。報告同時以參考情景(延續現有軌跡)、合作減排情景、博弈減排情景對不同環境下世界能源發展進行了展望,強調各國應因地制宜走適合本國國情的低碳轉型之路。
報告分析指出,2040年前世界石油天然氣仍將維持主體能源地位,占一次能源比重保持在50%左右,其中,油氣占比分別處於18%-30%和25%-28%區間。在國際社會通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前景下,到2060年油氣占比或將降至23%(屆時油氣各占10%和13%),石油消費峰值有可能在2025年前後來臨,天然氣消費峰值在2040年前後。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消費也將先後在2030年和2040年達峰,分別約7.8億噸和6500億立方米。天然氣作為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的“穩定器”應該最佳化開發。
發布會上,國際能源論壇(IEF)前秘書長孫賢勝、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原所長戴彥德、中國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院長王震、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政、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余皎、中國石油集團發展計畫部副總經濟師朱興珊等,還就能源轉型的節奏把握、化石能源的發展前景、石油公司在能源轉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強能源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話題開展了研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