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過四十年的壯觀增長,中國終於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內閤府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010年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GDP超過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時間:2010年
  • 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象徵意義:一個經濟大國,遠非經濟強國
  • 二季度GDP:1.33萬億美元。
  • 排名變化:2009年第二季度起就超過日本
排名變化,象徵意義,基本觀點,相關評論,隱患,挑戰,

排名變化

大約2000年,中國還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2007年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中國經濟規模何時能超越日本一直是近些年來國內外經濟學家關注的話題。
事實上,中國經濟規模從2009年第二季度起就超過日本。2009的數據顯示,日本第二季度的GDP(國內生產總值)為1.28萬億美元,而中國的二季度GDP為1.33萬億美元。
中日兩國全年經濟排名的懸念直到2011年2月14號才正式揭曉。日本內閤府14號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去除物價變動因素且經季節調整後,2010年第四季度日本實際GDP環比下降0.3%,按年率計算下降1.1%,這是日本經濟五個季度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最終,2010年日本名義GDP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這也是1968年以來日本經濟首次退居世界第三。美國《華爾街日報》用“一個時代的結束”來形容這一歷史性時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袁鋼明2011年2月14號再次強調,國際上衡量國富國窮的指標是人均GDP,“目前中國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中國還是一個‘窮國’的事實並沒有改變,國內媒體應該淡化這一變化,避免國際輿論藉機再度炒作‘中國經濟威脅論’”。
趕超日本趕超日本
2009年第二季度,中國GDP總量首次超過日本,日本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第二季度GDP總值為1.28萬億美元,低於中國第二季度GDP的1.33萬億美元。
在日本經濟總量落後於中國的前提下,加上GDP增長率僅為0.4%的現實情況,業界已經預測,中國全年GDP超日本幾乎沒有懸念。

象徵意義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一番“中國實際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言辭,引發媒體關注。“超英趕美”是多少國人的夢想。儘管易綱沒有說明中國是什麼時候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但按照中日兩國的經濟增速,普遍預估應該是今年上半年。
2009年中國與日本的GDP差距只有區區800億美元,按照中國今年上半年10.3%的經濟增速,再考慮到6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約1%的升值,儘管日本上半年的經濟數據還未出爐,但根據其一季度4.9%的年率增速,即使日元對美元的升值要遠大於人民幣,以美元計算的GDP,中國在二季度超日本也是板上釘釘。
對於中國經濟的“坐二望一”,無須奇怪,也不必妄自菲薄。應該說,這是改革開放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30多年的改革,由於我們實行了市場經濟,更深地融入世界,充分運用全球的市場、資源、技術和智力,致使經濟增速年均接近10%,這樣長時間的高速增長世所罕見,使得中國在近幾年裡陸續超越傳統七大工業國中的其他國家,並於今年上半年終於趕上日本。如果按照2010年的發展速度,就是趕超美國也不是難題。事實上,中國2009年無論是工業增加值還是工業總產值,都已超過美國。
但是,對於這個全球經濟“老二”,我們亦不能過於自大,沾沾自喜。遠在19世紀,中國的GDP就占到當時世界的20%多,有如當今的美國一樣。然而,中國還是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了。這裡面的原因十分複雜,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人民並未享受到經濟成長帶來的益處,無論收入還是權益,都普遍貧困。今天我們重又坐上100多年前失去的“數一數二”的“交椅”,但在貧富分化、權利的貧困上,有某種程度的相似。
首先,“老二”的背後,是經濟發展模式的亟待轉型。在舊有的增長模式下,我們不但透支了中國的環境和資源,而且也過度透支了中國的人力資本和權益資本。迄今為止的發展,我們走的基本是工業化國家曾經走過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是一種拼資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與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依靠科技和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還相當遠。
其次,我們的人均GDP比日本還差一大截,還有繁重的脫貧任務需要完成。日本在經濟起飛後,用了不到20年時間就使得自身進入到已開發國家行列,即使經過長達10多年的經濟蕭條,到2008年,日本的人均GDP達42480美元。中國在2009年的人均年收入只有3800多美元,居世界100位以後,只相當於日本的近1/13,差距非常明顯。另外,中國的脫貧任務依然沉重。按照聯合國一天一美元的收入標準,中國大約還有1.5億的貧困人口。即便按照中國年收入1300元的貧困標準線衡量,僅農村地區還有4000多萬的人口未能脫貧。
第三,我們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務還剛剛破題。除了收入不高和貧困外,在國民所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上,我們也很落後。可以說,無論養老、醫療、教育、就業、城市化等各方面,我們的水平都很低。由此也反映出中國的整體經濟水平與日本等已開發國家仍存在很大差距。
第四,我們也沒有與“老二”地位相匹配的在全世界叫得響的知名品牌。中國被譽為“世界工廠”,但尷尬的是,我們的多數產品和服務位於產業鏈的低端,沒有產生出世界級的有廣泛影響力的品牌。日本在其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產生了一大批像豐田這樣的有競爭力和影響的世界品牌。一個沒有一流產品和服務的國家,是不可能有創造性的,充其量只是模仿,而模仿不可能使一個國家的經濟和企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還有其他問題,就不一一列舉和分析。總之,人口多、底子薄、相對資源少、貧困人口多、創新能力弱,權益和福利低水平等仍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對此,我們應有自知之明。充其量,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只表明我們是一個經濟大國,遠非經濟強國,因此,它只具有象徵意義。

基本觀點

專家認為,在最近幾年超越了日德法英後,強勢的中國增長會在30年代初最終把美國從世界頭號經濟大國寶座上拉下。美國09年GDP大約是14萬億。“今天是非比尋常的,”佩特森研究院的經濟學家Nicholas R. Lardy稱“它再一次顯示了亞洲過去10年都發生了什麼:中國在經濟領域讓日本顯得暗淡無光。中國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了。”
日本的經濟已經經歷十多年的停滯,今天的數據顯示了經濟政治實力的雙重衰退。世界銀行在過去40年中都視日本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上世紀80年代甚至傳出有朝一日日本將趕超美國的預計。正當日本經濟日趨成熟、國民迅速老齡化之時,中國正處於城市化的陣痛期、發展落後期,分析家認為這也暗示了更低的生活水平和更大的發展潛力。就2005前,中國的GDP還只有2.3萬億美元,僅為日本的一半。
中國國土面積和美國大致相當,供不應求的資源卻負載著地球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國人均收入只有3600美元,和諸如阿爾及利亞、薩爾瓦多、阿爾巴尼亞等赤貧國家相當,而美國人那邊則是46000美元。然而中國政府的指導方針卻鮮有質疑,中國開始用其不斷增強的外貿統治力、龐大的外匯儲備和美國債券持有量、對石油煤炭鋼鐵等一切自然資源的追求在重塑世界經濟格局。中國已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中國領導人在外交舞台上愈發自信,依託於上萬億美元的能源交易,開始能在亞非及拉丁美洲施加巨大的影響力。
“他們對世界經濟施加了巨大的影響力,並開始統治亞洲,”康奈爾大學交易法案教授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區負責人Eswar S. Prasad說“許多亞洲經濟體都完全依託於中國的保護下,對於一個人均收入如此低的國家來說這真是引人矚目。”日本現在的心情就像獲得退休一樣。儘管北京開始在世界的舞颱風光蓋過了他,但日本也從一個更繁榮的中國中獲益。隨著中國人工資水平的提升,中國成為日本商品的沃土。
中國也開始在國際上的很多談判中發出聲音,分析家指出,2009年北京就施壓美元必須不再擔任世界基本儲備貨幣。就在美國和歐盟從數十年來的最大金融危機中緩緩復甦,中國已經加大了基建投資並下注了586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畫。儘管2010年發展趨於平穩,中國GDP仍預計增長10%——綿延了30年的經濟兩位數增長仍未告破。
“這只是開始,”供職於UBS的北京經濟學家王濤說,“中國仍只是開發中國家,所以他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還具有決定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和拉丁美洲日用品價格的巨大實力。”儘管如此,巨大的挑戰仍在眼前。經濟學家稱中國經濟過分依賴於出口和投資,它需要刺激國內消費——這仍是中國現階段缺乏的。廣受爭議的國有最大銀行2009年度巨額放貸,其實只是銀行將一些賬目從資產負債表里歸為借貸款項,在規則上的取巧損害了借貸業的發展。
美國歐盟及其他國家指責中國認為壓低人民幣匯率墊高出口獲利——使得中國獲得巨大貿易順差,但使美國歐盟等主要雙邊貿易國蒙受虧損。中國對這系列尖銳爭論充耳不聞,只是堅持其貨幣沒有被低估,在貨幣改革之前已有過升值。
不管怎么樣,中國的崛起比將繼續和美國歐盟在能源問題上產生摩擦,同時也是瞄準中國市場企業的良好契機。儘管其GDP仍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中國2009年已一舉超越美國成為民用車第一消費國。中國2009年也超越了德國成為了第一出口大國。跨國公司卡特彼勒,GE,GM和西門子和一些其他公司都已視開拓中國為重要策略,一些公司已將研發中心搬到中國。一些分析家指出,儘管中國急於在經濟金融領域大展拳腳,讓一些本土企業走向國際,中國仍希望在諸如全球氣候變暖、如何制定減排溫室氣體的問題上藏身幕後。
中國在2006年超越美國成為溫室氣體頭號排放國。但中國仍有志於將生產單位經濟產值的所需能源在2010年底較2006年減少20%。評估中國現階段的狀況是負責的。儘管從人均角度看依舊赤貧,但中國政府有能力在諸如刺激經濟、在某些工業領域建立新項目加大投資的魄力。

相關評論

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二大經濟體的頭銜沒有太多值得慶幸的,我國到2010年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這才是2010年中國的真實處境,我們是世界上最窮的“第二大經濟體”。不僅如此,未來20年在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與當前相比將更加嚴峻。

隱患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與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相比,我國除國內生產總值一項數據之外,其他重要指標遠低於日本同期水平。
1968年,日本GDP超過1000億美元,超越西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當時日本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人均GDP排在世界第20位。而2010年8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人均GDP僅為3800美元,在全球排名105位。
不僅如此,日本厚生省《國民生活實態調查》顯示,1968年日本基尼係數僅為0.349,這一數據顯示日本在實現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國民收入分配均等化已經實現了較高水平。
而在2010年“兩會”期間,九三學社中央提交的關於最佳化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提案中顯示,我國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已經達0.46。按照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判斷,基尼係數0.3以下是穩定線,0.4是警戒線,0.5是危機線,因此,中國的基尼係數已經超過了警戒線。
此外,與2010年經濟成長強勁的巴西俄羅斯等國相比,中國的人均GDP也相對落後。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巴西2009年的人均GDP為8121美元,俄羅斯2009年的人均GDP為8684美元。
業內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經濟高增長的同時,諸如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方面的問題也越發凸顯出來,亟待加以完善和解決。

挑戰

按照2010年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測算,我國屬於中等收入國家中等偏上水平,但截至2009年,日本人均GDP已經接近40000美元,存在巨大差距。
按照國家發改委巨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畢吉耀的測算,如果按照我國未來保持7%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測算,排除匯率因素的影響,到2030年我國人均GDP將達到1.05萬美元,相當於剛剛跨入已開發國家門檻。
也就是說到2020年我國基本建成小康社會後,仍然很難達到西方國家人均GDP1萬美元以上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我國GDP在連續多年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長,未來10到20年如何發展更加值得現在開始思考。
畢吉耀說:“我國目前的發展基數已經較高,經濟發展在體制機制上仍然存在一定問題有待解決,此外,由於能源、資源,以及環境的約束,三個因素疊加對我們經濟可持續的高增長構成巨大的威脅。”
以能源、資源為例,2007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長,但是與此同時人均能源消耗量也保持了6%到7%的高速增長,“十一五”期間國家提出了節能減排,我們的能源消耗有所減緩,但是按照我們2010年的消耗速度,不論是對資源來說,還是資源消耗所帶來的環境污染來說,長此發展下去後果不堪構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