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量自難忘:胡適給韋蓮司的信

不思量自難忘:胡適給韋蓮司的信

不思量自難忘:胡適給韋蓮司的信》一書的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時間是第1版 (2001年8月1日)。

基本介紹

  • 書名:不思量自難忘:胡適給韋蓮司的信
  • ISBN:7533627539
  • 頁數:291頁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1年8月1日)
  • 開本:20.4 x 14.4 x 1.6 cm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
平裝:
開本: 32開
ISBN:
條形碼: 9787533627539
尺寸: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周質平,1947年出生於上海市。1970年台北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1974年獲東海大學碩士學位,1982年獲美國印地安那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教授。著有:Yuan Hung-taoandthekung-an School(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8)《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胡適與魯迅》、《胡適叢論》、《儒林新志》;編有《胡適早年文存》及《胡適英文文存》等書。

內容簡介

1913年至1914年間胡適與韋蓮司相識,開啟了一段近半個世紀的深厚情誼。 兩人書信的往返,經過五十年動盪的歲月之後,依然在胡韋堅定的友誼下,被珍視、努力地保存下來。從電報、信函到明信片,無一不娓娓述說著二人之間相知互重的深情。

媒體評論

《胡適與韋蓮司——深情五十年》一書去年由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與北京大學出版社先後在兩地出版,引起了相當的注意。讀者的反應約略可以歸為兩類:其一認為,胡、韋關係是貫穿胡適一生極重要的一段友情與戀情,將這些史料公諸於世,有助於對胡適人格、性格深一層地了解;其二則認為,公開男女私情,有損胡適“完人形象”。這本書的出版,使我成了“胡適的罪人”。
過去一年多來,我細讀了幾次胡、韋的書信,和胡適日記中的點點滴滴。我可以相當肯定地說:胡、韋兩人對這一段戀情,從發展到成熟,以至老年時歸於醇厚的友誼,從未有過罪惡或羞恥的感覺;恰恰相反的,兩人都覺得這是一段極珍貴、極值得紀念的男女情誼。胡適在《留學日記》中,記錄了許多與韋女的交往,正是說明胡適有意要將這段情載入史冊,留在人間。
兩人為保留對方的來信,都做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尤其是韋蓮司,在垂暮之年,將胡適五十年的來信、電報、信封,以至於片紙隻字都——攝影,打字細校,寄給江冬秀,並請求胡適紀念館妥善保管,這哪裡是要將這件事隱去的做法。韋蓮司寫給胡適的信,1948年以前的,保留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48年以後的,則存於台北南港胡適紀念館。從兩人訂交到胡適去世的這半個世紀(1913-1962),世界經歷了兩次大戰,中國更是戰火連年,有翻天覆地的改變;而這兩個個人命運的變遷,空間和時間的移轉更是有滄海桑田之感,但這種種都改變不了這兩個人保留這批信件的決心,這背後要有多大的毅力和多深的情感!兩個人這樣盡一切可能地將這批信件保留下來, 當然有“藏諸名山”之意。文字留在人間,終究是要人讀。我們將這段戀情、這批史料公開,是符合兩個當事人的意願的。
有些傳記材料的公開,在傳主生前是不宜的。但胡適去世已37年,而韋蓮司和江冬秀也墓木早拱,公開這批書信與當事人是元礙的,但對研究胡適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卻提供了新的史料。我絲毫無意把先賢的個人私事做“花邊新聞”式的處理,但另一方面,我也不相信“為賢者諱”這種作傳的陳規老例。胡適在提倡“整理國故”時,主張“還他本來面目”。“胡適學”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研究上, 已經成了一宗巨大的“國故”,我相信,他是不會反對我們“後死者”為“還他本來面目”所做的努力的。雖然, “本來面目”是個永不可復現的“理想境界”,但傳記作者卻必須時時將此一念存乎胸中。每一份新史料的發現和公開,都為“本來面目”的復現,向前推移了一分。
當然,將史料寫成傳記,終究不免加入了傳記作者對史料的解釋和剪裁,作者雖無意於“斷章取義”,但讀者終不免有“未窺全豹”之恨。為了讓讀者能看到胡適給韋蓮司書信的全貌,我把這批書信按年月先後翻譯集印成冊。韋蓮司致胡適的信則因漫漶缺漏過多,斷簡殘編,辨讀為難,兼以平曰工作繁重,一時無力及此,本書僅收胡適於韋蓮司函。
老舍在《老張的哲學》中,有句話道盡戀愛自由的重要:。人們要是得不著戀愛的自由,一切自由全是假的;人們沒有兩性的愛,一切的愛是虛空的。”這句話雖然帶著文學家誇大的筆調,但也絕非虛語。凡是從“忠貞”的立場,對胡、韋關係做道德批判的人,都不免無視戀愛自由和兩性的愛是一切自由和愛的核心。聖人也罷,完人也罷,終究還是一個人。我們只能在人性的基礎上求道德的完美;我們不能在人性之外,別求道德。人性之外的道德不是虛偽,就是殘酷,這豈不又成了“吃人的禮教”了嗎?
後人為前人作傳必須分開“是非” (true or false)和“對錯”(right or wrong)。“是非”談的是“真不真”,是屬十“事實判斷”;而“對錯”談的是“該不該”,則是“道德判斷”。“真不真”是有客觀標準的,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對不對”則是“見仁見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我寫《胡適與韋蓮司》,翻譯胡適給韋氏的信,主要的關懷是個“是非”問題,也就是這件事是不是發生過;至於在“對錯”這一點上,我採取的是一種“同情的了解”。設身處地的為當事人想,不但‘‘你我處此又當如何?”甚至於“聖人處此又當如何?”這點寬容和理解與其說是對當事人的,不如說是對“人”的。
我們不能在人性之外,拿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道貌來;我們更不能在歌頌孝道的偉大時,忘了這樣的孝道是用一個人(其實是三個人)終身的戀愛和婚姻的幸福來做祭品的。凡是從道德的角度“激賞”胡適的婚姻,而又視任何婚外關係為罪大惡極的人, 多少有著勸人做“烈士”同樣的心理。……

目錄

序(周質平)
1914年11月2日 容忍遷就,各行其是
11月6日 剛多塞/毛萊
11月26日 感恩節晚餐
12月3日 可憐!教徒
12月7曰 《姑息論》/交往受益
1915年1月3日 收到新年禮物
1月9日 明信片:慶祝活動
1月10日 移民法案
1月18日 《儒教與卜朗吟哲學》
1月20日 參觀波士頓博物館
1月24日 明信片:離開哈德雷樓
1月24日 結束紐約行
1月25日 教會不能令人滿意
2月1日 紐約相會引起風波
2月5日 總統選舉
1915年2月9日 基督教失敗了
2月14日 見到黃興
2月17日 寄照片/集中精力
2月24日 無後主義/想家
2月25日 中日問題
2月28日 對中日問題的態度
3月 1日 投書受重視
3月?日 勿拒惡/基督教
3月14日 《國際倫理原則的研究》
3月23日 不擬再演講
3月24日 《現代社會運動的道德意義》
3月28日 擬寫第二封《公開信》 /江冬秀
3月29日 明信片:失望
3月29日 明信片:康大擬請毛萊作
講座
4月1日 誤刪了幾個“?”
4月26日 好管閒事/家中訊息不好
5月12日 母親謝函
5月29日 旁騖太多
6月21日 國際政策討論會
6月22日 “進步”之意義
7月 1日 國際政策討論會結束了
7月14日-15日 擬去哥大/中國畫
8月 4日 明信片:確定到哥大
8月12日 趙元任可教你書法
8月25日 報告近況
9月 3日 發表《中國與民主》
9月3 日 趙元任地址
……
不思量自難忘——護士給韋蓮司的信翻譯書後(周志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