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造影

下肢靜脈造影從足背淺靜脈針推造影劑,造影時病人取30°斜立位,檢查側肢體必須完全處於不負重的鬆弛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肢靜脈造影
  • 經過:足背淺靜脈針推造影劑
  • 體態:30°斜立位
  • 注意:側肢體必須完全處於鬆弛狀態
簡介,臨床意義,適應證,案例分析,

簡介

造影時在踝部扎一止血帶,以阻斷淺靜脈回流迫使造影劑進入深靜脈系統,有利於顯示深靜脈。同時可阻斷或減少淺靜脈的充盈,從而減少深、淺靜脈間的重疊。此外更有利於交通支靜脈瓣功能不全的定性及定位。在透視下觀察,根據造影劑充盈情況依次攝取小腿正側位、大腿正側位,攝片時患者應配合醫生,轉動體位,吸氣屏氣等。使造影檢查能順利完成。

臨床意義

在於明確診斷、確定類型,為合理選擇治療方法提供依據,順行靜脈造影可了解深靜脈系統通暢情況,觀察有無血栓形成,及其部位、範圍以及了解血栓形成後的再通演變過程,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判斷交通支瓣膜功能及解剖部位,為手術結紮交通支提供切口部位,評估深靜脈功能

適應證

①、了解下肢靜脈血栓或栓塞、靜脈炎、腫瘤侵蝕或外傷引起的靜脈阻塞部位、範圍和程度;②、明確下肢靜脈曲張、深靜脈瓣膜功能和穿通支靜脈功能和解剖定位;③、觀察血栓切除、靜脈曲張或其他病變的手術效果;④、了解下肢慢性潰瘍、腫脹、脹痛及色素沉著的原因;⑤、估計先天性靜脈病變的部位和範圍等。

案例分析

下肢靜脈造影屬於四肢靜脈造影最常見的一種,在臨床中運用較多。造影主要是為了確診有無深靜脈血栓形成,深靜脈和淺靜脈交通支瓣脈是否健全,以及探討小腿慢性潰瘍的病因等。本文收集我院外科1996年5月~2003年5月疑為下肢靜脈曲張需手術而做術前檢查、主要檢查深靜脈功能情況且造影比較成功、臨床資料比較完整者60例,總結分析如下。
一般資料本組共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齡39~69歲。臨床均表現為下肢靜脈曲張10年以上,28例發生於雙下肢,19例發生在右側,13例發生在左側;38例出現慢性潰瘍等。
方法所有造影均在AXGPSM801000MAX光透視下觀察並點片。患者仰臥在床面,下肢稍外旋,頭高足低約15°。由於本組病例都以檢查深靜脈功能為臨床主要目的,故在踝部縛一橡皮止血帶,鬆緊以僅能阻斷下肢淺靜脈回流為宜。從足背淺靜脈中注入泛影葡胺20ml,電視透視下在15s內注射完畢,在造影劑注入3/4時開始從踝至髖部攝片,必要時改變體位後局部加攝點片。
在本組病例中,造影表現為下肢深靜脈正常,交通靜脈被逆向充盈,不少造影劑通過交通靜脈進入曲張的皮下淺靜脈者42例,造影表現為一般深靜脈無明顯瓣膜陰影,管壁尚光整或輕度不規則者13例,局部深靜脈欠規則和擴大者5例,兩者均可見並伴有交通靜脈和淺靜脈逆向充盈。其中曲張的淺靜脈血栓形成2例。造影表現為下肢深靜脈、交通支正常,擴張的淺靜脈無一例被造影劑逆向充盈。
正常下肢靜脈行走方向數目較不固定,但主要的靜脈還是可以辨認的,一般由3組互相交通的靜脈所組成:淺組、深組和交通靜脈。顯影的靜脈有光滑平行的管壁,從遠端到近端管壁逐漸自下而上,由淺入深正常回流的瓣膜,在靜脈壁上每隔一定距離可見瓣膜對稱圓形凸出。位於大隱靜脈上端的瓣膜甚堅強,能阻止股靜脈的血液倒流入大隱靜脈[1]。下肢血管造影術有靜脈造影和動脈造影兩種方法,但靜脈造影簡單,容易掌握,較適用於基層醫院,使用得當一般能滿足診斷要求。本組由於臨床造影前已基本診斷了下肢靜脈曲張,主要目的是觀察深靜脈及交通靜脈的通暢情況,故本文重點討論有關這方面的內容。
下肢靜脈曲張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發生在淺的大隱靜脈,其次在小隱靜脈。深靜脈的瓣膜較淺靜脈多且受肌肉的保護,一般多不發生曲張。當靜脈曲張時,瓣膜產生關閉不全,更加重了靜脈的擴張、彎曲、延長。如同時有交通靜脈瓣膜損壞,則血液可自深靜脈返流至淺靜脈,淺靜脈負擔增重使曲張嚴重。後期周圍組織缺氧發生營養不良可出現血腫、色素沉著和潰瘍,本組有38例。曲張可分為3類:(1)單純性淺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症狀較輕,故本組無一例。(2)交通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本組有42例。(3)交通靜脈和深靜脈的功能不全,本組有18例,其中深靜脈功能不全較嚴重者6例。
下肢靜脈造影不僅可以了解靜脈曲張阻塞的部位、程度,而且可以判斷側支循環建立的情況。本組造影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臨床下肢靜脈曲張手術的術前檢查,為臨床手術方法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據,以減少此病復發率。本組60例造影中基本上解決了臨床的要求,故有明顯的針對性及專一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