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廣方言館

“廣方言館”成立於1863年,是上海建立的第一所外國語專科學校,也是帶有明顯上海特色的新式學校。相對於京畿使用的官話,地方語言被叫作“方言”。所謂“廣方言”,就是推廣方言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廣方言館
  • 創辦時間:1863年
  • 所屬地區:上海
  • 學校類型:外國語專科
  • 知名校友:馮桂芬
創立,沿革,

創立

早在1861年,客居上海的翰林馮桂芬就提出:宜在廣東、上海設翻譯公所,選穎悟兒童,住院肄業,聘西人課以西國語言文字,並習經史算學。這一提議得到李鴻章的首肯。翌年,上海廣方言館就在舊學宮(今學院路四牌樓相近)建立起來了,馮桂芬被舉薦為廣方言館館長。
上海廣方言館最初擬名是“上海外國語言文字學館”,此名見於李鴻章請設學館的奏摺。其後,在馮桂芬所擬試辦章程中,正式定名“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同文館”,簡稱“上海同文館”。此名用了四五年,1867年改名“上海廣方言館”。
上海廣方言館成立後培養出第一代精通西文和西學的中國學生。如1872年8月11日,陳蘭彬、容閎率上海廣方言館第一批30名14歲的學童赴美留學,開中國官派留學生之先河。中國近代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就是第一批留美學生;1874年9月19日上海人祁兆熙率第二批廣方言館學生赴美,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的唐紹儀為這批留學生中的一員。廣方言館畢業生中不少經選拔後成為中國第一代外交官,如汪鳳藻、陸征祥吳宗濂、劉鏡人、唐在復等。

沿革

1906年原廣方言館為適應形勢的需要改組為兵工專門學堂,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的父親郁礽培與中國近代實業家吳蘊初就是兵工學堂的同學。1913年受“二次革命”的影響,兵工學堂停辦,從此結束了廣方言館的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