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北伐戰爭期間,上海工人階級為配合北伐進軍,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

基本介紹

  • 名稱: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 地點:中國上海
  • 時間:北伐戰爭期間
  • 結果: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最終勝利
  • 主要指揮官:羅亦農、趙世炎、汪壽華
  • 指揮組織:上海總工會
第一次起義,第二次起義,第三次起義,

第一次起義

發動於1926年10月23日。
10月,北伐軍占領武昌以後,立即把主力調往江西戰場。軍閥孫傳芳在江西作戰失利,浙江省長夏超和國民政府駐滬代表鈕永建約定,脫離孫傳芳,歸附國民政府,並向上海進軍。中共上海區委(又稱中共江浙區委)決定和鈕永建合作,組織聯合暴動,以幫助夏超奪取上海,於10月23日夜發動武裝起義。但因夏超的部隊作戰失敗,起義準備不足,工人隊伍力量薄弱,起義遭受失敗。工人領袖陶靜軒、奚佐堯等10餘人犧牲,百餘人被捕。

第二次起義

發動於1927年2月22日。
18日,北伐軍占領杭州,先頭部隊到達嘉興。19日,上海總工會發布總同盟罷工令,至22日,罷工人數達36萬多人。上海防守司令李寶章,勾結公共租界工部局帝國主義勢力,對罷工工人進行殘酷鎮壓,將工人蔡建勛、史阿榮殺害“示眾”,繼又逮捕54人,殺害31人。中國共產黨領導上海工人、學生、市民奮起反擊,21日晚開始不斷與軍警發生局部戰鬥,至22日下午6時,總同盟罷工發展為第二次武裝起義,“建威”、“建康”兩艦炮擊高昌廟兵工廠,閘北、南市發生巷戰。由於起義計畫被泄,各區工人糾察隊失去統一指揮,加上北伐軍在上海郊區停止前進,鈕永建的便衣隊按兵不動,致使工人陷於孤立,起義再次失敗。其間工人、學生、市民犧牲、被捕共六七百人。

第三次起義

發動於1927年3月21日。
3月中旬,北伐軍向蘇州、常州和松江進軍,對上海形成包圍圈。21日,北伐軍薛岳第一師進入上海近郊龍華,嚴重率第二十一師占領蘇州,上海守軍軍心動搖,工人和民眾革命情緒高漲,中共上海區委決定發動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由中央軍委書記兼特別軍委書記周恩來擔任總指揮。周恩來同上海區委負責人羅亦農趙世炎和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等,在特別委員會領導下,對第三次武裝起義作了周密的準備,在工人中建立了嚴密的組織,組成了約3000人的工人糾察隊,其中有武器的150多人,秘密進行了武裝訓練。他們召開市民代表會議,爭取和團結廣大市民民眾。起義前發動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破壞張宗昌運兵上海的計畫,斷絕敵人對上海的增援。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領導人羅亦農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領導人羅亦農
3月21日中午12時,上海總工會發布總同盟罷工令,全市80萬工人實現了總罷工並立即轉入武裝起義,租界裡的中國工人也集合到華界參加起義。隨即工人糾察隊分別從南市、虹口、浦東、吳淞、滬西、滬東、閘北等七個區向反動軍警據點發動猛攻,市民民眾也主動幫助糾察隊築街壘、運彈藥、送食品。工人武裝經過30個小時的浴血奮戰,於22日6時許攻克了敵人的全部據點,占領了上海,取得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勝利。
這次起義共消滅3000多名北洋軍和2000多名武裝警察,收繳槍枝5000多支。起義勝利後,上海各界代表舉行市民代表會議,成立上海市民政府。在19名委員中有共產黨員汪壽華、羅亦農等9人。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打擊了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反動統治,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頑強戰鬥精神和強大的組織力量。3月26日蔣介石到達上海,4月12日發動反革命政變﹐上海又處於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統治之下。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領導人周恩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領導人周恩來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領導人趙世炎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領導人趙世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