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前身是創辦於20世紀60年代的上海之春音樂舞蹈月和始於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國際廣播音樂節,這兩項活動於2001年正式合併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每年舉辦一次,地點設在上海市。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以“和平、友誼、交融、和諧”為宗旨,並對參賽節目進行評選,設有“金編鐘獎”。2012年4月28日晚,第29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在上海大劇院隆重開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 創辦時間:20世紀60年代
  • 周期:每年舉辦一次
  • 舉辦地點:上海市
主要活動,背景資料,2007年音樂節,開幕式音樂會,閉幕式音樂會,第28屆音樂節,開幕式,管樂藝術節,音樂節之最,第29屆音樂節,開幕,開幕式節目單,閉幕,

主要活動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主要活動包括:音樂舞蹈新人新作展演;上海地區民眾性合唱邀請賽;國際廣播音樂節目“金編鐘”獎展播及評選頒獎活動;國內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大賽;國際及國內音樂;舞蹈祝賀演出;國際音樂學術報告會;全國部分地區新民樂匯演暨研討會;《東方風雲榜》十大金曲評選頒獎演唱會;國際音像製品博覽會等項。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背景資料

“上海之春”——這個以上海城市為依託、並以春天季節為寄託的音樂節,在舉世矚目的2010世博會開幕之際也迎來自己的50周年生日慶賀。50年前的那個春天,“上海之春”的第一聲樂音在上海音樂廳奏響。“上海之春”一路走過50年,歷經初創時期的春意勃發,“文革”時代的戛然中斷,改革開放後的輝煌再創,至新世紀的國際化新貌展現,它不僅已是上海的城市名片和重要的音樂品牌,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新中國音樂五十年發展的厚重步履與歷史文脈。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諸多膾炙人口的中國音樂名作,幾代人接力傳棒的作曲家創作隊伍,一批批不斷走向成熟的音樂表演人才,以及通過這個節慶而集聚起來的團體、院校、場所和人氣,為音樂事業鐫刻深深印跡,也為上海城市和中國文化留下迴蕩餘音。
節慶的形成與舉行,必定是為了某種精神性的共同分享和集體性的公共交流。組織和舉辦音樂節的要旨與用意,不外乎通過音樂的文化聚合,讓音樂家、愛樂人和社會上關心音樂的社團、組織與民眾在相對集中的時間與場合中,走到一起並歡聚一堂,共同分享音樂所帶來的愉悅與感動,以此不僅形成音樂生活的高潮和亮點,推動音樂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前進,而且也構築和提升該區域或城市的文化形象與藝術品格。這已是包括“上海之春”在內的各類中外音樂節實踐不斷證明的慣例與規律。
放眼全球,音樂節活動已經成為世界各城市和地區打造品牌和樹立形象的重要推手與舉措,並逐漸形成各自饒有興趣和耐人尋味的特色與專長。如奧地利的名城薩爾茨堡,不僅因是莫扎特的出生地而聞名於世,更由於多年來舉辦水平極高而又豐富多彩的薩爾茨堡音樂節而享譽國際音樂界。德國的拜羅伊特小城,華格納晚年定居於此。華格納身後,便開始形成以上演和推出華格納歌劇為宗旨的夏季音樂節,直至今日,已經形成全世界“華格納迷”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爭相去拜羅伊特“朝拜”的奇觀。而英國的格林登伯恩歌劇節則利用原先舊式貴族的府第和劇院,專門製作和演出風格精緻講究、原汁原味的室內型歌劇(如莫扎特、理查·施特勞斯等人的劇作)。
辦好音樂節活動的關鍵之一,在於圍繞中心指導思想而形成明確的特色與專長。就此而論,“上海之春”音樂節在這方面從一開始就具有自己的鮮明特點,而且長期以來已經得到音樂界和民眾的認可與認同,即推出新人新作,活躍民眾文化。所謂新人新作,首先指的是新的音樂作品,其次指的是新的音樂人才(特別是創作人才和表演人才)。在這方面,“上海之春”50年來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
前幾年的一份《關於進一步辦好“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建議》的政協提案(此提案榮獲2006年度的上海政協優秀提案獎對“上海之春”在今後舉辦的機制和措施曾提出過比較系統的構想與建議,並有六個方面的願景,希望“上海之春”成為發布和展演中國(上海)優秀音樂新作的最佳平台;成為了解和回顧中國音樂發展成就的最佳渠道;成為推出中國表演人才新秀的最佳舞台;成為在國內了解世界音樂動向和國外現當代音樂成就的最佳視窗;成為國內最具學術含量、同時又最貼近觀眾和民眾的音樂盛事;成為上海音樂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一個突出亮點,提升上海的城市品格和文化輻射力。
“上海之春”在上海城市高速發展的整體態勢中,在上海建設文化大都市的戰略布局中,作為上海文化的代表性優質品牌,應該而且完全可能發揮更大的提升效應和輻射效能。

2007年音樂節

4月28日,2007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在上海大劇院以一台“城市交響”音樂會揭開大幕。

開幕式音樂會

“城市·交響”——2007上海之春開幕式多媒體新作品音樂會
時間:4月28日
指揮:陳燮陽
雷內·鮑斯克(法)
多媒體製作:傑羅姆·鮑斯克(法)
女高音:熊郁菲、徐曉英
笛子演奏:唐俊喬
二胡演奏: 吳旭東
曲目:奚其明 抒情交響音詩《嚮往》
許舒亞 交響音詩《韻》(為兩個女高音和交響樂隊而作)
郭文景 協奏曲《野草》(紀念魯迅逝世70周年——為竹笛與管弦樂隊而作)
陳其鋼《五行》(為多媒體與交響樂隊)
雷內·鮑斯克《新上海交響樂——獻給所有的上海人》(為多媒體與交響樂隊)

閉幕式音樂會

來自塞納河畔的問候——法國國家廣播愛樂樂團音樂會
時間:5月13日
地點:上海大劇院
指揮:鄭明勛(美)
演出:法國國家廣播愛樂樂團
鋼琴:孫穎迪
曲目: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音樂徵集啟動儀式暨“外國作曲家寫中國”音樂會
時間:5月11日
地點:上海大劇院
指揮:張藝
演出:上海交響樂團
民樂演奏:馬曉暉、馬向華、趙磊、陳春園、王楠、羅苑苑、顧懷燕、左翼偉、胡晨韻
曲目:尼古拉·巴克利《中國主題冥想曲》(二胡協奏曲)
貝爾納·卡瓦納《隱晦的五聲調式主題變奏曲》(二胡、嗩吶協奏曲)
紀堯姆·科內松《豫園》(二胡協奏曲)
讓·雅克·迪圖西《外形》(二胡協奏曲)
格拉西安·芬齊《歸去來兮》(二胡、嗩吶協奏曲)
克里斯托夫·馬拉特卡《上海》(嗩吶協奏曲)
特瑞·伯庫《清夢之舟》(二胡協奏曲)
帕斯卡·扎瓦羅《上海之舞》(二胡協奏曲)
歷時16天的本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將首次橫跨“五一”黃金周。期間,第四屆當代作曲家優秀作品展、“外國作曲家寫中國”系列展示活動、中國鋼琴新作品徵集評選活動、世博號角——“上海之春”管樂廣場展演及民眾性音樂活動、經典音樂演出、第四屆上海國際爵士周、第四屆“校園音樂先鋒”全國邀請賽、第一屆“上海之春”青少年業餘民族器樂(二胡)比賽等8大項主體項目中,將推出30台音樂會。來自中國、法國、美國、日本、阿根廷、俄羅斯、德國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支音樂團體匯聚申城舞台,預計有數百萬人次的聽眾和觀眾在現場或通過廣播、電視享受音樂節的旋律。

第28屆音樂節

2011年4月28日晚,第28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在上海大劇院隆重開幕。步入第51個年頭的“上海之春”,凝聚了大批音樂家的心智才華,積累了大量的優秀作品,體現了半世紀以來上海各時期的藝術創作成果。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開幕式

此次為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組委會、藝委會特從歷屆“上海之春”的優秀作品中精選4部,並特約軍旅作曲家張千一為本屆“上海之春”開幕式創作新作。整場音樂會的指揮由美籍華裔指揮家葉聰執棒,獨奏、獨唱、領唱分別由上海歌劇院和上海音樂學院唐俊喬、熊郁菲、董芳擔綱,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和合唱團參演。
作品一:由葉國輝創作的管弦樂序曲《中國序曲》。這部作品曾在2001年“上海之春”中首演,此次演出的是最新修改稿。
作品二:由於之作詞、陸在易作曲的混聲合唱與樂隊《雨後彩虹》。該作通過對“雨後彩虹”這一藝術意象的音樂抒發,寫出了作者心中的美好、理想和憧憬,並把這一切美好感情的最終歸宿,直指改革開放初期欣欣向榮的祖國。作品於1984年第十一屆“上海之春”中首演,並在1993年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遴選為“20世紀世界華人音樂經典”。
作品三:由郭文景為紀念魯迅逝世70周年而創作的竹笛與管弦樂作品《野草》。應組委會的要求,作者對作品進行了重大修改,此次再度呈現。作品通過深沉的竹笛表現出魯迅身形嶙峋、性格孤傲、一如蒼勁的寒竹的形象和氣質,表現魯迅仿佛是劃破國人靈魂暗影的一道閃電,凸現了他曾在上海這座城市留下的最深沉凜冽的一筆。
作品四:軍旅作曲家張千一創作的交響詩《英雄兒女》。該作受同名電影啟發,音樂主題也與特定的歷史歌曲有關,意在歌頌那些雖已逝去卻又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祖國英雄兒女。作品由“遙遠的記憶”、“情深意長”、“硝煙戰火”、“英雄讚歌”四個部分組成。
作品五:由朱踐耳根據毛澤東詩詞(作於1933-1935年間)創作的交響曲——大合唱《英雄的詩篇》選段。交響曲——大合唱《英雄的詩篇》,是我國交響合唱這一音樂體裁的開山之作,作品熱情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第三屆(1962年)和第五屆(1964年)“上海之春”音樂會上也曾完整上演,受到廣泛關注與好評。
本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目標是“更富原創性、更具藝術性、更有國際性、更加多樣性、更多參與性”,將音樂節打造成為推動原創作品、推介優秀作品、扶持優秀人才的展台。

管樂藝術節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中,還有兩個“節中節”:管樂藝術節以及上海市學生音樂節。管樂藝術節的全部15場演出和活動吸引了數十萬名觀眾參與和欣賞,引起了強烈反響,受到了專家和市民民眾的廣泛好評,在推廣和普及管樂藝術、深化文化藝術教育、提升群文活動內涵、營造節日文化氛圍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1年4月29日上午,在上海市楊浦區江灣體育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海軍軍樂團和武警浙江總隊軍樂團聯合組成禮儀樂團奏響了莊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號角—2011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管樂藝術節暨‘中華杯’中國第五屆非職業優秀(行進)管樂團隊展演”正式拉開了帷幕。來自美國、馬來西亞、韓國、泰國的4支國外優秀樂團和國內24支優秀樂團,約2000名樂手共同參加了這一世界性的管樂盛會。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管樂藝術節”作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節中節”,已經在上海成功地舉辦了三屆。特別是前三屆“世博號角管樂藝術節”,來自世界各大洲和國內各省市的優秀樂手齊聚楊浦,用優美的管樂藝術為上海世博增光添彩,在國際、國內管樂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宣傳上海世博會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音樂節之最

作為第28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壓軸大戲,2011年5月20日晚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出可謂分量十足。該團是俄羅斯三個國家級的交響樂團之一,也是被公認的世界頂級交響樂團之一。作為樂團的創立人和核心,世界樂壇著名的指揮家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帶領著樂團以與眾不同的演奏和獨一無二的成就得到了全球的關注。第28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在為期三周的音樂節里,有數萬名觀眾走進音樂廳、劇場、文化藝術中心,聆聽全國和世界各地的音樂作品。音樂讓城市和生活更美好,而五“最”音樂節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28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五“最”:
一、主旋律氣氛最濃:慶祝和紀念貫穿全節
二、最完整展示上海原創力量:10台新人新作音樂會
三、國際性最強:十多個國家的名家名團火爆演出
四、本土演出最熱:國際高水平帶動本土創作
五、群文熱情最高:活動亮點多
在4月28日至5月20日共三周的音樂節舉辦期間,中國、美國、俄羅斯、義大利、奧地利、阿根廷、挪威、西班牙、法國、荷蘭、芬蘭、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十多個國家的35台優秀音樂會將次第登場,其中包括10台35部新人新作,為廣大市民呈現一場明媚繽紛的音樂藝術盛宴。

第29屆音樂節

自4月28日開幕以來,來自中國、美國、法國、葡萄牙、俄羅斯、亞美尼亞、蘇格蘭、日本、古巴、波蘭、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十多個國家的表演團體和藝術家們向上海觀眾獻演了40台精彩紛呈的音樂舞蹈節目;來自全國各地的五百餘名專業聲樂選手和二胡樂手、華東地區30個專業舞蹈團體近千名舞蹈演員在滬進行了各類賽事的角逐;數萬觀眾走進上海各大劇場,欣賞新人新作和名家名作;數萬名本市民眾文化骨幹參加了各類業餘藝術比賽、展演和管樂藝術節,親身體驗了音樂舞蹈藝術的魅力。更有不計其數的上海市民、遊客和海內外人士通過各種渠道感受了音樂節的美態妍韻。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開幕

2012年4月28日晚,音樂節在上海大劇院開幕。本屆“上海之春”開幕式音樂會為協奏曲與交響合唱音樂會,由“百年老團”上海交響樂團演出,演繹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上海之春”首演並在全國獲獎的4部優秀作品。這4部作品分別為劉敦南鋼琴協奏曲《山林》、陳強斌《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王建民《第二二胡狂想曲》(交響樂版首演)、陸在易音樂抒情詩《中國,我可愛的母親》。
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參加演出;青年鋼琴演奏家孫穎迪、第八屆全國金鐘獎小提琴金獎獲得者張金茹等上海優秀音樂新人擔任主要演奏。著名指揮家曹丁、優秀青年指揮家張亮執棒,上海音樂學院合唱團、華東師範大學學生藝術團合唱團演唱。整個開幕式音樂會體現出強烈的經典性、藝術性和當代性,體現出“上海之春”辦節五十多年來致力於打造把握時代脈搏、反映社會發展的精品力作的宗旨,同時展示出上海音樂創作、演出的實力。

開幕式節目單

一、鋼琴協奏曲《山林》作曲:劉敦南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1. 山林的春天
2. 山林的神話
3. 山林的節日
鋼琴獨奏:孫穎迪
二、《第一小提琴協奏曲》作曲:陳強斌
小提琴獨奏:張金茹
三、《第二二胡狂想曲》作曲:王建民
二胡獨奏:應怡婷
四、音樂抒情詩:
中國,我可愛的母親——為大型合唱與交響樂隊而作作曲:陸在易
歌詞選自趙麗宏的同名長詩,其中第一樂章大部分選
自張鴻西的詞《可愛的中國—方誌敏之歌》
Ⅰ中國,我可愛的母親(混聲合唱)
Ⅱ救救母親(男中音獨唱與混聲合唱)
Ⅲ清貧(女聲合唱)
Ⅳ來吧!死神(男聲合唱、男中音獨唱及樂器演奏)
Ⅴ期盼(混聲合唱)
(1、2、3樂章及4、5樂章之間不間斷)
獨唱:廖昌永
合唱:上海音樂學院合唱團
華東師範大學學生藝術團合唱團
指揮:曹丁

閉幕

2012年5月18日晚,第29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閉幕式暨閉幕演出在上海文化廣場舉行,歷時三周的音樂節圓滿結束。閉幕演出的節目俄羅斯大型音樂劇《基度山恩仇記》是一部集歌舞、戲劇、音響、燈光和多媒體於一體的大型音樂劇,藝術手段豐富,場景豪華精緻,演員陣容強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