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集團

三菱集團

三菱集團(Mitsubishi Group)是由原先日本三菱財閥解體後的公司共同組成的一個鬆散的實體,Mitsubishi這個名字中的mitsu表示“三”,而bishi表示“菱角”。三菱集團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明治維新以後,三菱集團才開始步入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接著三菱開始涉足採礦、造船、銀行、保險、倉儲和貿易,隨後又經營紙、鋼鐵、玻璃、電氣設備、飛機、石油和房地產等行業。發展至今,三菱已建立起一系列的企業,在日本工業現代化的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三菱集團
  • 外文名稱:Mitsubishi Group
  • 成立時間:1870年
  • 經營範圍:鋼鐵、電氣、汽車等
  • 公司性質:合資企業
  • 創始人:岩崎彌太郎
集團介紹,產業發展,直系企業,標誌由來,發展歷程,創始人,

集團介紹

戰爭奠定家業
要追溯三菱集團的歷史,不妨從眾所周知的三菱標誌開始。
三菱的標誌源於兩個部分:“mits”表示“三”,“bishi”表示“菱角”,是當時岩崎家族的族徽“三段菱”和土佐藩主山內家族的族徽“三柏菱”的結合。
三菱汽車(圖1)三菱汽車(圖1)
與其他家族企業不同,曾經發展為日本“第一財閥”的三菱集團並不是岩崎家族白手起家打造的,而是岩崎彌太郎從政府手裡接管過來的。
故事要從岩崎彌太郎的經歷說起。1834年,彌太郎出生在一個“地下浪人”家庭。這樣社會下層的身份,刺激了彌太郎為改善社會地位而不斷奮發圖強。
日本地少人多,擁有可耕作的良田是各級政府夢寐以求的事情。或許,商人的才能是天生的。一日與弟弟垂釣,面對著寬廣河面的彌太郎突發靈感:如果能在河岸築堤,攔河造田,一方面能夠抵禦洪水,一方面還能增加良田。有了這個想法,岩崎兄弟倆立即將申請方案向本藩郡公報批,並很快獲得批准。1864年,攔河造田大功告成,當年即獲糧、棉豐收。自此,河邊幾百公畝的田產給彌太郎帶來了豐厚的收入,甚至為他撈到了“政治資本”:因造田有功,彌太郎被任命為高知城奉行所的下級官員。明治維新後,又被從長崎調至土佐藩的開成館商會,任命為開成館代理幹事。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社會推崇商業。新政府認為,藩營事業會擠壓民間企業的生存空間,決定廢止藩營事業。在這樣的歷史契機下,1871年,彌太郎完全接管了政府經營的“大販商會”,以“九十九商會”作為自己的商號,將商會裡的船買下,開始經營大阪-東京、神戶-高知的海上運輸業。這些船上的標誌,就是今天的三菱標誌。1873年,彌太郎將商會改名為“三菱商會”。自此,他徹底脫下官服,本著“以在野之心”的誠信精神,專心從事海運事業。
三菱汽車(圖2)三菱汽車(圖2)
成立之初的三菱商會規模不大,不及三井商會,但憑藉著良好的信譽,彌太郎給自己的事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873年,庇護三井商會的政治勢力失勢,三菱商會等到了翻盤的機會。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灣島,彌太郎藉機向內閣大臣請示承攬一切軍需輸送工作。為保障運輸,日本政府用771萬日元買下13艘汽船借給三菱商會,同時,將其競爭對手的18艘商船也無條件的借給三菱商會。此外,每年還給予三菱25萬元的補助金。
1877年日本國內西南戰爭爆發,國務卿大久保利通決定,以15年分期貸款償還的方式,借給彌太郎345萬日元資金,購買10艘船,讓三菱商社全面協助軍事運輸。戰爭結束後,這些船被政府悉數送給了三菱公司。在西南戰爭的8個月時間裡,日本政府用在船運上的費用高達1300萬日元,相當於戰爭總費用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被三菱公司收入囊中。當時,三菱擁有的汽船達到61艘,噸位高達35464噸,占日本全國汽船總噸數的73%,三菱公司一躍成為海上霸王。
三菱汽車(圖3)三菱汽車(圖3)
不過,為了遏制三菱集團的過分膨脹,明治政府嚴禁三菱發展海運以外的事業。但這不妨礙彌太郎的野心擴張,他以汽船為中心,將事業範圍擴大到匯兌業、海上保險業、倉儲業等。在三菱公司進行押匯的貨物都由三菱的船隻來運送,由三菱負責保險,收在三菱倉庫之中,藉此,三菱的匯兌、保險、運輸、倉儲等方面的利潤成倍增長。
家族地位之戰
19世紀80年代的日本政局動盪不已,這直接波及了三菱集團的命運。1881年,三菱集團的支持者,也是當權者大隈重信被反對派排擠,被迫下台,另一位彌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被殺。這意味著,明治政府內部已經無人能關照彌太郎的三菱。
三菱汽車(圖4)三菱汽車(圖4)
於是,三菱集團的形勢急轉直下,名譽掃地,在野的朝臣斥三菱集團是一夜暴富的國賊。同時,與三井集團息息相關的井上、同縣、伊藤等政治人物開始掌權。對彌太郎而言,捍衛家族地位的戰爭開始了。
為了遏制三菱集團聯合下台的官員糾集起來顛覆政權,1882年,明治當局計畫成立一家擊垮三菱公司的大海運公司。於是,由井上家族贊助,政府官員負責出面組織,一家規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運輸公司就此誕生。在陸續吞併了幾家規模不大的帆船會社之後,共同運輸公司向英國訂購了最新式的船隻,所開設的航線與三菱公司完全一致。彼時的《東京日報》對此有這樣一段描述:“兩家公司一起由神戶出航之後,為了搶先到達目的地,船員與船長都綁上頭巾,不計成本,拚命將煤炭鏟入火爐中,雙方都不肯認輸,在海上進行馬拉松賽跑。到達紀州藩時,火爐內的火力強到煙囪燒得赤紅,船員卻不因煙囪可取代火爐的暖氣而高興,因為,當時船內已達灼熱難耐之溫,由陸地遙遙望去,好像看到兩隻火龍在競速一般,情況十分可怕。”
為了客源,競爭可謂慘烈異常,兩家公司都不惜把船費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彌太郎將公司重組,裁撤冗員,削減開支以應對危機。這招著實有效。1884年,三菱公司每噸汽船的平均收入為100日元,而共同公司只有50元。雖說取得了表面上的勝利,但競爭讓三菱集團元氣大傷,不僅停運了香港至琉球的航線,所有的三菱兌換所也被迫停業。好在,共同公司也是損兵折將,其股票在1884年陷入毫無紅利的境地,持股人競相拋售。彌太郎抓住機會,秘密收購了這些股票,不久便控制了其過半的股權。當時的日本經濟十分頹廢,因此,為了提振經濟,由政府出面斡旋,1885年2月5日,兩家公司在運費、出發時刻、承包人、船員雇用等方面達成了臨時協定。
三菱汽車(圖5)三菱汽車(圖5)
但是,因為飲酒過量,積勞成疾,岩崎彌太郎在簽訂協定的兩天后撒手人寰。他的弟弟岩崎彌之助登上了三菱集團的權力頂峰。
彌之助曾在美國留學,善於用全新的思維方式謀劃公司的前途與未來。首先,憑藉三菱集團在共同公司所占的股份,他大膽的將三菱商會的主體船運公司與共同公司合併,成立日本遊船公司,並巧妙地使這個新公司的控制權轉到三菱人手裡。
船運公司剝離出去之後,彌之助開始大膽向其他領域擴張。他在多地買礦,同時致力於金屬礦業的經營,為了運營礦產,他還大量鋪設坑道和鐵軌,大膽運用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終,煤和銅礦業成為了彌之助時代三菱集團最大的收入來源。
三菱汽車(圖6)三菱汽車(圖6)
押寶礦產成功後,彌之助出人意料地將礦業收入反哺到造船業上,將長崎造船廠打造成為了“東方最大的造船廠”。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放鬆了對三菱的限制,允許它往銀行業發展。彌之助抓住機會,很快在金融業站穩了腳跟。所以,從20世紀初開始,礦業、造船業以及銀行業成為振興三菱的三大支柱。彌之助以此為基礎,帶領三菱不斷向房地產、綜合商社、鐵路、電機、重工業、製紙等多個方面進軍。
有評論稱,彌之助是明治中期經濟界人士中最現代化的經營者,他脫離了彌太郎時期的“官商”身份,捨棄過於專斷的做法,以組織人身份重新建設三菱,使原為“海上王國”的三菱轉為“陸上王國”,使新三菱成為龐大的企業聯盟。
家族制度終結
1893年12月,彌之助辭去三菱社長職務,將公司交給彌太郎的兒子岩崎久彌,令其擔任社長。同時,遵照彌太郎遺願,彌之助“清算”家產,不僅將岩崎家在三菱中所擁有的權益,全部劃歸久彌,還讓彌太郎一支成為家族的本家,自己一支僅為家族分支——分支所分得的公共財產只有本家的四分之一以下。
三菱汽車(圖7)三菱汽車(圖7)
當時的全球商業世界是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資本家輩出的時代。順應趨勢,1893年,日本商法(舊商法)開始施行,三菱改組為合資公司。年僅28歲的家族第三代領導人岩崎久彌就任公司總裁。在其擔任三菱總裁的20多年,恰逢日本近代產業的興起與發展時期。
岩崎久彌實現了公司各事業多元化發展。他更積極地收購各地礦山,於1905年在神戶新辦了造船廠。通過參與商業區建設,久彌進一步進軍房地產業,涉足焦炭生產業務,並在朝鮮半島北部從事煉鋼業務。
1908年,為控制成本,岩崎久彌採取各項措施進行許可權轉讓,其中包括授予各部門一定程度的可自由利用資本的權力。這種制度的推行最終導致三菱合資公司被劃分為銀行部、造船部、總務部、礦山部、營業部、煤礦部等8個部門,這正是今天所謂業務部制度的前身。這一階段被譽為岩崎家四代經營中“起、承、轉、合”過程中“轉”的部分,是三菱走向“組織化”的歷史轉折點。
1916年,岩崎彌之助的長子——岩崎小彌太從堂兄久彌手中接過了三菱總裁的重擔,成為企業的第四代領導人。
小彌太是三菱組織化的真正實現者。他上任伊始,就讓三菱的各事業部獨立,通過公開募股,吸收岩崎家族以外的資本。為加強對各項事業的控制,1934年,小彌太將原三菱的造船、重機械、飛機等事業部合併,成立了“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之後,採用現代股份制,先後設立11家獨立的公司,每家公司公開出售一部分股票,而通過三菱總公司,小彌太對全盤事業保持了無可爭辯的控制權。二戰戰敗後,日本財閥被要求解散,三菱公司被分割成139個公司,且不許用“三菱”標誌。但即使這樣,岩崎家族仍保有三菱各公司47.8%的股份。
三菱汽車(圖8)三菱汽車(圖8)
韓戰爆發後,美國放鬆了對日本的經濟管制,財閥集團借勢重新崛起。“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也於1954年獲得新生。但是,日本的《反壟斷法》規定,不允許某一股東持有公司50%以上的控股,家族股份比例不能超過5%,自此,家族控股、家族管理不復存在,三菱集團轉變為完全的股份制結構。
但這不妨礙三菱集團業務的飛速發展。重新集合的“三菱”旗幟下的品牌有日本郵船、三菱重工、三菱商事、三菱綜合材料、東京三菱銀行、三菱地所等28家公司。1969年,三菱旗下10個公司的銷售額差不多等於日本國家一年的預算。1970年,三菱集團44個公司的總資產占日本全部企業總資產的1/10。
目前,岩崎家族的後代已經不再擔任三菱集團的董事長,這一職位都是聘請職業經理人擔當。而且,岩崎家族坦承,經過研究發現,其家族中接近600個子孫里,沒有一個夠資格來領導三菱。

產業發展

三菱集團從相關的產業逐漸入手,實現了連續的發展。從海洋運輸業到進行海洋運輸業不可缺少的燃料--碳業的發展以及造船業的發展,此後轉形為三菱重工業,與此同時也開始著手於重化學工業領域。二戰後,由於財伐的瓦解,三菱財伐也遭受重創。在財伐解體命令正式出台之後不久,三菱集團的第四代社長長岩崎小彌太也隨之憤恨而終。並且,岩崎家族的所有股份全部移交給整理委員會,三菱集團總公司解散。三菱商社在收到占領軍隊的指令後也被迫解散,三菱重工、三菱礦業也因為經濟力過度集中而被分割。
三菱汽車(圖9)三菱汽車(圖9)
在經歷了如此巨大的變動後,三菱又重新作為企業集團出現於世,以1950年韓戰為契機,日本的大企業在戰爭的破壞與戰後的混亂當中重整進行合併。所以原三菱財伐旗下的公司群進行合併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結果。

直系企業

三菱集團的總經理會議(即星期五會議)的成員目前有29家公司,是三菱集團的直系企業。其中包括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麒麟麥酒股份有限公司,新日本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尼康股份有限公司,日本郵船股份有限公司,三菱建築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三菱化工機股份有限公司,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三菱地所股份有限公司三菱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三菱樹脂股份有限公司,三菱商事股份有限公司,三菱伸銅股份有限公司,三菱制鋼股份有限公司,三菱製紙股份有限公司,三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綜合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三菱電線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東京UFJ銀行有限公司, 三菱扶桑卡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三菱原料股份有限公司,三菱UFJ信託銀行有限公司, 三菱人造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明治安田生命保險相互會社。此外,三菱集團也包括三菱廣告委員會這個組織。但是它的成員是星期五會議成員以外的十七家公司,即三菱醋酸纖維、三菱液化瓦斯、大日本塗料、三菱原子燃料、三菱馬洛里冶金工業、大日日本電線、三菱墊肩、東洋製作所、三菱原子工業、三菱履帶、三菱精工、三菱事務機械、三菱汽車銷售、三菱鑽石信用、三菱宇宙軟體、三菱礦石送輸、三菱綜合研究所,這些公司也都是三菱集團的成員,此外也存著許多三菱系統或者被看作是準三菱系統的公司。

標誌由來

三菱的標誌是岩崎家族的家族標誌「三段菱」和土佐藩主山內家族的家族標誌“三柏菱”的結合,後來逐漸演變成今天的三菱標誌(如左圖所示),於明治43年(1910年)以現在的形式用於三菱合資公司的英文版營業指南書上。 三菱(MITSUBISHI)的三個菱形標誌原為九十九商會的船旗志,這是19世紀70年代的一家輪船公司,許多三菱公司都是以該公司發展起來的。現在,這個標誌是三菱組織中各公司全體職工自豪的象徵。並且、對世界各地的顧客來說,這個標誌是產品維修保養、質量和服務的保證。

發展歷程

1870年,由土佐省政府建立的一家小型船務和貿易公司“九十九商會”選用了一面有三個菱形的旗幟作為它的船隊的標誌。三年後,這家公司的名稱改為“三菱商會”以符合這個顯眼的標記。
1893年,由於《貿易法》的修訂,三菱株式會社(“三菱股份有限公司”)於此成立。它著手在廣泛的領域內樹立信譽,這些領域包括造船、鋼鐵、銀行、採礦、保險和貿易等。1918年,三菱株式會社的貿易部重新改組,成為獨立的“三菱商事會社”(三菱貿易公司)。
從1918年到1945年三菱商事會社隨著日本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使它的業務多樣化。在此期間,這個不斷發展的企業變成了“三菱精神”的搖籃,這種精神態度反映在三條原則上:“企業對社會負有責任”、“誠實”和“以貿易促進國際間的溝通”,這個宗旨直到今日還繼續是三菱商事制定方針的依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三菱商事會社把它的業務分散給100多個獨立的企業,後來,經過數次合併終於在1954年,成立了三菱商事——綜合商社,也就是今天三菱商事的前身。
三菱商事除了對日本快速的工業經濟成長作出貢獻以外,還擴大了它的國際業務,積極從事海外投資。1989年,以前只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開始在倫敦和巴黎的證券交易所上市。
三菱商事是日本最大的綜合貿易公司(亦即“綜合商社”),經營從茶葉到電訊器材等種類繁多的貨物和服務。除了貿易之外,也籌創、促進、協調各種全球規模的計畫及企業機構。三菱商事扮演催化劑的角色,把技能集中於銷售、信息、金融、投資及組織等方面,以確保其在全世界的夥伴們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三菱信奉:“無論我們如何改變角色或功能,都將致力於建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三菱集團內的各公司均為資產獨立、經營獨立的企業,其大部分都是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的公司。每個公司均自主管理,各有其自己的公司策略目標、方針及業務計畫。雖然這些公司有共同的名稱和淵源,且有時候在某些方面進行合作,但是全球經濟急速變化的現象,往往使各公司相互競爭——直接地或間接地通過其他競爭對手。

創始人

岩崎彌太郎(1835~1885)日本“第一財閥”三菱集團創始人,1834年12月11日出生於土佐國(現高知縣)安藝郡井口村的一個“地下浪人”的家庭。彌太郎幼時生活在下層社會,1864牟才當上了下級官員,後來經營官方的“土佐商會”,成績卓著。
創始人“岩崎彌太郎”創始人“岩崎彌太郎”
1871年彌太郎買下商會,並改名為“三菱商會”,從事船運業。在他的領導下,1877 年三菱擁有61艘汽船,占日本全國汽船總噸位的73%,一躍成為海上霸王,1885年2月7日,岩崎彌太郎因病去世,他弟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家業。在他的努力下,三菱又由“海上王國”變成了“陸上王國”。經過 百十年來的發展,到1970年時,三菱壟斷集團44個公司的總資產已占日本 全部企業總資產的十分之一,被稱為日本“最強最大的企業軍團”。
彌太郎的母親美輪是一位鄉村醫生的女兒。她待人寬厚仁慈,且非常勤勞。她為小彌太郎的成長傾注了大量心血。她先送小彌太郎到自己的娘家,讓他跟隨姥姥學識字和書法。後來,她又與丈夫商量,讓小彌太郎拜本地最有名的私塾先生為師。1848年,小彌太郎被送到他姨夫岡本寧浦家。岡本寧浦在家鄉開辦私塾,彌太郎也就成為他的門徒。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岡本逐漸了解到彌太郎雖調皮卻是很有前途的孩子,他求知慾旺盛,在詩文方面十分有天賦。因此,岡本一度曾想收彌太郎做養子,可彌太郎的父母沒有答應。那時候,岡本寧浦以前的學生奧宮造齋也做了彌太郎的老師。
1854年,岡本因病去世了。奧宮覺得在閉塞的家鄉難以有所發展,準備 到江戶去尋找新的生活。聽到奧宮老師去江戶的訊息,彌太郎激動不已。對於一直在井口村長大的彌太郎來說,江戶猶如天上的星星一般遙不可及,但是,彌太郎的心中卻湧上無法抑制的渴望。他三番五次到三里遠的布師田村去拜訪奧宮老師,央求他帶自己到江戶求學。奧宮老師拗不過他,又念他是先師岡本寧浦所器重的學生,就答應了彌太郎的懇求。彌太郎跟隨老師到江戶後,拜江戶“昌平堂”的名師艮齋為師,才學大有長進。
1855年10月2日,江戶發生大地震。“昌平堂”的學生部爭先恐後避難去了,只有彌太郎不顧危險,堅持在學堂附近照顧艮齋老師一位生病的親 戚。艮齋老師因此非常感激他,認為他是個很重情義的年輕人。也就在這個時候,彌太郎得到父親彌次郎遭人陷害的訊息。他救父親不成,自己也身陷囹圄,結果在牢獄中呆了近一年,1857年正月才獲得自由。 彌太郎出獄後,他的姓(當時只有士族才有姓)與刀都被剝奪,同時還受到 活動範圍受限制的處分。彌太郎被迫過起了隱居的生活。這時,他深切體會 到了社會的不公道,改變黑暗現實的願望也越發強烈。他靜下心來讀了好些書,見識大長,精神境界也提高了一層。
1864年,攔河造田大功告成。當年,他的糧、棉都獲得了豐收。從此,河邊幾百公畝的田產給彌太郎帶來了豐厚的收入,甚至給他帶來仕途好運:彌太郎因造田有功,被任命為高知城奉行所的下級官員。後來,因政局變動,後藤象二郎控制了高知政權。
1866年,後藤創立”開成館”作為藩的直營商館,彌太郎被任命為開成館貨殖局的下級官員。開成館的業務就是將藩內的產物(紙、樟腦、砂糖、茶、柴魚等)販賣到別藩。所得款項作為藩的資金,其目的在於購買武器。然而,開成館並沒有得到好評,有人戲稱它是“愚人館”,做的是“傀儡生意”。的確,官辦的機構總是作風拖沓,效率很低,開銷又大,彌太郎實在無法忍受這種氣氛,在 1866 年3月就辭職了。
1865年,彌太郎的長子岩崎久彌出生。家中增添人口,全家人都很高興。彌太郎辭職不久,“開成館”分館“土佐商會”與外國商會產生糾紛。 後藤處理不當,背了一屁股債。這樣下去,不僅“開成館”會倒閉,連土佐 藩的財政也岌岌可危。後藤開始找尋能夠替他收拾善後的人。大家一致認為 除岩崎彌太郎外,無他人可勝任。從此,彌太郎重新受到後藤的器重。不久,後藤任命彌太郎為長崎“土佐商會”的負責人。
1867年底,岩崎彌太郎因為工作成績顯著,被提升為新留守居組。第二年,日本國內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當時,主張改革的大久保利通等領導了倒幕運動。在伏見鳥羽之戰中,德川方面完全崩潰。在戰亂中,長崎發生大火,長崎士佐商會被燒毀。1868 年9 月8 日,新政府改年號為明治,史稱明治維新政府。這時後藤已升任為新政府的參議。1869年1月,因長崎土佐商會已被封閉,彌太郎由長崎調至土佐藩開成館大阪商會,7月被任命為開成館代理幹事。
1870年,土佐藩基於財務困難,決定縮小“大販商會”。也正是這一年, 明治維新政府認為藩營事業會壓迫民間企業,決定大舉廢止藩營事業。彌太郎在這一年9月來到東京,與後藤等商談,決定 9月底“大販商會”脫藩自立,以“土佐開成商社”民間商社的名義繼續營運。但是新商會在正式開張 時,商號卻不叫“土佐開成商社”,而稱“九十九商會”,這個商號取名於土佐九十九灣。彌太郎雖然表面上沒有參與九十九商會,可卻是實際上的負責人。他獲得了商會裡的紅葉、夕顏、鶴等三艘藩船的使用權,開始經營大阪——東京、 神戶——高知的海上運輸業。
1871年7月,明治政府決定廢藩置縣,土佐藩變成高知縣。縣當局勸彌太郎將“九十九商會”轉變為個人的事業,彌太郎同意了。他以4萬兩銀子將夕顏、鶴兩艘船買下,船上的標誌與今天的三菱標誌一樣,是由三柏葉的標誌與岩崎家的三階菱組合形成的。
1872年1月,“九十九商會”改為“三川商會”;1873年3月,彌太郎又將“三川商會”改名為“三菱商會”,正式向各界表明,三菱商會是他個人的企業。三菱商會擁有原來隸屬於藩的商會財產以及汽船6艘。拖船2艘,庫船、帆船、腳船各1艘。彌太郎長久以來在官場服務,雖無大過,但也無所建樹。 回想過去,彌太郎感慨萬千,他決心脫下官服,專心從事海運事業,有一番大的作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