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相邦呂不韋矛

三年相邦呂不韋矛

撫順市博物館珍藏著一件戰國時期秦國製造的兵器——青銅矛。這件青銅矛鑄造精美,保存較完好,造型很像一支短劍,其表面的光澤清晰可見。青銅矛長15.6厘米、寬2.6厘米,矛葉較窄、中部起脊,兩側自鋒尖至骹處為狹長弧刃,粗長圓骹兩側穿孔,用以插柲捆系。骹兩面刻銘文,正面銘文:“三年相邦呂不韋造,上郡守□高工□丞甲工□”19個字;背面銘文:“徒□”二字。這件青銅矛是遼瀋地區迄今發現的惟一一件帶有秦國相邦“呂不韋”刻款的珍貴青銅兵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年相邦呂不韋矛
  • 館藏:撫順市博物館
  • 名稱:青銅矛
  • 時代:秦代
撫順館藏精品系列之四
罕見的戰國青銅矛
■記者孫曉華劉思波
市博物館珍藏著一件戰國時期秦國製造的兵器——青銅矛。這件青銅矛鑄造精美,保存較完好,造型很像一支短劍,其表面的光澤清晰可見。青銅矛長15.6厘米、寬2.6厘米,矛葉較窄、中部起脊,兩側自鋒尖至骹處為狹長弧刃,粗長圓骹兩側穿孔,用以插柲捆系。骹兩面刻銘文,正面銘文:“三年相邦呂不韋造,上郡守□高工□丞甲工□”19個字;背面銘文:“徒□”二字。這件青銅矛是遼瀋地區迄今發現的惟一一件帶有秦國相邦“呂不韋”刻款的珍貴青銅兵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1993年,撫順經濟開發區村民在劉爾屯村附近的渾河邊篩沙時發現了4件青銅器,其中就有這件青銅矛。史料記載,戰國時期,秦國的兵器製造業較發達,分為中央督造和地方督造兩大系統,而這件青銅矛的銘文,既有中央督造者相邦呂不韋,又有地方的督造者上郡守□,實屬罕見。
呂不韋是戰國時秦國的著名政治家,他在秦莊襄王時曾擔任三年丞相,莊襄王死後太子政為王,尊呂不韋為相邦,這件青銅矛銘文中的“三年相邦呂不韋”,應為秦王政三年,即公元前244年。研究發現秦國兵器刻辭從秦王政時代開始,題銘的格式已比較統一化、規範化了。秦王政元年至十年這一段時間的刻辭,一律為相邦、工師、丞、工四級,這與我市發現的“三年相邦呂不韋矛”刻辭相符合,也證明此矛的三年應為秦王政三年。
撫順西部地區在戰國時屬燕國遼東郡轄地。秦統一六國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撫順地區依舊屬遼東郡管轄,但因秦在遼東地區未來得及展開大的籌劃治理便滅國,所以秦在遼東地區的遺存非常少。我市一文物專家曾撰文指出,“三年相邦呂不韋矛”的發現,給秦代遺存在遼東地區的分布定下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地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考古工作者在距離劉爾屯村西不遠的瀋陽東陵區上伯官屯古城址採集到一件帶有秦篆字樣的陶器殘片,通過這兩件秦代遺物推測,這一帶是秦在遼東地區的一個重要戍守之地或是郡縣所在地之一。可以說,“三年相邦呂不韋矛”的發現對於研究秦代時我市的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2004年,經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專家組鑑定,“三年相邦呂不韋矛”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文中“□”表示字型殘缺不全,無人識別)
圖為市博物館珍藏的戰國青銅矛。(記者杜季亮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