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泛指中國古代後宮體系)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泛指中國古代後宮體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是指中國古代後宮體系,始於清朝。三宮,為中宮,東宮和西宮。對於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說法,意指皇帝實行多妻制,嬪妃成群,美女如雲。

皇帝后妃的編制歷朝歷代雖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數量上並不相同。東方泛指後宮體系,共有九九八十一人,尊隨九九歸一之說,具有迷信色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宮六院七十二妃
  • 別名:皇后、嬪妃、貴人、才人、貴妃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滿族、蒙古族
  • 出生地:中國古代
  • 職業:情人
  • 畢業院校:後宮
  • 信仰:三從四德
  • 主要成就:劉皇后專權
    武則天稱帝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 代表作品:四大美人,武則天,劉皇后,慈禧太后
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三宮

民間所謂的三宮,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宮和東西兩宮,其實這是明清以後的體制,三宮最早乃是指諸侯夫人所住之處、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宮。《禮記》言:"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周禮?天宮內宰》言:"王后帥六宮之人。"鄭玄注六宮曰:"正寢一, 燕寢五,合為六宮。"六宮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宮代指皇后,如同後世用中宮代指皇后一樣。隨著封建社會的建立,諸侯的消亡,三宮的含義有了變化。漢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稱為三宮,又稱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為三宮。唐代穆宗時又將兩太后與皇后合稱三宮。

六院

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宮院(苑)代指后妃。六宮的概念至唐代已非專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賀《貝宮夫人》中的“六宮不語一生閒,高懸銀牓照青山”,所言“六宮”皆指后妃,而不是專指皇后。明以下遂泛稱后妃為三宮六院

七十二嬪妃

所謂七十二嬪妃,不過是泛指皇帝後宮人數的眾多,實際上皇帝後宮侍妾的數目遠比七十二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嬪,陳妾數千”。《禮·昏儀》則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可見早在諸侯時期,國君的妻妾已甚眾了。秦漢之時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后妃制,以皇帝為中心,皇帝之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嫡妻稱皇后。由於秦的時代短暫,所以完備的后妃體制及其等級劃分實際執行於漢代。漢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5.八子,6.七子,7.長使,8.少使。自漢武帝、漢元帝始,後宮三千嬪妃又擴至十四個等級。即1.昭儀,2.婕妤,3.(女聖)娥,4.容華,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長使,11.少使,12.五官,13.順常,14.無涓,共和、娛靈、保林等。東漢時又化繁為簡,六宮僅有皇后、貴人之稱,其下只設美人、宮人、采女三等。
三國魏晉時期后妃制又有所變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於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儀、 婕妤、容華、美人。文帝時增設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明帝時又增設淑妃、昭華、修儀(除去了順成)三等。晉參照漢魏之制於皇后下設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又設淑妃、淑媛、淑儀、修華、 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還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嬪以下。
至此周之三夫人、九嬪便有了具體名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