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在漢孝道上贈車中女同志

《三八在漢孝道上贈車中女同志》是董必武同志在1960年3月8日所寫的一首詩。該詩寫得短小精悍,語短意長,宛如一幅用筆極簡練的速寫,寥寥數筆就勾勒出婦女爭取解放的艱難歷程和新時代女性的特點。詩中塑造了女革命者光彩照人的形象。她們為推翻舊制度和爭取自身的解放,曾與男子一道衝鋒陷陣,置身戰鬥的最前沿,又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更是意氣風發地忘我工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八在漢孝道上贈車中女同志》
  • 創作年代:近代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董必武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寫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三八在漢孝道上贈車中女同志
石壓草不死,
寒侵花亦開。
迎春移石去,
卉木長如催。

注釋譯文

漢孝:指漢口孝感。這裡指京廣線上漢口至孝感這一段。
卉木長如催:卉,草的總稱。長如催,指生長得很快。催,促花早開。

寫作背景

董必武為摸清人民生活的真實情況,反擊當時愈演愈烈的浮誇風,制止弄虛做假,遂從1959年開始,抱著多病的身體,以70多歲的高齡,四處奔波於全國各地,進行考察、調查,斷斷續續花費了三四年的時間。在1960年“三八”這一天,詩人正乘車赴南方調查,於是寫詩一首,贈給同車的女同志,向她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慰問。·

作品鑑賞

這首小詩通篇用比,鮮明刻劃出新女性的光輝形象。詩人筆下的女性,決非秦香蓮式的受難者形象,令人一掬同情之淚,而是富有獨立自主和時代精神的強者形象,令人望之而生敬意。
首句“石壓草不死”,一著筆就以小草的頑強生命力暗寓女性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在這裡,小草的生機勃勃不是體現在“春風吹又生”的繁衍、再生能力上,而在於她自身對岩石的頑強抗爭上。這正是當代女性所孜孜追求的,即女性的價值不是僅僅體現在她們的生育能力上,她們要追求屬於自我的一塊空間。這塊空間是獨立於母親角色和妻子角色之外的。作為女人,她的含義不只在於是丈夫的妻子、兒女的母親,她還是一個社會的人,人格上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附於別人,把自己的生命和價值寄托在對參天大樹的攀援上,以此炫耀、證明自己。
“石”這個意象,象徵著壓在婦女頭上幾千年的性別歧視和偏見。這些偏見不僅根深蒂固,而且愚頑堅硬,甚至這些石頭堆積成一座座大山,壓在女性頭上。女性在政治上受到歧視,在道德上受到偏見的困擾,在經濟上要受到男性的壓迫,在人格上也要附庸於男子,不能做到自我完善和自主,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僅僅是生為女人,這是多么不合理,多么不公平。因此,理所當然受到女性的反抗和批判。她們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在石頭的重扼下,極力擴展自己的生命空間,發展自己的個性,同石頭進行著韌性的戰鬥,恐怕連石頭都會驚嘆她們小小的身軀內竟然蘊藏著這么大的能量。在政治、道德、經濟、人格等層層巨石的重壓下,小草依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這本身就是一大奇蹟。這也正是新時代女性風采的大特寫。
如果說小草還停留在反抗惡勢力上,無暇展示自己的個性,那么第二句“寒侵花亦開”中含笑嚴冬的花朵則已奔放不羈地嶄露頭角了。綻放寒冬的鮮花已超越反抗的層次,進入到表現自我的層次。在鮮花眼裡,酷寒、烈風和霜雪這些惡勢力的代表已不屑一顧,不值一提,只是在風刀霜劍面前,儘管我行我素,大膽顯示自身的魅力和個性。這是對小草反抗精神的繼承和深化,標誌著婦女解放朝前跨出了一大步。這種性別歧視和偏見已對女性的生存構不成威脅,也阻擋不住女性的成長,儘管它還依然包圍在女性周圍。如果說小草在石頭的重壓下,不免會發生一些扭曲或變異,那么招展枝頭的花朵則不會如此了。儘管她要比春天的花朵付出更多的代價,但畢竟維護了自己個性的完整。
頂風冒雪盛放的花朵,不再是軟弱可欺的落難者形象,也不再甘心俯首聽命,受制於人,而是勇敢地揚起自己高昂的頭,頗有一種桀驁不訓的英雄氣概。女人,你的名字不再是弱者,而變成一個大寫的人,成為生活中的強者。把女性比作花朵,尤其是將美人稱為漂亮的鮮花,這是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慣用的手法,也是歷代詩人騷客最愛歌詠的主題。花喻美人,雖然同是對女性的讚美,但從中折射出的詩人心態卻是大異其趣:一種是把女人當作玩物,視為男性的附庸,甚至以鑑賞一件精美物品或男性的占用品的態度看待女性,欣賞女性;另一種是把女性看作獨立的人,完全以平等的態度看待女性,這才是真正的發自內心的對女性的讚美。董老在這裡把女同志比作花朵,當然是從後一種心態出發,表達對女性的由衷讚美之情,但詩人不同於前人的地方還在於:他著重於寫花同“寒侵”的對立,強調花之鬥爭精神。鮮花怒放寒冬的品格給詩人留下了強烈印象,也是詩人所津津樂道的。這是女革命者獨具的風采。
以上這兩句是描寫的婦女在舊社會的遭遇。正如魯迅所寫的祥林嫂,在黑暗的舊中國,婦女脖子上架著四把刀:政權、族權、夫權和神權。婦女一生都要戰戰兢兢地忍受這四把刀的折磨,而且它們就像由頭髮懸系的達摩克利斯劍,隨時都有落下來的可能。萬惡的舊制度曾吞噬掉無數鮮活的生命,也把倖存者打入社會的最底層終生受到煎熬。雖然間有反抗者,但畢竟是黑暗勢力過於強大,無異以卵擊石,只能使死水中泛起幾朵浪花,能夠做到含笑寒冬的終究是鳳毛麟角而已。
但是新中國建立後,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婦女也翻身得解放了。造成祥林嫂悲劇的社會基礎不復存在。套在婦女身上的四重枷鎖一舉被砸碎,勒在婦女頭上幾千年的緊箍咒也一併被解除。經過漫漫長夜的跋涉,婦女解放終了迎來了黎明的曙光。婦女的主人翁地位得以確立,男女平等得到社會的挎遍認可。婦女不再是月亮,也不再是藤,而是作為挺拔的參天大樹,與男子並列一起,平分秋色。作為女性,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新舊社會兩重天之感,尤其對於女革命者來說,轟轟烈烈的革命大潮無疑是一次洗禮和涅盤,經過聖火的考驗,終於獲得了新生。在婦女解放運動史上豎起一塊堅實的單程碑。現在已是“迎春移石去”,曾在石壓下痛苦呻吟的小草,終於可以長長地鬆一口氣,從而呼吸到自由的清新的空氣了。
在春風的感召下,花朵競相燦爛開放,猶如被催促著一般。正如白居易《嘆春風》時運:“樹根雪盡催花發,池岸冰消放草生。”“卉木長如催”一句,化用了唐玄宗的故事。據《羯鼓錄》記載:“有一年二月初,連續下過幾天雨後,天剛放晴,唐明皇見內庭柳杏將吐,嘆道:‘對此景物,豈得不與他判斷之乎?’於是派高力士取來羯鼓,自己靠窗演奏他自製的《春光好》一曲。再看柳杏,皆已吐葉。這裡寓意在新社會,婦女擺脫掉受奴役的狀況後,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因而各個領域都捷報頻傳。婦女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揚眉吐氣,故而一個個精神煥發、幹勁十足,欲與鬚眉試比高,甚至在某些領域有巾幗壓倒鬚眉之勢。這是女性身上體現出的新質,是以前的秦香蓮、祥林嫂們所無法想像的,真可謂“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了。

作者簡介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董必武像董必武像
董必武青年時代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從事黨和紅色政權的建設工作。1934年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戰時期和日本投降以後,是中共同國民黨談判的代表之一,同國民黨破壞抗戰、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建國後,歷任中央政法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二屆政協副主席,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