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七孔玉刀(七孔玉刀)

夏七孔玉刀

七孔玉刀一般指本詞條

夏七孔玉刀是夏朝玉器,1975年出土於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四角樓附近,收藏於洛陽博物館

夏七孔玉刀長65厘米,最厚0.4厘米。玉料呈墨綠色,局部有黃色沁。體扁平,呈肩窄刃寬的寬長梯形,兩側有對稱的凸齒,近肩處有等距且排成一直線的七個圓穿。玉刀兩面飾紋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線陰紋組成網狀和幾何紋圖。

夏七孔玉刀的出土豐富了二里頭文化的內涵,為進一步探索夏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例證。2013年8月19日,國家文物局將夏七孔玉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夏七孔玉刀
  • 出土地點: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
  • 館藏地點:洛陽博物館
  • 所屬年代:夏朝
  • 文物類別:玉器
  • 文物級別:一級文物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文物價值,出土環境,文物爭議,保護措施,

文物歷史

1975年,夏七孔玉刀出土於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四角樓附近。
收藏於洛陽博物館。

文物特徵

夏七孔玉刀長60.4-65厘米,寬9.5厘米。作扁長梯形,玉料呈墨綠色,局部有黃色沁色,雙面有刃,最厚處0.4厘米,最薄刃部厚度為0.1厘米,並不鋒利。兩端有對稱鋸形齒六對,刀體接近刀背處有等距離且光滑圓潤的圓孔七個。玉刀上刻有兩組網狀斜線紋,兩面飾紋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線陰紋組成網狀和幾何紋圖。
夏七孔玉刀夏七孔玉刀

文物價值

因為夏七孔玉刀保存得相當完好,並且是迄今為止所見的最精美的飾紋者,且年代久遠位於夏中晚期,這期間出土的玉器非常少,身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對於中國玉器發展史來說其研究價值不可估量。夏七孔玉刀的出土豐富了二里頭文化的內涵,為進一步探索夏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例證。

出土環境

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

文物爭議

從夏朝出土的墓葬來看,當時在各個方面用玉已經相當頻繁,並且在製造玉的工藝方面也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古代的典籍對夏朝的記載卻是少之又少,因此對於夏七孔玉刀的用途專家學者們眾說紛紜。
  • 可能是一種力量和王權的象徵。
關於夏七孔玉刀的用途,考古學家夏鼐先生(1910—1985年,字作銘)認為,這種多孔玉刀“當屬武器類,但不會是實用的武器”,指出夏七孔玉刀已經脫離了作為戰爭用器的實用價值,所以有學者推測夏七孔玉刀應屬於武器類,但不是實用的武器,因為玉非常脆,即使再鋒利也不可以直接用於戰場。據考古挖掘研究,夏七孔玉刀來源於新石器時代的石刀,但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經脫離實用。夏七孔玉刀雖然具有戰形器的形狀,但從其紋飾的精美程度來看,應該脫離了作為戰爭用器的可能。因此用玉做兵器,並不是用它來打仗,而是在腥風血雨的戰爭中象徵力量和王權。
  • 可能是喪葬的某種風俗。
夏七孔玉刀的原始形制為石刀,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有了,在發現的許多多孔的石刀和玉刀中,不管是石刀還是玉刀,都有一個奇怪的共同點,那就是它們的鑽孔都是奇數,並且都是在墓葬中發現的。因此有學者推測這種多孔刀可能是作為喪葬的某種風俗使用的,而孔的奇數可能是表示當時人們的某種意識,孔的多寡可能與墓主的身份高低有關。
  • 可能是行刑的刑具。
有的學者認為夏七孔玉刀是作為行刑的刑具。因為夏七孔玉刀的整體玉料是墨綠色,只有局部有黃色沁,那可能是由於血跡滲進玉里並且經過長時間的洗禮後導致的結果。如果夏七孔玉刀不是用於戰爭,那么它會沾上血跡就很容易讓人想到和殺人有關了。夏朝的刑法不僅類型多而且都是很殘酷的,有砍頭、割掉鼻子、在臉上刺上字後塗上墨、剔掉人的膝蓋骨、閹割男性的生殖器等種類繁多的刑罰。夏七孔玉刀正好具備了作為砍頭工具這種功能。

保護措施

2013年8月19日,國家文物局將夏七孔玉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