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花屬

七子花屬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具條紋,髓部發達。冬芽具鱗片。葉對生,全緣,近基部三出脈,無托葉。花無梗,由多輪緊縮呈頭狀的聚傘花序組成頂生圓錐花序,每輪含1對具3朵花的聚傘花序及1頂生單花,共7朵花,屬名即基於此。

單種屬,模式種為我國特有種。產湖北興山縣,浙江天台山、四明山、義烏北山、昌化湯家灣及安徽徑縣和宣城。生於海拔600-1000米的懸崖峭壁、山坡灌叢和林下。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興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子花屬
  • 拉丁屬名:Heptacodium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
  • 亞門:木賊亞門
  • :木蘭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川續斷目
  • :忍冬科
  • 分類系統:多識被子植物分類系統
特徵描述,產地分布,下級分布,屬內變動,

特徵描述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具條紋,髓部發達。冬芽具鱗片。葉對生,全緣,近基部三出脈,無托葉。花無梗,由多輪緊縮呈頭狀的聚傘花序組成頂生圓錐花序,每輪含1對具3朵花的聚傘花序及1頂生單花,共7朵花,屬名即基於此。總苞片大而圓,卵形,宿存,內包含10枚常兩兩互動對生、密被絹毛的鱗片狀苞片和小苞片,外面4枚,裡面6枚;萼筒陀螺狀,密被剛毛,萼檐5裂,裂片長橢圓形,花後增大而宿存;花冠白色,筒狀漏斗形,筒稍彎曲,基部兩側不等,5裂,稍呈二唇形,裂片長橢圓形,上唇直立,3裂,下唇開展或反卷,2裂;雄蕊5枚,花絲著生於花冠筒中部,較花冠裂片長,花葯長橢圓形;子房3室,其中含多數胚珠的兩室不育,另一室含1枚能育的胚珠;花柱被毛,柱頭圓盤形。瘦果狀核果革質,長橢圓形,冠以宿存而增大的萼裂片,3室,2室空而扁,第三室含1枚種子;種子近圓柱形,上部扁,外種皮膜質;胚乳肉質,胚短圓柱形,生於種子基部。

產地分布

為我國特有的單種屬。分布於湖北、浙江和安徽。

下級分布

七子花 Heptacodium miconioides Rehd.
為我國特有種,產湖北興山縣,浙江天台山、四明山、義烏北山、昌化湯家灣及安徽徑縣和宣城。生於海拔600-1000米的懸崖峭壁、山坡灌叢和林下。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興山。
株高可達7米;幼枝略呈4棱形,紅褐色,疏被短柔毛;莖幹樹皮灰白色,片狀剝落。葉厚紙質,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8-15厘米,寬4-8.5厘米,頂端長尾尖,基部鈍圓或略呈心形,下面脈上有稀疏柔毛,具長1-2厘米的柄。圓錐花序近塔形,長8-15厘米,寬5-9厘米,具2-3節;花序分枝開展,上部的長約1.5厘米,下部的長2.5-4厘米;小花序頭狀,各對小苞片形狀、大小不等,最外一對有缺刻;花芳香;萼裂片長2-2.5毫米,與萼筒等長,密被刺剛毛;花冠長1-1.5厘米,外面密生倒向短柔毛。果實長1-1.5厘米,直徑約3毫米,具10枚條棱,疏被刺剛毛狀絹毛,宿存萼有明顯的主脈;種子長5-6毫米。花期6-7月,果熟期9-11月。

屬內變動

1952年 Airy-Shaw 根據采自我國浙江省寧波華亭山的標本 (W. Hancock 22及88) 發表了本屬的另一新種 H. jasminoides。 同年 C. R. Metcalfe 根據湖北興山 E. H. Wilson no. 2232 標本和上述二張標本做了比較形態解剖研究,認為 H. miconioides與 H. jasminoides 除了芽鱗片的數目、葉片的形狀和花序的寬狹有所區別外,其他方面完全一致。1931年郝景盛將浙江標本(耿以禮1068) 亦鑑定為 H. miconioides。作者未見到 H. miconioides 的模式標本,也未見到湖北省模式產地的同類標本,但根據原始描述,這個種在形態上與 H. Tasminoides 沒有明顯的種級差別,而且兩者分布緯度基本相同,因此予以歸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