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錢行贈林茂之

《一錢行贈林茂之》是清代詩人吳嘉紀於康熙三年(1664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首詩前六句描寫耄耋之年的林茂之五十年後重遊揚州,抒發了亡國之悲,感慨深沉;後八句抓住一枚先朝錢幣這個典型細節層層鋪墊渲染造足氣氛,最後在酒人聚飲場面中作為“酒資”凸現出來,迸發出眾人鬱積已久的亡國之恨。全詩構思奇特,用字淡朴自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錢行贈林茂之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吳嘉紀
  • 作品出處:《陋軒詩》卷二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一錢行贈林茂之1
先生春秋八十五,芒鞋2重踏揚州路。
故交3但有丘塋存4,白楊催盡留枯根。
昔游倏5過五十載6,江山宛然人代改7
滿地干戈8杜老9貧,囊底徒餘一錢在。
桃花李花三月天,同君扶杖上漁船。
杯深顏熱10城市遠,卻展空囊碧水前。
酒人一見皆垂淚,乃是先朝11萬曆12錢。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林茂之:名古度,福建福清人。一生歷明萬曆、天啟、崇禎三朝和清順治、康熙二朝,終身不仕,以布衣終老。
  2. 芒鞋:草鞋。
  3. 故交:舊交,老朋友。
  4. 丘塋(yíng)存:指人已死。丘塋:墳墓。
  5. 倏(shū):疾速。
  6. 五十載:指林古度初游揚州至今的大約年數。
  7. 江山宛然人代改:江山依然,而朝代已改。宛然:仿佛,好像;人代:人世,朝代。
  8. 干戈:指明清易代的戰爭。
  9. 杜老:指唐代詩人杜甫。杜甫在安史之亂中流落漂泊一生,詩中用於比稱經歷明清易代之亂的老詩人林茂之。
  10. 顏熱:指飲酒。
  11. 先朝:前朝,指明朝。
  12. 萬曆: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1573—1620年)。

白話譯文

林先生年高八十五秋,腳踏草鞋再次上揚州。
老友故去剩得土饅頭,白楊凋謝只有枯根留。
昔日揚州來,一晃五十載,江山依舊在,朝代已更改。
四海戰亂中,先生猶如杜甫窮,一文銅錢在,囊底空空有誰同?
暮春三月艷陽天,桃紅李白柳如煙。相邀酒友扶竹杖,一同游賞上漁船。
酒酣耳熱離城遠,暫無鷹犬在身邊。先生解囊情激動,金光映照碧波前。
酒友們一見珠淚濺,原來是個大明神宗萬曆通寶錢。

創作背景

清康熙三年(1664年),林茂之來到廣陵。詩人聽聞林茂之將一枚明朝萬曆年的銅錢系手臂上,五十年未曾解下,被這件事所感動,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先生春秋八十五,芒鞋重踏揚州路”交代林茂之的年齡和再次來到揚州。一個“重”字自然就使讀者想到林茂之來揚州不只一次,而是故地重遊,“芒鞋”一詞寫出了林茂之的窮困。“故交但有丘塋存,白楊催盡留枯根。”寫的是林老先生的故友都已不在人間,就連昔日那枝繁葉茂的白楊樹也只有一些枯根還存在。“丘塋”“枯根”兩個詞寫出了詩人對故國滅亡的傷感,同時也為林老先生年老力衰表示同情。接著“昔游倏過五十載,江山宛然人代改”,這句話中通過“五十載”表明林茂之第一次游揚州的時候年僅三十五歲,光陰似箭,一晃五十年不知不覺過去了,“人代改”一詞指明、清之際的改朝換代,詩人通過對“江山”的變化和“人代”的變化的對比,使詩人嘆惜人世變遷的情感顯而易見地流露在讀者眼前,同時也是對下文敘事的過渡。
人事都變了,但明朝的山山水水依然存在。由於“滿地干戈”使林茂之先生難逃戰亂之苦,成為遺民。清朝初年戰爭頻繁,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林老先生年紀已高,難逃戰爭之苦貧寒如洗,所以言“囊底徒餘一錢在”,詩人對他仍有同情。詩句“桃花李花三月天,同君扶杖上漁船”描寫林茂之再次游揚州又與詩人同行,正值煙花三月,桃李花滿天下的季節,詩人同林茂之一起扶著手杖走上漁船,去欣賞那春光明媚、令人神往的美景。詩人同客人們坐在小船上在美景中不知不覺地已經遠遠地離開了熱鬧的城市,可船上的遊人興致未落。飲酒抒情,“杯深”一詞寫出了林老先生不勝酒力,在酒力的激發下,林老先生忽覺悲從酒中來,情不自禁地向客人們展示自己的空囊,客人雖然有了醉意,但看到林老先生從空囊中取出自己視為寶貝的萬曆錢來,都止不住熱淚泉涌,沾濕了衣衫。“酒人一見皆垂淚,乃是先朝萬曆錢”是對林老先生老年窮困的同情和憐憫,一個“乃是先朝”勾起了對亡國的悲痛。由於年老無力,不能拯救“先朝”,只能悲傷落淚,這種酒後對話的場面,使讀者傷心欲絕。
這首詩主要抓住兩個方面進行描寫,一方面寫林茂之八十五歲的高齡,但時刻沒有忘記自己是明朝人。另一方面寫他的窮苦,遍身只有一枚明萬曆的銅錢,從而表現出詩人對林茂之由於改朝換代帶來的遭遇的深切同情,由此引發對故交零落的感慨。全詩語句通俗易懂,悲觀氣氛強烈。詩中敘事有先後,過渡自然,以一枚萬曆錢為主線,抒寫對年老力衰的林茂之的同情,細細品味,也難免受詩人的影響產生一絲傷感,對詩人及林茂之的沒落窮貧,悲傷的處境產生同情。

名家點評

·沈德潛《清詩別裁集》:桃花李花二語,偏寫得興高,遊冶相似;而結意悲傷,傳出麥秀漸漸之感,一篇主意全在此也。

作者簡介

吳嘉紀(1618—1684年),字賓賢,號野人,泰州(今江蘇泰州)人,入清後不應科舉,終身不仕,隱居家鄉,靠教書賣文和好友接濟為生。其詩歌多反映人民的痛苦,有《陋軒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