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是貴州拜特製藥有限公司於2008年5月19日申請的專利,該專利的公布號為CN101269115,授權公布日為2008年9月24日,發明人是朱岳興。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公開了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是以中草藥為主要原料製備的中成藥製劑,由下列原料按下列配比加工配製而成:丹參100-1000克、鹽酸川芎嗪10-100克、甘油100-1000毫升,該發明“丹參川芎嗪製劑”,工藝簡單,產品適用於閉塞性腦血管疾病如腦供血不全,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胸悶、心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血栓閉塞性管炎等症。

2018年12月20日,《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獲得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 公告號:CN101269115
  • 授權日:2008年9月24日
  • 申請號:200810068748X
  • 申請日:2008年5月19日
  • 申請人:貴州拜特製藥有限公司
  •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白雲大道220-2號
  • 發明人:朱岳興
  • Int.Cl.:A61K36/53(2006.01); A61K9/08(2006.01); A61K9/19(2006.01); A61K9/14(2006.01); A61K9/20(2006.01)
  • 代理機構:貴陽東聖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逸心
  • 類別:發明專利
專利背景,發明內容,專利目的,技術方案,技術領域,權利要求,實施方式,榮譽表彰,

專利背景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丹參川芎嗪”系該公司獨立研製開發的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未曾見過報導,該藥經較長時間的臨床試用,並與常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中成藥“丹紅注射液”作過動物實驗比較,在“抗血小板凝集實驗和抗血栓形成實驗”、“溶栓實驗”、“抗缺血缺氧實驗”、“抗心肌缺血實驗”、“抗腦缺血實驗”等方面,其作用都強於“丹紅注射液”。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中成藥,以及這種中成藥的製備方法,其主要原料為中草藥,無任何毒副作用,而且治療效果一般優於現在市場上常用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中成藥。

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藥物由下列原料按下列配比加工配製而成:
丹參
100-1000克
鹽酸川芎嗪
10-100克
甘油
100-1000毫升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優選配方及配比為:
丹參
400克
鹽酸川芎嗪
40克
甘油
200-400毫升
除上述主要原料外,在加工製劑過程中還用有下列輔料:
微晶纖維素
無水乙醇
羧甲基澱粉鈉
澱粉
十二烷基硫酸鈉
二氧化矽
硬脂酸鎂
聚乙二醇
甲基矽油
液體石蠟
蔗糖
山梨酸
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
/
/
從上述配方和加工輔料可知,全部原料都無毒副作用,其中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為主要原料,其它為輔料。據有關資料介紹,其主要原料的“藥理”“功能主治”分別介紹如下: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含丹參酮I、IIA、IIB、異丹參酮I、IIA、隱丹參酮、異隱丹參酮、甲基丹參酮、羥基丹參酮等。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
治心絞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血崩帶下,癥瘕,積聚,瘀血腹痛,骨節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
①《本經》: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
②《吳普本草》:治心腹痛。
③《別錄》: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
④陶弘景:漬酒飲之,療風痹。
⑤《藥性論》:治腳弱,疼痹,主中惡;治腹痛,氣作聲音嗚吼。
⑥《日華子本草》:養神定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骨節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癭贅腫毒,丹毒;頭痛,赤眼,熱溫狂悶。
⑦《滇南本草》:補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沖,驚悸不寐。
⑧《綱目》: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
⑨《雲南中草藥選》:活血散瘀,鎮靜止痛。治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痹痛,子宮出血,吐血,乳腺炎,癰腫。
鹽酸川芎嗪:是指2,3,5,6-四甲基吡嗪結構的化合物,而川芎嗪是從傘形科藁本植物川芎根莖中提取的生物鹼單體,二者功效相同,因其鹽類有較好的穩定性,故常用。經臨床藥理證實,川芎嗪具有解痙、降低血管阻力、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抗血小板凝集、Ca拮抗、抗纖維化等作用。能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升高血栓素A2水平、抑制血細胞在缺血區的浸潤和黏附,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供氧、降低心肌耗氧的作用,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及冠心病效果良好,可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
甘油:學名丙三醇,無色無臭而具有甜味的粘滯性液體,可與水、乙醇以任何比例混合,有極大的吸濕性。甘油和硝酸反應得三硝甘油酯,是治療心絞痛的急救藥。
從上述藥物的藥理和功用可知,丹參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寧心,鎮靜止痛功能,具有治療心絞痛和冠心病作用,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鹽酸川芎嗪除具有活血,鎮靜止痛功能外,還有行氣開郁、解痙、降低血管阻力,抗血小板凝集、增加冠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功能,對治療缺血性腦血管及冠心病效果良好。兩者搭配,更好符合中醫辛溫、通陽、行氣活血、養心補血原理,再與甘油搭配,能使藥物功能有增效作用。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丹參川芎嗪製劑”,用於閉塞性腦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閉塞性腦血管疾病,如腦供血不全、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胸悶、心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血栓閉塞性管炎等症。
為進一步考察《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藥物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理作用,特進行系列藥理實驗。實驗結果表明,《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藥物具有明顯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抗血栓和溶栓作用,能保護缺血缺氧組織器官,抗組織器官缺血缺氧再灌注損傷,對大鼠心肌缺血、腦缺血均有明顯的藥理作用;而且在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和抗腦缺血等方面其藥理作用明顯強於心腦血管疾病常用藥物“丹紅注射液”。
*抗血小板凝集實驗和抗血栓形成實驗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藥物呈劑量依賴性抗兔血小板凝集作用,能明顯拮抗電刺激所致的大鼠頸動脈血栓形成,延長血栓形成時間,等劑量下顯著強於“丹紅注射液”(P<0.05)。此實驗表明,《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藥物能增強藥物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有利於對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
*溶栓實驗
按照Tomnihisa方法對已經形成的大鼠頸動脈血栓一次性靜脈注射給藥進行溶栓活性測定,《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藥物有明顯的再通作用,與“丹紅注射液”溶栓作用和溶栓後血管開放狀態分值基本一致。
*抗缺血缺氧實驗
小鼠抗缺血耐缺氧實驗結果表明,《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的藥物呈劑量相關地延長小鼠短頭後張口喘氣時間;在夾閉沙土鼠雙側頸總動脈所致腦缺血及再灌注損傷模型中,《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的藥物明顯促進再灌注期間腦電圖(EEG)電位幅度的恢復;且抗腦水腫作用明顯,強於“丹紅注射液”,但對減少鈣鈉積累的作用與後者相當。
*抗心肌缺血實驗
實驗通過結紮大鼠冠狀動脈,造成大鼠心肌缺血實驗模型。實驗發現,《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藥物能縮小心肌缺氧面積,能顯著降低血清乳酸脫氫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其作用強於“丹紅注射液”(P<0.05)。提示《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藥物對大鼠結紮冠狀動脈引起的缺血性心肌梗塞具有較強的治療作用。
*抗腦缺血實驗
在大鼠腦中動脈閉塞(局灶性腦缺血)模型中,《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藥物能明顯縮小腦梗塞範圍,並均能降低腦卒中評分和動物死亡率,對谷氨酸引起的神經細胞內乳酸脫氫酶(LDH)泄漏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其作用強於“丹紅注射液”(P<0.05)。
下面將《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各種劑型加工方法分別說明如下:
1、針劑製法(包括水針劑、粉針劑和凍乾粉針劑的製法):配料配比:丹參:鹽酸川芎嗪=1000克:100克;丹參:甘油=1000克:1000毫升。
1(1)、丹滲浸出液的製備:按配比稱取丹參原藥材,加8倍丹參重的水煎煮3小時,取出煎煮液後再加8倍丹參重的水加熱煎沸,如此反覆3次,合併三次煎煮液,濾過100目,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80℃)經石硫法處理後,用乙醇沉澱二次,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80℃),加入2/3體積的純化水攪拌,冷藏放置二天,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5(80℃),並加入注射用水,調節體積,使每1000毫升溶液相當於含丹參原藥4000克,得澄清液體,混勻,冷藏放置二天,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5(80℃),加入2/3體積的注射用水、煮沸,加入1%活性炭,煮沸30分鐘,粗濾後靜置30分鐘,用0.22微米微孔濾膜過濾,濾液備用。
1(2)、鹽酸川芎嗪、甘油液的製備:取十分之一丹參原藥重的鹽酸川芎嗪加水溶解,邊加邊攪拌至鹽酸川芎嗪溶解完全,緩緩加入甘油,每1000克丹參原藥加1000毫升甘油,攪拌混合均勻;
1(3)、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混合液的製備:將1(1)的丹參浸出液與1(2)的鹽酸川芎甘油液混合,然後加注射用水,使每1000毫升混合液相當於含丹參原藥200克,攪拌20分鐘,用濃度6摩爾/升OH和6摩爾/升H3.0~3.5,再用0.22微米微孔濾膜過濾,檢查沉明度,得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混合液。
1(4)、利用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混合液製備各種針劑:
A、水針劑:將1(3)的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混合液灌裝安瓿內,得水針劑,每支5毫升,相當於含丹參原藥1克;
B、粉針劑:將1(3)的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混合液,在60℃下噴霧乾燥,包裝製成粉針劑,每支粉針劑相當於含丹參原藥1克;
C、凍乾粉針劑:將1(3)的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混合液加入灌裝包裝瓶,60℃以下減壓冷凍乾燥,製成凍乾粉針劑,每支相當於含丹參原藥1克;
2、膠囊劑的製法:配料配比同針劑製法:
2(1)、丹參浸膏粉的製備:按配比稱取丹參原藥材,加8倍丹參重的水煎煮3小時,取出煎煮液後再加8倍丹參重水加熱煎煮,如此反覆三次,合併三次煎煮液,濾過200目,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80℃),經石硫法處理後用乙醇沉澱二次,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對密度1.2~1.25(80℃),得丹參浸膏,將丹參浸膏減壓乾燥,粉碎過80目篩,得丹參浸膏粉;
2(2)、丹參、鹽酸川芎嗪顆粒的製備:稱取十分之一丹參原藥重的鹽酸川芎嗪與2(1)的丹參浸膏粉混勻,加入混合物總重18%~22%的微晶纖維素,混合均勻,用濃度為70%的酒精製粒、乾燥後整粒;
2(3)、製成膠囊:按每1000克丹參原藥的量取1000毫升甘油,溶解於無水乙醇中,攪拌均勻後,噴酒入2(2)的丹參、鹽酸川芎嗪顆粒中,混合均勻,然後填充入膠囊,每粒膠囊相當於含丹參原藥2克;
3、片劑的製法:配料配比同針劑製法:
3(1)、丹參浸膏粉的製備:按配比稱取丹參原藥材,加8倍丹參重的水煎煮3小時,取出煎煮液後再加8倍丹參重水加熱煎煮,如此反覆三次,合併三次煎煮液,濾過200目,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80℃),經石硫法處理後用乙醇沉澱二次,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對密度1.2~1.25(80℃),得丹參浸膏,將丹參浸膏減壓乾燥,粉碎過80目篩,得丹參浸膏粉;
3(2)、丹參、鹽酸川芎嗪顆粒的製備:稱取十分之一丹參原藥重的鹽酸川芎嗪,與3(1)的丹參浸膏粉混勻,加入混合物總重0.2%~4.0%的羧甲基澱粉鈉,混合均勻,用70%乙醇制粒,乾燥後整粒;
3(3)、製成片劑:取甘油溶解於無水乙醇中,甘油量為每1000克丹參原藥加1000毫升甘油,攪拌均勻後,噴酒在3(2)的丹參、鹽酸川芎嗪顆粒中,混合30分鐘,然後壓片,得片劑,每片相當於含丹參原藥2克;
4、分散片製劑:配料配比同針劑製法:
4(1)、丹參浸膏粉的製備:按配比稱取丹參原藥材,加8倍丹參重的水煎煮3小時,取出煎煮液後再加8倍丹參重水加熱煎煮,如此反覆三次,合併三次煎煮液,濾過200目,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80℃),經石硫法處理後用乙醇沉澱二次,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對密度1.2~1.25(80℃),得丹參浸膏,將丹參浸膏減壓乾燥,粉碎過80目篩,得丹參浸膏粉;
4(2)、丹參、鹽酸川芎嗪顆粒的製備:稱取十分之一丹參原藥重的鹽酸川芎嗪與4(1)的丹參浸膏粉混勻,加入混合物總重60~70%的微晶纖維素(MCC),2%~4%的澱粉,3%~5%的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L-HPC),1%~3%的十二烷基硫酸鈉,1%~2%的羧甲基澱粉鈉(NMS-Na),0.05%~0.1%的二氧化矽,0.3%~0.5%的硬脂酸鎂,5%的澱粉漿制粒,整粒。
4(3)、製成分散片;取甘油溶解於無水乙醇中,每1000克丹參原藥加1000毫升甘油,攪拌均勻後,噴灑在步驟4(2)的丹參、鹽酸川芎嗪顆粒中,壓片,即得分散片、每片相當於含丹參原藥2克;
5、滴丸製劑:配料配比:丹參:鹽酸川芎嗪=1000克:100克;丹參:甘油=1000克:500毫升。
5(1)、丹參浸膏粉的製備:按配比稱取丹參原藥材,加8倍丹參重的水煎煮3小時,取出煎煮液後再加8倍丹參重水加熱煎煮,如此反覆三次,合併三次煎煮液,濾過200目,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80℃),經石硫法處理後用乙醇沉澱二次,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對密度1.2~1.25(80℃),得丹參浸膏,將丹參浸膏減壓乾燥,粉碎過80目篩,得丹參浸膏粉;
5(2)、製成滴丸;稱取十分之一丹參原藥重量的鹽酸川芎嗪,與5(1)丹參浸膏粉混勻,加入甘油,甘油用量為每1000克丹參原藥加500毫升甘油,攪拌均勻後,再加入混合物總重4倍量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為基質,以甲基矽油、液體石蠟(體積比,甲基矽油:液體石蠟=3:1)為冷卻劑制丸,即得滴丸。
6、制軟膠囊製劑:配料配比同滴丸製劑:
6(1)、丹參浸膏粉的製備:按配比稱取丹參原藥材,加8倍丹參重的水煎煮3小時,取出煎煮液後再加8倍丹參重水加熱煎煮,如此反覆三次,合併三次煎煮液,濾過200目,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80℃),經石硫法處理後用乙醇沉澱二次,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對密度1.2~1.25(80℃),得丹參浸膏,將丹參浸膏減壓乾燥,粉碎過80目篩,得丹參浸膏粉;
6(2)、製成軟膠囊:稱取十分之一丹參原藥重量的鹽酸川芎嗪與6(1)的丹參浸膏粉混合,加入甘油,甘油用量為每1000克丹參原藥加500毫升甘油,再加入混合物總量40倍量的聚乙二醇400,混合均勻後以明膠為囊材制丸,整丸,乾燥即得軟膠囊,每粒軟膠囊相當於含丹參原藥2克;
7、糖漿製劑:配料配比同滴丸製劑:
7(1)、丹參浸膏粉的製備:按配比稱取丹參原藥材,加8倍丹參重的水煎煮3小時,取出煎煮液後再加8倍丹參重水加熱煎煮,如此反覆三次,合併三次煎煮液,濾過200目,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80℃),經石硫法處理後用乙醇沉澱二次,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對密度1.2~1.25(80℃),得丹參浸膏。
7(2)、蔗糖丹參液配製:在配料罐配製好80%(重量百分數)的蔗糖溶液,濾過100目,按每1000克丹參原藥取350毫升、濃度為80%的蔗糖溶液,加入7(1)製得的丹參浸膏,進行攪拌混合;
7(3)、製成糖漿:取十分之一丹參重量的鹽酸川芎嗪溶解於水,然後緩慢倒入甘油,甘油用量為1000克丹參原藥加500毫升甘油,混合均勻,倒入7(2)的蔗糖丹參液中,加水,使每毫升溶液含相當于丹參原藥1克,攪拌30分鐘,密閉,用流通蒸汽滅菌45分鐘,冷至常溫後加入總重1%的山梨酸、過濾、裝瓶,每瓶100毫升,含丹參原藥1克/毫升。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所指的石硫法處理是指丹參提取液冷卻後,以10%~30%的石灰乳,調節pH在12~13,靜置,再緩慢以40~60%硫酸調pH至3~4,攪拌均勻後靜置,60目篩過濾。

技術領域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涉及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具體地說是以中草藥為主要原料製備的中成藥製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針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水針劑、粉針劑或凍乾粉針劑的製法為:配料配比丹參:鹽酸川芎嗪=1000克:100克,丹參:甘油=1000克:1000毫升
(1)丹滲浸出液的製備:按配比稱取丹參原藥材,加8倍丹參重的水煎煮3小時,取出煎煮液後再加8倍丹參重的水加熱煎沸,如此反覆3次,合併三次煎煮液,濾過100目,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冷卻後,以10%~30%的石灰乳,調節pH在12-13,靜置,再緩慢以40~60%的硫酸調pH至3-4,攪拌均勻後,靜置,60目篩過濾,用乙醇沉澱二次,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加入2/3體積的純化水攪拌,冷藏放置二天,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5,並加入注射用水,調節體積,使每1000毫升溶液相當於含丹參原藥4000克,得澄清液體,混勻,冷藏放置二天,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5,加入2/3體積的注射用水、煮沸,加入1%活性炭,煮沸30分鐘,粗濾後靜置30分鐘,用0.22微米微孔濾膜過濾,濾液備用;
(2)鹽酸川芎嗪、甘油液的製備:取十分之一丹參原藥重的鹽酸川芎嗪加水溶解,邊加邊攪拌至鹽酸川芎嗪溶解完全,緩緩加入甘油,每1000克丹參原藥加1000毫升甘油,攪拌混合均勻;
(3)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混合液的製備:將(1)的丹參浸出液與(2)的鹽酸川芎甘油液混合,然後加注射用水,使每1000毫升混合液相當於含丹參原藥200克,攪拌20分鐘,用濃度6摩爾/升NaOH和6摩爾/升HCl調pH3.0~3.5,再用0.22微米微孔濾膜過濾,檢查澄明度,得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混合液;
(4)利用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混合液製備各種針劑:
A、水針劑:將(3)的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混合液灌裝安瓿內,得水針劑,每支5毫升,相當於含丹參原藥1克;
B、粉針劑:將(3)的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混合液,在60℃下噴霧乾燥,包裝製成粉針劑,每支粉針劑相當於含丹參原藥1克;
C、凍乾粉針劑:將(3)的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混合液加入灌裝包裝瓶,在60℃以下減壓冷凍乾燥,製成凍乾粉針劑,每支相當於含丹參原藥1克。
2.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分散片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固體製劑分散片的製法為:配料配比丹參:鹽酸川芎嗪=1000克:100克;丹參:甘油=1000克:1000毫升
(1)丹參浸膏粉的製備:按配比稱取丹參原藥材,加8倍丹參重的水煎煮3小時,取出煎煮液後再加8倍丹參重水加熱煎煮,如此反覆三次,合併三次煎煮液,濾過200目,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冷卻後以10%~30%石灰乳,調節pH在12-13,靜置,再緩慢以40~60%的硫酸調pH至3-4,攪拌均勻後,靜置,60目篩過濾,用乙醇沉澱二次,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對密度1.2~1.25,得丹參浸膏,將丹參浸膏減壓乾燥,粉碎過80目篩,得丹參浸膏粉;
(2)丹參、鹽酸川芎嗪顆粒的製備:稱取十分之一丹參原藥重的鹽酸川芎嗪與(1)的丹參浸膏粉混勻,加入混合物總重60~70%的微晶體纖維素,2~4%的澱粉,3~5%的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1~3%的十二烷基硫酸鈉,1~2%的羧甲基澱粉鈉,0.05~0.1%的二氧化矽,0.3~0.5%的硬脂酸鎂,5%的澱粉漿制粒,整粒;
(3)製成分散片;取甘油溶解於無水乙醇中,每1000克丹參原藥加1000毫升甘油,攪拌均勻後,噴灑在(2)的丹參、鹽酸川芎嗪顆粒中,壓片,即得分散片、每片相當於含丹參原藥2克。

實施方式

實施例1:水針劑製法
1.1、取丹參原藥材200克,加水煎煮三次,合併煎液,濾過200目,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80℃)。經石硫法處理後,用乙醇沉澱二次,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對密度1.15(80℃),加純化水至藥材量的2/3混勻,冷藏放置2天,濾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80℃),浸膏再加入注射用水,調節體積,製成每毫升含藥材4克的澄明液體,混勻後冷藏放置2天,濾過,濃縮至相對密度1.15(80℃),加注射用水至藥材量的2/3,煮沸,加入1%的活性炭煮沸30分鐘,作粗濾後靜置30分鐘,超濾,作備用藥液。
1.2、取鹽酸川芎嗪20克溶解於適量注射用水中攪拌溶解,然後向其中緩慢加入甘油200毫升攪拌混合均勻,作備用藥液。
1.3、將1.1項的藥液加入到1.2項的藥液中,同時攪拌均勻,然後加注射用水至1000毫升,再攪拌20分鐘。
1.4、調pH值:用6摩爾/升H與6摩摩摩摩爾/升.3項藥液的pH值在3.0~3.5。
1.5、用0.22微米的微孔濾膜過濾,檢查澄明度合格後,灌如安瓿內(每支裝5毫升),滅菌包裝製成水針劑。
實施例2:粉針劑製法
2.1、取丹參400克按照1.1法製成丹參提取物的藥液,作備用。
2.2、鹽酸川芎嗪20克溶解於適量注射用水中,然後緩慢加入甘油200毫升,攪拌混合均勻,備用。
2.3、將2.1及2.2的藥液混合,加注射用水至規定量,加入賦形劑,調節pH值在3.0~3.5,用0.22微米的微孔濾膜過濾,在60℃以下噴霧乾燥,包裝製成粉針劑。
實施例3:凍乾粉針劑製法
3.1、按照上述製法2製成的藥液,灌裝入包裝瓶,60℃以下減壓冷凍乾燥,製成凍乾粉針劑。
實施例4:膠囊劑製法
4.1、取丹參原藥材600克,加水煎煮三次,合併煎液,濾過200目,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80℃)。經石硫法處理後,用乙醇沉澱二次,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對密度1.2~1.25(80℃)的浸膏,浸膏減壓乾燥,粉碎過80目篩,製成浸膏粉備用。
4.2、取鹽酸川芎嗪40克與上述浸膏粉混合均勻,加入該混合物總重量的18%~22%的微晶纖維素,混合均勻,用70%的乙醇制粒,乾燥後整粒。取400毫升甘油溶解於適量的無水乙醇中,攪拌均勻後,噴灑入該顆粒中混合30分鐘,然後填充入膠囊,即得膠囊劑。
實施例5:片劑製法
5.1、按照4.1法製成丹參提取物的浸膏粉備用。
5.2、取鹽酸川芎嗪40克與上述浸膏粉混合均勻,加入該混合物總重量的2.0%~4.0%的羧甲基澱粉鈉,混合均勻,用70%的乙醇制粒,乾燥後整粒。取400毫升甘油溶解於適量的無水乙醇中,攪拌均勻後,噴灑入該顆粒中混合30分鐘,然後壓片,包衣,即得片劑。
實施例6:分散片劑製法
6.1、按照4.1法製成丹參提取物的浸膏粉備用。
6.2、取鹽酸川芎嗪40克與上述浸膏粉混合均勻,加入該混合物總重量的60%~70%微晶纖維素(MCC),2%~4%的澱粉,3%~5%的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L-HPC),1%~3%的十二烷基硫酸鈉,1%~2%的羧甲基澱粉鈉(CMS-Na),0.05%~0.1%的二氧化矽,0.3%~0.5%的硬脂酸鎂,5%的澱粉漿制粒,整粒;
6.3、取400毫升甘油溶解於適量的無水乙醇中,混合均勻,然後噴灑入上述顆粒中,壓片,即得分散片。
實施例7:滴丸製劑製法
7.1、取丹參原藥材600克,加水煎煮三次,合併煎液,濾過200目,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80℃)。經石硫法處理後,用乙醇沉澱二次,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對密度1.2~1.25(80℃)的浸膏,浸膏減壓乾燥,粉碎過80目篩,製成浸膏粉備用。
7.2、取鹽酸川芎嗪20克與上述浸膏粉混合均勻,然後加入甘油200毫升進行混合均勻,再加入該混合物4倍量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為基質,以甲基矽油、液體石蠟(甲基矽油:液體石蠟=3:1)為冷卻劑,制丸,即得滴丸劑。
實施例8:軟膠囊製劑製法
8.1、按照7.1法製成丹參提取物的浸膏粉備用。
8.2、取鹽酸川芎嗪40克與上述浸膏粉混合均勻,然後加入甘油200毫升再加入聚乙二醇400(混合物:聚乙二醇400=1:40),混合均勻後,以明膠為囊材制丸,整丸,乾燥即得軟膠囊。
實施例9:糖漿製劑製法
9.1、取丹參原藥材1000克,加水煎煮三次,合併煎液,濾過200目,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80℃)。經石硫法處理後,用乙醇沉澱二次,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對密度1.2~1.25(80℃)的浸膏備用。
9.2、在配料罐配製好80%的蔗糖溶液,濾過200目,將該蔗糖溶液用泵抽取到多功能提取罐中。取350毫升80%的蔗糖溶液,加入9.1項的丹參提取物的浸膏進行攪拌混合;
9.3取鹽酸川芎嗪100克溶解於適量的純化水,然後緩慢倒入甘油500毫升,混合均勻後倒入多功能提取罐內與蔗糖溶液和丹參提取物進行混合,用水稀釋至每毫升相當於含丹參原藥1克,攪拌30分鐘後,密閉,用流通蒸汽滅菌45分鐘,待降至常溫後加入1%的山犁酸,過濾灌裝即得糖漿劑。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效果:該發明是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是以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等為原料,採用水煮醇沉法工藝提取中藥中的具體有效成分,再經配製而成的藥學技術上所能出現的相關製劑。《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生產工藝簡單,生產的成藥經藥效學實驗證明,具有減輕腦血管通透性,明顯增加腦血流量,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縮小心肌梗塞面積,降低血管總外周阻力,增加心臟冠脈流量的藥理作用,對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將丹參、鹽酸川芎嗪、甘油製成注射劑,包括:普通針劑、粉針劑、凍乾粉針劑;口服固體製劑:片劑、膠囊劑、軟膠囊劑、丸劑、滴丸劑;口服液體製劑包括酒劑、混懸劑、糖漿劑及其他特殊製劑,包括緩釋製劑等藥學技術上可能出現的劑型。其中片劑服用量小,劑量準確,吞服方便,內容物含量差異小,質量穩定,某些易氧化變質及易潮解的藥物可藉助包衣加以保護,光線、空氣、水分對其影響較小;口服液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服用方便,使用人群廣;膠囊劑可掩蓋不適的氣味,利於服用,不透光膠囊與較好的包裝材料可使藥物不受濕氣和空氣中氧、光線影響,從而提高藥物的穩定性;注射劑生物利用度高,起效速度快,無首關效應,適用於不能口服的患者;緩釋製劑使用方便,提供平衡持久的有效血藥濃度,尤其適用與需長期用藥的患者。
臨床效果:現將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和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觀察結果附錄於後: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冠心病臨床觀察: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韓秋艷
摘要:目的:觀察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冠心病臨床療效。方法:對45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採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對照組15例採用丹參粉針劑靜脈點滴治療。結果: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冠心病總有效率分別為93.3%及76%,有顯著性差異(P<0.05);2組心電圖總有效率分別為80.0%;66.6%,有顯著性差異(P<0.05);2組對血液流變學影響總有效率分別為86.7%;66.6%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對冠心病的療效明顯優於丹參粉針劑。
關鍵字: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冠心病心電圖血液流變學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根據1979年WHO診斷標準[1]選擇冠心病住院病人45例,治療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6.1±6.1)歲,其中勞累性心絞痛20例,不穩定性心絞痛10例,對照組15例,男8例,女7例,年齡48~73歲,平均年齡(63.2±4.9)歲,其中勞累性心絞痛9例,不穩定性心絞痛6例。
1、2治療方法:治療組採用貴州興業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含鹽酸川芎嗪、丹參素等)5毫升/支,每次5~10毫升,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毫升~500毫升稀釋,靜脈滴注,1次/日。對照組採用哈爾濱中藥二廠生產的丹參粉針劑(含丹參素等)400m克/支,每500m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中靜脈滴注,1次/日,療程均為14天。
1、3觀察內容:記錄用藥前後主要症狀:胸痛胸悶,心悸等。用藥前後均查一次心電圖,血液流變學。
2、結果
2、1臨床症狀:療效標準:顯效:胸痛、胸悶、心悸等症狀消失;有效:以上症狀部分消失;無效:以上症狀無改善,結果見表1
2、2心電圖:判斷標準:顯效:ST、T波大致恢復正常;有效:部分指標好轉;無效:ST、T波無改善。結果見表2
2、3血液流變學:以治療前後各指標對比,治療後較治療前接近正常值的占2/3為顯效,占1/3為有效,小於1/3為無效。結果見表3。
表1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對臨床症狀的治療情況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表1
註: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表2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對心電圖的改善情況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表2
註: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表3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對血液流變學的改善情況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表3
註: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者差異(P<0.05)
3、討論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為丹參與鹽酸川芎嗪提取的注射液,其主要有效成分為鹽酸川芎嗪與丹參素;丹參經藥理研究不僅有提高心肌及心臟供血,減輕缺氧時心肌細胞損傷作用,並可明顯緩解冠心病症狀,鹽酸川芎嗪不僅可提高心臟供血,更可改善微循環,降低血粘度,所以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對冠心病的療效明顯優於丹參粉針劑組,不僅可改善症狀,改善心腦供血更改善微循環防止細胞過度氧化及心腦血管損傷作用,臨床上值得推廣作用。
參考文獻:
[1]錢學賢現代冠心病治療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75~80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以腦卒中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及生活能力改善情況為療效判斷依據。結果: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能顯著改善急性腦梗塞後神經功能缺損及總體生活能力,總有效率95.2%。無不良反應。結論: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急性惱梗塞療效顯著、安全。
【關鍵字】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腦梗塞
臨床報導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貴州興業製藥有限公司生產)治療缺血性疾病有良好療效,現將我院套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塞臨床結果報告如下。
1、料與方法
一、病例選擇
腦梗塞病例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齡44-73(平均年齡63.4歲)。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會議診斷標準,發病時間1~7天,經頭顱CT排除腦出血,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大於8分。
二、治療方法
給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靜脈滴注,每次5~10毫升,用5%~10%的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毫升~500毫升稀釋。15天為1療程。
三、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後神經功能缺損積分和Barther指數的變化;CT顯示腦梗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死面積和血液流變學參數的變化。
四、療效判定標準
1995年第四次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第3次修訂標準。①基本痊癒: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0級;②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1~3級;③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④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左右;⑤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⑥死亡。日常是生活能力評估(Bartbel氏指數)總積分由0~100分,按其依賴程度分為:獨立(100分);輕度依賴(75~95分);中度依賴(50~70分);重度依賴(25~45分);完全依賴(0~20分)。
結果
一、臨床療效
基本痊癒21(占33.8%),顯著進步25例(40.98%),進步12例(19.67%),無變化1例(1.64%),惡化1例(1.64%),死亡1例(1.64%),總有效率95.2%。
二、治療前後梗死面積的變化
治療前梗死面積為18.82±7.96,治療後梗死面積11.20±5.41,P<0.01,治療後梗死面積顯著減小。
三、對神經功能缺損積分及Barther氏指數的影響(見表1)
表1治療前後神經功能缺損積分及Barther指數的變化
四、不良反應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後,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等均無明顯變化,用藥過程中偶然皮疹、噁心等,減慢流速可消失。
討論:急性腦梗塞發生的病理基礎為:1、血管功能異常;2、血液流變學改變;3、缺血組織的壞死。在治療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既是改善缺血組織供血,即及時灌注。然而,由於到醫院就診的病人往往是發病一段時間後才送達醫院,因此,在再灌注時防止缺血——再灌注損傷就顯得極為重要。
在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眾多相互關聯因素中,最主要的是:1、ATP消耗,產能不足,細胞能量代謝障礙;2、細胞內Ca濃度異常升高;3、自由基損傷。此外,各種細胞因子,如LTs,TXA2,PAF,ET,ATII等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選擇藥物最好要能擴張血管,以改善供血,同時還能拮抗Ca,消除自由基,這樣就能防止線粒體損傷導致的細胞能量代謝障礙。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貴州興業製藥有限公司)主要成分為丹參素、鹽酸川芎嗪等,具有擴張血管、Ca拮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消除自由基等作用。
經多年臨床觀察和實驗室研究證實:丹參和鹽酸川芎嗪能通過抑制ET分泌等發揮擴血管作用,能提高紅細胞表面負電荷,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促纖溶活性,改善循環;通過Ca拮抗,降低細胞內Ca超載,同時也降低Ca依賴蛋白酶的激活,降低細胞膜分解和被自由基氧化,調節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TXA2合成,促進PGI2合成;此外還能抑制細胞黏附因子釋放,減少各種細胞因子的損傷;研究還證實,丹參和鹽酸川芎嗪除能增強抗氧化酶的活性外,還能通過Ca拮抗等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和釋放,此外能直接消除自由基,良好的抗氧化作用;丹參和鹽酸川芎嗪的神經保護作用與抗氧化和Ca拮抗有直接關係,也與抑制興奮性胺基酸釋放和抑制興奮性胺基酸受體激活有關,此外,有研究證實對神經細胞的凋亡也有抑制作用。
總之,臨床套用證實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無明顯毒副作用,能明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患者一般狀況,可作為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選擇用藥。
主要參考文獻:
1.楊春欣,丹參素的藥理研究進展,中國藥理學通報,199113(4):298~301
2.陳向榮,陸京伯,石漢平,丹參的藥理作用新進展.中國醫院藥理雜誌,2001,21(1):44~45
3.朱健等,丹參對衰老鼠腦海馬神經細胞凋亡作用的研究,中國老年學雜誌,2001,21(1):46~48
4.崔桂雲等,丹參神經保護作用機制的研究,徐州醫學院學報,2002,22(6):492~494
5.吳志剛,川芎嗪的藥理研究進展,武漢化工學院學報,2003,25(1):28~32
6.邵小鵬,劉勇,川芎嗪對大鼠局部腦缺血星形膠質細胞的影響,2001,15(4):362~364
7.朱建偉,鄭廣娟,川芎、丹參對大鼠腦中單氨氧化過氧化脂質及組織學的影響,中藥藥理與臨床,1996,12(3)6~7
8.倫明等,川芎嗪對器官微循環的影響,微循環學雜誌,1999,9?(2):41~43
發明功能主治:用於閉塞性腦血管疾病,如腦供血不全、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及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胸悶、心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血栓閉塞性管炎等症。

榮譽表彰

2018年12月20日,《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製劑及其製備方法》獲得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